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628

  但现在,他却是一名‘义军’,一个草贼。
  三年了,随着黄巢转战大江南北,中原岭南。从河南杀到河济,从河济杀到徐泗,又杀到淮南,再到山南、江西、两浙、福建、岭南、湖南、江西、淮南,最后又杀回了中原。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是在一天天的杀戮奔波之中度过。
  无数次攻战之时,差点命丧战场,可最终他活了下来,只是身上多了许多疤痕。
  在这三年里,朱温也凭着自己的拼命和本事,最终一步步的从义军之中爬上了上来。三年来,义军中许多原来的高级将领,有些战死,有些病死,有些被俘虏,有些投降。
  朱温没有战死,也没有投降,最终成为了义军中的一员高级将领,手上有了一万精锐之兵。
  黄巢现在对朱温很信任,虽然他还比不上林言、黄邺、孟楷这些人,但也已经算是义军中的核心将领了。他手上的这一万多精兵,黄巢没有要过,反而还分给了他许多铠甲器械。
  这次进攻洛阳,黄巢更是直接让他单挡一面,单独率一军出战,并拔给了他两万青壮。分兵之后,朱温一路打来,又掳了两万青壮从军,现在一下子有了四万辅从军,一万战兵,手上有了五万之军,声势一下子巨大起来。
  因为当初在镇国军在呆过一段时间,因此朱温一直以镇国军的那种模式训练自己的兵马。到现在,朱温手下有两个军,分别是选锋和踏白二军,每军五千人,分别由朱存和朱珍二人任军主。此外,四万辅从军也被编成了八个军。朱温还建立了一支亲卫都,清一色的骑兵,足足一千骑兵,命名为落雁都,以丁会为兵马使。
  朱温对待部下,平时最为大方,所次破城所得,大部都分赏给将士,因此十分得部下拥戴。而且朱温还十分看重文人,每路过一地,都要询问当地之文士,请为已用。到如今,朱温帐下武有朱存、朱珍、丁会、李唐宾、郭言、张仁等人,文有谢瞳、刘捍等人,凝聚起了一股以朱温为首的不小势力。
  朱温的选锋和踏白二军,每军五千人,其中每军两厢,一厢五营,每厢四营步兵一营骑兵。每军四千步兵,一千骑兵。这支部队装备比黄巢的精锐老营亦不相差,步兵每人一身皮甲,八千步兵中六千步兵人手装备一套皮甲,一面皮盾,一把长矛,一张弓,一把横刀。其中又有两千人装备有一把单兵弩。而剩下的两千步兵,则又装备着一套步兵铁甲,和一面方铁盾,一把步槊。
  全军的三千骑兵,亦都配有皮甲、骑盾、马刀,骑弓。
  另外,全军之中还拥有不少的伏远弩等重弩,大盾。就连那些辅兵,也人手配有一把长矛,并且有部份配备横刀。另外所有的人还配备了朱温在镇国军所接触到的投矛器和投石索,每个辅军都背着二十支短矛和一袋石弹。
  数万辅兵如果在关健的时候,齐射投矛,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杀伤力。哪怕投矛没有了,用投石索投掷石,巨大的辅兵群发出的攻击一样不凡。抛矛器和投石索这简单的工具,让义军的人海战术威力更进一步。
  朱温所部,军纪也比其它的义军要严格许多。虽然朱温也不禁劫掠奸淫,但每次劫掠却必须是得朱温下令之后才能进行,一旦下令收兵,所部便得令行禁止。经过数年的时间,朱温的本部战兵,基本上都已经能做到这种令行禁止。
  虽然早已经背叛出了镇国军,但镇国军的种种制度,却一直是令朱温所尊崇的。李璟所说过的那句话,没有纪律不能称之为军队,最多只能算是盗匪的话语,一直深深印记在他的脑中。一直以来,不管他手下有多少人,他从没有放弃过军纪的重视。
  越过护城河,前面的城中出现一队打着黑旗穿着黑衣的士兵,这些士兵大多身材很小,甚至有一些是断手瞎眼的残疾,但每个人却面色肃然。这些是朱温的宪兵队,完全仿照镇国军所建,用以督察军纪,防间谍刺探等。这些人原本都是精锐老兵,因为受伤,不适合作战,朱温便将他们安排做了宪兵,人尽其才。
  眼下拓县刚破,宪兵们便第一时间在县城中监督军纪。朱温虽许劫掠,但却有规定,所有缴获其中的七成要归公,剩下三成可以留下。而归公的这些,最后其中的三成平均分给所有战术,剩下的做为军资。
  朱温看到谋士谢瞳正在前面不远,带着一群如今跟随着他的文人幕僚们正登记着一箱箱的帐簿,赶上几步,笑道:“子明,收获如何?”
