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628

  镇国军将士对他们弃满敌意,只允许高虞带着不满十人的队伍前往岛上。在船上,他们将他‘护卫’在船舱中,监视的死死的。在上岸的时候,更是故意将他们团团夹在中间,在两旁高举旗帜,摭挡他们的视线。这种种举动,表露出他们那赤裸裸的敌意。
  一踏上岸,高虞心底就已经很清楚,他们绝不是来助兵剿匪的。
  既不奔扬州,却又不是应令的,却又千里南下,大军驻于长江口,高虞心中有股越来越不好的感觉。
  不过高虞不动声色,表面厚着脸皮,神色自若的登上了岛。
  上了岛,他要求见镇国军岛上的统帅裴宥。
  可裴宥根本不见他,最后只有裴宥的一名亲卫队头来见他。他堂堂朝廷左骁卫大将军,淮南镇都押衙,衙内都知兵马使,论起官职来,远在裴宥之上。可现在,在这个岛上,裴宥却只让一个小小的队头来与他会话。
  镇国让让一个大将军与一个队头并列!
  这几乎是公开的羞辱!
  高虞试图力争,但得到的却是生硬的回复,那个明显还没有加冠的青涩队头冷冷道:“若是不满意,你可以回去。”
  面对一个嘴上胡须都还没有长齐,据自称是刚从卑沙士官学校毕业的十八岁队头,高虞心里十分愤怒。他已经知道镇国军来者不善,准备返回了。
  可在此时,那个毛头小子却给他送来一个消息,行营行军司马王普要见他。
  高虞打量着闻名已久的王普,这个曾经辽南都里镇的城主,眼下行营的行军司马,同时还是登州的防御使。并且,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安东郡王李璟三夫人的父亲。
  他四十余岁,身材健壮,面容方正短须,一身白衫十分干净整洁。
  高虞知道王普身上的这种长衫,没有宽大的袖子,裁减的十分修身,前摆和后摆都不是很长,却分的很开。立领,长袍大襟所遮住的部分称为“掩襟”,掩襟上还安有口袋,存放手卷等物品,比起放在左袖口内方便许多,不用走路时老提着左手。
  这种新款式的长袍既方便骑马射箭,而且那个小口袋也十分方便,且省了许多布料,夏天更是凉爽。
  王普的这身长袍而且是用白叠布所制,虽然听说李璟在辽东种了许多棉花纺绵纱织布,现在白叠布已经不如当初那么贵,但棉布在市面上依然是有市无价的。
第647章
卧榻之侧他人酣睡
  王普坐在那里,英武而又不失儒雅,满脸的笑容更是让人心生好感。但一边笑着一边上前的高虞心中却知道,这个人,绝对算的上是李璟身边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高侍中所传军令,安东郡王已经接到。”王普朗声说道:“剿匪草贼,我镇国军也都以为此事人人有责。因此,安东郡王积极呼应朝廷号召,接到高侍中调兵令之后,立即便调派了六军加两水师两个舰队共近四万大军南下。”
  高虞正有许多话要说道,王普却又说道:“如今我镇国军派出四万大军南下,按朝廷旧制,藩镇军队界出食粮。且一兵供三卒之粮。我军自七月出镇,四万大军便当按十二万人算。另外,我军中还有八千马军,马料亦当按两万四计算。眼下我军已经到达淮南,那么先请高都统拔下我军三月粮草。”
  高虞心中一肚子话被王普硬生生的逼的吞了回去,只得说道:“王将军明鉴,粮草一事行营自然会分发。在下领都统之令前来,还请王将军率军登岸,先随某前往六合大营会师。”
  “前往六合当然没有问题,但皇帝不差饿兵。我们先前南下都是自带的粮草,现在还请先拔给三月粮草先。”
  “此事将军不用担心,只要兵马上岸,到了大营,自然有粮草供应。粮草现在皆屯于扬州、六合、庐州等地。何须再往这边转运那么麻烦,直接到了六合,那边自然是供应粮饷的。”高虞忍着不满强打着笑意道:“倒是本官入岛之后,见镇国军的弟兄们正在修建水城和城寨,岛上兵马举动,看似好像要在此长驻?”
