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628

  大帅和副帅还有监军使都同意了,节度司马虽然不在,可却是李璟的老师,自然也是会同意的。如此一来,帅府和监军院这边的几个人都同意了,他们这些幕僚将领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当下自然是齐齐赞同。
  宋威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心中一直压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当下哈哈大笑着道:“雷判官,劳烦你立即再回一趟登州,路上先回一趟青州。把崔司马请来一起同往登州,到了登州再请昭王一起,去见李璟。”
  雷刚接了这个命令,当天便又直接匆匆返回。先到青州,找到崔芸卿把事情一说,崔芸卿自然是万般惊喜。李璟半似强夺的取了登州刺史之位后,崔芸卿夹在李璟和宋威的两人之间,便觉得有些麻烦。
  一边宋威既是上司又是盟友,而另一边的李璟却是他的门生。李璟与宋威不和,首先最难过的就是他了。先前李璟取得刺史之位后拿出诸多钱粮军械出来给宋威,崔芸卿已经有些高兴,毕竟这是李璟修复缓和与宋威的关系。现在宋威又要收李璟为义子,这事情终于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当天,崔芸卿便跟雷刚一起赶到了登州。见到雷刚去而复返,李璟本还有些意外。当听到崔芸卿转述宋威要收李璟为义子时,他更为惊讶了一下。
  李璟还在惊讶之中,李振和李良、郭承安几个人却是都立即站了起来,大声道:“郡侯,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答应,当然得答应!”
  李璟这个时候也终于从崔芸卿的口中知道此事是真的,细想了几遍之后,李璟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咸通十五年五月十八日,金吾大将军、武宁侯、检校尚书右仆射、淄青平卢军节度使、青州刺史宋威,正式收冠军大将军、金吾将军、镇东侯、镇东军使、登州刺史李璟为义子!
  这个消息传出,镇东军将士们都是十分高兴。
  晚唐之时,收义子是很普遍的现象,并不会有人说做义子就是什么低人一等的情况。甚至有些将领收几百个义子的都有,五代时就有义儿都,就是晋军李克用手下的精锐部队,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里面只有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
  大帅宋威收李璟为义子,两人年纪正好,而且身份地位也可以。让镇东军将士们高兴的是,李璟成了宋威的义子后,现在可就是淄青镇少帅了。因为宋威无子,他虽然有几个孙子可都十分年纪,且远在京师之中。
  镇东军军使,登州刺史,安东都护,平卢军少帅!
  少帅,那就等于淄青镇的未来大帅了。
  消息传到登州各地,那些百姓庶民,豪族大户世家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先前李璟大军登陆登州,然后宋温就把刺史之位交给了李璟,自己带登州各部走了,这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是李璟强夺了登州。现在宋大帅忙着剿灭王敬武,没空顾的上登州,但大家都在担心,万一大帅平定了淄齐的叛乱,再带兵杀回来怎么办?那个时候,战乱一起,大家可都没个好的。
  谁也没想到,宋大帅居然收李璟做了义子,现在大帅和郡侯成了父子,这仗肯定是不会打起来了。登州的普通庶民,豪族世家们都中长松一口气啊。
  当宋威在平乱大营中公布这个消息时,平卢军更是士气高涨。因为如此一来,大家都觉得这叛军覆灭指日可待了。对于李璟突然成了少帅,各军头除了有些眼红羡慕外,倒也不敢有其它的想法。毕竟李璟的威名是摆在那的,谁也不敢招惹握着镇东军这样的一支强兵的李璟。
  淄州城中,王敬武的那条断臂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装上了一只铁钩,虽然样子有些怪异,但他这些日子却心情不错。从李璟手下逃回一命之后,他接连大败了平卢军两次。虽然第三次张蟾出兵吃了个败仗,可三千对一万,却还以一千伤亡死敌近两千,这是虽败犹荣。
