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628

  让骑兵出击,也就是让左翼的黑旗军与羽骑军出击。李璟也不由的想起了军中的那个传言,一旦让黑旗军出击,就意味着战斗不会有什么变数了。
  不过眼下的局势确实可以出动重骑,给予将溃未溃的淮军一个致命一击。
  李璟点了点头,“让李存孝率黑旗重装骑兵出击,击溃敌军阵形,阻击淮军试图重整阵形。让王彦章再等等。”
  “呜呜呜!”号角急促吹响。
  李璟的传令兵背着令旗策马急驰,迅速到达左翼阵地,传达最新战令。
  “秦王军令,令李存孝率黑旗军立即出击!”
  披着重甲坐在地上闭目养神的李存孝立即跳起来,激动不已。“黑旗重装骑兵,立即上马!”
  王彦章提着两把铁枪,大步走过来,“那我们羽骑军呢?”
  李存孝哈哈大笑:“二哥,我们黑旗军先上,等我们击溃了淮军,你们再上来打扫战场。”
  传令骑兵目无表情的道:“秦王令王将军率羽骑军继续原地待命。”说完,直接回去复命了。
  黑旗军其它三千轻骑这次也是原地待命,他们一起帮重骑装配马甲。
  两千重装骑兵在这十万人以上的战场虽然看起来很少,但这是一支王牌部队,一旦出击,便将发动致命一击。
  两千黑马黑甲黑袍黑色铠甲黑色盔缨黑色旗帜的黑旗重装骑兵,如同一座座钢铁的小山矗立。
  微风带着细雨扑面而来,黑色的旌旗飘荡!
  李存孝手中浑铁槊一舞,身后的牛皮战鼓如雷般擂响,冲锋的号角急促而悠长!
  两千重装骑兵摆成锋矢阵形,李存孝一马当先,身后是他的掌旗官高举黑色旌旗。
  两千黑旗猛虎下山,蛟龙出海,纷纷放下面罩铁甲,端着马槊,带着隆隆的铁蹄之声,犹如一把锋利的大剑,自左翼直刺正面的淮军。
  风在呼啸,马在嘶鸣,大地在脚下震动。
  两千重装骑兵越跑越快,最后就如同离弦之箭,势不可挡的直冲向淮军。
  “结阵,挡住他们!”正试图后退重新列阵再组织冲锋的高虞看到了那支充满肃杀的黑色骑军,心中不由为之颤抖。他看出来了,也想到了,这支骑兵应当就是李璟的宝贝疙瘩,用无数金钱堆积起来的重装骑兵黑旗军。这支骑兵很少上战场,但每一次出动,都将终结对手。
  他怎么没想到,李璟居然把重装骑兵调到了淮南。淮南并不适合骑兵作战,更不适合重装骑兵作战。
  但是此时,在这里,却是河岸的一片开阔平原。
  俞公楚、姚归礼等淮军大将也清楚骑兵冲击的厉害,更何况对方还是重装骑兵。此时无人敢继续后退,面对重装骑兵,虽然明知正面对抗是九死一生,但逃跑,只会死的更快。若是整个军阵被重骑冲破,那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了。
  “长矛阵”
  “盾阵”
  大地在脚下颤抖,黑色的旌旗越来越近!
  淮军不愧是高骈当年征战南北带起来的部队,虽然如今这支部队许多兵丁都是淮南征召,但里面的军官却多数是跟随高骈的老兵。他们击败过党项骑兵,击败过南蛮大军,击败过草贼乱军,各种各样的仗打的多了,此时心中虽惊,但依然在一道道命令下,迅速的就地列阵。
  一排排的铁盾架起,无数的长矛尾直插入地中,矛尖闪耀着寒芒斜指天空。
  淮军步兵们一脚跪地,一脚半蹲,双手使劲的握紧矛标。一排又一排的步兵将长矛斜斜树起,转眼间,淮军就已经列阵了无数个的铁刺方阵。
  面对铁甲骑兵,高虞头皮发麻。本来早就应当退出了历史舞台的重装骑兵,偏偏李璟花钱堆积了两千骑。说起来,李璟弄起这支重装,花了无数的钱,挑选最精锐的骑兵,用最好的战马,最好的待遇,可打的仗却屈指可数。若是在其它的藩镇,谁会养这么一支看似无比威风,但却极少使用的性价比超高的部队?