  “我们准备在岛上建个灯塔,以方便夜晚行船而已,高将军切勿多疑。”王普轻笑出声说道:“还是那一句老话,我军现在已经南下前来助战,不过,还请高都统将我军三月之粮饷还发放到手,我们才会前往听侯调动。”
  说着,王普将一纸交与高虞。
  高虞低头扫视一遍,却见上面记的是镇国军南下行营要求先发放的粮饷。
  王普一点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一切都是按着正常情况计算。可高虞看来看去,这上面算出来的数字总是那么的惊人。
  首先,王普完全按照了界出食粮,一兵供三卒之粮饷的供军标准。
  镇国军三万七千人马,王普直接四舍五入,算成四万大军,然后按三倍算,就是十二万大军。另外八千匹马,翻三倍算两万四。
  王普的计算方式是,镇国军每兵平均每月给粮标准六斗,外加钱五千,此外,镇国军将士还有副食,平时的各种肉食蔬菜罐头,算下来,一月还得一贯钱。当然,考虑到镇国军与淮南镇的物价相差很大,王普很细心的把一切数据都换算成粮食。
  一个士兵每月标准用粮是六斗,一斗五斤半,一月就是三十三斤粮。然后,一月六贯钱,按登州的粮价换算,一斤米五文钱,就是一千二百斤米,正好十石。
  一人一千二百三十三斤,四万人就是四十万一千一百石,如果再乘三,那就是一百二十三万三千石。
  当然,这还没有算上马,战马一月食粟三石,按三倍算就是一月九石。八千匹马,就是七万两千石粮。
  人马一月按三倍算就需要一百三十万五千石,如果再算三个月的,那就是三百九十一万五千石粮。
  高虞看的脸色发青,王普这根本就是讹诈。
  镇国军将士高待遇天下皆知,可其它地方并不如镇国军这般待遇好的。淮南军一个普通的士卒也就是日给米二升,外加一月钱两贯。算起来,镇国军所开出的单子,几乎是淮南军的三倍数字。
  况且,所谓的一兵三粮,更没这回事。
  这样一算,镇国军开出的条件,其实是在淮南军基础上的九倍。
  三万七千军队,八千战马,按淮南军的标准,三个月粮饷也只有四十万,一个月不过十三万石粮食,包括粮和饷以及战马的供给。
  高虞连连摇头,镇国军开出的条件太苛刻了,要九倍的粮饷,这怎么可能。
  淮南虽然以前号称天下第一富藩,那是因为以前淮南无战事,也不养兵,整个淮南十余州,才养了万把老弱之兵。可现在,淮南经历了几次草贼席卷,加上现在淮南镇养的四五万兵马,还得向朝廷上供,高骈现在也是捉襟见肘。
  现在淮南镇为了对付向东杀来的黄巢,高骈集结了七万兵马,朝廷却拿不出钱粮来供军,这些兵马可都是在淮南吃喝着,全靠高骈供养。
  现在王普倒好,直接开出九倍的粮饷,他四万军队,就等于三十多万大军,就算是高骈砸锅卖铁,也供应不起啊。
  果然是来者不善啊!
  镇国军千里而来,在别人的地盘上建城立塞,一面开口说军中无粮,一面却又屯兵建城。
  只是让高虞有些无奈的是,镇国军现在所占据的胡逗洲,虽然紧靠着淮南镇,其水军战舰甚至一日夜可达扬州城下。但是胡逗洲这块地盘却是属于隔江的浙西镇海军周宝的手中。而以现在周宝与高骈两位兄弟的翻脸,这事情就更加的复杂了。
  镇国军的目的到底何处?
  难道说,李璟调几万镇国军南下,真的便是要准备进攻淮南?