  最近山东河南大旱后饥荒四起,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王敬武却趁此机会,只拿了点粮食出来,就招募到了足够多的青壮男子为军,若不是这样的饥荒,一般的百姓哪愿意参加他的叛军。
  眼下他已经重新拉起了三万人马,而且刚刚他还招降了淄齐境内的数十股悍匪山贼马贼,加起来足有三千人。而就在昨天,声名响于黄河两岸的巨寇洪霸郎率八百骑接受他的招降,归附于他,八百马贼组为骠骑都。
  正高兴之时,他突然得报,宋威已经收李璟为义子,李璟成了淄青镇少帅,登时又惊又怒又惧,一口老血喷出,直接晕了过去。
第324章
反了
  咸通十五年六月初,北方夏收季节到来,可是田地里却早就已经一片干裂,裂缝有的都能把脚陷进去。地里庄稼早就已经旱死。
  长安皇城,太极宫太极殿。
  年轻的天子好不容易今天没有去击球,也没有去斗鸡,而是来到太极殿参加大朝会。虽然皇帝嬉戏荒政,早朝早已经许久不朝,但每月初一十五两次的大朝会却是不敢取消,依然维持着。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个太监一上来立即用那尖细的嗓音喊道。
  下面的大臣们都是不由的微皱眉头,这大朝会事情众多,往往一开就是好几个时辰。以前皇帝虽然说不理政事,参加大朝会也只是做个样子,可毕竟也还会做个样子。现在倒好,刚一进来坐下,就喊着要退朝了。
  下面的众臣中,卢携当先出列,举着象牙笏板奏道:“陛下初临大宝,宜深念黎元。国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若秋冬培溉,则春夏滋荣。臣窃见关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穷百姓铠蓬实、蓄槐叶为食。或更衰赢,亦难采拾。常年不稔,则散之邻境。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其蠲免余税,实无可征。而州县以有上供及三司钱,督趣甚急,动如捶挞,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未得至于府库也。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朝廷倘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计。乞敕州县,应所欠残税,并一切停征,以俟蚕麦。仍发所在义仓,亟加赈给。至深秋之后,有菜叶木牙,继以桑椹,渐有可食。在今数月之间,尤为窘急,行之不可稽缓。”
  这一番话却也说的是极为激动,说的却也都是如今实情。
  李儇听了这么一长篇话有些昏昏欲睡,昨夜他与宫人下棋至半夜方睡,眼下这天还未亮就起来,坐在这里却又听了这么一大段话,顿时哈欠连连。等卢携说完之后,他也没有听清他到底说的是什么。
  当下一挥手道:“准爱卿所奏!”
  田令孜立即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西南用兵不断,偏偏淄青镇牙将王敬武叛乱,宋威先前请兵拔粮划钱的折子还未批复,眼下又要免所欠税款,还要免征夏粮,这虽说体恤黎民百姓,可也不得看朝廷的情况啊。要是都免了,那长安诸官员的薪俸禄米还有十几万神策军将士们的粮饷也都无处可取了。”
  李儇这个时候才终于听明白了下面大臣们说的是什么,卢携说百姓灾荒难过,田令畋说朝廷财赋不足,不由的有些不满的道:“卢相国说河南山东各地秋嫁半收,夏收无已,可朕所知,李璟所在登州已经属山东河南道吧,为何李璟却先前却能进献百万贯给朕,而且刚刚还又押送了十万石盐和十万石粮食以及其它诸多贡品,价值百万。难道李璟就不是在河南道了?”
  卢携被皇帝堵在那里,刚要说话,皇帝又道:“朕看还是下面的臣子忠心不忠心的问题,而不是灾荒不灾荒的问题。”
  田令孜马上请奏发言道:“陛下圣明,那李璟确有他人所不能之本事。眼下朝廷财赋紧张,不过天下各地也确实灾情严重。巨以为,陛下可令各受灾之地暂免征收两税,另外欠款也可以先行停征。另外各地所在义仓,也应按卢相公所言,开仓振灾。”
  李儇有些不高兴的道:“灾民要吃饭,难道朕就不要吃饭,朕的官员和禁卫将士们就不要吃饭了吗?”