  谢瞳转过头来看到是朱温,一张略白的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他本是福州人,在长安呆了三年,可惜连续三年考试不中,最后返回福建,结果却正好遇到朱温的部队,与朱温一番交谈过后,觉得这个草贼倒也并不如想象般的那种,最后也就留了下来。以他的才华,在草贼之中自然是很快发光,渐成为朱温最为倚重的谋士,如今任朱温的掌书记之职。
  “收获确实不少,汴宋富饶之地,小小的一个县城,比的福建湖南的一个州的钱粮所得了。”
  朱温满意的笑了笑,对谢瞳道:“小小一个拓县就有此收获,那我们打下宋州城,定然收获更大了。”
  一直到现在,朱温还是无法完全忘怀宋州,以及宋州见到的那个女人。他这次再回来,早打听到,那个女人早已经嫁给了李璟,如今身在登州。不过其父亲倒还是在宋州任刺史,一直没有挪窝。当初跟着他的章台柳,早在广州的时候,因为瘟疫而死掉了。一念起宋州,他脑子里就会不由的显现出张惠和章台柳二人的音容笑貌。好一会,他才狠狠道:“这一次,一定要拿下宋州。”
  谢瞳听朱温如此说,心里头有些担忧,他并不知道朱温与宋州刺史张蕤之间的恩怨,捋着胡须道:“这次咱们主要目的是搜集钱粮,另外震慑下河南各镇,让他们不敢集结前往洛阳。宋州城坚粮足,只怕并不好打。若是顿兵坚城之下,久战不利,只怕会使得其它各镇蠢蠢欲动。”
  朱温想了想,虽然义军先后数次席卷河南之地,也数次进犯宋州境内,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围攻过宋州城。宋州的坚固他是清楚的,他手上兵马如果只对付宋州城中兵马是有把握的,担心的还是其它各镇的反应。念及此,迟疑道:“其它各镇听怕没有胆量出镇,宋州城中兵并不多,若是能攻破宋州城,一定能造成更大的震慑效果。”
  谢瞳沉吟了一会,最后也点了点头。若是能夺下一座州城,那对于攻下洛阳,也有更大的帮助。
  洛阳南面三十里处,即是伊阙,又名龙门山。
  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开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有一个十分形象化的名字,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
  伊阙,为汉时洛阳八关之一。
  密密麻麻的农夫正在赤红军服的唐军监督下挑土搬石、挖濠开沟。在这道天险关阙口,近三丈的城墙初见规模,大部份的城堞已经修好。关城前面又挖了许多深沟大濠,另外在河面上,也有许多条大小船只正不断的将石沉入伊水河中,堵塞河道,迫使船不得行,并在两岸打下大铁桩,连起了三道手臂粗的大铁索。
  在西岸的关下,还设有诸多滑轮绞索,关健之时可以把铁索绞起,铁索横江,封锁伊水。
  更无无数粮车正载着粮食从洛阳源源不断运来关城之中。
  关城之上站满火红衣甲的唐军,一丈八尺旗杆上大红帅旗高高飘扬。旗杆下,一员身体单薄,满脸销瘦的紫色官袍的官员,被十余名体格雄装,华丽全身甲的将官们众星捧月一搬围在中间。
  这便是大唐吏部尚书、河北南面行营都统崔安潜。他一左一右的两人,则是刚从洛阳赶来的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北南面行营副都统杜慆,左威卫上将军、河北南面行营副都统、张自勉。
  “崔公,皇上已经下旨令刘允章任东都留守,并第十一次传旨让我们率兵前往潼关,守卫关中大门。”杜韬有些无奈的对崔安潜说道。
  张自勉也黑着脸报道:“派出去的哨探已经查明,黄巢再有三天就要到伊阙,其部有三十万。另外,黄巢还分出两拔人马,一部由朱温率领,向宋、汴进军,意图绕到洛阳东面攻打郑州,并截断汴河漕运。同时,又派葛从周率部进攻颍、毫等地,防止淮南、与镇海军、两浙、江西等镇兵马北上。据消息,朱温与葛从周二部俱在五万人左右,加上黄巢所率,草贼足有四十万众。”
  崔安潜脸上阴晴不定,许久后长叹道:“洛阳坚城,我等据关依城而守,黄贼所谓四十万,其中不过乌合之众甚多,真正精锐不超七八万人而已。”
  “可恨偏偏这个时候,感化军作乱,忠武军更是叛乱,河中军又兵乱,齐克让兵败,感化军退回,淮南、镇海、两浙、江西诸道也都驻足不前。眼下我等虽有决心守住洛阳,可长安那边却担忧潼关挡不住叛军,一心只急着让他们退守潼关。关内十几万神策军,真到用时却是无兵可用,一群废物。”张自勉有些愤恨的道。