  天下各藩镇都没有这样的重装,就算有,也只是几十骑百来骑。绝不会如李璟这样,养着足足两千骑的重装。
  可是此时,当李璟的重装出击的时候,高虞也得承认,两千重装骑兵的出击,作用甚至超过一万甚至是两万轻骑的效果。
  轻装骑兵虽强,但步兵并非不能克骑。
  可重装骑兵一出,眼下的淮军却无制约手段。对付重装骑兵,轻装骑兵应当是最好的对手,运动阻击重装,拼耐力,用骑射,最先撑不住的会是重骑。
  可眼下,高虞虽然有一支轻骑,但数量太少,只要秦军重骑直冲步兵不理轻骑,他依然束手无策。列起对付轻骑的长矛阵,也是无奈之举。
  高虞知道,自己这次败了,败的一踏涂地。早知今天,就当留在淮阴,与突袭的秦军对战,夺回营地。
  只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一步步的完全陷入了李璟的计算之中。
  重装骑兵越来越近,近到已经可以看到那些骑兵连脸面都摭住,如同一个个的铁罐头一般。看不到对方的脸,能看到的只是那漆黑的全身甲,连战马都笼罩于铁甲之中。使得整个骑兵看起来,就如同九幽之中冒出来的地府鬼骑,让人不寒而粟。
  “放箭!”俞公楚高声大吼,后方响起号角。
  顿时,被保护在枪阵最中间的弓手们一个个张弓开箭,死命向奔驰而至的黑骑放箭。
  箭如雨下,可对面的骑兵根本无视,阵阵箭雨落在重装骑兵的头上,一阵丁丁当当的乱响,绝大多数都没能破甲,在铠甲上面留下了一个白色的印迹后滑落地上,少数钻入铠甲连接处,可里面还有一件丝绸战袍,还有一件索子铁甲,根本没有能穿透这三层的箭。
  重装骑兵就这样迎着箭雨,速度不减半分的直直的从左侧猛的撞入了步兵阵中。
  虽然面前是无数的长矛尖刺,可重装骑兵却丝毫不惧,策着战马直直的撞了上去。
  钢板和铁矛撞击时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声音,无数的长矛承受不了重装骑士连人带马加铠甲那一千多斤重的重量,纷纷弯起崩断。然后是铁马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直接踏入步兵阵。
  重骑带着巨大的冲击撞入阵中,阵中的淮军步兵被重骑铁蹄践踏,碰着就伤,踩着就死。
  后面的重骑不断的冲击过来,犹如一座座山峰撞击上方阵。
  似山崩,如海啸,恍似地震,犹如末世。
  虽然在无数的长矛之林的阻击下,也有不少重装骑兵战死,但每个重装骑兵就算死,也能直接撞毁半个方阵。
  李璟站在高坡之上,看着在两千重装骑兵的冲击之下,淮军的一个个钢铁刺猬阵在不断的破裂、崩溃。在这样的野战,特别是伏击战中,淮军没有濠沟,没有鹿脚,没有铁蒺藜,也没有拒马,更没有寨墙,也没有投石车,重弩,因此此时的重装骑兵几乎就是无敌的。
  碰着就伤,撞着就亡,两千骑兵面对数万的淮军,就如同深入无人之境,轰轰烈烈的冲撞,辗压。
  然后一个个的步兵阵在他们的铁蹄之下哭泣,臣服,溃败……
  李璟一直安静的观看着,一直等到重骑冲击了小半个时辰,把淮军的步兵阵彻底的辗碎,淮军开始溃散而逃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重骑的耐力差不多将尽,把他们召回来,派王彦章率羽骑和黑旗共八千轻骑出击。”
  重装骑兵就好似重锤,再坚固的方阵,也经不起他的锤击,必然破碎。但重装骑兵强的是爆发,缺的是耐力。他们能破阵,却很难歼敌。重装骑兵无法单独作战,必须有轻骑在其后接力作战,扫荡追击歼敌。
  “淮军也不过如此。”刘寻看到淮军如潮水般败退,不由的轻笑道。
  李璟笑了笑,打仗,硬件很重要,需要训练有素的士兵,精良的装备,但软件也很重要,战术很重要,以少胜多,以弱败强,并非不可能。淮军底子还是不错的,但这次战斗,他们败在战术的较量上,完全落入李璟的计算中,焉能不败?
