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628

  宣旨宦官的声音很大,巨大的宣政殿内和殿外三千多名朝参官员都听到了这个封赏。许多官员都惊讶的目瞪口呆,二十一岁的三公、使相,一人领三镇节度使,而且居然还图形凌烟阁。
  很多头发花白,年纪都七八十岁的京官感觉自己大半生都白活了。他们宦海仕途沉浮一辈子,大多连个五品都没能混上,就是身上的浅绯袍和银鱼袋,那也不过是圣上看他们年老资历高,而御旨赏赐的。
  可李璟才二十一岁啊,既非皇亲国戚,更不是什么世阀豪门,一个农夫出身,祖上几代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边军小校,他李家到底祖坟上冒了什么青烟,居然二十一岁就已经位列三公,图形凌烟阁了。
  新升任的殿中侍御史王邹忍不住就想要站出来反对,可很快身边就有同僚拉住了。那同僚眼神向他示意,嘴角往丹墀下站着的那几个相国和四贵努了努。
  以卢携为首的政事堂相国们都安之若素的坐在那里,卢携、郑畋、王铎、于琮、李蔚,就没有一个出声反对的。他们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一个个面露微笑。再看皇帝的身边,田令孜、西门思恭、杨复恭、张泰这四个大太监也一样一声不吭。
  只要稍有一些心眼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道圣旨是得到政事堂和四贵同意的。
  大唐天子与诸相共执天下,到了晚唐,还得加上宫中的权势太监一起。皇帝的权威反而最小,圣旨不是皇帝说了就算的,得先经过政事堂与枢密院同意之后,才能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没有经过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同意,皇帝的话根本就不为律法承认,三省更不会完成这个程序。
  现在李璟的封赏既然是郑重的圣旨,那这就说明,这是经过了政事堂与枢密院的同意之后,由中书省草拟圣旨,门下封驳审议,最后发给尚书省执行圣旨的。上面不但有国玺,还有政事堂相公们的政事笔批示,并且三省各半部都在上面署名盖印过的,这是极为正式的一道旨意。
  就算王邹有意见,也是根本没有作用的。
  众官的惊讶之中,田令孜却是轻松了一口气。
  下面的官吏只道这道圣旨封赏太高,他们却不知道,一向不怎么理政,将政事都交给田令孜,由着政事堂和枢密院处理的天子李儇,这次对于李璟的封赏一事,却极为少有的亲自参与。并且一开始提出的封赏甚至比这高的多,皇帝居然要给李璟封王。虽然只是一个郡王,大唐的异姓王有很多,可这仍然是吓了政事堂的几个相国和枢密院以及宣微南北两院官宦们的震惊。
  李璟确实有功劳,可他的功劳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其实真按规矩来,李璟原先的封赏早就已经超格了。想大将高骈,论起功来,那比李璟高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李璟能封王,那高骈更应当早就封王了。
  众人一番苦劝,皇帝就是不为所动。这个年轻的天子,也在对于李璟有点异常的欣赏,就如同他当初对于田令孜一样。不管别人的反应,最后硬是把田令孜这个小马坊使提到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位置,甚至还称之为阿父。
  李儇虽然年少,可执拗起来,却是谁也劝不动的。
  关健时候,田令孜突然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他笑着向皇帝提议,李璟如此有才干之人,确实应当多分担一些担子,但一下子封为郡王有些不太合适,毕竟他还太过年青。不过,可以给李璟换一些封赏。比如,让李璟兼任镇国军、平卢军、卢龙军、大同军、成德军、义武军、义昌军、魏博八镇节度使。
  这个提议一出,当时把政事堂诸相和其它几个大太监都震住了。
  连天子也都惊到了,实在是这个封赏比起郡王来,郡王也算不得什么了。
  卢龙、义武、成德、义昌、魏博五镇加起来,已经就是整个太行以东、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了。如果再加上淄青的平卢镇和辽南的镇国军,再加代北的大同军,那李璟的辖地可就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东了。
  就算天子对李璟再好,这个时候也是知道些轻重的。
  如此一来,李儇反而最先不肯同意了。
  不过田令孜却并不是完全的以退为进,他好像真的和李璟达成了什么协议一般,全力的向皇帝帮李璟争夺。最后加上一个得了田令孜示意也跟着附和的首相卢携,一起争取。弄的郑畋和于琮、王铎以及四门思恭等人全都愣住了。
  等他们还没有来的及彻底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时,由于他们没有反对,结果最后皇帝答应了田令孜的请求,暂不加封李璟为郡王,但却让李璟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外,兼任代北大同军节度使和幽州卢龙节度使。
  最后,田令孜又主动向李儇提议,给李璟加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三个位极人臣的官职。
  到了这个时候,郑畋和于琮以及王铎还有西门思恭这些人终于明白过来。
  田令孜和卢携并没有与李璟达成什么协议,甚至田令孜也并没有真的就与李璟和好,田令孜这是玩了一招更狠的招数对付李璟。这次他不再和李璟硬对硬的对着干了,而是下了一招阴招。
  他要捧杀李璟!