  崔安潜内心也十分失望,忠武军也是他的老部下了,却不想这次居然如此表现,军下三州纷纷杀官自立,形同叛乱,致使溵水防线崩溃。眼下他是有心坚守洛阳,可长安却对此没有信心。忠武军和河中军已经不可靠,泰宁军和天平军都先后败于黄巢之手,感化军和淮南军、镇国军等都再次坐地观望。
  北面又还有河北叛军,若是洛阳守不住,到时连这支兵也丢了,只靠那十几万禁军,就更守不住潼关了。
  可是一仗不打就这样弃洛阳,退守潼关,实在是不甘心啊。
  沉寂之中,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崔安潜等转头望去,却见是一名宦官在数名禁军的护卫下登上城来。
  “门下:崔安潜、杜慆、张自勉速率洛阳兵马退守潼关,乾符六年正月十八日。”
  三日内的第十二道圣旨了,崔安潜咬紧牙关,最后还是只得无奈上前接过圣旨,然后转头望着那静静流淌的伊水,许久才道:“传令全军,立即退回洛阳,明日一早全军退守潼关。”
  那传旨的宦官听到崔安潜终于下令率军退守潼关,心里长舒一口气。而杜慆与张自勉诸将,却全都是低垂着头,紧咬着牙,满心不甘!
第688章
万众期待
  “东海龙王庙,乃是郡王治下各州中香火早旺的庙宇。”大月儿此时俨然以地主自居,熟络的向渤海国王子大玮瑎一行介绍着登州城中的繁华城池景观。
  之前,渤海国兵败辽东,损兵八万,被迫与李璟签下了割地赔款和亲的和约。因为这一战,让与渤海国同为靺鞨种的黑水靺鞨部看清了渤海国如今的外强中干,在乾符五年,渤海国东面的黑水靺鞨向渤海国大规模袭扰,渤海国王大玄锡派兵征战黑水部,结果三战三负,损兵折将三万余人。眼看着黑水靺鞨来势汹汹,渤海朝廷提议把布置在西面的军队调往东面对付黑水部。
  不但渤海王又担心西面的李璟会乘机进攻渤海,思来想去后,渤海一面将西面的大部兵马调往东部,一面又派出王子大玮瑎为使者,带着大月儿的母亲高王妃在内的渤海使团前来,名为恭贺李璟母亲的生辰,实际上是希望能够与李璟之间改善一些关系,稳定渤海西面的局势。
  李璟母亲寿辰腊年已过,不过大玮瑎却一直滞留下来。
  韩夫人特别让大月儿负责招待其兄长和母亲,今日,大月儿便带着母亲和兄长观赏登州的景致。
  “东海龙王极是灵验神通,郡王向龙王祁雨,有求必应所以在五省三十州,东海龙王香火最盛。”大月儿抚着母亲的手笑着说道,自离开上京后,相隔数年才再见母亲兄弟,她心中说不出的高兴。而且这次母亲来,也说了父王终于接受了她跟了李璟的事实。
  “听说郡王数次被龙王邀请入水晶宫,甚至神火、天火还有玻璃这些都是龙王相授。郡王当初正是得龙王相授神火,用神火一战大败了封氏家族,在沙门镇站住了脚。”大玮瑎对于这个便宜妹夫,心中总带着几分敬畏,可从渤海经辽东到登州这段时间,他也沿路看到了辽东之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到了登州之后,发现这居然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大都市。其繁华的程度让他震惊万分,这里无所不有,只有想不到的。更惊讶的是,这样一座重要的都会,居然外面没有城墙,里面的四道城墙,只围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中,更多的商市住宅区学校等都在围墙之外。
  “嗯,东海龙王最受百姓敬奉,五省三十州一百县都立庙祭祀。今天是二月初二,为龙抬头,又叫青龙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这一天,凡各行各业,店铺酒肆,达官贵人,官府衙门,贩夫走卒,都要来献祭。因此说来,今天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年后二月,仅次于上元佳节。”大月儿向母亲介绍着道。
  高王妃与大玮瑎一面听着大月儿的介绍,一面掀开一点四轮马车帘子,向外面观望着。
  他们从上京到了都里城时,已经觉得拥有十万户人口中的都里城之繁华几似人间天堂,远超被称为海东盛国的上京城。可到了登州之后,才发现都里镇其实还没有登州城的一半热闹。
  此时他们遍眼所见的,到处都是人群熙熙攘攘,便是整个上京的人都聚到一起,恐怕都还不及这东海龙王庙前热闹。若非有郡王的亲卫仪仗开道,都无法想象要怎样才能挤进庙中。
