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638

  听闻此言,蒙横笑着说道:“让阿珉与你说罢,我这次纯粹就是陪他来的,途中好有个照应。”
  的确,这年头各地都不太平,因此外出走远门还是结伴为妙,以便途中遇到什么事时,彼此间好有个照应。
  而此时,蒙珉用桌上的布擦了擦手上的油腻,旋即起身走到屋内的床榻旁,从床榻上的布囊里取出一个竹筒,递给蒙仲,口中说道:“此番我二人前来,只为把这封书信送到你手中……”
  “书信?”
  蒙仲愣了愣,接过竹筒后问道:“何人送来的书信?”
  蒙珉闻言耸了耸肩,说道:“可别问我,我与阿横都没看过这份书信……前一阵子,有驿卒将这封书信送到了蒙邑,也说不清楚究竟是谁送来的,蒙鹜叔打开了看了一遍,然后就叫我二人到魏国一行,专程将这封书信交给你。”
  听闻此言,蒙仲越发好奇,遂立刻打开了竹筒的盖子,从中抽出了一卷竹册,摊开后徐徐观瞧。
  待粗略看了一遍后,蒙仲脸上浮现了几许意外,喃喃说道:“居然是他……”
  “谁?”蒙遂在旁好奇问道:“谁送来的信。”
  “剧辛。”蒙仲回答道。
  “剧辛?”
  本来向缭、乐续等人已在桌旁坐了下来,似乎正准备陪蒙横、蒙珉二人喝几杯,冷不丁听到这话,他们皆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是他?”
  朝着诸人瞧了瞧,蒙横好奇问道:“是你们的旧识么?”
  听闻此言,蒙遂斟酌着解释道:“旧识……勉强也算吧,应该说是曾经的同僚。当年我等在赵国时,赵主父任命阿仲组建「信卫军」,而当时,有一个叫做庞煖的人建立了「檀卫军」,皆作为赵主父的近卫……而剧辛,即是庞煖的副将,不过后来沙丘宫变后,他与赵奢一同投奔了燕国。”
  解释完毕后,他转头问蒙仲道:“阿仲,剧辛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只见蒙仲一边观阅书信一边说道:“开头是一番客套,然后他在信中言道,他已经成为了燕国的国相,而赵奢,亦已被燕王拜为上谷守……”
  “这家伙什么意思?”乐续闻言皱起眉头,不高兴地说道:“难不成是想向我等炫耀么?”
  “那倒不是……”
  蒙仲摇摇头,接着说道:“他在信中言道,燕国目前百废待兴,而他兼任国相、大司马、大司徒三职,终日或操练军队,或走访民乡,力有不逮。倘若我等无可去之处,希望能投奔他……”
  “投奔他?”
  蒙遂、向缭、乐续等人脸上皆有些不高兴。
  在他们看来,庞煖就算了,毕竟人家当初在赵国时,就跟蒙仲平起平坐,可剧辛只不过是庞煖的副将,竟然厚颜叫蒙仲去投奔他,这算什么?
  当即,向缭冷笑着说道:“哼,如今他倒是风光了,以堂堂燕相身份送来邀请书信,想必他心中得意地很。”
  “这么说就太过了……”
  蒙仲笑着制止了向缭。
  不可否认,剧辛这封书信中确实有些许炫耀的意思,但字里行间的用词还是比较严谨的,并无那种小人得志的意思,再者,他希望蒙仲等人前往燕国投奔他的话,亦写得颇为诚恳,可见燕国那边的政务,的确是繁重到让剧辛无力支撑的地步,以至于想起了蒙仲等曾经在赵国的同僚。
  “我来瞧瞧。”
  蒙遂从蒙仲手中接过书信,仔细观阅,旋即笑着说道:“唔……呵呵,一人兼掌三个职位,这剧辛看来是撑不住了,哟,阿仲,他在信中言,若你肯投奔燕国,他便向燕王举荐你为大司马……呵,这家伙倒也真敢夸口,阿仲若有意投奔燕国,还用得着他举荐?”
  的确,当年蒙仲曾跟着赵主父与燕王职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燕王职就很欣赏蒙仲,甚至还在赵主父面前说过,若在赵国呆得不快,大可到燕国投奔他,他必然重用——记得这番话,当时让赵主父很不高兴。
  “大司马啊?啧啧啧……我来瞅瞅。”
  向缭、乐续等人亦围到了蒙遂身边,旋即,乐续笑着说道:“哈,信上还提到了阿毅,啧啧,渔阳守……这燕国还真是缺人,郡守之位随意就给。啧,怎么不给咱们呢?”
  听闻此言,乐毅淡淡笑道:“最起码也得给军司马吧。”
  “那是自然。”
  众人哈哈一笑,旋即蒙遂便将剧辛的书信放到了一旁。
  片刻后,府上的下人们送来了酒菜,蒙仲等人便在屋内,陪着蒙横、蒙珉二人又喝了些酒。
  在喝酒的期间,蒙横惊讶地对蒙仲说道:“阿仲,据府上的下人告诉,你已经被魏王封为中大夫,且在军中担任师帅?”
