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638

  仔细想想,那名叫做蒙仲的魏将也是狡猾,一边与秦军达成默契,趁机卷走郦县、穰县、皋浒、邓县、樊城、鄀县等地的楚民,一边又私下将秦军的虚实透露他楚国,显然是希望他楚国能击退秦军。
  庄辛必须地说,这个叫做蒙仲的年轻人,着实狡猾。
  想了想,他对昭雎说道:“昭大夫,在下赴鄢邑之前,已写信知会了庄蹻,他会在关键时候助鄢邑一臂之力。我在此地帮不上昭大夫,与其在此白白担心,在下有意前往方城,向屈大夫询问一些要事,顺便见见那名叫做蒙仲的魏将。只是……”
  他看了一眼昭雎,欲言又止。
  昭雎当然猜得到庄辛在顾虑什么,笑着说道:“庄大夫放心,虽对面那个叫白起的年轻人相当厉害,但昭某也并非无能之辈,更何况,那名叫做蒙仲的魏将,已借屈原的口向我透露了白起的用兵习惯……”
  “竟有此事?”庄辛惊讶问道。
  “哈哈。”昭雎捋着短须笑了笑,旋即正色说道:“据其所言,白起此人用兵,正奇相辅,若正道用兵不足以击败秦军,则思奇谋,若我于汉水河畔设防,他建议我小心汉水上游,防止秦军偷偷筑造水坝,蓄水以灌我鄢邑……”
  不得不说,正是这个建议,让昭雎不敢再小觑白起、蒙仲两个年轻人,并发出了“后生可畏”的感慨,毕竟似这蒙仲给他的建议,他此前就没有想到。
  他无法想象,倘若白起真如蒙仲所预测的那般,偷偷在汉水上游筑坝蓄水,待时机合适后放水倒灌鄢邑,介时对于他鄢邑楚军而言,究竟会是怎样一副惨剧。
  好在他已经提前得到警告,在汉水上游部署了一支兵力,时刻盯着汉水对岸的秦军,防止其偷偷筑坝蓄水,他相信如此一来,那白起想要攻陷他鄢邑,也不是那么容易。
  还别说,这事还真被昭雎料中了,以至于白起此刻正在鄀县外秦军营寨的帅帐中气得跺脚骂娘。
  原来,自前两日攻陷鄀县后,白起便在汉水河岸眺望对面的鄢邑,思考着攻陷鄢邑的办法。
  奈何汉水颇宽,水流亦颇为湍急,他秦军想要渡河,势必得搭建桥梁,但很显然对面鄢邑的楚军绝不会坐视秦军搭建桥梁,如此一来,秦军的攻势便会遭到遏制。
  见此白起便将主意打到了这条汉水上,就像蒙仲所预测的那般,准备在汉水上游筑造水坝,到时候引汉水灌鄢邑,一举冲垮楚军在汉水河畔所建造的那些防御工事。
  于是,白起一边在鄀县摆出了欲强行渡河的架势,一边却派出一支军队,偷偷前往汉水上游,寻找适合建造水坝的位置。
  可没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秦卒昨日送回消息,说楚军不知什么缘故,在汉水上游部署了好几支巡逻卫队,这让白起颇为惊愕。
  要知道,他此番为了防止鄢邑的楚军心生警惕,因此故意叫麾下士卒在樊城一带的汉水流域筑建水坝,而樊城距离鄢邑最起码五十里,可没想到这里仍有楚军巡逻。
  见此,白起便叫那支秦军继续往北,在邓县一带汉水流域寻找合适建造水坝的位置,可没想到,河对岸还是时不时有秦军的巡逻卫队。
  而更让白起感到惊愕的是,自汉水以南的山都到鄢邑,楚军放火烧掉了沿途所有的树林,使这段汉水流域的情况能一览无遗,无论秦军是偷偷从水流平缓处偷渡,还是在河道狭隘处建造水坝,都逃不过楚军巡逻卫队的眼睛。
  对此白起感觉很不对劲:明明对面的楚将与他从未交过手,何以对方如此清楚他带兵打仗的习惯?甚至于早早地就在防范他出奇谋?
  转念一想,白起就明白了,一时间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地从嘴里迸出一个人名。
  “蒙仲!肯定是这厮……”
  确实,这一带最了解他白起用兵习惯的,莫过于魏国方城的蒙仲……
  即那个占了他白起便宜不算,还要在背地里给他下绊子的混蛋!