  “登州衙门从昨日起,便已经开始准备祭祀了。据说,只要能抢到五更的头柱香,便能保一年顺顺利利。从昨天开始,不晓得有多少人就已经在这里排队守侯了,都在等五更时分一到,便要争抢那头柱香。去年的头柱香,听说是船业行会的人抢到的……”
  “衙门的人也要来争?”大玮瑎有些惊讶,不可思议的看着妹妹。大月儿笑道:“当然要争,不说登州,就是其它各地,也都一样。各个衙门、商行、会馆、行会等,都会派人来争烧这头香,谁有本事谁争得,却是不能仗势欺人的。”
  四轮马车在宽阔的街道上缓缓前行,大月儿在车里不断的向着母亲和兄长介绍着所见的种种物事。在这热闹的日子里,百戏杂耍自然是少不了的,沿街到处都是表演的,看的那高王妃和大玮瑎王子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大月儿看着贵为一国王妃的母亲和贵为一国王子的兄长那惊叹的模样,突然觉得心中几分自豪。淡淡笑道:“这些人在登州城有不少,而且郡王早下过令,取消了他们的贱籍,如今他们也一样百姓身份,依靠表演赚钱。因此郡王治下这些艺人倡优特别的多,都是从其它地方来的,这里繁华,百姓富裕,逢年过节衙门和大族家里总会请这些戏班杂耍班子表演。一到节日里,附近不知道多少人,为了看这些,巴巴的特意赶来呢。”
  说着,大月儿突然觉得渤海国王妃和渤海国王子倒像是那些乡下百姓一样没见过世面了。
  渤海国王妃和大月儿兴高采烈的聊着天,大玮瑎却是有些显得沉默了,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接一两句。
  自去年十一月就动身从上京龙泉府前来,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离开,转眼就在这里呆了两个来月,倒不是大玮瑎乐不思蜀。实在是这次来他还带着重要任务前来,一是要与李璟继续先前的那份合约,保证西面的安全。同时,渤海国还希望能从李璟这里购买到一批精良的武器铠甲,若是能购买到天火、神火这些自然是更好,如果能买到一些重弩,也对对付黑水部极有帮助。
  若是再能以大月儿的关系,说动李璟借一支精锐兵马前往对付黑水部,那自然是更好的。
  只是,到登州两个月了,也只见了李璟两三次,每次都没来的及深谈。
  渤海国本是粟末水靺鞨,与黑水靺鞨本是同种。靺鞨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七大部。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
  南部的粟末部与外界接触更多,一直较为先进,种植、养猪,属于半农半牧,在高句丽灭亡后,吸收了大量高句丽人、汉人、百济人等,最后建立了渤海国。
  而最北方的黑水部,却是以渔猎为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骠悍但更野蛮。
  唐朝灭高句丽后,在靺鞨设立了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以各部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各部领袖为刺史。
  自此之后,靺鞨族便分为两大部,双方关系逐渐紧张。后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势力渐强。渤海国建立之后,其国策便是东进,他们没有向辽东这地发展,而是一直向黑水靺鞨发展。
  唐朝皇帝曾经拉拢黑水部,策封赏赐,引得靺鞨部的疯狂报复,出兵攻打唐朝。
  对于渤海人来说,统一靺鞨,征服黑水部,是最为重要的。
  可这些年来,渤海国虽然一直压着黑水部,但也无法征服他们。到如今,渤海国衰弱,黑水部却开始反击了。
  这些年来,渤海虽称为海东盛国。可因为全面仿效唐朝,实行了定居农耕制度,结果也变的如中原王朝一样,当初那骠悍的骑战水平不断降低。到现在,虽然渤海有民五百多万,有兵三十万。可与李璟一战八万兵马尽没,就完全暴露了渤海军糜烂的真实情况。
  反之,黑水靺鞨一直保持着骠悍的风气,其部虽少,可也有十余万户,几乎全民皆兵。五百万之渤海国,面对十万户的黑水部,反而是抵挡不住。
  次日,郡王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