  李璟再怎么优秀了得,劳苦功高,可也不过只有二十一岁,又没多少根基。如果李璟只是当着一镇节帅,也不算太过份。可是现在,田令孜借着皇帝胡闹,把李璟直接捧到了风口浪尖。
  让李璟兼任数数节度使,阴险的很。要是皇帝真的同意了,必然让整个大唐的将领们妒忌眼红之外,必然也会让现任的这几镇节帅们愤恨。比如幽州镇,虽然李璟先前重创了卢龙军,可也是利用了幽州兵内部矛盾的机会。如果李璟直接做了幽州大帅,十万卢龙军绝不会同意。
  另外淄青镇的宋威甚至是李璟的义父,先前把登州从淄青镇割走,已经让宋威不满。如果李璟要取代宋威,只怕他们之间肯定会爆发矛盾。要是再加几个藩镇,这对李璟就不是好事,而是极大的祸事了。
  虽然眼下最后只兼任大同军与卢龙军,可田令孜的目的还是答到了。
  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反对也来不及了。
  封赏旨意一宣布之时,李璟震惊之后也已经马上想到的事情的关健。要是幽州听到了这个消息,会是什么结果?李可举还会甘心被他压制吗,幽州的其它本来就反对李可举的势力现在又将如何反应?
  就连那个大同军节度使李璟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接任的,毕竟代北现在已经被打的成了废墟,连人都被抢光了,他接下来干嘛?而且代北远离辽南,中间还隔着幽州,这根本就是块飞地,对李璟来说现在没有半点价值。
  再加上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这三个加衔,明显的只是好听而已,却一下子让李璟成了出头的橼子。
  这是有人的在阴他啊,李璟的目光一扫,就已经看到了田令孜那笑的越发灿烂的脸。
  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接,这是经过皇帝开口,政事堂和枢密院,以及三省完全程序的一道圣旨。况且,他已经明白了,这件事情肯定是田令孜在阴他,小皇帝被人当了一回刀子。现在拒绝,不但推不掉,而且还会伤了小皇帝的感情。
  李璟捧过圣旨,退回自己的位置坐下。整个人开始在思考着对策,现在他已经被田令孜阴了,别人都只看到他风光的表面,却不知道,这与他想要的完全相反。他整个人处于风口浪尖,他在担心幽州好不容易平定的局势可能又要发生变化。更关健的是,以后镇国军只怕会成为天下之的,被所有人妒忌了。
  后面的封赏还在继续,不过封赏大多是加一些加衔,荣耀官职。毕竟主要的封赏还在河东的时候就已经封赏过了,这次也就是加点荣耀加官,再赏点歌伎舞姬还有钱帛而已。虽然也让诸将帅高兴,但有李璟这个惊人的封赏在前,一切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特别是萨葛米海万、安庆史敬存和契必部契必璋,先前见到拓跋思恭得封夏绥节度使兼夏州刺史,赫连铎加封天德军节度使兼丰州刺史,心里早就羡慕不已,这回都盯着代北大同军节度使的位置,现在三人一起落空,这个位置居然被李璟给夺走了,心理顿时一股愤愤不平。
  李璟最后听到还有辛谠的加封,不过辛苦泗州刺史任满回京,居然只得了一个骁卫大将军虚职,并没有得授实职。而且就是这个虚职,李璟估计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那次高陵城中救了自己一命的事情,被天子惦记着。
  他眉头紧皱着,心里感觉一股愤怒。这甚至比起被田令孜两次暗杀,还要让他难受。毕竟,现在他步步高升,别人看来应当是春风得意才对的。
  “遭他娘的!”李璟憋的在心中连骂了几句粗话。
第468章
放虎归山
  杨复恭穿着宽松的紫色圆领袍衫,头戴头梁冠,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走过阴暗的走廊,浑身散发出一阵一股轻微腥骚之味,虽然他身上喷了大量的龙涎香水,可依然摭盖不住这股味道。