  “传令水师,可以收网了。”李璟轻呼一口气,此战,胜券在握了。
  此时,风停雨歇,天空一抹彩虹出现。
第732章
大捷
  楚州,治所山阳。
  山阳城位于淮、泗以及江淮运河交错之地,淮河在山阳城北面流过,隔着淮河就是泗水入淮河口,而在山阳城西面,却又是与泗水隔江相接的江淮运河入河口。山阳城,就处于淮、泗、江淮运河交错形成的十字水道的东南那一块的淮河、运河相交的三角地带。
  自古以来山阳就是淮东重镇,控制着北方泗水方向的来路。
  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西晋王濬攻吴,杜预曾写信鼓励他直捣建康以灭吴,然后,“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
  曹魏黄初年间,魏主曹丕亲率水军循蔡、颖、涡等水入淮而至广陵,舟师即由淮安而南。东晋南朝均以淮安为重镇,祖约、刘隗、荀羡等将先后镇守其地。
  晋南北朝时的淮安,即唐时的楚州山阳。
  淮军此次北上,高骈就曾亲自对高虞交待,山阳控扼之地,失之则无以屏蔽淮东。
  淮军大将梁缵亦有言,山阳南北必争之地,我得之,可心进取山东,敌若得之,淮南不能以朝夕固也。
  高骈此次之所以悍然先下手为强,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李璟突然夺取了泗州之地,兵锋直指楚州山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淮南。只要秦军渡过淮河,夺下山阳重镇,那么以秦军充足的水师船只,就能迅速的大举乘船顺江淮运河直下扬州,淮南不保。
  山阳这样的重镇,此次却并没成为高虞的大营。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高虞一开始的作战计划是声东击西,多布疑兵,把真正的主力隐藏于淮阴,山阳表面是高虞大营驻扎处,实际上只是一个后勤中心。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接连打破高虞的安排,等到高虞想撤入山阳城中时,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山阳城中的守将是高骈的族兄高霸,虽然在淮军中算不得什么良将猛将,可在高骈历任诸镇的几十年间,他一直跟随高骈身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是高骈的亲族,因此也十分得高骈信任。此次出征,坐镇山阳,虚张旗帜,假冒高虞主力,实际上主持后勤粮草事务。
  “扼守山阳,便是守住了淮东的门户。”高霸回味着高骈在他临行前的嘱咐。站在山阳城头,才知道高骈所说的门户之因。山阳城是楚州治所,又是淮东门户,因此此城修得十分坚固。城长十六里,外有罗城,内有牙城。扼守此城,不但卡着淮河南岸,而且守着运河河口,以及监视着泗水河口。
  北处为南北必争之地,北方得之,则可以顺运河直下扬州,入大江,下金陵两浙。
  南方控制,则可以过淮河,入泗水、汴河、沂水,经略河南山东,甚至直通黄河,直通河北。
  而眼下的情况,秦军夺了泗州,若是让他们夺了楚州,那秦军就将战舰直抵扬州城下。
  虽然在内心,高霸也有些忧惧秦军的势头。但是做为淮军老将,高骈的亲族兄弟,他的内心还是让他坚定站在高骈这一边。高霸内心期盼,希望高虞高杰两个侄子这次能借着手上的十来万军队,痛打李璟,把充满野心的秦军大败在淮河。
  如同晋时的淝水之战,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一样,南方军队大败北方军队。
  夜渐渐深了,雨越发的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