  “陛下莫忧,巨有一计可解决朝廷之急。”
  “晋国公请说。”
  田令孜嘴角微微牵动了几下,笑道:“刚才陛下也说过,天下其它各地都是灾荒之时,李璟却还能拿出百万钱粮来进贡。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百万进贡了,想李璟辖地不到一州之地,却有如此产出,真是让人佩服。眼下李璟就任安东都护,淄青节帅宋威又升任李璟为登州刺史。臣以为,才能力者就要多加些担子,这也是让他为陛下尽忠。”
  “臣提议,加李璟辽海盐铁转运使之职。臣闻李璟进贡的盐都是自产,其盐虽是海盐,可支雪白粒大且干,比起淮盐更好,甚至不比西北的青盐差。朝廷正好可以将这盐铁转运使之职交与李璟,如此一来,李璟即能产盐,又能运盐。只要李璟能年产盐百万石,朝廷以每斗盐十钱收入,一百一十钱卖出,一斗盐能赚百文,一石能赚一贯,一百万就能得利一百万贯。要是产盐两百万石,可就是两百万贯,三百万石,那就是三百万贯……朝廷干脆把卖盐之事也交给李璟去办,让李璟以后每年上交,就按每年两百万贯上交好了。这样,朝廷财赋就不用担心了。”
  殿中大臣们都是不由一震,心说这李璟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田令孜。一年两百万贯,盐利虽然丰厚,可这不是一笔小数字啊。虽然盐铁使还兼管着矿石和茶,但大唐的除了铜铁锡铅几样是禁止私人开采外,其余金银等矿都是可以由私人开采的。大唐一年的矿税不过十几万贯,而自中唐后,茶税增加,茶税为一半,一年也不过才两百万贯。但这还是全国,而李璟现在的这个辽海盐铁转运使不过是李璟自己的地盘而已。除了一个登州,辽东还只是名义上的地盘呢。
  于琮心里明白是上次皇帝想让李璟带镇东军入京的事情刺激到了这个大太监,这个时候,他得帮李璟一把。便出列奏道:“臣启奏,既然田枢密院使以为李璟可为朝廷解忧,那何不多加一些担子。臣以为,辽海盐铁转运使,应当将淄青镇和安东都护府所辖的辽东都划入李璟管辖之内。而且按惯使,盐铁转运使一般加铸钱使,朝廷可以干脆让李璟将境内开采的铜锡铅等铸钱。”
  “准了,就加李璟为辽海盐铁转运使加铸钱使,李璟以后每年向朝廷输送三百万贯钱!”李儇立即道。
  田令孜本想再说这点钱太少,但见皇帝都已经开口了,便只好罢了。
  当天朝会结束之后,皇帝便下旨各地,诏各地官府开义仓放粮振灾,并暂停过往欠税征发,而且今年夏税也停止征收。另外派出宦官往登州向李璟宣旨,加李璟辽海盐铁转运使兼铸钱使。
  皇帝的旨意下到各州后,百姓一开始都十分高兴。但高兴了没几天,却发现官府根本就不肯开仓振粮,而夏粮依然在征收。许多百姓破家交税,有些实在交不起的,便开始纷纷逃离当地,加入了流民大军。
  河南道滑州韦城。
  韦城为长垣县县治所在,这里处于濮、滑、曹三州的交界之处。北面是黄河,南面是运河,西面运河与黄河交汇,东面则是巨墅泽。
  在二百多年前,韦城曾经出了几个响当当的人物,那就是翟让、单雄信等隋末农民军大将。而瓦岗,正是在韦城的东南面不远处。
  此时在长垣县外的一处大庄园之中,聚集了许很多。在大厅的正中,坐着一个七尺大汉,虎背熊腰,古铜的肌肤,锐利的目光,一望可知是一个有身好武艺之人。
  此人就是濮州最有名的盐贩王仙芝,而在他下面坐着的十个大汉,则是他这个贩盐集团中的十个堂主,号称十票帅。
  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蔡温球、楚彦威、王重隐。
  每一个都是濮州有名的江湖好汉,更是王仙芝的结义兄弟,其中尚礼尚君长更是王仙芝的左膀右臂,这伙人中的二号人物。上尚让听到登州沙门镇新产的一种盐,品质极好。当下便赶去登州,准备和李璟谈一笔买卖。却怎么也没有料到,那李璟竟然二话不说就把他给捆了。先是送到了登州,然后一路押到青州,又被送到兖州,最后送回濮州,差一点被砍了首级。幸好王仙芝和弟兄们不忘情义,最后劫了濮州的法场,把他救了回来。
  不过劫了法场之后,濮州也是呆不下去了,众人弃了经营多年的濮州地盘,一路最后逃进了滑州长垣县韦城。这几个月来,他们是小心翼翼的隐藏于此。虽然眼下风声渐小,算是躲过了这次大祸。
  可是众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劫法场之前王仙芝等人便秘密把濮州的家眷财产等转移走了。可他们拖家带小,手下又都还有着一票兄弟,现在都分别藏在长垣县的几个庄园子里。平日里自由潇洒,现在却得整天躲在小小的庄园之中,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而且整天的坐吃山空,就算是王仙芝这些私盐贩,也是受不了的。
  尚君长率先开口道:“再这样下去,咱们就没有活路了!”
