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628

  “陛下圣明!”李儇话一落,张泰立即抢先开口称赞,根本不给田令孜有反对的机会。
  张泰现在可谓是和李璟利益相连,他很清楚,上次西门思恭和杨复恭两人都被田令孜扫出了长安,他却能留下,一来是他现在在宫中四贵中权势最低,二来是因为李与李璟的关系。田令孜忙着与西门思恭、杨复恭斗法,又顾忌李璟,上次便先放过了他。但接下来,田令孜肯定不会放过他的,宫中斗争比官场更残酷,要想不倒下,他唯一的仪仗就是李璟了。
  李璟势力越大,他在宫中地位越稳固。这次李璟立此大功,他当然一心要助李璟做上淄青镇节帅的位子。眼下李璟升任留后,而李璟的老师崔芸卿升任泰宁军节度使,同样可以做为李璟这一派的康承诲升任天平军,这可谓是一连串的胜利。
  李璟在崔家、于家的帮助下,再有宋威的全面支持下,李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张泰,也同样是这其中一员,为李璟谋夺好处,自然是毫不惜力。
  眼下经此一战,李璟有宋威的全力帮扶,李璟成为一镇强藩已定,他与李璟一伙,在宫中他是四贵中最弱的一个。现在能有一个强力外援,以后在宫中无疑地位稳固的多。特别是李璟眼下还如此年青,可办起事来却是这么的稳健,让张泰更是铁了心跟着李璟了。
  崔氏、于氏、加上一个宋氏,李璟地位已固,就算是田令孜与李璟为敌,张泰也并不畏惧。宫中有他,政事堂上有于琮,而在地方上,于家就有三镇,如果再加上李璟手握四镇,还有崔芸卿、崔安潜、康承诲诸镇,李璟现在可谓是势头强劲。
第544章
李璟的震惊
  随着八百里紧急军情入京的,还有草贼贼首王仙芝的头颅,用水银密封于盒内,随信使送入京师。
  检验过王仙芝的首级过后,朝廷立即将王仙芝的首级送往狗脊岭菜场悬首示众,引得无数长安百姓前往观看这个如今京师中到处传说,一度聚起百万草贼的贼首的模样。
  在王仙芝的首级下的墙上,贴着长长的公告,还有专门的吏员在念诵。这是一份长长的嘉奖名单,此次围剿贼人的十二镇,除了天平镇薛崇与泰宁军李系被免职入京问责外,其余的十镇多有封赏,除感化军薛能与淮南军刘邺因为迟迟未出兵,只得了一点口头嘉奖外,招讨使宋威直升宋国公,太尉、侍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是位极人臣,荣宠至极。
  这一次的升赏,可以说就以淄青镇收获最大,宋威位极人极,虽说是以入京休养为代价,但这份荣宠也是羡煞旁人。而且除了宋威,淄青副帅康承诲也直升康国公,升任天平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郓州刺史。淄青节度行军司马崔芸卿,升任沂国公、泰宁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兖州刺史。
