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628

  “怒涛营接将军军令之后,立即与登州留守兵马中汇合二营,一同兵发长兴岛六岛。前日到达之后,当天即发动攻击,战斗只打了一天,便陆续攻下六岛。岛上原有高句丽的一支千人舰队和一千人的步兵,被我们歼灭过半,余都皆被俘虏。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占领了长兴岛及周边五座大岛还有十几座小岛。”军士大声报道。
  镇海营来报信的也是一个士官,他不甘弱兵的报达捷报,镇海营也已经顺利的拿下了长山群岛大小五十余岛,岛上的那支高句丽人已经被彻底的歼灭俘虏。
  大厅很大,足以容纳上百人。
  此时除了李璟和镇东军的将领们,都里镇的王普还有狼牙营的秦宗守以及其它辽南各大小部近百人都聚集在此。他们听到信使的报告,都不由的心中暗自惊讶。他们前几天才听到李璟下令,调镇海和怒涛两个水师营还有四个步兵营,兵分两路去攻打长山群岛和大兴诸岛。
  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们就已经彻底的把这些岛屿都拿下了。这可不是什么小岛,长兴诸岛与长山群岛加起来,地盘比都里镇和青泥城都不相上下了。一直以为,积利城都牢牢控制着这一东一西两边岛屿,为他们的屏障。现在李璟说打,就给打下来了。
  两边加起来也有几千兵马啊,虽然都只是些积利城的附庸,可也不可小觑。王普心想,他一言不发。但却不由想起女儿的劝说,归附李璟的做法确实是对的。长兴诸岛离都里镇并不远,都里镇就几度打过长兴诸岛的主意,可没有一次成功。而李璟,拿下诸岛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再看李璟现在整合辽南,也是无人能够阻挡的了的。
  李璟召集来的辽南诸部势力头领们,心思各异,但明显都为镇东军的这个捷报所震动了。
  借着捷报的喜讯,李璟当即将他与李振李良还有郭承安等一众幕僚们所弄出来的辽南整合计划当众宣布出来。
  这个新的辽南整合计划,就是将积利州以南的所有地盘上的大小唐人势力统统整合成一块,归入到辽南都督府下,与卑沙城、青泥城、都里镇一起划分为八个县,新拿下的长兴诸岛和长山群岛也在其中。
  除了已经整合好的卑沙、青泥、都里镇三县外,剩下的五个县整合后,各部的兵马也将整合为二个厢,十个营。都里镇的五千兵马单独划为五个营一个厢。其它各部兵马中,秦宗守的狼牙寨划为一个营,其余的各部则将整编成九个营。辽南剩下的五个县和九个营的文武官员,李璟大部份都从原辽南各部势力之中,由辽南各部自己挑选任用,只有少数文官,由李璟派任。另外,都里镇的一个厢还有辽南的两个厢,大部份军官,也都是原来辽南人马中提拔任命。
  按李璟的计划,辽南的三个厢十五个营,都里镇一个厢五千兵马继续镇守都里镇,兵马划为一个军镇。另外辽南的两个厢一万人,每营又单独划为一个军镇,级别属上镇,分别驻守在辽南五个县的各处境内的山城和险要石寨之中。
  在此同时,李璟没有直接分开的是,镇东军此次也将布置不少兵马在辽东,在长兴诸岛、长山群岛,就将各驻两个水师的一部兵马。另外在巍霸山城四城,也都各将驻守镇东军的一个营。总的计划,镇东军将向辽南之地移驻地五千兵马。既是加强辽南防御,也是为监视刚整编的一万辽南各部兵马。
  李璟听用李振的提议,对于辽南五个县的县令、县丞、县尉、六曹等职,还有两厢十营以及十个军镇的官职,李璟并没有直接任命。而是让辽南原来的各部人马自己推举。
  这样做一来是因为原来各部的兵马加起来,零碎的早超过了三万人,这一下子整编成一万人,官职就僧多粥少了。李璟不论怎么任命,最后总有轮不到的,那时肯定就会对他有意见。现在李璟让他们自己选,全凭本领和威望,选不上的,对他的意见毕竟就会少些了。
  两个厢的兵马使之职,最后被石城城主石守诚和石人柱港城的姜举拿下。辽南除了都里镇、卑沙,青泥城外,也就这两个势力最强。都拥有过万兵马,现在推举,最后自然是各得一个兵马使之职。其它各部,稍强一点的,也得到了副兵马使、司马、都虞侯等职位。不过教练使和教导官之职,李璟不顾众人意见,强行从镇东军调人过去。