  王仙芝注视着这帮手下,他们曾跟自己出生入死,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可是,眼下却整天东躲西藏,跟个洞里的老鼠似的,这样的日子太憋曲了。
  “青州的王敬武反了,现在淄齐天天打仗,棣州的洪霸郎受王敬武招降,已经归附了,洪霸郎得了一个兵马使的官职。眼下跟着王敬武连败平卢军大帅宋威,好不威风。大哥,不如咱们也反了,去投奔王敬武吧。”毕师铎道。
  尚君长道摇头,说道:“眼下连年灾荒,百姓食不裹腹。朝廷虽下旨免征税赋,开义仓放粮。可各地官府却根本不顾天子之令,依然强征税赋,也拒不开仓放粮。现在各地百姓纷纷逃难,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等兄弟皆是豪杰,何须投奔他人。不如,干脆我们自己揭竿挑旗,反了他娘的。”
  “二哥说的对,不是有句话就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么?”柴存也跟着说道,“他娘的现在这样天天躲在庄园里,你们受的了,我是受不了了。”
  “反了他娘的!”几个人都大声喊道。
  “大哥,就等你一句话,你说反,咱们就都跟着你一起干!”毕师铎等人话中的意思很明白,如果王仙芝不肯反,那他们就自己反。
  王仙芝拿眼扫过一遍下面的弟兄,他知道到了他表态的时候了,此时也必须表态了,不然,就算多年的兄弟,这些人肯定也不愿意继续这样隐藏下去的。
  “反!”王仙芝一开口先把基调定下,等看到大家满意的表情后,才缓缓道:“不过具体要怎么反,咱们还得仔细商议,准备万全之后,谋定而后动。”
  “都听大哥的,怎么做大哥二哥发话就是。”
第325章
杀人立威
  新官到任三把火,李璟接任登州刺史之后,也立即开始烧自己的新官三把火。
  第一把火,便是下令镇东军分驻四县,接管各地防务的同时,立即展开代号为雷霆的绥靖剿匪行动。除了怒涛营和黑熊营被李璟留在了大谢群岛,左右厢驻守辽东青泥城与卑沙城外,前中后三厢十五个营中的十三个营登陆登州。然后其中工兵、医疗、后勤、辅兵、辎重五个后厢的营入驻登州不参与剿匪,剩下的八个营,包括军编外的军官侍卫营也参与此处全面剿匪行动之中。
  一次性出动了九个营,将近一万人马,这场行动势如雷霆。
  这是李璟在与李良李振和郭承安、林威等一入登州就已经商议好的结果。既是为了剿灭登州境内的大小盗匪山贼海贼,还登州一个稳定安宁的环境,也是为了震慑登州境内的大小豪族世家们。
  先前登陆登州码头的那次,虽然也大为震慑了一回,不过这还不够。特别是经过飞鹰营斥候们的侦察,以及梅花门公孙兰的调查得知,登州境内的许多股海贼其余亦商亦盗,他们很多时候既是商队,可也经常会客串一两次海贼。那些山匪盗贼们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少的盗匪都与当地的一些豪族勾结,为祸地方。
  特别是眼下,登州虽然富裕,可也是饥荒严重,出现了许流民。这些盗匪们便已经在蠢蠢欲动,想要趁机做乱。这既有盗匪们的贪婪,也有那些说豪族们的试探。特别是在宋温带着各地的兵马走后,这个情况更加的严重。在这样的时候,李璟绝不会手软,不管是谁,只要敢挑战他的威严,那绝对是杀无赦。
  登州四县数十乡,人口五万多户,按唐开元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敕。“太平时久。户口日殷。宜以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户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辅等。及别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内州并同上州。缘边州三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其亲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为上州。”
  登州有五万多户,人口达到三十余万人,下面四县,也都达到上县标准。登州四县,因为有登州港,特别是在中唐以后,经济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不但商业发达,农业也很发达,登州耕地面积达到了十万顷,也就是足足一千万亩地,三十余万人,人均能达到三十亩地。
  不过晚唐土地兼并严重,登州也是一样。这上千万的土地,普通的自耕农所占据的只有很少的一部份,绝大多数都由大地主们占据了。
  登州的地主豪强多,许多人都是家中良田千亩,甚至有良田百顷,千顷的。登州的富商们也多,由于登州的海岸线长,港口众多,又有登州港,加上入渤海新罗的海道,距离新罗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两三天的距离,又处于河北与江南的中间,因此,登州拥有众多的海商,跑新罗日本,沿海岸下江南,上幽州,无所不去。赚的钱也多,登州的富商很多,因此地主豪强极多。
  李璟虽然在大谢砦一年来建立不下的声威,但对于登州的许多豪族来说,李璟终究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又不是世家出身,不免轻视。李璟这一次,就是要借剿匪,借那些盗匪的头颅来震一震这些人。只要让这些人震住了,接下来的事情才好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