  而眼下声名最盛的齐国公李璟,也是淄青镇出身,更是宋国公义子,沂国公崔芸卿和卫国公于琄的门生。传说李璟此次本来功居第一,最后皇帝以李璟为宋威义子,子不居父上,因此将首功归为宋威。不过在宋威回京后,淄青大帅的位子便也传到了李璟的手中,虽然暂时只是担任留后之职,但淄青镇最有威望的几个人,王敬武叛乱被俘,康承诲调任天平军,崔芸卿调任了泰宁军。因此,整个淄青镇无有人威望在李璟之上。
  除此外,其余六镇也都是赏赐颇丰,西门思恭和杨复恭以及六帅都得到不少赏赐,八人中原本有几个不是国公之位,这次也一并升到了国公爵位。并且六帅都加了使相之名,部下的将士们皆加官晋爵。
  剿灭了草贼,朝中诸公无不是弹冦相庆,京师的贵族王侯、大族商户无人摆宴庆贺,就连京中的升斗小民,也是喜笑颜开。几年前的庞勋之乱,虽然相距长安数千里,可是东南做乱,长安影响依然巨大,物资供应不足,长安居更不易。现在乱匪剿灭,他们自然是欢欣鼓舞。
  皇帝派出了上百名信使,向天下各道诸州传递此捷报,并宣示朝廷对诸镇的升赏。甚至当郑畋向皇帝提议对遭受贼祸的河南九州免除税赋一年时,皇帝也马上答应了。
  皇帝的信使疾驰出京,长安的贵族王侯,乃至地方上的藩镇官员豪族们,甚至都认为这是大唐即将中兴的兆头。代北的沙陀胡族剿灭了,南诏的犯疆南蛮打退了,现在中原的草贼乱军也平定了,有高骈、李璟这等忠臣名将,大唐中兴指日可待,不少人甚至以为,这次战后,将换来至少三十年的安定,乾符朝甚至有可能超过宪宗时代。
  随着皇帝信使的不断驰过,各地藩镇甚至都要收敛了许多。
  皇帝的使者刚刚出京城第二天,河北的卢龙镇、成德镇、魏博镇这三个老牌强藩,百余年来从不向朝廷缴税的藩镇,几乎同时间向长安派出了使者,带去了他们给皇帝恭敬的奏折,并且三镇各向皇帝进献一百万贯钱,各加二十万石粮!虽然这些属于藩镇节帅的进献,而不是正式的税赋缴纳,但一次拿出这么多的进献来,依然让整个天下为之震惊。
  河北三镇畏惧了,他们在看到短短时间内,击败南诏,扫除沙陀,剿灭草贼后,已经意识到了如今大唐军队似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锐不可挡。三镇在畏惧,畏惧朝廷在剿灭了草贼后,会引兵北上。
  在天下人以为草贼可能会闹上四五年,和庞勋之乱一样时,草贼突然崩灭,这让天下人震惊,也让许多原本打着其它主意的人都暗自心惊。
  犹如一场巨风吹过,河北三镇进献巨额钱粮后,天下其它四五十镇的封疆大吏们纷纷行动起来。
  河北、河东、河西、河曲、三川、山南、江淮、东南、岭南、河南,诸藩镇行动迅速,各藩在京的进奏院的信使们纷纷飞驰出京,很快带回各镇节帅们的表态。
  各镇纷纷向天子进献,也不是什么重要日子,但进献的官员络绎不绝,各镇的礼物十分的丰厚,甚至比起先前新皇即位还要重。而且几乎都选择了钱粮,每镇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比的上几年上缴的税赋。
  不但各镇节帅进贡,甚至各州的刺史也纷纷向皇帝进献!