  囚室之中,李国昌浑身伤痕,虚弱无比的躺在一堆干草之中。听到那不成调的小曲之声,却突然面色一喜,挣扎着坐了起来。转头望去,果然是杨复恭来了,不由大喜,整个人也恢复了几分生气。“大人!”他尖声叫道,甚至直接跪着膝行过去。他一动,身上的手链和脚链立即哗哗的响了起来。
  “听说你要见我?真让人意想不到。”杨复恭挥退了左右,独自站在阴暗的囚室栏杆之外,声音尖锐的说道,带着那独有的尖细嗓音。
  “当初徐州一别,已有经年。看到大人如此安康,实在是太好了。”李国昌那笑脸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甚至直接喊才三十多岁的太监杨复恭为大人。“十分惭愧,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地方再次到大人。”
  “确实,咱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再见到你。”杨复恭隔着许远,并不上前。先前李国昌想尽办法最后才让一个监狱守卫答应帮他传话给杨复恭。他已经怕到风声,李璟一意要求朝廷直接把所有的沙陀战俘处死,以震慑天下。一听到这个消息,李国昌是日夜不能眠。
  最后想来想去,如今能帮上他忙的唯有杨复恭了。当初徐州之乱时,杨复恭为河阳监军使,也参与了徐州平乱之战。当时李国昌知道杨复恭的义复杨玄翼乃是神策军中尉,因此对于杨复恭很是恭迎,送了许多钱财,两人关系很好。这些年,李国昌在代北,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给杨复恭的上供。杨复恭回朝之后,先后担任宣徽南院使,神策军中尉,枢密院使等重要职位,也多次帮李国昌说过话。
  李国昌见杨复恭态度有些冷漠,心中暗骂了几句该死的太监。不过眼下唯一的希望就在这太监手上,他不得不再次奉迎的笑道:“儿命悬一线,还请大人出手相救。”
  杨复恭见他刚刚没有斥责李国昌的那几句大人,现在这沙陀蛮子居然打蛇随棍上,自称儿,不由的几分不满。要是早在一年前,李国昌肯自称儿,那他是很高兴的。但是现在,李国昌只不过是一待斩囚犯,做他的义父可没有半点好处。
  “此事只怕我无能为力,现在朝中陛下面前最红的可就是李镇国了,比田令孜还得陛下宠信,他现在可是力主要求彻底铲除沙陀人。”杨复恭冷笑道。
  李国昌猛的向杨复恭磕头,“请大人搭救,若能留得一性命,我沙陀族从此唯大人马首是瞻,赴汤蹈刃,万死不辞。”
  “沙陀,沙陀还有人吗?”杨复恭不为所动。
  “大人,我儿克用目前已经到了阴山之北,进入鞑靼,聚拢了数千兵马。现在,他们完全听从大人的命令。”
  原本只是挂念着当初的一点情义,杨复恭才过来一趟。此时听到这些话,却不由的皱眉思虑起来。他本是福建人,幼时进入宫中,拜入了杨玄翼的门下。宦父杨玄翼与杨玄价是从兄弟,都是杨钦义的养子,而杨钦义则是武宗时著名太监仇士良的下属,后来也成为一代大太监。自杨钦义到杨玄翼、杨玄价,一直到杨复恭,和杨玄价的义子杨复光,还有很多属于这个宦官家族的太监,组成了晚唐中最顶级的一个宦官世族。
  可田令孜横空杀出,却让杨复恭现在跟他屡次争斗都处于下风之中,不得不联合了西门思恭这个老对手还有新起来的张泰一起对付田令孜。西门思恭有宰相郑畋是他养子,而张泰有义子张承业在李璟军中,与李璟关系很好,张泰也得到李璟的全面支持,他们相引为援。
  杨复恭虽然在外也有些自己的盟友,但与郑畋、李璟、卢携这等人物就不能相提并论了。现在见李国昌求到门下,不由有些心动。以往李国昌太狂,他无法控制。可现在不同,沙陀势力虽然差点被连根拔起,可沙陀人的勇猛还是不用说的。况且还有李鸦儿在漠北,沙陀人的实力还是有的,而且也更容易为他所控制。
  想来想去,倒决定救下沙陀族倒是有些可为。当下,与李国昌说了一会,得到李国昌的发誓效忠之后,杨复恭满意而去。
  天空下着细雨,李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脸上洒落的雨丝,一碰皮肤就蒸发在空中。李璟深呼吸了几下,吐出满口的酒气,感觉自己整个人终于舒服了许多,心中压抑着的怒气消下去了很多。
