晚唐(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628

  刘寻手握虎头湛金枪,这是一把枪身由寒铁打造而成,长一丈一尺三,枪头为黑金虎头形,虎口吞刃,枪体镀金,铂金铸就,锋锐无比,枪身乃寒铁打造而成,长一丈一尺三,枪头为黑金虎头形,虎口吞刃,枪体镀金,乃铂金铸就,锋锐无比,砍刺剁劈,不怕火炼,百炼精铁。乃是刘寻就任一万胜捷军军主之时,由李璟亲自赐下的宝枪。
  虎头湛金枪配上黄金战甲,以及黄金汗血宝马,加上他身后掌旗官手中的那面黄金刘字将旗,顿时威风万分。
  “全军随我冲阵!”
  刘寻没有选择整队,而是马不停蹄的直接冲锋。他已经看出来,随着他们的突然出现,胡人此时惊慌万分,他们甚至没看出来他们是一万五千骑兵加上一万五千步兵,只看到六万匹战马铺天盖地奔腾而来。而且因为刚刚攻破金城外城,此时的胡人分为两部,反而秦军将士新到,士气正旺,此时趁乱不知虚实而且惊恐混乱之际直接发起冲击,不给他们半点准备的机会,正是击溃他们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耶律撒刺的脸色苍白,他完全没有想到,秦军的援兵这么快就到来了。而且,还是从东北方向来的,而非西北方向来的。
  这些天,他其实一直在提防着张自勉这位秦军西征元帅的回援,因此在朔州方向,派出了数支骑兵侦骑部队,就连他十岁的儿子耶律阿保机,此时也正率一个千人队骑兵在南面游骑警戒。
  可谁会想到,秦军居然如此迅速的从军都关杀到了这里。而且,杀来了这么多的兵马。
  耶律撒剌的匆忙下令调头迎战,可一时间,却只来的及调了后面的预备队为主的万余兵马出来抵挡。只要能遏制住秦军的冲锋,他就能重新集结兵马,甚至可以退入金城拒敌。秦军有援兵,他也可以在城中固守待援。
  上万的胡人纷纷跃上战马,挥舞着手中各式各样的武器,在乱七八糟的各式部族旗帜下,发出狂吼乱叫,冲向秦军。
  对面冲在最前面的秦军精锐骑兵胜捷军再次发出巨吼:“胜捷!”
  一万精骑发出的吼声,瞬间就淹没了胡人的鬼叫,万马奔腾如雷动,队列排成整齐如移动的铁墙一般急速压向散乱的胡人。
  高高箭塔上眺目观战的张御和罗严、章洛等人都有些惊奇:“胜捷军冲锋的速度好像没有胡人快?”
  “为什么他们不放箭?”
  是啊,以往秦军中最犀利的骑兵战术就是疾风般的速度,以及暴雨般的弩箭,加上雷暴一般的震天雷投掷轰炸。战术的核心就是骑射,游走,而非和敌骑面对面的正面白刃战,秦军的骑兵,多数是远程骑兵,只有黑旗军的重装骑兵,才是正面摧锋陷战,一往无前的。
  胡人中军大纛下,耶律撒剌的也疑惑着,难道秦人想和他们拼白刃对战?论起近身对战,只怕秦人的骑兵就算装备再好,也敌不过草原部族勇士们的勇猛吧?
  胜捷军已经冲击到了百步之内,刘寻洪亮的嗓门传来:“禁止射箭,保持阵形,继续冲锋!”
  黄金战旗的指引下,后面的骑兵继续保持着并不太快的速度冲锋,而且在一阵阵号角声中,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靠的越近了,队列也越发的整齐。远远看去,就如同一面面的铁墙在移动。
  他们的角弓还挂在鞍上,弩机还悬在腰上,震天雷也放在腰间的弹袋里。
  他们身披着镀着金色的钢板胸甲,左臂上套着一面锥形镜面骑兵小圆盾,双手握着一支八尺三棱刺枪,腰间还佩着未出鞘的锋利刀马,头上戴着铁锅似的钢盔,摭盖住了整个脑袋。
  他们马挨着马,肩并着肩,只凭着双腿控马,而不用手挽缰绳,双手挂盾持枪,就那么保持着速度和阵形向前冲锋。
  六十步!