  连周边各国,南诏、契丹、渤海、新罗、东瀛等在京使者这些天都弄了一批礼物,赶忙向皇帝进献。
  短短半个月,负责收取进献的张泰惊喜万分的向皇帝报告,各镇和地方官员们这半个月的进献,多达三千万贯钱,和五百多万石的钱粮。其中镇国军进献上好登州盐五十万石,加上御酒、香料,还有金银等,进献价值三百多万贯,外加还将先前的一百万盐款上缴,还多加了五十万贯钱,镇国军向皇帝送来了五百万贯的钱物,虽然很多东西还没有送到,但李璟已经把单子送来了。
  张泰将李璟的名字排在了最前面,虽然他其实也知道,李璟的许多商品都是高估了一些价格。比如登州盐对外的大量售价只有百文一斗,但给朝廷时却是按二百文一斗的标准官价算的。其它的许多商品,有的甚至比官价高出许多。
  但不管怎么说,五百万贯这个数字,让少年天子李儇笑的十分的开心。最近他斗鹅输了不少钱,可田令孜掌握着内库,却经常只能给他几万几千的,这让他十分不满。还是李璟最解君心啊,不但带兵平定各处叛乱,而且现在宫中许多用度,都是靠李璟的大方进献。
  排在进献榜第二的是杨复恭,他也向朝廷进献。进献的是本次剿贼的羡余,原本朝廷下拔了三百万石的粮食,做为这次的剿匪之粮,计划是一年之用。不过现在才刚刚打了不到两月,就把贼灭了。
  朝廷拔的粮甚至还没有运到,各镇的粮暂时用的还是自己的,杨复恭将这三百万石粮拔给诸将,填了他们的支出后,又拿出一大笔来做为赏赐。最后还剩余了整整一百万石粮,全部做为羡余进献给了皇帝。虽然这些粮本来就是大唐的,但这些粮已经拔出,按旧例,各军是可以分掉的。现在,杨复恭做为供军使,直接把这一百万石粮进献给了皇帝。这一百万石粮,价值四百余万的粮食就成了皇帝的内库私有财产了。
  三千多万贯钱和五百多万石粮,折算起来,差不多是眼下朝廷两年的赋税收入。这些年来,除了东南三十余州,朝廷几乎都没有再从其它州县中收到过赋税。靠的就是东南的税赋和盐茶铁等收入,维持着运转。
  大唐三百多州,却只靠着三十多州,可以说是过的十分的紧张,甚至东南的钱粮运往关中,全得靠着运河漕运,形势可谓是相当的不好。关中有禁军,可无供给。东南有供给,却是整个大唐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军备糜烂。
  用东南之钱粮,供给关中,却要经过中原之地,整个大唐的脖颈上早就被人套上了绳索。这也是王仙芝兵马一临宋州,整个长安震动的原因。
  现在中原平定了,朝廷一下子又收到了这么多的钱粮,连田令孜和李儇,都有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李璟已经重返齐州,前些天率军南下,与康承诲一起击溃了草贼的辅军。那几战毫无亮点,几乎是他们一出现,只要一个冲击,对方就溃败了。特别是沂州贼兵大败,王仙芝战死的消息传出后,所有的草贼都兵无斗志。
  李璟和康承诲大败贼军,十五万辅兵,斩首三万,俘虏十二万,并且夺回青壮人口二十余万。
  这些天,整个齐州已经彻底的成了一个巨大的难民营,在齐州的数个城下,已经安置了差不多五十万人。如此海量的人口,对于李璟来说,也是有些负担极重的。
  宋威沂州大败贼军,阵斩王仙芝、生擒王敬武后,并没有继续追击黄巢,而是收兵返回了青州。
  王仙芝的人头送到长安,临沂之战后的第十天,长安的使者就已经到达齐州,向李璟宣达了皇帝的圣旨。
  圣旨宣布了对李璟等人的封赏之余,也宣布了诸道行营的解散,十二镇兵马各回本镇,新升任的官员也即日赴任。
  双手捧过圣旨,李璟仍然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觉。先前康承诲告诉他,宋大帅已经向朝廷举荐由他来担任留后,听过后他只是一笑而过,从没有想过,皇帝居然真的会同意这样的一个提议。
  他成了淄青镇留后知节度事,更加惊叹的还是朝廷调宋威入京城,康承诲任天平军节度使,崔芸卿任泰宁军节度使。
  这还不是他最惊讶的,最惊讶的是,王敬武被朝廷任命为青州刺史兼淄青节度副使!
