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638

  “遵令!”
  田触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领会了田章的意思。
  嘱咐完毕,田章当即下令一名叫做「邹习」的将领率军攻打戴不胜的营寨。
  戴不胜的营寨,其营栅高不过两丈,且又是木质结构,远不如逼阳城坚固,因此别看齐军也没有携带什么攻城器械,只是带着一些长梯,但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倒也足以对营地的宋军造成足够的威胁。
  只见在阵阵鼓声之中,一名名齐军士卒扛着长梯迅速冲到宋军西营外,将长梯架在营栅上,奋力向上攀爬。
  虽说守城的宋军亦借助弓弩奋力射击,试图击退前来进攻的齐军,但营寨终归不是城池,无论是营门门墙上方可以站人的位置,还是营内的岗哨箭塔,都无法与真正的城池相提并论,这就导致宋军中很大一部分弓弩手们无法站到有利位置攻击进犯的敌军。
  弓手还好些,毕竟弓手可以利用抛射越过营栅攻击营外的齐军,但弩手就办不到了,弩手们射出的弩矢虽然也带着一些弧度,但根本无法做到越过营栅攻击营外的敌军。
  而更要命的是,田章深谙用兵,具有非常丰富的攻城拔寨的经验,除了田触、田达二者麾下用来防备太子戴武与戴盈之的军队意外,他一口气将其余两万五千军营全部投入,明摆着就是要采取人海战术,以仅一轮攻势便攻陷这座西营。
  由于有着丰富的攻城拔寨的经验,田章毫不怀疑他此番进攻戴不胜的胜算,唯一值得他深思的,还是在于逼阳城。
  是的,所有的关键,都集中在逼阳城,他需要静静观察逼阳城内宋军的反应,来做出接下来的安排。
  而就在齐军大举进攻戴不胜的时候,逼阳城上的宋军士卒早已将此事禀报太子戴武,惊地太子戴武立刻带着蒙仲、乐毅、蒙虎三人上城墙眺望战况。
  可能是见今日田章率军来攻足足带了四五万的兵力,而戴不胜麾下仅剩下不到一军兵力——约八千人左右,这使得太子太子戴武不禁有些慌张,在瞧了几眼远处的战场后,立刻对蒙仲说道:“卿,我等当立刻支援不胜族叔。”
  “……”
  蒙仲仔细观察着远处的战场,忽然摇摇头说道:“太子殿下,若您相信在下的话,请允许我派人下令让戴不胜军司马弃营撤退。”
  太子戴武愣了愣,表情有些不解地说道:“戴武自然信任们卿,只是……如此轻易就放弃营寨么?”
  蒙仲摇了摇头说道:“实不相瞒,太子殿下,城外这两座营寨,在在下看来,其实没有什么必要……我知道,当初戴不胜司马建议建造这两座营寨,是为了与逼阳城相互侧应,互为掎角之势,但在这其中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即我军必须出城与齐军正面交锋,这两座营寨才能体现出作用。而问题就在于,我方军队在薛邑败了两场,士气低落,根本不足以与齐军正面交战……反正是用不上的东西,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话虽如此……”太子戴武还有些不甘心。
  见此,蒙仲便指着远处齐将田触、田达二人率领的军队对戴武说道:“太子殿下看到了么?田章明明可以倾尽麾下军队齐攻戴不胜司马的营寨,但他特意留下了两万人,就是为了防备我逼阳城与戴盈之军司马……我可以预测,若是我等派兵出城援助戴不胜司马,且不说那两万齐军会立刻截住我军,就说田章,他也会立刻弃戴不胜司马的营寨而趁机进攻逼阳,到时候,城下我军士卒与齐军混杂难辨,城上的守军难以有效击退齐军,而城下的我军士卒,因士气、信心等因素,很有可能会被齐军击溃,到那时,城下我军士卒惊慌失措反身逃向城内,而齐军携裹着我军士卒趁机杀入城内,则逼阳城必定沦陷……”
  听着蒙仲头头是道的讲述,太子戴武只听得额头一阵冷汗,虽然看过些兵法但从未有带兵经验的他,哪晓得这其中居然还有这种玄机?
  “那、那怎么办?”他惊声问道。
  听闻此言,蒙仲笑着说道:“很简单,让戴不胜司马放火烧掉营寨,弃营而撤即可。”
  太子戴武闻言又问道:“那……若田章见我逼阳不派兵救援,死命追赶不胜族叔,这可如何是好?”
  “很简单,让戴不胜司马率领士卒绕城而走即可,若齐军胆敢追击,则我城上的士卒便可以用弓弩将其射杀。”蒙仲淡定地回答道。
  太子戴武恍然大悟,暗自叹服蒙仲的谋略与镇定。
  他在心中暗暗称赞:不愧是能胜任赵王雍身边近卫司马的将才!
  当即,蒙仲便派蒙虎从西城门而出,策马向戴不胜的营寨狂奔。
  在从西营的南营门入营后,蒙虎立刻找到了正在北营区指挥士卒的戴不胜,向后者转达了太子戴武的命令,或者干脆说是蒙仲的命令:“戴司马,太子命您放火烧营,弃营而撤!”
