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628


第612章
天子御封,安东郡王!
  长安,一骑飞驰而来。
  “大捷,齐国公李司徒率镇国军大败高句丽、渤海联军,歼敌十万,收复辽东半岛与平壤,扬我大唐军威!快哉、齐国公,壮哉,镇国军!”
  坊市门前告示墙上,一名罗纱幞头月白长袍胡须花白的半老书生神情激昂,手指着墨迹未干的布告,大声的念诵着,声音抑扬顿挫。后面,聚集着无数的市井百姓,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
  “齐国公李司徒?是不是就是前年带兵入京的那位李大帅啊?”有人问。
  “除了这位李大帅,谁还能有如此本事。可了不得啊,大唐失去辽东百余年矣,未曾想到李大帅居然如此厉害,一战就把那些关外胡虏们打的落花流水,一举歼敌十万,收复了半岛与平壤呢。”
  “平壤在哪啊?”又有人问道。
  “这平壤么,听说是以前高句丽国的王都,从长安到幽州有三千里,而从幽州到平壤还有两千里路。离我们这里可远着呢!”
  五千里的距离,在许多人的心中,那是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没想到李司徒居然如此厉害,一路打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去。
  郦山华清宫,天子李儇正在这里泡汤池,长安大明宫中的张泰接到辽东李家堡大捷的消息之后,立即亲自赶到华清宫中报捷。李儇听说李璟在那个他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战歼灭了十万胡军,并收复了从鸭绿江口到辽河口一线以南的整个辽东半岛,外加上鸭绿江以南平壤及周边之地时,也不由的欣喜不已。
  “歼敌十万?消息可曾确认?”
  张泰连忙道:“已经确认,李司徒去岁夺下辽东半岛南部之后一直做着准备。二月辽海一融冰,便立即悄悄集结了八万大军,自海上出发,直接绕到高句丽与渤海军的后面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先断了渤海人的退路又断了他们的粮道,前两个月围而不攻,待敌粮尽,迫其突围,据城迎敌,以逸待劳,化被动为主动。一连串的战斗打的极为精彩,高句丽人和渤海人本来兵力占优,可他们的大军却被分割为几块,先是契丹人被拒之于辽河与高句丽长城之外,然后辽东城与扶余的渤海人又被挡在了安市城一线的千山山脉以北。各个击破,李司徒真是用兵如神啊。”
  “打的好,涨我天朝上国之威!”已经十六岁了的李儇年纪渐长,对于李唐国事也渐渐关注。早在武后临朝之时,李唐就已经几乎失去对安东之地的控制,到了安史之乱后,更是彻底的失去了控制。李璟自就任安东大都护以来,没有要朝廷分文和一兵一卒,可却凭着一镇之力,连战连捷,从收复辽南,到现在收复了整个辽东半岛,这真是大涨李唐威风。他这个天子,也感觉十分的兴奋。
  “朕要重赏李季玉!”
  “陛下,李镇国派人送来捷报同时,还派人送上了进献礼单,价值五百万贯的进献正在西来的路上。有新罗女子、渤海战俘、还有高句丽的奴隶,以及战马、鹰鹞海东青、登州盐,以及登州的玻璃、美酒、香水等等。”
  听说李璟又送来这么多的进献,李儇不由的笑了起来。最近黄巢虽然被官军赶到了长江以南,但这乱贼也因此把朝廷的税赋财源之地弄的乌烟障气,政事堂已经报告上来,东南有半数州今年无法上交税赋,损失极大。还是李璟办事牢靠又忠君爱国啊。不但帮朝廷收复了辽东半岛,而且还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送来大量的钱帛等物。
  “若中天下之臣都有李季玉一半忠心,大唐早已中兴,再继盛世了。张泰,你说李季玉如此忠心,朕该拿什么来赏赐他?”