  十个营十将之位,除了秦宗守的狼牙营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各部兵马最后被整编成九个营。各家争论激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兵马栽下去,如石守诚和姜举都有上万兵马,当然想保留。可其它小势力,虽然只有几千数百,这个时候也不愿意放弃,大家争论半天,最后秦宗守得李璟示意,上前提议说让各部兵马集合起来来个大比武,按个人本领算,把最强壮,身手最好的九千人录用,其余的淘汰。
  这个提议出来,都自认为自己兵马强壮的各家,当然也不好反对了,最后就定下比武来淘汰多余兵马。至于淘汰下来的,李璟倒也没有直接不管,而是提出把这些人重新录用各县的衙役以及团结兵。这个决定,让各家都大为满意。虽然换了个名头,可还是自己人嘛。不过李璟也只是微笑不语,他早有信心,只要把这些兵来来回回的整编上几回,到时拿着镇东军优厚的粮饷奖赏,谁还记得老主子是谁。
  各部对于那些军职争夺激烈,对于五县的那些文职,反倒是没怎么争夺了。不但不愿意争夺,反都有些不愿意转为文职。辽东混乱了百年,不比中原内地,中原此时武夫藩镇几乎割据,但文官地位还是很高的。可在辽南,这地方都乱了百多年了,文人地位十分低下。这些人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兵权,最后李璟给那些军官们都安排了一些官职,剩下的也没和士兵一样淘汰,而是安排进了镇东军中任职。
  至于五县的那些官职,那些辽南各部的人不愿意要,李璟心中正高兴呢。当即就从镇东军的诸教导官之中,抽调了一批人担任五县的县令、县丞、县尉还有六房等职。把这事情给定了下来,不给他们还悔的机会。
  有镇东军的强力威慑,加是都里镇王普还有青泥城的李居义,狼牙寨的秦宗守等人做代表,各家也看到李璟自进入辽南以来,迅速的荡平了许多股小势力,并且连高句丽人都连败手下,不得不请和。他们也没什么选择,打是打不过,那就只有归附了。幸好李璟也不是个太过霸道的人,最起码还给他们留了十个营头。
  一番争争吵吵,最后尘埃落定。
  辽南积利州以南的大片地盘,最后被李璟整合成为辽南都督府,下辖八县。原有各部兵马,也被整合了三厢十五营,建立了大小十一个军镇,另外李璟也调入五千兵马,在巍霸山城四城以及长兴诸岛和长山群岛建六军镇。
  辽南各部的十个军镇,加上卑沙、青泥、都里镇三个军镇,还有镇东军新建巍霸等六军镇,最后,辽南有十九个军镇,辽南共有六个厢,三十个营,三万人马。
  辽南各部和都里镇三厢一万五人马,李璟的镇东军三厢一万五千人马。
  登州和大谢岛镇东军还有一万人马,如此一来,虽然辽南整编的各部还不完全处于掌控之中,但安东都护府下,却拥有了四万人马。
  整个辽南拿下之后,据郭承安统计,拥有一千万亩面积之广,而这,据说还只是整个辽东半岛的十分之一。而辽西走廊,也有半个辽东半岛那么大。
  不过虽然有一千万亩的地盘,但辽南连年混乱,本来就是苦寒,加上混乱多年,除了沿海的都里镇和青泥城与卑沙城和石人柱、石城几地人多且耕地多些外,其余的地盘都人少,且耕地更少。
  初步统计,辽南的耕地加起来,竟然只占到总面积的一成,勉强达到一百万亩。而人口,也是一样,越靠近海岸,人口越多,越往北,人口越少。整个都里镇和卑沙城、青泥城还有石人柱城、石城五家,实际人口就达到了近五十万人,而且都里镇等城还有大量的商贩等流动人口,多达二三十万人。除掉流动性的人口,整个辽南加起来,有近七十万人,也就是说,除了那五城势力范围内的五十万人口,其它那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下人口加起来才不过二十余万。
  镇东军这段时间向辽东移了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人,算下来,李璟在辽南竟然已经拥有了百万之民,而且登州还有三十多万百姓,加上十几万的移民,算起来,李璟控制之下,百姓已经突破了三十万户,人口一百五十余万。
  “将军,拥有辽南之地,我们已经真正拥有了根基之本。”李振激动的向李璟说道,这份本钱,真的已经很厚了。四万兵,百万民,千万土地!
