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28

  不过四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三州数十山城,另外又新得契丹、高句丽等近二十万新附人口,高兴过后,各种麻烦事接连不断,纷至而来。首先的还是粮草,镇国军自己北伐的军民就有近二十万人。加上那些牲畜,消耗极大,虽然说大部份可以从辽南直接运来,但从辽南到安市,这条道路还是没能修好。而此时,各条河水都已经开始枯浅,水运已经不通。全仗着路动,不但输送艰难,而且消耗增加。
  关健的还是这新收二十万民,各县府库都没有什么存粮,现在还需要李璟拔粮出来。
  李璟现在真有一些焦头烂额的感觉,打仗打的很顺,可这后勤等事务处理,却跟不上镇国军的速度。他又不能如契丹人一样,契丹人打仗从来不带粮草,他们有专门打草谷的家丁,每到一地,就有打草谷家丁去抢掠粮草。而且契丹人也不用管占领地的百姓生活,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最大的麻烦还是三国的联手进攻,李璟倒不太担心辽东城和辽西的高句丽和契丹人,有林武、赵犨在前面,辽东城的高句丽人不必担心。而且辽西的契丹人想要打过来,前面还有辽河和高句丽长城的阻挡,另外还有水军的沿河防守。
  真正的威胁还是在半岛东南的高句丽人和正赶来的渤海军,两军气势汹汹而且人数不少。
  “当务之急,某以为对辽西的契丹人和辽东城的高句丽人,可以采取守势。有林军主和赵军主所率的银枪郊节军与飞熊军一万精锐,再有险固山城,坚守足以。如果再拔一万辅军,当保北面无忧。”盖寓捋着胡须看着沙盘,指点道,“眼下已经是十一月,马上就要进入辽东的漫长凛冬。我军将士对于辽东严寒,比起渤海人和高句丽人要差上许多,因此,不如早打。对付东面的敌军,当取攻势!”
  攻下建安州与安市州后,李璟将两州之地改为建州与安州两州。建州下辖建安县、双台县、盖县、营口县四县。李璟任命敬翔为建州刺史,以林武为建州防御使。
  同时安市州被李璟改为海州,由盖寓担任刺史,以刘守谦任防御使,下辖海城县、大石桥县、安市县三县。
  李璟听着盖寓的提议,有些犹豫,敌兵来犯,最妥当的是采取守势。不过半岛东面这块地盘确实也十分重要,如果现在不能拿下,那么渤海军和高句丽军一到,便很难拿下了。
  这块地盘,也就是后世的岫岩县,属于鞍山辖下县。
  岫岩县相当于辽东半岛的内陆,地理位置同样相当重要。先过辽河,在安市、大石桥、建安州一带通过山间道路,过千山山脉,再进入鸭绿江下游方向,必须经过岫岩地区。
  岫岩北部与安市州、辽城州道路相连,西南方向与积利州庄河、东南方向与泊钓城也就是后世丹东地区相连,东部通过若干道路与凤凰山城连接。
  这里道路四通八达,四面都有道路连接着,是整个辽东半岛内陆交通的中心地,属于战略要地。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岫岩地区的山城,要比其它地方都要密集许多。
  这块地区密集的修建了二十多座山城,其中最大的则是娘娘城山城,又称后皇城。据传此城原名“后皇城”,为高句丽宰相盖苏文之妹盖苏贞所占据,因而被称为“娘娘城”。山城四周设有东、西、南、北、西南5个门,东部谷口为正门,是主要进出口,宽3米,进深4米,两侧门门基大条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设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设有烽火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
  娘娘城山城仅比建安城略小,与建安城一西一东把守着辽东半岛北部。娘娘城山城的周边还有马圈子山城、老城山山城、高丽城山山城、二道岭山城,洋河山城五座山城呈环抱之势分布于娘娘城山城的四周。
  再往北面的哨子河一线,山城更加密集,集中了十二座山城,不过规模要小许多,没有能与娘娘城相比的重镇。
  岫岩县道路四通八达,每条路上都有山城,这里十分重要。占据这里,镇国军便能四出攻击,往西可支援建安,西北可支援安市,攻击辽东城,往北可攻击新城、盖州,往东可攻击大行城、泊钓城,乌骨城、国内城,还可以进攻平壤,甚至直入鸭绿府。
  这处地方,在辽东半岛的战略地位,就好比于荆襄对于中原而言。
  “大帅,当初高句丽人在此建立如此众多的山城,最主要的还是控制这些道路。娘娘城山城做为军事重镇,便是为此而建。而哨子河的密集山城,则是当初高句丽人用以防止唐军从海上绕到半岛东面,从哨子河沿河而上,攻入辽东腹地所设。眼下我们占据了建安城,娘娘山城便失去屏障,孤立无援。”
  李璟手指轻敲着桌面,心中依然有些犹豫。据他所知,高句丽人现在在岫岩地区一共集结了两万兵马,娘娘山城中至少有一万人。如果只是这两万人,李璟是不会这么犹豫不决的。关健的还在于,渤海军五万人马正日夜赶来,最多十天左右就能到达。到时,他们要面对的可就是七万人,而且还有拥有二十多座山城的七万兵马。
  “可以水陆并进,一路从建安出发,走陆路。另外则调水军从哨子河沿河而上,步兵攻娘娘山城,水军攻哨子河诸山城。”盖寓提议。
  沉吟许久,李璟抬头,缓缓开口道:“不,我们要进入战略性防御!”