第285章
楚臣庄辛
  ……
  三月初,庄辛告别了昭雎,踏上了前往方城找寻屈原的旅程。
  鉴于樊城、邓县、鄀县皆已被秦军攻占,恐途中遭遇到秦国的军队,庄辛与两名仆从只能绕路到竟陵,然后径直往北前往方城。
  这一番绕路,使得他多花了将近十日光景,直到三月十六日时,这才抵达了宛、方之地。
  沿途,庄辛亦碰到了方城的魏军,大多数是步卒,一队约十人左右,有时会简单地盘问几句,然后为庄辛指明方城的方向。
  偶尔也能遇到骑在战马上的士卒,这些人大多三五成群地掠过,除非庄主动辛朝这些骑兵打招呼,寻求帮助,否则,这些骑战马的魏卒大多数情况下会疾驰而过,对路上的行人视若无睹。
  总之几番试探之后,庄辛心中对方城的魏军有了一个大概,即这支魏军,与曾经攻入楚国的那些魏军不同,对待楚国的平民较为和善——当然,不是指说话有多少客气,而是指对方并不会做出谋财害命的事。
  庄辛将这个改变归于那位新任的方城令身上。
  在途中经过方城时,庄辛瞧见方城城外有许多魏卒正在建造营寨,原来,此时郑奭、蔡午两名军司马已各率领约八千左右的魏军抵达了方城,正准备与方城的军队以及宛城的韩军一起联合训练,作为对秦军的威慑。
  庄辛本想靠近窥视一番,但很可惜,在方城四周巡逻的卫士警告其不得靠近,也亏得庄辛穿着打扮好似逃亡的楚国小贵族,否则说不定会被魏军当做秦军奸细抓起来——这段时间,白起确实派了不少细作来打探方城、叶邑的虚实。
  既然方城无法靠近,庄辛只好投奔叶邑,寻找好友屈原。
  自方城往东北方向,庄辛碰到了一座关隘,确切地说,是一座刚刚在兴修的关城,他询问了在附近巡逻的魏卒,得知这座兴修的关城叫做「阳关(堵阳)」,一旦这座关城建造完毕,就可以彻底隔断叶邑、舞阳,使外敌无法袭击到两邑。
  顺着大道继续往前,不多时庄辛便看到了一块告示路牌,上面标注着叶邑、舞阳两地的方向,并且还刻着两句话:叶邑欢迎迁户,无论出身;舞阳拒绝外人,非蒙(邑)人免入。
  庄辛朝着舞阳邑张望了几眼,最终还是决定老老实实按照告示牌上所写,前往叶邑。
  前些日子,叶邑吸收了楚国郦县、穰县、皋浒、邓县、樊城、鄀县等六座城邑的十余万流亡楚民,邑内人口究竟暴增到什么程度,在接近叶邑后,庄辛终于有了一个直面的认识。
  这不,在临近叶邑后,他在叶邑的西郊看到了不计其数的人,这些人皆在荒地挥舞锄头,只因赶在今年春耕之前,多开垦几亩农田,那仿佛人山人海般的规模,让庄辛不禁为之心惊。
  要知道他在楚郢,亦不见得能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
  『十年之后,这叶邑怕不是会成为魏国的边塞重城?』
  庄辛暗暗想道。
  继而来到叶邑城内,果然,城内的人流更多,街道上密密麻麻到处都人,比肩继踵,让庄辛仿佛到了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显得非常热闹。
  反正也不着急去见屈原,庄辛索性在叶邑转悠着,想看看这座朝气蓬勃的城邑。
  忽然,他肩膀上被人群撞了一下,让他身形一个跄踉,好在他身边两名家仆立刻扶住了他。
  他皱着眉头看向撞了他的人,却见对方似乎是一对兄弟,正满脸歉意地看着他:“抱歉,老先生,这里人多……冲撞了您实在是很抱歉。”
  见对方是楚国口音,又向自己道了歉,庄辛皱起的眉头便舒展开来,上下打量着那对兄弟俩。
  让他颇感惊讶的是,这对兄弟俩年纪较大的那个,竟然穿着他楚国式样的甲胄——虽说天下各国士卒的甲胄粗看都差不多,但庄辛绝对不会认错,那就是他楚国军队的甲胄。
  于是他吃惊地问道:“你是哪里的兵卒?”
  兄弟俩中年纪较大的那人抱拳回答道:“老先生,在下邓戍,此前乃是郦县的兵卒,这是我弟邓典,方才不慎撞到老先生,实在过意不去。”
  “无妨无妨。”
  庄辛摆了摆手,随即指着邓戍身上的甲胄,问道:“年轻人,你身上穿着我楚国的甲胄,难道城内的魏卒不管么?”
