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628

  “并非如此,”敬翔犹豫了下,“只是职下资历浅薄,一来就担当此重职,怕是对其它人不公平。”
  李璟轻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清茶,刚刚敬翔的态度不错,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不过是担心其它人的不满而已。“本帅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子振若是自信有此才能,那不必在意他人目光。我镇国军虽也重资历,但资历只占用人标准的很小一部份,最关健的是才能。有才者上,无才者下,如此我镇国军才能越发的强大。”
  敬翔单膝跪下,这在镇国军中,算得上是极重的礼节了。“大帅提拔之恩,职下没齿难忘,此生鞍前马后,赴汤蹈刃,再死不辞!”
  很好,李璟笑着亲自扶起敬翔。
  扫视了一遍厅上诸将,将众人表情收在心中。
  “盖寓上前听封!”李璟突然喝声道。
  正满心低沉的盖寓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等回过神来明白上前听封的意思后,激动的脸都红了。赶忙上前,单膝跪下,低头听封。
  “镇国军最重赏罚分明,盖寓屡献良计,功劳着著,今特提升为镇国军节度参赞!”
  刚刚还在为敬翔的任命而羡慕的盖寓,此时完全沉浸在激动之中。当初跟着李克用他们谋划云州兵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谋个更好的出身吗?虽然以降将身份加入镇国军,但是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了。镇国军节度参赞,这可是云州刺史之职都决不会换的官职啊。
  从今天起,他终于成了镇国军核心一员了。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圣旨诏令王敬武任淄青镇节度副使兼青州刺史,另外张蟾任齐州刺史,卢宏任淄州刺史,另外原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任莱州刺史,原泰宁军节度使李系任淄青镇行军司马。就是原王敬武所部二万五千叛军,也依然由其统领。”李璟顿了顿,“昨日商议初步决定,以退为进,暂时先退回登州,同时把淄青青壮带走。敬参议与盖参赞,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盖寓清了清嗓子,“职下以为,带走青壮还不够,必须把淄青镇的世家大户全一起迁走。”
  “敬参议,你的看法呢?”李璟将目光望向敬翔。
  敬翔沉吟,反问,“那淄青镇就此不顾了吗?淄青平卢军如何安排?也一起撤走吗?”
  “这个还没有决定,你有什么好的提议?”李璟问。
  淄青平卢军最几年军队额数一直是三万七千五百,不过实际上自然是早不止这个数字。王敬武叛乱后,平卢军一分为二,双方都不断扩军。
  现在,王敬武所部战兵两万五,辅兵原有数万,不过全成了李璟的俘虏,自然不可能再还给他们。
  宋威这边,战兵眼下还剩下五万,辅兵八万。不过,准确点统计,五万战兵中,其实是宋帅亲兵五千,张万荣亲兵五千,然后州兵一万五千,各军镇、县镇、守捉兵一万,各县团结兵一万五。而八万辅兵,除许多大户豪族组织起来的几十支乡兵外,其余的多是临时征召的民夫。
  如今战后,按规矩,辅兵得解散返乡,就是团结兵也得解散返乡。如此一来,剩下的也就是三万五千平卢军而已。不过这三万五千人中,有五千是张万荣的监军院兵马,并不属于节帅统领。
  宋威赴京,他这五千亲兵倒是能留下。但是康承诲和崔芸卿各自上任,李璟也不能让他们空着手去。他已经决定,把宋威的亲兵分拉出来,五千人马给康承诲和崔芸卿每人两千五,加上他们的私人家丁,一人三千带着去赴任。
  如此一来,整个平卢军最后便是王敬武手上两万五千人,李璟接手两万五千人。
  不过李璟对于这两万五千平卢军,也并不怎么放心,主要是平卢军军头太多了,哪怕经历了这场大战后,也依然有些一盘散沙。李璟现在也在犹豫,把他们留在淄青镇,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恢复到以前一样,根本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但把他们带到登州、辽东去,淄青镇就有可能真正的不属于自己了。