  张泰笑了笑:“李司徒忠心天下皆知,陛下不论如何赏赐,雷霆雨露都是君恩。”顿了顿又道,“李司徒派来送信的使者还有封请求书信送到政事堂,不过被卢相国否决了。”
  “什么请求?”李儇问。
  “事情是这样的,李司徒收复辽东之后,便在收复之地重设州县,目前将辽东半岛设立金州、积州、建州、安州还有岫州,平壤之地设立清州。六州之地加上平州与登莱二州,李司徒暂时提拔了九州以及各县官员,此次希望朝廷通过,正式任命。”
  “卢携没有同意?”李儇问。
  张泰点了点头,卢携没有同意,那是因为田令孜没有同意。李璟现在拥有了九个州的地盘,外加上淄青镇的十五个县的地盘,李璟占据的地盘极大。虽然说李璟往辽东发展,让田令孜一度降低了警惕,可是李璟只用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就把个辽东半岛拿下了,这仍然大出于田令孜的预计。李璟发展的太快了,再给李璟时间,李璟弄不好就能把整个辽东辽西给平了。那个时候,李璟手握重兵,谁能真正制衡他。田令孜感觉自己被李璟骗了,李璟渡海经营辽东,让他以为李璟不可能对他再有威胁,谁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便想要渗透李璟的地盘。李璟想要自己任命各州县官员,他绝不能再容忍。
  李儇想了想,大致明白了一些卢携拒绝的原因。他早知道田令孜与李璟不和,不过年纪渐长,他对于驭下之道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理解。田令孜和李璟都是他的重臣,他们起争斗,早先他是希望化解让他们和好的。但是现在,他却觉得两个重臣之间的不和其实对他来讲是一件好事。李璟和田令孜不和,裁判是他,他们都需要得到天子的支持。而他,可以让两人相互制衡。
  田令孜一直在他耳边说李璟的坏话,说李璟拥兵自重,嚣张跋扈。不过李儇却不这么看,李璟也许有些缺点,但李璟对他的忠心还是很赤诚的,起码到现在李璟没有显露出半点的不臣之心。他需要李璟,需要李璟的大方的进献,需要李璟这位强有力的臣子和他的兵马。有李璟这样的能臣猛将在,天下的藩镇对于朝廷便能多几分恭敬。
  至于说李璟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什么的,李儇是不太相信的。他让李璟担任淄青节度使,可李璟却只控制了淄青镇一半的地盘,甚至将一半的地盘让给了王敬武。若是李璟真有不臣之心,怎么可能把青齐淄等地让给王敬武,自己不往中原发展反而向着海外辽东发展的。
  起码,当年李师道割据青州时,就是向中原发展,割据了天平军与泰宁军的地盘的。李璟不向中原发展,那就说明李璟没有这样的不臣之心。
  “当初朕授李璟为安东大都护时,就言明安东之事尽由他决定。辽东新建诸州县官员任命之事,朝廷当支持他的决定。这件事情,朕会和政事堂诸公说明。”
  当天,李儇摆驾还京,第二天便在延英殿召集政事堂诸相国以及枢密院左右院使、宣微院南北院使和神策军左右中尉一起议事。
  “李司徒收复辽东半岛以及平壤,复我安东大部旧地,功劳显著,扬我国威,复我疆土,朕十分欣慰,决定,要大大酬谢李司徒,为李司徒赐封安东郡王之爵!”李儇一坐下,立即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
  在座的诸相国和诸权势大太监们一听,都懵了一下。
  大唐异姓封王的不少,可每一个异姓王那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有再造大唐之功。安史之乱后,如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甚至在代宗时进位临淮王,位与亲王等。
  代宗、德宗时被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李晟,先因大破吐蕃封合川郡王,后又因泾源兵变时平定叛乱也被改封为西平郡王。与李晟同时代的马燧、浑瑊也因奉天定难之功被封为北平郡王和咸宁郡王。
  还有一些是藩镇异姓王,如河北三镇田承嗣,李怀仙、朱希彩,以及淮西李希烈等朝廷无法控制且威胁到朝廷的强藩,朝廷封王以安抚他们,或者封王以牵制其它藩镇。
  此外还有一些是先叛后降而被封王者,如朝廷征讨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时,李师古部下大将刘悟便是先叛后降,临阵倒戈为朝廷攻灭了李师古,战后朝廷以功封其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封彭城郡王。