第605章
大唐中兴,似乎指日可待了!
  辽东金戈铁马之时,中原亦是风起云涌。
  蕲州城下,草军分为了三部,尚君长带着假王仙草和诸票帅们西进山南道,而王仙草大将柳彦璋却自立门户,率军南下江西。同时,黄巢没能将王仙草旧部招纳麾下,选择了北上打回老家。
  黄巢一路返回曹濮,先后与天平康承诲、泰宁崔芸卿、淄青王敬武等交手,最后兵犯镇国军。不过虽然李璟不在登州,可镇国军也非黄巢能随便劫掠之地。王普率铁林军、王重率捧日军,还有郭顺励的黑旗军在青州的千乘境内,伏击大败草贼,斩杀三千余,俘虏两万余。
  随后黄巢南下转战泰宁军,最后第三次攻占了沂州,大肆劫掠一番之后,黄巢在崔芸卿和康承诲等合围之前,再次西进千里逃窜。
  尚君长与黄巢两军再次汇合,两军会于河南豫州与山南东道交界的嵖岈山,随后合兵攻向东北方向的重镇宋州。
  由于宋州刺史张蕤将女儿将给了李璟,宋州与镇国军大力合作,宋州成了镇国军商品在河南的一个重要集散之地,因此引得商贸繁华。特别是镇国军运到宋州的盐,不但质量好而且还只有官盐的一半,引得河南河东、甚至河北山南关中等地,许多盐商前来。加上其它各种火热的生意,宋州已经远超上次草贼进犯之时的繁华。
  草军再次来袭,一来官军各镇还被黄巢甩在身后,汴宋一带空虚。二来宋州繁华富裕,拿下宋州,就能得到极大的补充,甚至威胁东都,震动大唐。另一面,黄巢和尚君长都在李璟手下吃过亏,宋州刺史是李璟的岳丈,要是拿下张蕤,无疑更好了。
  宋州被围,宣武节度使穆仁裕被迫出击,结果一伏打下来,曾元裕大败,躲入城中,再不敢出击。
  关健之时,宣武镇下颍州刺史张自勉率七颍州兵来援,尚君长、黄巢联军列阵抵御。在张自勉的指挥有方之下,这一战七千颍州兵阵斩草军三千余众。而杜慆与崔安潜两位副帅也即将赶到,黄巢二人见夺不下宋州,最后解围而去,尚君长向南,黄巢向北,继续各走各的道。
  宋州之战后,好算是一年多来朝廷再次收到的剿匪捷报,不过朝廷内却自己又争了起来。
  宰相卢携认为,宋州解围后,张自勉的军队应该按照惯例,归招讨使宋威指挥,以便统一事权。
  但卢相国的意见并未得到政事堂的一致赞同,反对者是他的对头,此时四个宰相中相对而言,为人最正直的郑畋。而曾多次提议免去宋威位,并提议以崔安潜、张自勉来取代宋威的郑相国认为。宋威早就已经入京养病,根本不适合再担任招讨使之位。现在杨复光和崔安潜和杜慆都是招讨副使,他认为应当让崔安潜取代宋威。另外张自勉几次表现出众,反而是忠武镇节帅穆仁裕失职,继续让张自勉归属穆仁裕麾下,并不合适!朝廷应当立即任命崔安潜为招讨使,以张自勉接任宣武军节帅,并升任副使。
  派系矛盾尖锐,两人各不相让,而第三号宰相王铎,见朝中还是田公公、卢携一派的势力更大,也见风转舵,附和卢携的意见。郑畋见连自己推荐入朝的王铎也站到了对立面,气得上表要求辞职,回浐川养病。
  这种戏法人人会变,卢携、王铎也不示弱,同样上表请求免职。一时间,政事堂的几位同平章事,就有三个以撂挑子相威胁,朝廷面临着瘫痪的危险。
  没办法,这下连田令孜也撑不住了,只好从马球场上请回了天子李儇,天子只好暂停了他的心爱的马球,回来处理此事。李儇随后下诏:三个宰相的辞职申请统统不批准。然后和了一次稀泥。张自勉升任招讨副使,但他的七千精兵要交给部将张贯,归宣武镇节帅穆仁裕指挥,自己一个人去崔安潜军中就任。
  就这样,张自勉打了胜仗,解了宋州和穆仁裕的危,未闻奖励,却先被剥夺兵权,明升实降,连刺史之位也被免了。大唐朝廷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当初宋威曾经对李璟说过的话,它确实赏罚不公。
  虽然局势纷乱,尚君长之前和黄巢又合作了一回,劫掠了宋州一次。不过尚君长这样做,还是为了他的招安计划。上次就是因为跑的太远,去了蕲州,所以最后招安不成。这次打宋州,本就是想弄大点动静,引得朝廷再开个好价。谁成想,慆慆、崔安潜都被他们引开了,穆仁裕被他们围起来了,最后他们反而被颍州刺史张自勉的七千人打败了。
  虽然宋州之后再次与黄巢分道扬镳,不过招安的念头尚君长从来没有断过。
  尚君长与给杜慆与崔安潜二位副帅写过信,希望能够招安,为朝廷效力。可惜杜慆与崔安潜都是出自顶级世家名门,对于草贼最是不屑,他们的请降书信,全都被二人扣下,如石沉大海,连个泡都没冒起过。