  敬翔思索了许久,最后道:“职下赞同大帅与诸位将军的提议,暂时返回登州,将淄青镇交给王敬武他们并非不可以。但是,百姓可以带走,但军队一定要留下。不但要留下,而且还得留下重兵。职下提议,先将两万五平卢军一并带回登州整编,把镇国军留在淄青镇。”
  听到这个提议,李璟皱了皱眉头,但却没有出声打断敬翔,而是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第548章
瓜分淄青镇
  “齐地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敬翔直接说起了河南东部的山河地势。敬翔对于华夏山河地势十分了解,说起来有条有理。
  “将整个大唐之疆土按山河地势大致可划分为九大块,四边四角一中心。从兵家地理的角度看,天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蜀中是其四角,河东、青齐、荆襄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华夏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
  按敬翔的说法,青齐地形的封闭性不如其它边角之地,三面均可能受敌,不易固守。且青州低山丘陵方圆不过几百里,最大的弱势就是缺乏战略纵深,几处险要一被突破,全境就可能被击穿。
  “天下纷乱之际,青齐易成割据之地。如秦末田儋、楚汉之际的田荣、王莽以后的张步、董宪、东汉末的刘岱、西晋末的曹嶷、段龛、十六国时期的幕容德、我朝的李道古均曾割据青齐。但上述诸人割据青齐,都未能有所作为。一旦青齐周围局势底定,这些割据势力很快便灰飞烟灭。”
  李璟与在座诸人都不由点头,敬翔的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自古以南,最容易成事的多是关中,再次就是河北,然后是河东,再是巴蜀,最难的就是东南和青齐。青齐之地,历代唯一能以此地最后成就大业的,算来算去,也只有一个曹操而已。而且曹州最初是在兖州,还在眼下淄青镇的西面,当属于泰宁军境内。
  青齐只能算是山东的东部,而整个山东的地位都只能放在整个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线山脉东面的大平原背景上才能休现出来。山东低山丘陵的四周都是平原,不利于守,却利于四出以攻人。以此为根据地,纵横四出,足以有所作为。
  历史上,东汉末,曹操便是以兖州为根据地,最后崛起于群雄之中,扫平诸侯,统一北方。
  而且山东处在监控南北之间的水路运输线上,其地形地势在东部大平原上又不足以作为凭恃,因此在南北之间具有枢纽性地位。河北南面门户必须依托山东,东南淮泗上游也必须藉山东为屏障,南北对峙之际,山东便是争夺的焦点。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如果能占据山东,便取得了有利的态势。对于南方而方,得山东,进可以问鼎中原,北临幽燕,退可以翼蔽淮泗,巩固江淮。对于北方而言,进可以南逼江淮,退可以翼蔽河北。
  “敬先生之意,淄青镇不足为根据?”李振沉声问道。
  敬翔虽然知道李振是镇国军第一谋士,但此时也是点头道:“不错,数十年前,李师石家族割据淄青六十年,以辽西浮海而来的异地胡族身份,最后打下了如今淄青、泰宁、天平三镇十余州地盘,割据六十年,为当时天下第一强藩,甚至超过了河北三镇。可大家也看到,河北三镇如今虽然也衰弱了,可河北三镇依然故在,唯淄青镇已不复当初,高句丽李氏家族更是早已败亡。何故?齐鲁之地并非战守之地。”
  “不但是淄青镇,整个齐鲁之地都缺乏纵深,无险可守。而且,淄青处于南北之间,且监控运河和黄河、济河水运,并且据有四大海港之一的登州港,拥有两大海道之一的登州入新罗渤海道。这块地方,朝廷盯的很紧。他们宁愿看着河北全都割据了,也绝不会看着淄青镇脱离朝廷掌控的。”
  敬翔有些激动,“况且,眼下淄青镇有王敬武等人,并不好掌控,强行控制只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如暂时将重心撤出淄青镇,如此一来,整个天下都会知道,大帅不但忠于朝廷和陛下,而且无意做一个割据自立的强藩。眼下朝廷声势正隆,我们可以一心经营辽东。”
  “辽东苦寒偏僻之地,有什么可经营的,穷山僻水!”有人反对,反对的居然是辽南出身的郭承安。