  大唐各种各样而封的异姓王有一百多人,可谓是各朝中都极多的。不过自宪宗以来,异姓王者很少,因功而异性王者更几乎没有。
  改姓王封号中带“安”“平”“宁”“定”等字的,都是因功异姓王,西平郡王李晟、南平李希烈、北平马燧。
  天子李儇要给李璟异姓封王,封号安东郡王,这是以功异姓封王,而非因为藩镇势大而安抚封王。李璟虽然姓李,但非李唐宗郡王,他封王一样属于是异姓王。封王之后,享有同宗室诸王一样的权利待遇,郡王从一品,可荫子五品官,甚至子孙可以袭爵。唐初太宗曾与诸臣议封建,制定了异姓非功不王的制度。
  虽然如今的大唐不如当初强盛,封王也不如当初的荣耀,可王爵依然非普通人能得之的。自宣宗到懿宗与现任天子三朝以来,都还没有封过异姓王。
  天子要封李璟安东郡王,这是三朝以来第一个异姓王。
  诸将目瞪口呆,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立即拟诏宣告天下,加封李璟安东郡王,实食封五千户。”李儇没有与众臣讨论,而是直接下了命令。“另外,李璟上奏所奏请安东都护府下各州县官员名单,朕皆看过,一律准奏,吏部即刻发出官职告身。”说完之后,李儇直接起身就离去了。
  田令孜坐在殿中,一直看着天子身影远去,最后转身消失不见,心中说不出的失落。他知道,这件事情上,他无法扭转了!
第613章
战争赔款
  五月的辽东,似乎没有经过春天,就直接从冬天进入了初夏。
  山花烂漫,野花遍地。整个辽东的局势也完全变换,从三韩半岛的浿水中游到鸭绿江虎山城,又从鸭绿江口一直到辽水入海口一线以南,如今尽数为大唐安东大都护府辖地。金州、积州、建州、安州、岫州、清州、平州,登州、莱州,李璟坐拥九州之地。
  在李璟的春季攻势之中,高句丽国失去了大片土地,而渤海国却失去了大量兵马。李家堡与千山之战,渤海国失去了六万余兵马,高句丽失去了四万余兵马。
  渤海国丢失的六万兵马,并没有全部战死,还有两万被俘虏。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之后,李璟没有乘势大举北上,而是重新进入了防御态势。同时,派出了数十支游击骑兵进入北面辽中之地和渤海之地游击骚扰,与此同时,李璟向渤海派出使团,在鸭绿府南京城会面恰谈。
  渤海人对于这次谈判十分重视,把王子大玮瑎从扶余府派到南京,亲自负责谈判。一战损失六万兵马,而且失去了五十多万石粮食,两万多匹战马,这对于渤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加让他们不安的是,李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并没有付出多少损失。据说,李璟夺下整个半岛和平壤之地,全部伤亡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万人。一万比十万,一想到这个数字,渤海王大玄锡坐在龙泉府王宫中,就连玻璃杯中的葡萄美酒都喝的没有滋味了。
  李璟派出的使团,以敬翔为全权使者。
  谈判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虽然是在渤海的地盘上谈判,但敬翔反而咄咄逼人,气势汹汹。那样子,像是来下战书,而不是来谈判的。
  敬翔直接向大玮瑎提出了条件,渤海国立即退出与高句丽和契丹的联盟,同时,撤回所有在高句丽境中的兵马。同时,渤海国将国内城以西之地交还大唐,所辖之地包括渤海国现今的鸭绿府的恒州、正州,长岭府的河州、扶余府的仙州四州之地。同时,渤海国要为这次轻启战端付出代价,需要赔偿唐军一万匹马,十万头牛,五十万只羊,另外加上五万青壮奴隶。
  一听到这个要求,大玮瑎差点掀了桌子。
  这哪是谈判,这简直就是扯蛋。
  渤海国虽然战败了,可只是败了一阵而已。渤海依然有近三十万军队,还有五百多万人口,拥有一百多县之地。而且他们并非单枪匹马与唐军对战,他们还高句丽人与契丹人盟友,甚至能拉来新罗人一同对抗大唐。
  大玮瑎甩袖而走,敬翔不为所动。谈判第一天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大玮瑎还准备晾晾唐使。却没有想到,侍卫将领高怀盛匆忙闯进屋中。
  “殿下,唐使团已经在打点行装,准备返程!”