  奔驰而来的胡骑开始马上放箭,只是他们的好箭术,此时却遇上了秦军的精良战甲,钢盔、胸甲、骑兵盾、马甲,为他们挡掉了绝大多数的箭支。而且整排的骑兵排在一起,他们相互格挡,使得漫天的箭支,最后真正杀伤力却十分有限。
  秦军没有还击,继续稳稳的前进。
  五十步。
  四十步。
  三十步。
  ……
  撒刺的终于感觉到自己心头一直的担忧来自哪里了,这些该死的秦人,居然拿步兵阵的战术用在骑兵战中。
  让骑兵如步兵一样的结阵冲击,这太无耻了。
  这种阵势很厉害,起码现在在秦军身上表现的很厉害,因为他们有精良的头盔和胸甲,以及最重要的纪律。并不是所有的骑兵都能如这支秦军骑兵一样,面对着漫天的弓箭,却能一直保持着阵形,不急不缓的冲锋而丝毫不反击。
  若是换成了草原部落骑兵,只怕早就鬼喊乱叫着一拥而上了。
  可是秦军做到了,他们把骑兵当成步兵一样的结阵而来,没有散乱,没有反击,就这么直奔而来!
  “杀!”
  随着一声巨吼,两军越靠越近,奔驰中的胜捷军马速丝毫不减,骑兵们开始压低身体,长枪整齐的超出马身五尺余。
  胡骑依然在放箭!
  但两军却越来越近,二十步,十步,五步……
  一声如雷巨吼:“胜捷!”
  随着这声巨吼,前面那堵铁墙,几乎同时枪出如龙,一把把的八尺骑枪从阵列内刺出,刚冲上来,准备好好教训下这些秦人,什么叫骑兵,什么叫骑战,什么叫骑术,什么叫勇武的时候,却骇然发现,他们的面前几乎同时出现了三四把刺枪。
  挡住了一把,两把,但挡不住第三把,第四把。
  带着不敢置信,不甘的愤怒,彪悍而自负的胡族勇士一个回合就带着数个血洞栽倒马下,然后被整齐的秦军铁墙无情辗过!
  凭着铁墙战术的巨大冲击力,胜捷军战士们的长矛毫不困难的刺穿了一个又一个冲上来的胡骑,并且继续保持着不急不缓的冲锋势头。一排冲过去了,第二排铁墙又辗压过来。
  秦军的战术,就如同是一把把梳子,在金城下的荒野上,一遍遍的梳过,那些散乱的胡骑,被一个个的捅倒。
  在这样的战斗中,胡人捅死一个秦军,往往他们自己已经死了数十个。
  胜捷军滚滚向前,毫不停留,直到洞穿了整个敌军。
  这时,他们开始转身,分成稍小一些的铁墙阵列,继续冲击辗杀。
  而此时,秦宗守的狼牙骑军五千人也终于出动,秦宗守的这支五行人骑军,却完全是使用着秦军的传统战术,他们纵横驰骋,游走骑射,把那些被铁骑冲溃的胡人骑兵团伙,箭射,弩打,雷炸,如同一群噬血的鲨鱼,专门冲那些被冲散的胡人队伍,包抄,骑射,冲散,最后一举歼灭。
  他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
  秦军援兵人数上远超胡骑,武器装备更远超这些部族联破了,更何况,这次秦军第一次采用了奇特的新式战法,更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到半个小时,近万的胡骑已经被冲散,四处溃逃。
  后面的三个骑马步军已经下马,集结完毕。
  高句丽大将高荣举着足有一人高的双手重剑向前猛的一劈,向自己的朝鲜军大吼一声,指着耶律撒刺的紫色大纛:“全军出击,辗碎他们!”
第868章
劫营
  七月七日,因为率侦骑外出而躲过了金城一劫的耶律阿保机,带着千骑狼狈万分的逃回了桑干河北岸,带回了一个让联军元帅耶律释鲁不敢置信的败讯噩耗:金城大败!
  就在部落联军已经先后拿下怀仁、河阴、浑源、应城诸城,几乎全歼了一万秦军,以及数万协助秦军的数万青壮,并最终已经利用缴获的秦军火药挖地道炸开了金城城墙,准备享受胜利的最后一刻,秦军的援兵却突然到了。
  五万南下部族联军,先后战死三万,被俘一万偐,只有千余溃逃突围,三万秦军正乘胜北上。
  “父帅拼死迎战,已经战死阵中,尸骨无存,五万大军,只有侄儿因在外而侥幸逃离。”耶律阿保机哭的眼睛红肿,咬牙切齿,“伯父,你一定要为侄儿报仇血恨!”