  不过在宋州之战后,招安的事情终于重新有了起色。尚君长绕过了杜慆和崔安潜两位副帅,直接与正在邓州的招讨副使兼都监军杨复光接上了头,最后双方几番秘密使者来往后,定下了招安的合作意向。
  尚君长对于这次招安十分重视,上次蕲州招安结果弄出了笑话,朝廷招安招到那个假王仙芝身上去了。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也防止再出现蕲州的事情,尚君长亲自带着几员大将秘密前往邓州面见杨复光,商议爱降封官的具体事仪。
  不过这一个绝密的消息,却不怎么的被宣武节度使穆仁裕知晓,宋州一战中被草贼差点俘虏了的大帅,此时却反应格外灵敏,他当机立断,派轻骑前往途中设伏以待,将乔装成商队赶往邓州的尚君长一行人全部伏击抓获,然后十分无耻的向朝廷上报,他在颍州打了场大胜仗,生擒草贼副首领尚君长和几员草贼大将。
  杨复光也没有料到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立即上奏,说明尚君长等人是来商议投降的,并非穆仁裕在战场上擒获的。可他原先的保密行动,现在却成了穆仁裕和他朝中的后台田令孜、卢携等人反击的破绽。
  一时间,穆仁裕与杨复光奏折不断飞往长安,打着嘴皮官司,而政事堂在宫中几名大太监的参与下,再次爆发争论。
  吵来吵去,最后天子李儇还是很随意了下了定论,尚君长等人算是穆仁裕的军功,然后一心想要招安的尚君长被押到长安市郊狗脊岭斩首示众。
  消息传回,尚让、曹师雄等票帅怒不可遏。
  愤怒的尚让等人连克山南东道安州、随州等地,并将忠武、宣武两镇的前锋部队击败。刚接替了张自勉指挥着这一万兵马的宣武新颍州刺史张贯大败而光,从申、蔡二州小道逃回。得胜后的草军乘胜而进,又连续攻下复州、郢州,兵锋所向,直指荆南节度使驻地江陵府。
  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就是那位曾向朝廷报告说蝗群进入长安后,不去祸害庄稼,反而纷纷抱着荆棘而死的京兆尹杨知至。同弟弟杨知至一样,杨知温也是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很糟糕。
  时值隆冬枯水季节,汉水又窄又浅,草贼南下的动向已经很明显。杨知温的手下提醒他,王仙芝的人离江陵已经不远了,不能掉以轻心。但把乱世当成治世的杨大人仍然认为,这种论调充满失败主义情绪,属于妖言惑众,便丝毫不做戒备。
  乾符四年正月初一,江陵天降大雪,节度使杨知温正在与属下官员们欢庆新年之际,王仙芝的人马突然出现在城下,江陵外城因为没有准备,立即被草贼攻陷,荆南军的将领们急忙退守内城,拼死抵挡。
  最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得报后,率兵南下救援。
  李福南下之时,带来了一支五百人的骑兵,清一色的黑衣黑甲,这支骑兵一出战,就立即冲溃了草贼的拦截,直杀了中军。李福趁势掩杀,草贼败退而走。
  这支黑衣军就是鼎鼎有名的沙陀黑鸦军,乃是沙陀将领李昌言所率沙陀军前锋。
  尚让等见到沙陀军到来,都是心中惊恐。沙陀虽然在两年前败于朝廷的八镇军马的讨伐,但随后还剩下了数千兵马,由李国昌率领前往西川助落雕侍御高骈对付南诏。
  现在沙陀军到了江陵,很有可能名将高骈也已经到了。
  尚让等人根本不敢与高骈对阵,虽然如今天下都称李璟为一代名将,善战无双。可是在两年前,天下最有名的将领称号,当之无愧一直是由落雕侍御高骈挂着的。这一个败党项、回鹘,大败南诏几十万军队的将领,是真正的名将。
  寻思好汉不吃眼前亏,尚让等便放弃对江陵内城的围攻,解围而走。为了出一出心头那口尚未完全发泄的恶气,在走的时候还顺手给攻下的外城放了一把大火,将这座著名古城烧得面目全非。
  按朝廷的官方说法,这次大火和之前草军的劫掠,让号称有三十万户口的华中大都会荆州,人口减少了三四成。
  唐朝的府比州要高一级,如京城长安便是京兆府,东都为河南府,北都晋阳为太原府。而江陵府就是从荆州提升为府,到此旨,整个大唐计为京兆、河南、太原、风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兴唐。并渐为制度,凡首都、陪都所在和皇帝驻幸过的州,均升为府。