  李璟望着手上的统计折子,不由的眼中转过一道流彩,嘴角向上翘起,面露微笑。
第354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盐贩!
  人迹罕至的山间小道之上,一群人正冒头烈日骄阳,牵着骡马行进着。这是一群个个彪悍强壮的大汉,身着短褐打扮,脚上草鞋,头戴着草帽。挽起的袖子下,是股股贲起的强壮胳膊。
  这群人一边赶路,一边不时的左张右望,神色中充满着警惕。在骡子和驴的背上,除了一个个稻草编织的划草袋外,还暗藏着刀枪。
  “孟掌柜,咱休息一下吧,这天太热了,在树下等躲过了这正午的日头再走吧。”一名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对前头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道。那个壮汉身高七尺有余,长的虎背熊腰猿臂豹子头,偏偏却穿着一件青色丝绸圆领长袍,腰间还系了条革带,头上戴了顶硬脚罗纱幞头,做一文士打扮,让人一见总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这孟掌柜抬头看了看当空高照的大火球,伸手抹了把脖颈上的汗水,大蒲扇一样的巴掌在脸前扑扇着。
  “那就休息半个时辰,咱们已经和王八约好了明天在武当山交货,可不能失言了。”
  王八,不是乌龟王八,王八也不是骂人的话。孟掌柜说的这个王八,指的是一个姓王,家中排行老八的人。这个人与孟掌柜也是老熟人,王八本名王建,乃河南忠武军许州人。年少之时,为无赖,以屠牛驴为业,有时也干偷鸡摸狗顺驴的事情,乡里痛恨,因其家中排行第八,便都称它为“贼王八”。后来,乡里混不下去,便干脆铤而走险,加入到了晚唐利润最高,也最危险的贩私盐行当。
  现年二十七年的王建,已经早离开家乡许州多年,如今成为了山南东道均州的一个盐帮帮主。
  孟掌柜也是一个私盐贩子,早年间与王建一起贩过私盐,后来有次王建被官府抓住,当时按官府规定,贩私盐一斗以上杖背,没其车驴,能捕斗盐者赏千钱;节度观察使以判官、州以司录录事参军察私盐,漏一石以上罚课料;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盗刮鹻土一斗,比盐一升。私自制贩盐达到一石,即可处死!
  当时王建被抓时,连人带私盐一起被抓,那缴获的私盐有整整十大车,十几石盐,早够了处死线。还是孟楷找了他在衙门里当差的一个叔父,最后才花钱买了一个死囚替死。出来后,王建就远走他乡,最后到了均州。
  “掌柜的,那王建名声可不怎么好,都叫他贼王八。好多道上的兄弟都说王建这人不讲究,以前都是相熟的兄弟,可跟他做买卖,都会吃亏。上次陈州的张掌柜他们跟王八做了趟买卖,说好的足陌交易,结果最后收到的全是短陌。一百石私盐,说好是一贯钱一石,一百贯的货款,最后张掌柜收到的竟然才只有七十多贯,而且那钱还不是开元通宝,都是他娘的岭南那边铸的白钱,算来,只折到六十贯开元通宝,他娘的,张掌柜被坑死了。当时就想翻脸,可那王八仗着人多,反把张掌柜他们打伤了几个。这样的人,咱们还是不要去跟他做买卖的好!”旁边的那个壮汉劝说道,把听到的一些王八的不好的事情说了出来。
  孟掌柜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王八这个人的名声不好他自然是听说过的。不过眼下,找他交易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贩私盐的利润确实很高,但是现在连续几年大旱,接着是蝗灾,然后就是朝廷地方官府催缴两税,以致于许多百姓都破家成了流民,四处逃荒。
  这一次,他带着几十个弟兄前往黄河以北的河东解县,从解县的解池盐池中盗采了一百石解盐出来。
  原本他们以为,现在朝廷都把盐价涨到了三百文每斗,他们按半价一百五十文每斗出售,总能赚上一笔。可谁想,旱、蝗相继,千里赤地,闾无炊烟,野有饿殍,连私盐都不太好卖了!