  如果李璟真有了这种心思,把这支大军屯于此处,等淮南军前往江西之时,镇国军却突然逆江而上,直攻扬州,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以李璟率镇国军几年时间扫荡了辽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大。
  如果李璟真想要坐渔人之利,那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防范。
  “十万石!”高虞打算再试探下镇国军的底线何在。“淮南愿意给镇国军的弟兄们一月的粮饷十万贯。可以先拔给五万石,在海陵交付,另外五万石需要到六合大营领取。”
  王普对着高虞笑了笑。
  最后又摇了摇头,“既然是为国讨贼,我们也不愿意斤斤计较,这样,减掉后面的零头。先付一个月粮饷一百万石,剩下的两个月,则随后再付。”
  高虞听到这话也不由摇头苦笑:“王将军,为国讨贼,我们都需要拿出一些诚意来。虽然高侍中与李郡王之前有过一些误会,但在下相信,郡王不是那种以睚眦必报之人,更不相信会是那种为了一些过往小事,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之人。”
  “郡王当然不是那种人。”王普的语气略有缓和,“若是郡王还念着先前之事,又怎么会派出大军南下。要知道,眼下郡王正为国收复辽东之地,与高句丽决战。这个时候,哪怕多一点兵力也是好的。可大帅还是派了四万大军南下,这难道还不是诚意。我们大军已经到了,让高侍中还拔些粮都不肯,这还让我们怎么放心接受高侍中的指挥?”
  “如果高侍中实在为难,我们也可以不要高侍中供军。粮草之事,我们自己也能解决。同时,我们依然愿意出兵助高侍中剿匪,不过如此一来,有些事情就得有所改变。”
  高虞听出了王普话中有话。
  不由对他的计划期待起来,其实王普的计划也不算复杂。
  那就是镇国军可以不需要高骈供军,但因此镇国军南下行营名义上为高骈麾下,但不由其调动。镇国军单独成一路,负责对长江的封锁拦截。主要责任就是防止黄巢军渡江,阻止其从江西杀到淮南。
  但同样的,高骈必须对镇国军提供方便,例如淮南军以及镇海军、镇南军、荆南军等都不得对镇国军的舰队拦截,同时,镇国军的陆上部队可以随时通过各镇。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高骈必须允许镇国军和山东辽海的商人们,在江淮通商,且不得设卡重重盘扣。另外,高骈还得允许镇国军在江淮一带招募流民百姓等主要条件。
  高虞听出了王普的话中之意。
  说白了,李璟的南下军队,与其说是来助战剿匪,不如说是来护商开道。
  先前高骈联合诸镇截断李璟商路,查封商铺,扣押商队商人货物,结果马上就引得李璟的强硬报复,直接派出舰队劫掠东南沿海。
  这次的事件,甚至使得高骈丢了都统之职,与周宝翻脸,失去诸镇支持,一时成为孤家寡人。
  也正是因此,淮南镇诸人才知道李璟的逆鳞,竟然是登州的商贸。
  高虞心中有些动然,他明白这番话肯定有几分真实性。
  如果镇国军南下,真的只是为了保障东南商贸发展,也并非不可能。
  那么,也许李璟南下并非是真的要对淮南镇不利的意思。
  “真是如此么?”高虞犀利的目光注视着王普,心中三分相信,七生怀疑!
  不过他的心里,并未因此就放轻松来。反而忧心忡忡,不论如何,他现在已经在心中肯定了,李璟的南下舰队虽然并不是前来攻打淮南,但也绝没安好心。几万大军驻守于长江口胡逗洲,看来早已经是打算长驻无此了。
  卧榻之侧,却有他人酣睡,这让淮南军以后还如何能安心!
第648章
御驾亲征
  乾符五年,八月五日,大唐的圣诞节,应天节。
  大唐的圣诞节,意思为圣上诞生节日,说白了也就是皇帝的生日。皇帝生日建节,成为节日,始自唐玄宗。唐玄宗八月初五生日,百官请以每年八月初五建圣诞节,名千秋节,举国欢庆,放假三天。
  从此之后,唐朝的皇帝生日几乎都是法定节日,不过各个圣诞节的名字却不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