  就在刚刚,李璟听到了一个消息,杨复恭和西门思恭一起为李国昌向天子求情,说了一堆的话,最后天子居然不管李璟和郑从谠等人的反对,居然赦免了李国昌等人的死罪,虽然免去了李国昌等人原先的官职爵位,但李国昌和三千沙陀人都保了一条命。
  而且根据杨复恭的提议,皇帝还把三千沙陀人重新组建了沙陀军,李国昌任沙陀军军使,李友金任副使,李尽忠任兵马使。杨复恭的从兄弟杨复光担任了这支沙陀人的监军使。
  李国昌的三个儿子也放了出来,不过暂时的留在京中居住。
  杨复恭能说动天子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西川的战事还在继续,虽然高骈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可一时能以结束战争。杨复恭先是在天子面前提出调李璟入西川对付南诏,李璟自然拒绝。结果杨复恭马上提出,沙陀人勇悍,而且现在李国昌等人也知错悔过之中,因此不如就把三千沙陀人调往西川,助高骈平乱。
  这个提议一提出,虽然有李璟、郑从谠、于琄、崔安潜等诸镇将领反对,可西门思恭和郑畋等都支持。就连田令孜居然和卢携居然也马上赞成了这个提议,如此一来,小皇帝最后便同意了杨复恭等人的提议,最终居然把好不容易抓到的李国昌放了,还将三各沙陀战俘重新武装起来。
  李璟和郑从谠、于琄、崔安潜等诸帅的脸色都十分难看,他们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平定沙陀之乱,前后死伤了五六万人马,现在朝廷一句话,这些人又给放出来了。
  杨复恭甚至还向李璟询问,想要把李璟押走的那一万多沙陀俘虏要回来,李璟毫不犹豫的顶了回去,坚决不肯开这个口。他跟沙陀人是真正的死敌,怎么可以放虎归山。
  现在李璟心里对杨复恭这些人真是充满了反感,怪不得晚唐的江山一天比一天黯淡,都是这些人完全不顾大唐的利益,做事只知道争斗,夺权。现在把沙陀人放出来,哪怕只有三千,这在将来也必成大患。
  李璟当着众人的面,向李儇提出请辞卢龙和大同两镇节帅之职。
  “如今辽南那边来报,高句丽人连连败于契丹之手,契丹人在辽东的势力越来越大,辽西已经被他们所倾占,如今辽东又逐渐为他们渗透。吾受陛下之命,重建安东都护府,要收复辽东辽西,如今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接下来一段时间,镇国军将要全力面对契丹人的南下,一时之间,无人兼顾他事。卢龙和大同相同镇国军甚远,隔海相望,臣力有不逮,还请陛下同意辞去大同军与卢龙军节度使之职。”
  李儇不满的道:“李爱卿可是因为朕处理沙陀人的结果,让卿不满?”
  “臣不敢,一事归一事,实在是无此能力。”
  田令孜在一边笑着说道:“其实这也不是没有两全之法,咱家以为,李镇国可以留在辽东全力应付契丹人之事,至于大同和卢龙军的节帅也不一定就要辞掉,可以兼任节帅之位,然后由朝廷调几员得力将领,前往担任副帅、行军司马、节度判官等职嘛。要是李镇国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咱家倒是可以推荐几个。左神策军杨师立、牛勖、罗元皋、陈敬瑄几位将军就不错。”
  “朕看这个法子好。”李儇也笑道,虽然他也听到了田令孜把自己的兄弟陈敬瑄也推荐在内,但并不在意。
  李璟一听这话,不由的嘴角抽动了几下。他挂名节帅,田令孜派自己的人去任职,这不但没有改变事实,反而往更坏的方向走了。更要命的是,这皇帝居然还点头同意。
  看着田令孜那得意的样子,李璟不由火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得逞。
  转念一想,李璟也立即道:“既然是如此,那臣也向陛下推荐几个人选。臣推荐原泗州刺史、现左骁卫大将军辛谠,另外还有萨葛部米海万、安庆部史敬存、契必部契必璋都是极为合适的人选。”
  李儇一听田令孜和李璟都推断了四个人,这个时候不由的有些不知道选谁的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