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歌(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51

  是李珉的声音,有些振奋。
  傅兰芽微讶地拢了拢外裳,暂未作答。
  万没想到平煜不肯让她独自留在河畔,竟要带她一道进入庙中。
  沉吟了一会,想着王令已率大军奔赴北元,也许就在这一两日,对方随时会杀至此处,种种顾虑之下,平煜不肯将她交给旁人看护,倒也不算奇怪。
  便应了一声,“李大人稍等片刻,我和嬷嬷穿上衣裳便来。”
  经过这一路的惊心动魄,林嬷嬷倒也养成了见怪不怪的性子,错愕了片刻,也就不再一味盯着外头那黑糊糊的巨物细瞧。
  回到帐中,从包袱中找出那件织锦镶毛银鼠皮大氅,给傅兰芽披上。
  自己则翻出另一件石青色刻丝灰鼠厚褂子,窸窸窣窣穿好。
  本就已是深秋,鞑靼境内的风,又劲又硬,若是没有御寒之物,主仆二人早已被冻出一场大病。
  想着这两件衣裳统统都是平煜在金陵时所置办的,不止暗中照顾了小姐,连她这老婆子也未落下。
  她抿抿嘴角,心底藏了好几日的对平煜的不满消散不少。
  替傅兰芽挽好髻,系好大氅,两人出了帐篷,由着李珉和陈尔升引着往河畔走。
  出来后,视野开阔,两人远眺,果见原本阔辽的旋翰河河面所截断,从东往西奔流不息的水流仿佛被看不见的沟渠引至了旁处。
  河床上只剩一座孤零零的高耸的屋宇。
  傅兰芽边走边打量那轮廓模糊的古庙,暗忖,这周围的阵法太过庞大复杂,需得无数人力物力方能建成,以常人之力绝难达成,可见当年建阵之人必定地位超然。
  但自从百年前那位著名的大汗横空出世,蒙古鞑子东征西伐,漠南诸部乃至西夏、金国、中原,俱被征服。
  自那之后,元始得建,此后兴盛了近两百年。
  依照当时元的国力,无论哪位元朝贵族想要寻块无人相扰之处建造一座庙宇,并非难以做到。
  只是不知庙宇中供着何物,光只一个坦儿珠,竟值得百年前那位建庙之人如此费尽心机么。
  思忖着走到河旁,就见荣将军和平焃等人正在庙门口做安排。
  洪震霆、秦勇姐弟都在其列。
  一干人中,唯独未看见平煜。
  见她过来,众人回头,空气有片刻的凝滞。
  其中两道目光分外幽沉复杂,含些缱绻意味,傅兰芽迎过去一看,见是陆子谦。
  她淡淡垂下眸子,缓缓在李珉的引领下走到河边,立住。
  秦晏殊站在不远处,见傅兰芽走近,情不自禁想要跟她打声招呼,谁知身形刚一动,就被秦勇不动声色拦在前面。
  随后,秦勇温煦一笑,唤道:“傅小姐。”
  傅兰芽弯了弯唇,回以一个善意的笑容。
  秦勇目光微凝,想起刚才平煜不过离开片刻,回来后突然改了主意,不再一味在草原上四处探询,而是转而在旋翰河河底做文章。
  在那后,几位精通奇门之术的人合力找寻,至半夜时,果然找出了启动河底阵法的机关。
  她想起傅兰芽素有才情,联想起平煜离去时的情形,不知为何,竟暗中得出个结论——平煜之所以能顺利找到古庙机关,其中也许有傅兰芽相助的成分。
  这时,平煜和李攸从庙中出来。
  瞥见傅兰芽,平煜脸上未有丝毫变化,径直下了台阶。
  傅兰芽更是目不斜视,婷婷站在原地。
  可秦勇却觉得,空气中陡然间有种相濡以沫的默契感弥漫开来。
  尤为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古庙中不知藏着何物,吉凶尚未可知,平煜却依然坚持将傅兰芽护在身旁,不肯跟她分开片刻。
  这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相守,唯有情比金坚之人才会如此行事。
  说不出是沮丧还是失落,她微涩地叹了口气。
  仰头看向夜空,见皓月当空,夜色幽蓝,触眼之处说不尽的广袤无垠。
  片刻后,她心中那块压了许久的大石似被看不见的力量所移开,竟有豁然开朗之感。