  “非也!”敬翔摇头,“有道是金边银角草肚皮,天下征战一起,淄青镇是个三面受敌之地,处于南北夹击之下。而且淄青镇一马平川,一打起来,眼前再富裕,也会立即毁于战火。但辽东不同,辽东是一个安稳的后方。经营好辽东,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进可出淄青,退可据辽东。”
  张承业坐在一边越听脸越黑,这个敬翔越说越不像话了。这说的是什么,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挑拔大帅起谋逆之心啊。什么进可攻,退可守,什么据辽东为基业之地,这真是不像话。
  李璟看到了张承业脸上表情,当下暂停了会议。不过众人离去后,他马上又招了李振、郭承安、王普、敬翔、盖寓、刘寻还有郭顺励七人到自己书记秘商。
  敬翔先前被监军张承业训了几句,还有些忐忑,毕竟大帅也有个忠君之名,他先前那番话确实有些说的过了些。但接到李璟侍卫相召,进入书记之后,他马上心里就明白了,李大帅原来也是个有大志向之人。
  “刚才说到哪了,咱们接着说。”李璟微笑着道。
  接下来,敬翔说的更加大胆了些。
  他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全力经营辽东为稳固后方,但也不能就此放弃淄青镇,不过淄青镇暂时不必太用心。先把辽东、辽西收复才是上策。毕竟眼下的局势,李璟就算有百战百胜的威名,也是绝不能去冒然攻伐其它藩镇的。不说攻伐其它藩镇,就是淄青镇,也最好不要动他。
  留着淄青镇王敬武等人,一来可以避免把冲突扩大化,二来,也是借此向朝廷和皇帝以及天下人表明心迹,证明他李璟并不是那种贪图权势之人。让朝廷的目光不用一直盯着李璟,防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争取时间,不受干扰的全力发展。而同时,李璟有安东大都护的官职在身,他与高句丽、契丹人打的再厉害,也不会有人管他们。他们打下的地盘,也绝对不会有人贪图。
  现阶段,想在淄青镇发展,必然会引来极大的阻力。但退一步,到辽东去发展,则能安心发展。再说了,辽东其实也并不就真的如何苦寒了。起码,辽南比中原许多地方都强上许多。
  更关健的是,按敬翔的谋划,淄青镇不是个可成霸业之地,辽东当然也不是。要成霸业,关健的还是得夺取河北幽燕之地。拿下辽东辽西,到时从北向南,由关外杀入,夺取幽燕之后,那时再据齐鲁之地,则相当稳固了。
  到李璟眼下情况,确实得考虑长远的战略计划。在李璟看来,历史上的朱温虽然据汴梁这样的四战之地,最后灭唐建梁,但也正因为他占据的是四战之地的中原,一直无法灭掉河北与河东群雄,所以朱温的后梁才会亡的那么快。且他在世时,南方诸地,也不过是表面服从而已。
  朱温整个战略布局上就处于弱势了,也正因此,虽然晋王李克用只占据了河东一小块地盘,还经常战败,可却能一直不灭,最后反而灭了后梁,建了后唐,关健就在于沙陀人所占据的战略地利优势,河东之地,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但中原却不行,后唐一支偏师就灭了后梁。
  这个计划比较符合李璟心中的想法,现阶段,他只想低调。
  前段时间太高调了,如此年青头上顶着的官职已经一长串,而且还全是顶级官职。他现在已经有些处于火山顶上了,但他手上的兵马其实既不多也不强,李璟现在需要全力扩大、加强军队。镇国军不少的军官已经有些过于自信膨胀了,真的以为镇国军天下无敌,甚至能与天下为敌。可李璟很清楚,眼下朝廷天子的威望还在,天子一道诏书就能召来十万二十万兵马。那个时候,可没有盟友,而是全是敌手。
  “职下还是那句话,把淄青镇的青壮都带走,大户也都带走,把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淄青镇给王敬武他们留着。王敬武和薛崇、李系三人并非真的盟友,如果我们逼迫的紧了,他们定然会联合起来对抗我们。但如果我们只要把淄青镇搬空,不再理会他们。职下敢肯定,最后三人必然会有一场内斗。”
  “当然,我们可以把人带走,但兵得留下。”敬翔走到沙盘前,对着这沙盘充满感叹。“我们也不必去管青州、淄州等重城。我的意思是,咱们把兵马控制住济水一线既可。这样,就能保持着对淄青镇的极大威慑力。一旦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顺带通过济水沿线,迅速穿插占领整个淄青四州。”
  “说的很好,而且把兵马屯驻济水一线,也等于我们控制了黄河、济水这两段水运,同时保护了我们的黄河、济水水运商路。”