第545章
釜底抽薪
  王敬武在临沂之战中,先被黄巢击败,转而被平卢军围住,见大势以去,王敬武没有做最后的顽抗,而是一见到平卢军后,就率军投降。
  战后清点,临沂城中王敬武战前三万战兵,战后还有两万五千。与黄巢的乱战,王敬武部伤亡的并不多,更多的是被打乱了。战后,那些散兵游勇见昔日的同袍并没有为难的意思,又都纷纷钻出来投降了。
  宋威没有杀王敬武,只是缴了他们的械,暂时关押起来。
  只是估计宋威都不会想到,朝廷知道王敬武被俘后,不但没有命令原地处决,也没有命令派人押送长安,反而下了一道旨意,所有叛军都既往不咎,依然编入了平卢军中。不但如此,就连叛军首领的王敬武也没有被任何处罚,反而升官了。
  叛乱之前,王敬武虽然说是平卢军实际的掌控者,但其实军职并不太高,只是平卢军衙内都知兵马使,都押牙而已。可现在,朝廷不但不追究他的罪责,反而任王敬武为青州刺史、金吾将军、甚至授从三品上云麾将军散阶,并任淄青节度副使,兼平卢军衙内都知兵马使。而王敬武的手下两大将,张蟾任正四品上忠武将军,齐州刺史,平卢军衙前兵马使。卢宏任正四品上忠武将军,淄州刺史,平卢军衙后兵马使。
  其部下两万五千兵马,也没有被解散,依旧归于三人统领。
  听到这个消息时,李璟一直以为是传旨宦官在和他开玩笑。
  “张公公,这个玩笑可并不好笑。”李璟对着张泰的另一个养子张承功笑道。
  负责传旨的张承功是张承业的兄弟,没有血缘关系的宦官家族兄长。三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的,摇着头道:“咱家岂敢拿此军国重事与大帅开玩笑,这是真的。”
  李璟的笑容一下子僵硬在了脸上,这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是真的?朝廷的人都是傻子,怎么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旨意。王敬武是叛军啊,如果说朝廷灭不了王敬武,与他媾和的话,这样的结果还有可能。毕竟河北三镇就是这么来的,可现在的结果是,宋威已经击败了王敬武,所有叛军被俘,不但王敬武与张蟾和卢宏都被俘,连后军的几万辅军都被俘虏了。而且他们的最后老巢齐州也被攻破了,这些人完全没有留着的必要。就算不杀他们,那也不能再把刀枪交到他们手上,更不能让王敬武等人还占据更重要的职位。
  “大帅,家父让咱转靠大帅,这个决定是田令孜与卢携一意坚持的。王敬武任青州刺史兼节度副使,原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也将出任莱州刺史,而原泰宁军节度使李系,将出任淄青镇行军司马。”张承功压低了几分声音,“薛崇和李系回京之后,陛下本欲治其罪,不过田令孜与卢携力保。而且两家都是京师功臣之家,李系与河阳节度使李涿,前昭义节度使李钧都是西平郡王李晟之孙。两家都找了田令孜,现在二人已经投入田令孜门下。据说,王敬武家族也是找了田令孜投诚,田令孜才会保下他们。”
  话不说不明,一点却透。
  来来回回,原来这又是出于权势争斗。
  他成了淄青留后,田令孜棋输一招,不肯吃亏,便来搅屎。保下王敬武,还让他们担任了青州、淄州、齐州刺史,同时还领有两万余兵马。如此一来,王敬武劫后余生,以后自然是只能紧紧的跟着田令孜,并与自己对干到底。王敬武不是草贼,他本地方牙将,有田令孜全力作保,虽然这事让李璟有种哭笑不得、咬牙切齿的感觉,可这样的荒唐事并不奇怪。
  至于薛崇、李系,这次因草贼之事,论罪的话是前途难保。投靠了田令孜,虽然贬职,但刺史和一镇司马也是不低的职务。
  这个田令孜,还真是为了权势斗争,置一切于不顾了。这淄青镇李璟现在虽然拿到了手,可是淄青四州,四个刺史全是对头,连节度副使和节度行军司马都是对头担任。而且这些人不是空手来的,王敬武手上还有两万五战兵。
  李璟很想骂娘,更想直接带兵去宰了王敬武。
