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郭绍沉默了片刻,怒意稍退,又道:“我已经叫枢密院派人潜入北汉,掌握赵匡胤的行踪。若是这次能抓住他,得先让他尝到羞辱、提心吊胆的滋味,然后才让他死!”
符金盏隐隐感觉到了郭绍残暴的一面,之前对付赵匡胤余党时同样不算仁慈。不过他平素还是很宽厚的一个人,听说在军中还有“妇人之仁”的评价。
符二妹似乎也感到了气氛不对劲。三人沉默下来,慢慢用膳。
郭绍吃完了,放下筷子,这才缓下语气,沉吟道:“如今何去何从,我也想过很多。其实咱们拥有的够多了,我决定对北汉、契丹用兵并非完全为了野心、好大喜功……”
“还有什么?”符金盏轻声问道。
符金盏挺愿意听郭绍倾述他的想法,那是帝王的心思,可能他除了自己再也没人能说内心的事了……不过符金盏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郭绍之间的位置已经逆转。信任和情分没有变,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主动位置;郭绍亦不再是她和符家的部下,他成了主人。
“安全。”郭绍的声音让稍稍有点走神的符金盏回过神来。
郭绍道:“能对咱们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无非两类势力。第一种是有仇的死敌,比如赵匡胤,以及在国家层面上一直以大周为敌、认为是周朝抢了他们江山的北汉(后汉的后人)。第二种便是比咱们实力大的势力,比如契丹,他们可以在强盛时欺压我们、甚至要挟我们就范。所以我若是就此收手,心里也不安生。”
……
晋阳(太原)南城门,赵匡胤回头对李继勋说道:“郭绍必伐北汉。”
李继勋策马加快上来,说道:“赵兄为何如此肯定?郭铁匠刚刚篡位登基,怎不先治理国内一统天下?”
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了城门口,一队守城的将士在门口站着。赵匡胤便不搭话,翻身下马,牵着马和一行部下向城门走去。他走进门洞,不禁仔细观察城门。
城墙非常厚实,门洞的这个城墙底部,起码厚二十步(二十几米厚),所以赵匡胤走进来,就好像进了一个隧道!洞里的光线有点暗,城门外明亮的亮光就在前方,此时此景,赵匡胤仿佛从山洞里要重见天日了一般。
“晋阳城是雄城!”赵匡胤随口赞了一句。
走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出了城门。走上驿道后,大路上的人不多,也不认识他们。赵匡胤这才说道:“北汉国一直是大周死敌,并且地势悬在中原头顶;唐末以来几朝几代,取代前朝的新君好几任都是河东节度使,东京必视晋阳为心腹大患。况且晋阳之险,在于雄城,先帝(柴荣)伐北汉,无功而返,便是攻不下晋阳城。郭铁匠自以为攻城犀利,他不想试试?”
赵匡胤顿了顿又道:“统一天下当然重要,但蜀、南唐两个大国既灭,统一天下已无难度;别的小国无法威胁掣肘大周腹背,那些小国并不能拖住郭铁匠北伐的脚步。至于治理国内?李兄以为,还要如何治理?”
李继勋沉吟不已,一时间答不上来,他毕竟只是个武将,可能很少去想那些事儿。
赵匡胤道:“现在的节镇,干涉地方官政务的权力已被收回(柴荣时期的诏令,严禁节度使干涉州县政务),精兵全被抽走。节镇已经没什么实力了,势力范围只剩下治所的一座城;若是还要削弱,只剩下财权,可以设转运使进一步收回节镇敛财的权力,到那时节度使便真就成了一个空壳。
郭铁匠这个帝位,就是摘先帝的果子!太祖、先帝以来,一直在限制削弱地方节度使,实行强干弱枝的策略;现在的中原,地方节镇根本无法威胁东京,中央独大在先帝时就已成势。郭铁匠篡位后,地方没有实力,也不需要急着动他们。”
李继勋道:“如此说来,赵兄早已知道李筠无法成大事?”
“当然成不了,不过他一个狂妄的人这回那么听话,顺从地调防,我当初倒是不能确定。”赵匡胤道。
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煽动李筠,大家便不再提了……因为赵匡胤等人都对郭绍十分不满,愤恨不已!