  契丹于越,南征元帅耶律释鲁闻言脸色惨白,久久沉默无言。
  弟弟耶律撒刺的战死,五万联军全军覆没,打下的应城怀仁诸县,再次全部丢失了。
  这不仅仅意味着他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南下兵马,而且对于他们耶律家族这一支来说,也是一个惨重打击。同时,对于眼下的战事来说,更加糟糕。在原来的计划中,拿下金城这一地区,不仅仅能夺取张自勉西征军的粮草辎重,更关键的是截断张自勉归路,分割大同云朔二州,把张自勉的那支兵马困在朔州,不能回援云州,让他可以从容的先破云州,再取朔州,然后回攻朔州,挥兵山前。
  可现在,这个战略计划全面失败了。
  “秦军反应太快了,他们的援兵居然悄无声息的就到了金城。”耶律释鲁长叹一声。
  “大帅,秦军这支援兵若与张自勉汇合北上,那可是五万秦军,咱们得加紧对云州的攻势了,以免夜长梦多。”
  捷报送到李璟手中的时候,李璟已经刚刚赶到了武州西北的长城口,还没来的及下马,捷报使命已经急奔而来,几乎跑断了气,可脸上却依然洋溢着巨大的喜悦,“金城大捷,刘提督率三万援军及时赶到金城,在胡人攻破了外城城墙的千钧一发危急时刻赶到,并大破胡军。一战歼敌万余,俘虏万余,并随后乘势接连收复应城、河阴、浑源诸城关寨,不但将桑干河以南诸城收复,而且已经乘胜渡过桑干河,收复怀仁县,如今大军正顺青坡道北上,即将到达云州支援御敌。”
  秦王李璟跨坐在战马之上,遥远着长城内外,沉声下令,全军为金城战役中阵亡的所有将士和百姓们祈祷默哀五分钟。
  随后,李璟颁下秦王令,正式晋封刘寻为应城县公,并任命其为以援金城的五军三万人新建的万胜军团军团长。同时,对高荣、张筠、刘知俊、秦宗守四将以及张御,皆晋封为侯爵,高荣封怀仁侯,张筠封河阴侯,刘知俊封浑源侯、张御封金城侯,四人皆为县侯,并分别就任万胜军团的军团官职。
  默哀过后,是全军上下的欢呼。
  金城大捷,彻底歼灭了南下的五万胡人,守住了金城这一个枢纽地区,对于全军上下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讯息。
  刘寻和张御的名字,成为最受将士们喜欢的名字。
  一战封侯,让无数将士崇拜。
  李璟看着热闹的军营,站在已经颓败的长城上,面带着微笑,“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金城之战的同时,李璟的另两个弟子董璋和李思安却已经率着部队越过了长城口,一路赶到了东羊河畔。在长城口如预料中一样没有见到李嗣源的兵马,他们并没有过多担忧。李嗣源没有赶到这里,并不能说明李嗣源就已经死在关外。
  这里,距离杨林和李嗣源分开之地还有七十里路。这一次,李思安和董璋没有等杨林催促,就已经开始加速。
  一万骑兵挺进速度之快,让杨林都有些吃不消了。
  这个时候,杨林倒反过来劝李思安,已经出了关外,随时可能会碰上胡人,是否应当小些一些,莫要再来一次白水泺。当初李嗣源就是一路追击胡人出关,最后在白水泺遭遇胡人埋伏,而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的。
  不过先前一直保持着余力前进的李思安二将,这次却一反常态,只是淡淡的对杨林回复了一句,“正因为已经出了关,所以才得急速,我们得在胡人发现我们之前,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李嗣源猛然惊醒,从树下一跃而起,那一阵喧嚷声是怎么回事?
  自天黑开始,虽然胡人还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他们死死的围着山谷,并且不断的派支小部队进行骚扰。而且这些胡人很狡诈,在他们的骚扰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是真什么时候是假,甚至外面一队胡兵跑到谷口来扔几支火把,放几支箭,可却有另外一支小部队在悄悄的爬山,试图潜入山谷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谷内的几千沙陀人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备。李嗣源一直坚持在谷口守卫,可他太疲惫了,一不小心就睡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