  话音刚落,蒙傲便急着纠正道:“蒙横阿兄,那是之前了,蒙仲阿兄前一阵子在伊阙击败了秦国的军队,魏王册封他上大夫之爵,还给了三千户的食邑呢!”
  “上大夫?”
  “三千户食邑?”
  蒙横、蒙珉二人面面相觑,满脸吃惊之色。
  这也难怪,毕竟他们蒙氏一族的领地,满打满算也才数百户,虽说蒙仲等人都自称故乡在蒙邑,但事实上,蒙邑并非全然归蒙氏一族所有,还有乐氏、华氏等家族。
  而如今,魏王遫赐蒙仲食叶邑、舞阳两地三千户,这意味着这两座城邑是确确实实归蒙仲所有。
  来魏国还不到一年,蒙仲就得到了四五于蒙氏家族领土的食邑——要知道蒙氏一族的赐地,那可是家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与蒙珉对视一眼,蒙横眼巴巴地说道:“三千户的食邑,想必方圆很大吧……”
  蒙仲当然能猜到蒙横、蒙珉二人在想什么,闻言当即邀请道:“两位族兄若是闲在蒙邑呆得闷了,不如来帮愚弟一把……愚弟绝不会亏待两位兄长。”
  听闻此言,蒙横、蒙珉二人心中大喜。
  在这个年代,一人得势,其余族人前往投奔,这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
  而对于蒙仲来说,相比较其他人,他自然更信任自己家族的族人——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族军的凝聚力,可要比一般军队团结地多。
  更何况蒙仲刚刚迁方城令,为魏国防守南边的边境,他势必要重新组建一支他能信赖的军队,倘若有家族的族兄弟前来投奔,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就这么说定了!”
  蒙横当即大喜道:“想老子曾经也是打过宋滕之战的老卒,现如今在乡邑务农,实在是……”
  “哈哈哈。”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
  还别说,蒙横、蒙珉,确实是蒙氏一族中早蒙仲一步投身战场的老卒,记得在宋滕之战的时候,他们还耐心教导蒙仲、蒙虎二人如何在战场上保存性命,虽然当时他们教导蒙仲、蒙虎二人的方式有点问题,但不能否认,他们是真心实意希望蒙仲等人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毕竟那场战争,蒙氏子弟死伤地实在太多了。
  笑罢之后,乐续亦对蒙仲说道:“阿仲,说起来,我乐氏一族族内亦有些族兄弟……”
  “无妨,只要愿意,皆可来投奔我。”蒙仲很客气地说道。
  说实话,蒙仲娶了乐氏一族的宗女乐嬿为妻,因此乐氏子弟跟蒙氏子弟一样,都算是他的兄弟。
  包括向缭、武婴、华虎他们的族兄弟,蒙仲都是信得过的。
  倘若这些家乡的诸家族子弟皆在投奔蒙仲,纵使蒙仲日后到了方城、叶邑、舞阳一带,也可以避免无人可用的尴尬。
  由于得到了蒙仲的承诺,诸人兴致都很高,聊得也越发热切。
  忽然,蒙仲问蒙珉道:“族兄,近一年宋国有什么战事么?”
  “你是指与齐国么?”
  蒙珉闻言,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了起来,正色说道:“据我所知,太子(戴武)坐镇郯城,与景敾、戴不胜几人,近一年与齐国发生了几场战事,不过皆击退了齐国……”
  听闻此言,蒙仲满脸诧异,表情古怪地问道:“是……是田章兄领兵么?”
  “那倒不是。”蒙珉摇摇头说道:“统率齐军的大将叫做田触,匡章并未出面。”
  『田触……哦,原来是他。』
  蒙仲顿时想起了曾经被他以五百信卫军夜袭击破的齐将田触,心中顿时恍然。
  的确,他教导了太子戴武该如何与齐国抗衡,那就是摆出一副欲与齐国鱼死网破的架势,只要齐国还想跟秦国争天下霸主的位置,就绝对不会跟宋国死磕。
  除此之外,蒙仲还建议太子戴武多建城塞,多积粮草,总之要使宋国成为一块长满倒刺的硬骨头,叫齐国啃不下去。
  但即便如此,倘若齐国那边是由他义兄田章掌兵,蒙仲心中难免还是有些忐忑。
  好在这几次田章并未出面。
  『……难道是义兄的身体状况出了什么问题?亦或是他与齐王田地发生了什么矛盾?』
  蒙仲难免又担忧起田章来。
  而此时,蒙珉仍在继续讲述着他所了解的情况:“……其余嘛,我知道的不多。哦,对了,好似大王在陶邑增驻了军队,还将戴盈之军司马调到了陶邑。”
  “唔?”
  蒙仲闻言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宋国的陶邑只与魏、卫两国接壤,往日宋国驻重兵于陶邑,那是为了防备魏国,但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缔结了盟约,宋王偃其实并没有理由防备魏国。
  防备卫国那更是一个笑话,卫国现如今就只剩下一个濮阳了,若不是有魏国庇护,赵、宋两国随便派一支军队即可灭了卫国。
  既不是防备魏国,又不是防备卫国,宋王偃在陶邑增驻军队是为什么?
  『……赵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