  察觉身旁李由俭始终在望着自己,她微赧,往对面一望,眉头不由一皱。
  就见对面一众等候平煜指示的锦衣卫中有位女暗卫,似是名唤叶珍珍,此时正望着傅兰芽,目光里分明有恶毒之意。而当平煜转头望向属下时,叶珍珍立即收回目光,恢复了温默的姿态。
  秦勇眸光冷了冷。
  自父亲去世后,她掌管诺大一个秦门,对人心的险恶和黑暗毫不陌生,照方才情形来看,此女分明对傅兰芽怀着恶意。
  平煜似乎对此女颇为冷待,不知会不会让这女子随行,若是准许她一道进入古庙,还需防备此女暗算傅兰芽才行。
  正想着,忽听远处传来重重马蹄声,一人一骑疾驰而来。
  到了平煜的大哥跟前,那人翻身下马。
  那边傅兰芽见那人情状急迫,心悄悄提了起来,就听那人大喘了两口,大声道:“禀将军,前方得报,王令所率大军已进入北元,据此已不过五十里地的距离。”
  平焃跟弟弟快速地对视一眼,转身便往古庙中走去,沉声道:“走。”
  看来找寻古庙果然正中王令的命脉,竟来得如此迅疾。
  一行人再不犹豫,上了台阶,鱼贯而入。
  傅兰芽抬眼,见平煜落在众人身后,立在台阶旁,似有等待之意。
  背影挺直,昂然如山,说不出的可靠,她心中踏实无比,挽着林嬷嬷走到庙门前,跟在平煜身后,往庙内走去。
  明军为了追袭“落荒而逃“的坦布大军,日夜赶路,昼夜无歇。
  接连行了十来日,好不容易到了北元境内,可坦布大军却如同钻入了地洞中,凭空在茫茫草原上消失,再也无从寻觅踪迹。
  君臣中,最为沮丧的不是皇帝,而是当今的国舅爷——永安候邓阜年,只因他不只奉命随军征伐,更急于找寻“误闯入”北元的次子和幼女。
  眼看便要追袭到旋翰河边,永安侯府的人马却依然未见踪影,不由心急如焚。
  是夜,他正要前去跟皇上商议找寻邓安宜及邓文莹之事,刚一进帐,便见里头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分外喧哗,不像大战前夕,反倒像得了捷报后,君臣正大肆同欢,提前举行庆功宴。
  他心中掠过一丝狐疑,皇上虽资质平平,却还算温良敦厚。
  可近一年来,不知何故,越发变得骄狂糊涂,不说日益沉溺修道,整日不理政事,连性子都暴虐许多,仔细想来,与登基前的那个谦谦如玉的太子,简直判若两人。
  到了亲征路上,更是浮躁狂妄,屡屡行差踏错,于行军计划上,却又任由王令胡为。
  长此下去,就算无瓦剌作乱,天下必将危亡。
  正想得心烦意乱,忽听王令的亲信——兵部的程为笑道:“皇上有所不知,论起姿色,这些年微臣只见过一位堪称绝色的女子——”
  邓阜年脸色绷起,程为此人专营酒色,因着投奔了王令,在皇上面前颇为得势,年纪轻轻便做到了兵部给事中,平日没少引得皇上胡天胡地,此时无故挑起美人的话头,多半少不了王令的授意。
第136章
  愠怒的同时,
邓阜年不免有些好奇。
  程为素好调弄风月,平日不知见过多少莺莺燕燕,眼界高得离奇,能得他一句夸赞者,
莫不是风华绝代的美人。
  可他刚才形容那女子容貌时,竟用了“数年未见能出其右者”。
  这句话里头兴许有故意引起皇上兴趣的夸大成分,
但若那美人当不起这等赞誉之词,
难保皇上不会大失所望。谄媚不成,
反惹得皇上不快。
  然而他也知道,
程为此人,
旁的上也许平平,于揣摩圣意上,却颇有心得。
  这等引火上身的拙劣伎俩,
等闲不会犯。
  也就是说,
程为的话里并未掺杂水分,
那女子的确当得起“绝色”二字。
  眼下正是战火纷飞之时,
路上行军,万分艰难,别说寻欢作乐,
便是能否顺利从北元撤军尚未可知。
  程为又是从何处寻来能取悦皇上的美人?
  走到几前,果然不止皇上被引得来了兴致,连几位随军征战的世家子弟都将目光朝程为投去。
  皇上笑道:“连你都赞不绝口,那美人想必生得极好。现在何处?”
  程为觑一眼王令。
  后者手中酒盏放于唇边,正慢条斯理地浅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