  邓戍回答道:“我带着母亲与舍弟投奔叶邑时,曾被魏军喊住盘问,不过对方见我拖家带口,便给予放行,不曾为难……其实不止在下,这座叶邑内,其实有不少从各地投奔而来的楚卒,其中大部分都投奔了方城的军队,在下也正准备去投军……”
  听了这话,庄辛微微皱了皱眉,说道:“投奔魏军?你是楚人,竟要成为一名魏卒,为魏国效力么?”
  邓戍显然从庄辛的口中听出了些什么,语气亦变得较为冷淡了些,淡淡说道:“至少我全家遭秦军胁迫时,是方城的军队救下了我等……我并非欲为魏国效力,我只是希望与方城令,一同保护我等新的故乡。至少方城令不会像析君那般,抛下邑民顾自逃亡……”
  “兄长。”邓典见兄长语气不对,连忙向庄辛告罪。
  庄辛摆了摆手,心中则暗暗叹息。
  他知道邓戍说得没错,在郦县、穰县等汉水北面的诸城邑遭到秦军攻击时,他楚国确实没有派援助保护这些子民,而当地的邑君,即析君景皓,亦因为畏惧秦军而惶惶逃亡,若非魏军出面,郦县、穰县、皋浒等六座城邑的楚民,真不知会在秦军屠戳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似邓戍等楚民承情于魏军,在迁居至叶邑后,欲加入方城军保护自己新的故乡,庄辛实在也不好指责什么——终归是他楚国失义在先。
  想了想,庄辛向邓氏兄弟俩道了一声歉意。
  见此,邓戍脸上的神色亦缓和了许多,还主动告诉了庄辛不少事。
  比如说,叶邑城内建有不少义舍,新投奔而来、且暂时还未分到房屋的楚民,可以到城内的义舍暂时居住,叶邑会发放米粥,虽然每个人分到的并不多,但也不至于被饿死。
  听到这里,庄辛心下暗暗吃惊:哪怕叶邑是为了收拢民心,义舍这个举措也称得上是大手笔了。
  想了想,他又问道:“叶邑的房屋,是当地的县府分配的么?”
  “是的。”邓典解释道:“只要到县府登记户籍,就能分到屋宅,不过并非无偿,日后需要向县府缴纳一笔租金,除非攒一笔钱将这间屋宅买下来,日后每年就无需再缴纳租金……哦,也有例外,比如我兄长,他正准备投奔方城军,一旦他被方城军招入,咱家也不必再缴纳租金,除此之外,像石匠、铁匠、木匠等匠人,只要愿意成为叶邑的匠工,也可以无偿分到屋宅……可假如既没有被方城军招入,又不曾被叶邑县府聘为匠工,想要屋宅就得等一段时间,老先生也知道,如今叶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说着,他上下打量了几眼庄辛,又补充了一句:“因此,有不少人都跑到城外开垦荒地去了,据叶邑的政令,这几年开垦的荒地可以任由各人耕种,因此有不少没有分到屋宅的人都跑到城外,开垦个十几亩荒地,然后在田边自己盖一座茅屋暂时住着,虽然叶邑并不提倡,但暂时也没有精力去管,好歹能住一段时间,总好过在义舍跟他人挤在一起。”
  『……怪不得城外有那么多人。』
  庄辛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此时,邓戍对弟弟邓典说道:“时候不早了,我该去方城了,阿弟你就不必相送了,我观这位老先生初来乍到,对叶邑并不熟悉,你不如帮帮他。”
  “这……”邓典犹豫了一下,旋即说道:“那兄长小心。”
  “哈。”邓戍笑着说道:“阳关那边有一支魏军驻守,秦军还能打到这里来不成?我先走了,若我有幸被方城选中,我会立刻回来告知喜讯。”
  “兄长定能被方城选中。”
  “哈哈,走了。”
  于是,邓戍自顾自走了,留下弟弟邓典,带着庄辛前往城内的义舍。
  庄辛不想拂了这兄弟俩的好意,便索性跟着邓典前去。
  沿途,庄辛亦从邓典口中得知了不少,比如邓典告诉他,他们兄弟俩是比较走运的,因为他们一家在叶邑入籍的时候,县府的官员见他兄长邓戍穿着楚国的甲胄,猜到邓戍肯定是当做兵卒的,因此在得知邓戍有意投奔方城军后,便优先为他们家分配了屋宅,否则,他们恐怕也得带着家人暂住于城内的义舍。
  听到这里,庄辛心中忍不住暗想:那方城令蒙仲,竟不排斥征募楚人为麾下士卒,这意味着他有自信能笼络这些楚卒,还是说他并无对楚国不利的心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