  “淄青镇除登州外,还有淄、齐、青、莱四州二十六县。四州刺史都是田令孜的人,我们不必去理会他,不过我们可以把齐州的山茌、历城、全节、临邑、章丘、临济、祝阿、禹城八县,还有淄州邹平、济阳、高苑、长山四县,还有青州博昌、千乘、临淄三县,将这济水沿岸的十五县全部派驻我们的兵马,另外在青州牛山、淄州长白山、齐州华山,也同样驻派兵马。我们只守这十五县三山,其余的十一县包括青州等城都交给王敬武。”
  “十五县加三山,每县驻守一千兵马,三山每山驻守三千人马,外加一支游骑部队。我们在淄青镇驻守两万五千人马,派镇国军驻扎。”
  李璟轻笑,“再加一县,莱州的治所沿海掖县也归我们。十六县三山,完全归于我们,其余的十县,可以交给王敬武。我们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划地而治。我相信,王敬武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很高兴吧。”
  李振想了想,“如果大帅真的提出这样的提议,相信王敬武肯定会同意的。只要我们不打他们,他还不得立即答应。”
  这个计划确实不错,起码比全扔给王武敬让大家心里舒服多了。这下镇国军紧守住济水一线诸县,再加上登州西面海岸的掖县,既能掌控淄青镇,也不用立即与王敬武等人发生冲突。而且也许在旁人看来,李璟似乎有些软弱好欺,不过这正是李璟现在想让别人看到的和认为的。
  “淄青其余十县的大户和青壮强制迁走一批,这样吧,十县迁青壮男女连同他们的家眷十万入辽东。至于我们掌控的十六县,从其中迁三十万人往辽东。”李璟想了想后,还是决定迁民。淄青镇早晚还得打,与其让这些人留在这里,或者说,让他们给王敬武提供钱粮税赋和壮丁,不如干脆把他们迁去辽东。反正按定下的战略,淄青镇几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他们都不会急着控制占领。
  “迁走四十万人,只怕淄青镇真的就此衰败了。”
  “会有影响,但也不用太担心,我们可以再继续招募流民。相信我,以后流民会越来越多的。”李璟长叹了一口气。
  李唐不是说打几场胜仗就能中兴的,虽然沙陀族、南诏、草贼都败了,可不表示李唐就能中兴了。唐朝的覆灭只是历史的必然,是众多矛盾的一起爆发。王仙芝死了,还有黄巢呢,对于这个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逃亡的家伙,李璟可是知道,他必然会东山再起的。
  除了黄巢,李璟的目光还一直盯着地图上的幽州。他心里很清楚,整个幽州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任何一点激溅起的火花,都将可能引起剧烈的大爆炸!
  爆炸吧,既然大唐这栋大厦再也支撑不住,那不如干脆早点倾倒,这样也能重新再建一个!
第549章
李克用飞虎落平阳
  狂风夹着细雨,扑打在李嗣源的脸上,他轻踢马腹,跨过涨水的河流。在他的旁边,沙陀族的族长李克用扯了扯身上的披风,喃喃的诅咒着这该死的天气。他的鹞鹰停在肩上,风吹皱了羽毛,使它看起来和李克用一样有些落魄。
  朔风突起,枯草纷飞。
  他暗自希望跟在后面的夫人能够撑的住,就算是天气晴好,在塞外长时间骑乘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现在,雨下了整整十天,茫茫的草原早已经变成了大沼泽,处处是泥泞和河流,这情况,让人好像到了大唐的江南,处处水网交错。这个时候,李嗣昭他们一定是坐在营帐里的火盆旁,喝着暖洋洋的马奶酒。
  李嗣源羡慕他们,他自己一身湿透的袍子厚重无比,粘在身上,湿漉难受,脖子和肩膀则因盔甲的重量而压的疼痛,更难受的是,他已经受够了咸鱼干和腥膻的羊肉干的滋味。
  前方,风雨中一片连绵的帐篷显现,旗帜飘扬,隔着交织的斜风细雨显得有些朦胧。
  “鞑靼大营到了!”李克用的独目望见前方营帐,高声喊道:“老天保佑,他们总算没有挪窝。”
  李嗣源听沙陀黑鸦军兄弟们讲述过飞虎子李克用曾经如何的一箭双雕震慑鞑靼武士,讲述以往沙陀族在代北时,鞑靼人是如何的遵从他们的号令,现在,终于亲自来到了鞑靼人的大营。
  一路上行来,不少鞑靼牧民早已经转了草场,前往更南方过冬。不少人都担心,鞑靼的酋长也已经南下,幸好他们还没走。也许,他们这次能借到更多的粮食,最起码,他们能在这里躲避大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