  他们一路南来,寻机贩卖。谁成想霉气无比:很多村庄已渺无人烟,而收不上两税的官府更加重视盐利收入,进一步增强严打力度,结果害得他们这一路,碰上缉盐衙役的机率比碰上买盐主顾还高,这生意真没法做了!
  到现在,一百石解盐也没卖出去多少,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要远去均州和王八做交易了。
  其实他心里是不愿意和王八做生意的,还是前些天王八派人主动前来联系他,说是愿意吃下他的这批盐,不过得在现价上还打些折扣。一百石盐,王八只肯出众八十贯钱。孟掌柜的寻思几遍,也没其它好办法,这盐留在手上既不能吃能穿,而且还会有很大风险,最后只好决定卖给王八了。
  虽然暂时停下休息,不过孟掌柜也是老江湖,吩咐了两个伙计左右前去打探放哨,防止盐丁突然出现。
  现在不但朝廷把这盐价弄的极高,而且就连各地藩镇和州刺史,也是加强了辑私。节度使专门派判官负责稽查私盐,而州县也派出州录事参军事县录事为稽私负责官员。各地设立头卡盐丁,还不时的有盐丁巡查。这些盐丁因为常与盐贩们交手,甚至比起那睦藩镇的官健军卒更为强悍。
  盐贩和盐丁一碰上,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孟掌柜身边有五十人,虽然都是些刀口舔血的亡命之辈,但是他也不愿意与那些更不要命的盐丁们碰上。
  把骡驴牵到树林子中,伙计们解下驮子上的盐包,有伙计牵驴骡去饮水喂草料,孟掌柜等人也都靠着树取下水嚢饮用,拿出烧饼干粮填肚子。
  “这趟就算把盐卖给王八,咱们也是亏本了。”孟掌柜的助手孟洋一边嘴里嚼着饼子,一边嘟囔道。“掌柜的,我上次听陈州的张掌柜说,现在登州那边出产的一批盐,据说不是和淮盐等海盐一样是煮的,而是晒的。而且那盐又白又粒大,还干。据说比淮盐好上许多,就是这解盐、井盐也比不上,甚至能和西北的青盐相媲美呢。而且听说,那盐产量极大,登州那边每斗盐只卖五十文,就是外地的盐贩去买,也只要八十文一斗。”
  孟掌柜笑了笑,“这事我也知道,据说他们是挖盐田晒盐,具体的也不清楚。不过产盐确实量大,据说都是那个最近很红的镇东郡公,登州刺史李璟弄出来的。听说,都已经前后给长安天子送去了三十多万石盐。那个大宦官田令孜,每斗盐竟然卖五百文的高价,比青盐卖的还价高,不过听说那盐确实好,不比青盐差。现在京师里的达官贵人们都用登州盐。”
  孟洋眼前一亮,“掌柜的,那咱们卖掉这批盐,就去登州贩那登州盐卖啊,这盐肯定比我们去解池盗盐卖有赚头。斗盐八十文,一石盐不过八百文,那田令孜能卖斗盐五百文,那咱们卖个两百文也大赚啊。”
  “登州盐斗盐八十文,那是小斗,一石有二十一小斗,算来,一石盐至少要一贯半钱。不过,如果真能买来,也还是有赚的。不过你可能没听过,早在登州刚产盐的时候,濮州盐帮的尚君长就去登州找那个李璟买盐,结果却被李璟直接给捆了送官府了,最后被押到濮州问斩,还是王仙芝带人劫了法场把他救出来。这李璟,似乎不是普通官吏,只怕这生意不好做啊。”
  正说着,却见前去放哨的一个伙计回来,后面还跟了一人。
  那人一见到孟掌柜,立即大声道:“果然是孟掌柜,快跟我走,迟了只怕是来不及了。”
  “啊,你是谁?”孟掌柜和孟洋都是一阵警惕,手已经抄到了刀柄上。
  “哦,忘记自报家门,在下林言,曹州黄六先生的外甥。”
  一听是黄六先生的外甥,孟掌柜马上放松了些警惕。黄六先生和王八一样,也是道上的盐贩子。王八是均州的盐帮老大,孟掌柜现在是许州的盐帮老大,先前说的那个尚君长和王仙芝就是濮州的盐帮头目。而这黄六先生,就是曹州的盐帮老大。因为家中排行第六,且又是参加过科举的读书人,因此道上尊称为黄六先生,指的便是曹州黄巢。