  江陵府做为汉江之地的大都会,虽然地盘不大,但到了晚唐时,人口却极多。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这话意思说是比之唐初时,江陵的人口增长了十倍。江陵本就是大城,在隋初,江陵是西梁国的都城,隋末时,是江南萧铣的国都。
  唐初讨平萧铣设为荆州,天宝时改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复名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年间置荆南节度使。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以荆州为南都,州日江陵府。
  江陵城便成为了大唐南都,经过一百余年的时间,江陵拥有了三十万户,百多万人,不下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
  可却因为杨知至的无能,如此大城却被草贼轻易的攻破了外城,人口一下子锐减了十万余户。华中大都会,转眼成废墟一片。
  不过尚让等人没嚣张多久,从江陵撤逃之后,他们在申州终于被崔安潜这位新任大帅给逮住了。
  刚刚失去了真正首领,又在江陵被高骈和沙陀人吓的胆真寒的草贼们,碰上了刚刚上任,战意旺盛,精心设谋的崔安潜。一场大战下来,草贼再次大败,阵亡达一万余人,被俘虏和招降者,又有一万余人。尚让等元气大伤,只得向东南方向亡命逃窜。
  打了胜仗的崔安潜一点机会也不愿意给草贼们,乘胜追击,并且凭招讨使的帅令,派出信使调动各镇兵马围追堵截,编成巨大的罗网,准备将其一网打尽。
  同一时间,先前让尚让等人闻风而丧胆的高骈和沙陀军确实已经到了荆南。不久前,与大唐对抗了十六年的大礼国第一任皇帝酋龙终于死于与高骈的对抗前线中,新任皇帝退兵,南疆安宁。田令孜把自己的兄弟陈敬瑄调去接任了西川节度使之职,把这位最得力的大将终于从西川调了出来,调到荆南接受刚刚战败的杨知至的荆南节度使的职位。
  正月下旬,崔安潜收网,诸路官军将‘王仙芝’,尚让等草军堵在了蕲州之东的黄梅县。
  在崔安潜、杜慆、高骈、李国昌、张自勉等久经战阵的唐军大将指挥下,诸镇唐军猛烈夹攻‘王仙芝’。此时的草军虽然兵马不少,但始终是以沿路裹挟的饥民为主,真正有经验的老草贼不多。质量上不及唐军,且被包围之后,失去了流动性后,在如此强大的攻击下,渐渐陷入了混乱。
  勉强招架了一阵后,很快就丧失了抵抗能力,战局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在唐军刀光挥舞之下,横飞的血肉,与凄厉的惨叫,交织一起,震撼长空,将黄梅的旷野渲染出一派炼狱的惨象。
  入夜,屠杀式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在黄梅县的几十里郊外,已经躺满了超过五万具的尸骸。虽然,这些尸体绝大多数都只是刚裹挟进来不久的百姓,但这却是唐军将领们的一次巨大胜利。
  因为有了宋威沂州之战的前车之鉴,崔安潜不敢马虎,马上开始拉网式地搜查匪首们的下落。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经过仔细地检查辩认,王仙芝那沾满血污的尸体,也被从死人堆中找了出来。然后,他的脑袋被隆重地砍下,经过简单的防腐处理,装进盒子,准备送往长安接受查验!
  看着盒子里王仙芝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崔安潜感到一阵由衷地快慰与自豪。前任招讨使宋威率领下杀了几十万人都摆不平的“草军”,自己上任后,仅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接近大功告成!头号贼首王仙芝已经被击毙,猖獗一时草寇十去七、八,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黄巢,应该也不难解决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