  但他克制了这股子冲动,他明白,也许田令孜正等着他动怒,等着他的这般反应。他要真敢带兵动了王敬武,田令孜损失的不过是一条狗,而他却要背负许多不利。抗旨是跑不了的,这会支摇李璟现在的形像,一旦皇帝对他起了反感,那局势可不妙。
  李璟现在要做的就是低调发展,决不能成为出头鸟。眼下得到皇帝的支持,比现在就对抗朝廷,这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
  张承功一直在注意着李璟的脸上表情,先看到李璟眼中的怒意一闪而过时,他甚至以为会如他猜测中的一样大发雷霆之怒。但这怒气只是一闪而过,瞬间李璟就已经恢复了平静,仿佛事不关已一样。这份变化,他深深的记在心里。顿时,对于先前义父对他所说的那些关于李璟的评价印入心中。
  李璟确实有着远超表面年青的觉着稳重和冷静,怪不得义父如此的推崇李璟,甚至已经决意全心与李璟捆绑一起。
  王敬武和他的兵都还在青州,宋威、康承诲、崔芸卿三人也还在青州。
  让监军使张承业亲自前去招待张承功,特别挑了一批稀罕金贵的礼物,又送了不少的钱财,并给张泰也准备了一份厚礼后,李璟便把招待的事情交给了张承业。
  黄巢虽然还没有剿灭,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个到处逃窜的小贼。李璟虽然知道,黄巢很有可能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他已经不想去管他了。相比于一个流窜的草贼,李璟现在最大的麻烦是田令孜,是王敬武,是薛崇是李系,甚至是契丹、高句丽人。
  齐州历城刺史府,这里暂时成了李璟的议事堂。诸将到齐,齐聚一堂。
  “兴绪,你怎么看?”见诸将都是黑着脸不说话,李璟便主动转头望向端着茶杯的李振。
  李振沉吟了一下,说道:“田令孜这招确实很狠,完全不顾朝廷利益,收拢王敬武、薛崇、李系之流,这是要毁掉淄青镇的意思。我们得到了,他得不到,就要毁掉。王敬武当初没人支持,一个牙将都敢与宋节帅为敌,甚至起兵做乱。如今叛乱这么久,心更越更大,还有了田令孜在背后撑腰,手中又有几万兵马在手,他以后岂能老实听从节帅号令?听怕用不了多久,淄青镇又有一场叛乱了。不管如此,淄青镇乱定了,不管我们怎么收拾王敬武,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田令孜损失的不过是一颗可有可无的小棋子而已。”
  郭承安也点了点头,“王敬武手上有两万多兵马,淄青四州刺史又全落到了他们的手上。我们现在打,打不得,一打就着田令降的招了,他肯定等着我们和王敬武他们火拼,一打起来,不管如何,都对我们很不利。可如果不除掉他们,这淄青镇就不可能真的掌握。不能掌握,就不能发展,做什么都会是无用功。”
  李璟听的也不由的一直是皱眉,刚听到皇帝让他做淄青留后时,李璟确实有种兴奋不已的感觉。镇国军虽然不弱,可地盘太小,一个小小的登州,还靠着海。如果能得到淄青镇,那可是四州之地,更关健的是淄青镇的地利。占据淄青镇齐、淄、青,就等于占据了登州的门户,甚至等于是占据了整个山东的顶端,居有高屋建翎之势。不论是北渡黄河向华北平原,还是南下黄淮平原,乃至于向西,控制运河,这都是争夺一方霸业的根基之本。
  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高兴的太早了。田令孜不会让他这么顺利的,有一瞬间,他甚至很想直接出兵把王敬武他们全干掉,然后直接占据淄青镇,甚至把如今空虚无比的天平镇、泰宁镇一起全夺下。
  但李璟马上清醒过来,以镇国军的能力,要拿下淄青、泰宁、天军并不难,甚至就算攻打感化、义成等镇,也能拿下。但这又如何,镇国军实力并没有表面上展现的这么强,镇国军数量太少。
  一开始能闪击攻下诸城,但他守不住,支持不了长久的战斗。特别是眼下,大唐皇帝的号令还是能调动天下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