  虽然同是盐帮帮主,但王仙芝和黄六先生,可是山东最大的盐贩子,手下弟兄众多,远非孟掌柜和王八能比的了的。
  “原来是黄六先生的外甥,不知来此有何事情?”
  虽然来的是道上自己人,但孟掌柜对于林言还是有些警惕,一来他并没见过林言,二来,他已经在路上听说黄六先生和王仙芝两个已经起事反唐,都先后攻下长垣县和冤句县,现在又夺下了曹州城。他贩私盐虽然也是掉脑袋的买卖,可比起造反来,还是好些的。造反,那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孟掌柜还不知道吗?王八反水了,带着他那帮人投了官府,现在已经在忠武军中当上了军官,正抓其他贩盐的兄弟当头名状呢!”
  “这怎么回事?”孟掌柜大惊。
  听林言解释,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王八在均州和房州的一个盐帮起了矛盾,双方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结果,王八先是胜了几场,结果得意之下,被房州的人请来了帮手偷袭了王八。王八大败,带着手下的残余兄弟走投无路之下,一路逃回许州,最后干脆一咬牙投入了许州的忠武军,裹上了黄头巾,现在已经成了黄头军的一名队正。为了能晋升,现在正四处带人抓垸骈的道上盐帮兄弟做投名状。
  “孟掌柜的还不知道,那王八入忠武军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许州道上的兄弟们都给抓了。孟掌柜的家眷和族人,也都被他抓了。幸好我舅父听闻后,马上派我往许州,花了些钱财,偷偷的把孟夫人和几位孟小公子孟小娘子救出来,其余的兄弟本来也要救出来,结果王八发觉,其余人等都被贼王八给杀了。”林言低落着声音说道。
  孟掌柜听完已经是出离愤怒了,拔刀一刀斩断一颗手臂粗的树枝,恨声道:“这个该死的贼王八!当初他在许州事发,被关进官府的死囚牢,还是我一个远房的族叔救他,将他偷放出来呢。今天他要改行吃官饭倒也罢了,可竟然拉我孟楷当垫脚石,真是太不仗义了!老子与他誓不两立,定要斩下他的狗头,为我的族人与弟兄们报仇。”
  “就是,跟贼王八誓不两立!”孟楷的手下弟兄也都红着眼睛咬牙切齿的吼道。他们已经知道,除了孟楷的妻小外,其余人的家眷估计已经是没有了。
  “就是,”黄巢的外甥林言附和说,“现在盐不好卖了,换个营生吧。濮州的王大帮主和我舅父正拉起杆子和官府干呢!”
  “这个,我也听别人说了,也不是不行,但是……”
  “孟掌柜没听到那句民谣谶语吗?”林言突然一脸神秘,压低了嗓音。
  “什么?”
  “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事情到了这一步,许州已经没有他的地盘了。而且,现在家小都已经在黄巢的手中,孟楷知道,现在自己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反了!”孟楷咬牙,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既然官逼民反,那就不得不反。不加入草军,他一个小小盐贩,又如何与那已经投身为官军的贼王八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