  “什么?”大玮瑎难以相信,唐使怎么能一言不和就返回。他们懂不懂什么叫谈判,他们开出那么荒唐的价码,难道还不允许自己还个价?“这不可能,李璟一人面对三家联手,他肯定比我们更希望让我们退出。”
  高怀盛苦笑了下,“也许,他们并不太在意我们。”
  李璟那么轻易的就击败了十万渤海与高句丽兵马,两国之兵在唐军的眼中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那我们就给这些该死的,自大的唐军一个好看,让他们后悔到肠子都青掉。我们再调集大军前来,给他们瞧瞧渤海军的厉害!”大玮瑎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的跳了起来,脸色难看的咆哮道。
  高怀盛心中对王子鄙视了一番,经此一战,上京那位渤海王哪还有半点胆量与唐军一战。现在唐军放出和好的意识,愿意与渤海和好,渤海王早已经迫不及待与唐军签订好合约了。渤海王大玄锡的为人高怀盛很清楚,自负其实,自高自大,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先前渤海朝中有人认为唐军进入辽东,会威胁渤海,大玄锡便立即要与唐军开战。拉上契丹一起,其实目的还是听信了朝中有臣子所说的驱虎吞狼之策,想借此战,让高句丽和唐军两败俱伤,渤海好从中渔利,夺回辽东的控制权。可结果,不到一年,渤海国就损失了六万兵马。
  眼看着唐军如此勇猛彪悍,大玄锡立即就退缩了,一败之后就迫不急待的想要和解。这个时候和唐军和解,那还不是伸长了脖子给人宰,而且还是人家想怎么宰就怎么宰。高怀盛觉得,就算是想和唐军和解,更应当再豁出去与唐军打一仗,哪怕不能胜利,也得打回点脸面。唯有手中的刀枪够犀利,谈判桌上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筹码。
  只可惜,大玄锡是决不肯再打的。
  这场谈判,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了。
  大玮瑎发了一阵怒火,最后还是只得带着人赶到城门口,把唐使团请了回来。
  如此一来,谈判桌上渤海人更是完全处于下风。
  双方谈判,渤海一方完全招架不住,稍微对唐使提出的条件强硬一点,敬翔立即要终止谈判返程。一次又一次,大玮瑎只得让步。
  足足谈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敬翔主动做出了让步,渤海将鸭绿江国内城向北沿新开河过浑水一直到富尔江源头,这一线的西面之地都归于大唐安东大都护府。包括国内城、丸都城、望波岭关隘、霸王朝山城等二十三座城池关隘,其中山城十五座,四座关隘、四座平地城。相当于恒州一部、正州与河州各一小部之地。
  同时,大唐安东都护府会将已经打到南京和西京附近的飞鹰军撤回到新划定的界线以西。另外,安东大都护府也将分批释放渤海国的两万战俘。另外,新划定边界以东二十三关城中的渤海人可以由他们自愿迁回渤海国境内。不过只限于渤海靺鞨族人,其它如汉族、高句丽族、突厥、契丹、室韦、鞑靼等不在可迁之内。
  而渤海人则需要向安东大都护府交纳军费赔偿,包括战马一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只,另外粮食一百万石。
  同时,双方签约和约,渤海和大唐大安东都护府以新划定边界为线,互不相扰。渤海国退出与高句丽和契丹人的联盟,不得再有一兵一卒跨过边界。而唐军也撤回所有进入渤海境内的兵马,从此不得有兵马非法侵入。
  这一次的谈判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唐方虽然最后做了很大的让步,可这也只是在他们一开始的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现在虽然让步,可最终依然割掉了渤海很大的一块地盘。二十三座城池关隘,特别是国内城乃是一座平原城,与丸都山城相互倚靠。
  国内城和丸都城都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
  这里一直都是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联通着与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