赵匡胤叹了一声:“也是郭绍连灭二国,武力威势的缘故,估计李筠也有点怕这个太能打的人。因此从郭绍政权来说,稳固地位目前靠的不是削弱地方、而是进一步提高威势;这些都是我判断郭绍要继续攻伐北汉的缘故。”
他想了一会儿,沉吟道:“郭绍的威胁不是地方节镇,而是禁军武将!”
李继勋听罢点头称是。
赵匡胤冷冷道:“郭绍就是以禁军大将的身份,篡夺先帝之子的皇位;禁军独大,武将权力仍强。若对皇位有威胁,只有禁军大将了。郭绍现在盯住的恐怕不是地方,而是他身边那些大将。”
李继勋道:“目前倒是没听到风声,周朝廷要削弱禁军大将。”
赵匡胤道:“我估计那厮(郭绍)已是得意忘形了,说不定会想收燕云十六州。”
“啧啧。”李继勋道,“野心真不小。”
赵匡胤哼道:“我只是猜测,但最可能看到的事儿,还是郭绍会想法子削弱禁军大将。身居帝位,能放心那些可能取而代之的人?他也得想想自己是怎么篡位的。”
一众人谈论了许久,便策马来到了一个隘口,便见一些北汉将士看着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其中一个圆肚大汉看到了赵匡胤,急忙喊道:“主公!主公!”
“李都头回来了。”赵匡胤回应道。
李都头道:“我身上有印信,可北汉的人听我口音不对,非说我是奸细。被人送到了这里,就等着主公来解围。”
赵匡胤上前和那北汉武将交涉,出示了印信报上名。北汉武将打量了一番他,立刻就信了,因为赵匡胤毕竟做过大周禁军的二号大将,名声还是挺响,北汉军这边知道他投晋阳来了,黑乎乎的样子也挺好辨认。
替李都头等人脱身,赵匡胤便带着离开。他观察了一番,李都头等三人是自己麾下的亲兵,还有一个中年人是陌生人,便问道:“此人是精通造甲术的工匠?”
李都头听罢脸色一暗,“唉”地叹了一声,将此行的过程叙述了一遍。如何在东京遇到意外,如何被围追堵截;差点过不了黄河,临时逼急了只好找了一只破船强渡……
“当晚风急浪大,那孩儿在我手里,我差点没被颠进河里,不慎将孩儿掉进水中。那厮急了,挣脱了趴在船边想捞人,也被浪头掀进了河里……那黄河水又浑又急,转眼就把人淹没了!咱们只有一艘破船,如何能救?待到对岸,落水的人恐怕早就淹死了,已是无计可施。南岸的周军、官差追得又紧,卑职不敢回头,只好赶着回来了。”
赵匡胤听罢眼睛里的神色非常难看,不过脸色是变不了,因为太黑。他踢了一下马镫,立刻说道:“这下咱们又多一笔账没算了!”
李都头忙道:“卑职该死,坏了主公大事……可当时着实迫不得已。”
“我是叫你潜入东京,慢慢寻找机会。你倒好,过去走一遭,前后不到一个月!你们这些武夫就是性子太急。也罢……”赵匡胤道,“也不是什么能塌天的事。反正咱们与郭铁匠的仇早就结下,多这一桩不多、少这一桩不少。记住,郭铁匠是绝不会给咱们这帮人活路的!你们想想那年留在东京的兄弟吧,是什么下场?”
众人无不面露悲切之色。
赵匡胤这时指着被押在中间的汉子,又问:“你带回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李都头的表情几乎要哭出来:“他在工坊里做杂工……”
赵匡胤严肃地看着李都头:“千里迢迢带这么个人回来,你是认真的么?”
旁边的石守信道:“把那厮就地砍了!”
姓卢的工匠大急,说道:“我见过造甲的东西,知道长什么模样!”
赵匡胤递了个眼色,旁边一部将上前问话,结果一问三不知,而且那厮连字都不识!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寝食难安
晋阳北汉朝廷内,这阵子上书议论大周要进攻北汉的人很多。人们拿各种迹象作为凭据,有说周军的主攻方向已经转向北面。也有说大周没有收回禁军大将兵权的动静,就是想继续穷兵黩武。
总之大周相继吞并蜀国、南唐、南平、武平等大片土地之后,如今已是南方超级大国,国力人口已有与大辽抗衡之象;相比之下,北汉这点地盘就实在太小了……地盘太小,人、粮、钱、物资全都很困乏,支撑不起大规模的长期战争。而且那大周皇帝郭铁匠是纯粹的武夫,名声在外。
北汉主刘钧面对的武力威胁很大,寝食难安。
大臣们纷纷想为国主分忧。有人建议和大周国谈谈,可是说来说去连刘钧自己都觉得没法谈。
河东和中原的积怨实在太深;北汉国和周国也积怨太深。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灭掉了(后)汉朝;而北汉国开国皇帝又是(后)汉高祖的弟弟,北汉主一向认为是郭家谋夺了他们刘家的江山,完全是世仇。北汉国向大辽自称“侄皇帝”,向辽国寻求庇护,站的阵营也是完全敌对的。加上还有更多的旧恨:柴荣登基时的高平之战,北汉国一向支持蜀、南唐等的敌对行动……以及多年来双方厮杀的仇恨。
有时候两国之间为了利益,就算是敌国也能谈。可是,有些国家之间确实没法谈,北汉和大周就是没法谈的关系。只有靠打了……
于是有大臣建议重用赵匡胤,觉得赵匡胤是一员良将,又熟悉周国的军政、战术。但刘钧很快就婉言拒绝了,说北汉国并不缺良将,比如“杨无敌”(杨业)这些都是千里挑一的沙场战将……其实刘钧也不完全信任杨业,因为杨业的弟弟在大周做防御使;相比赵匡胤和郭铁匠结怨,立场上杨业还比不上赵匡胤。
但刘钧认为,赵匡胤这厮比杨业难驾驭的地方在于:杨业是纯粹武将,赵匡胤是和郭绍一类人。刘钧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赵匡胤在北汉势力坐大。
刘钧虽然提心吊胆,但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毕竟周军是否要对北汉用兵,尚停留在猜测阶段,东京内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周军在调动兵马准备动武。
……况且,北汉国虽小而强,也不是好欺负的国家。刘钧忙着想办法武备,听说赵匡胤的人捉回来了造甲的工匠,便派人接手了俘虏,负责此事。
刘钧亲眼见过那种盔甲,对此事尤为重视,派遣的人是枢密院事李信。
李信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及至看押俘虏的地方见了一面,就知道那姓卢的工匠肚子里没货,这人连个名字都没有,人称卢大。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差事难办了。若是一个人肚子里藏着东西,只要落到了手里、有一百种办法让他吐出来;可要是那人肚子里没东西,叫他怎么吐?
“李府事,咱们要不要拿刑具进来?”一个胥吏头子问道。
卢大听着身体一颤,脸“唰”一下白了。
李信微微抬头,明亮的小眼睛从卢大脸上扫过,说道:“暂时不用了。”
“喏。”胥吏抱拳应答。
李信不慌不忙地翻看着手里的卷宗,看了一遍上面记录的有关此人的事儿。卢大为了保命,将一个姓孙的造甲坊坊头出卖,害死了那坊头的全家……看到这里,李信又想起刚才卢大的表情,心里已经确信,此人并非骨头硬的人,已经被逼得穷途末路,逼迫得太甚也是毫无作用。
“孙坊头一家的死,是不是与你有关?”李信开口问道,语气并不凶狠。
卢大哭丧着脸,点了点头。旁边的胥役骂道:“没长嘴?”卢大急忙答道:“是,有关……”
李信转头看了胥役头子一眼,那人忙弯腰不开口了。李信又道:“你现在若是逃回周国去,官府是不是要找你算账?”
卢大道:“是。”
李信招了招手:“把他的脚镣手镣取了。”
卢大忙感恩戴德,千恩万谢。
李信又道:“你暂时就呆在这里,现在回想一下,在造甲坊都看到了些什么。只要说的东西有一点用,今天就有饭吃、有水喝。你听明白了吗?”
卢大急忙点头,想了想,比划着手势道:“一个大锤子,铁的!哐哐哐……”
李信眉头一皱,仍旧提起笔记录下来。
卢大伸手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道:“有这么大一个,起码几千斤重!铁链子拉上去,又落下来,下面有铁砧……铠甲就在下面捶出来!”
李信问道:“究竟几千斤,九千,三千?”
“两三千斤,或是一两千斤?反正很重!”卢大皱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