  戴不胜闻言一愣,他当然知道这所谓太子的命令,其实应该是蒙仲的意思,若换做在以往,恐怕他这会儿早已勃然大怒,不过最近这段时间,他已渐渐意识到了蒙仲那名年轻人的能耐,尤其是那招兵不血刃就逼得田章立刻后撤十里地重新建造营寨的“疲敌之计”,更是让戴不胜叹为观止。
  因此,当他听到蒙虎的传令后,他第一时间并非是发怒,反而有些错愕:“这座营寨……不要了?”
  “不要了!”蒙虎摇了摇头。
  见此,戴不胜转头看了一眼逼阳城方向,忽然咬牙下令道:“传令下去,烧营撤退!”
  一声令下,他麾下的宋军立刻放火点燃了军营内的建筑,旋即,戴不胜率领着这些士卒从南侧的营门涌出。
  『唔?』
  远远瞥见戴不胜的军营中传来火光,田章立刻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这会儿,齐军其实尚未攻入北营区,事实上戴不胜麾下的军队完全还能再抵挡一阵子,至少再抵挡近半个时辰毫无问题,至于半个时辰之后,齐军才会逐渐占据上风。
  可没有想到,戴不胜居然如此果断地下令撤退。
  『……』
  皱着眉头,田章转头瞧了一眼逼阳城的方向。
  正如蒙仲所判断的那般,田章从方才起,就一直在关注逼阳城,等待逼阳城派兵支援戴不胜,而现如今戴不胜选择弃营撤退,这无疑就意味着逼阳城已经向戴不胜传递了命令,否则按照戴不胜的性格,岂会如此轻易就服软后撤?
  “想走,没那么容易!”
  低语了一声,田章当即下令道:“命邹习立刻率军追击戴不胜,务必给我拖住后者!”
  “喏!”
  左右士卒立刻前往传令。
  仅片刻工夫,齐将邹习便接到了田章的命令,二话不说就率领着大股兵力奋力追赶戴不胜的军队。
  而此时,正在迅速向南、向逼阳城撤退的戴不胜亦注意到了身后的追兵,转头对策马在旁的蒙虎说道:“齐军此刻紧追不舍,我不宜率军入城,否则齐军必定趁机闯入。”
  话音刚落,就听蒙虎笑着说道:“戴司马请放心,我兄弟并未打算打开城门放司马您入内,请您下令麾下士卒绕城而走。”
  “……”
  戴不胜愣了愣,心中有些不明所以,但因为对蒙仲的信任,他还是照办了,命令麾下士卒绕着城墙而走。
  不过待片刻之后,待他一抬头看到逼阳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弓弩手时,这位统率了多年军队的老将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站在战车上拳掌一合,笑道:“原来如此!果真是好办法!”
  明白过来后,他转头瞧了一眼身背后追赶不休的齐军士卒,故意大声叫道:“快!快入城!”
  在远处隐约听到戴不胜的喊声,齐将邹习心中大喜,误以为逼阳城即将打开城门,于是抱持着想趁机杀入城内的心思,命令麾下士卒穷追不舍。
  然而让他错愕万分的是,戴不胜与其麾下士卒,根本没有在逼阳西城门停留,直接就奔着远处的城角去了。
  这可苦了在背后追赶他们的齐军士卒,为了趁机闯入城内,以至于一部分齐军已经进入了逼阳城的射击范围内,逼阳城上的宋军弓弩手们毫不客气地在他们的头顶上宣泄箭矢。
  “啊——”
  “啊啊——”
  一时之间,立刻就有不少齐军士卒中箭,倒在地上哀嚎连连。
  『这……这可如何是好?』
  齐将邹习心中涌现几分犹豫与挣扎。
  按理来说,他应当立刻下令撤退,毕竟在逼阳城下绕城追赶戴不胜,这纯粹就是白白让麾下士卒被城上的宋军射杀,可若是撤退,那岂不是就让戴不胜给逃了?
  不得不说,齐将邹习并非贪功的愚才,在挣扎犹豫了片刻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追赶,当即下令麾下士卒远离逼阳城——而如此一来,他也就追不上戴不胜与其麾下的军队了。
  此时在逼阳城上的西北角,太子戴武远远看到追赶戴不胜的齐军放弃了追赶,立刻撤出了逼阳城的射击范围,他倍感遗憾地说道:“怎么就不追了呢?再追上去多好。”
  听到太子戴武这句堪称天真幼稚的话,在旁的蒙仲、乐毅二人也就是笑笑——怎么可能单凭这种伎俩就能让齐军伤亡惨重,那齐国的将领未免也太蠢了!
  暗自一乐后,蒙仲与乐毅二人再次将注意力投向远处的田章。
  “你说,他见计策不成,是否会顺势攻城呢?”乐毅随口问道。
  蒙仲当然知道乐毅说的是谁,摇摇头说道:“最终试探一下逼阳城防的虚实,绝对不会强攻,否则他就不是天下闻名的名将匡章了……”
  “也是,以他这点兵力,强攻怕是不足以攻陷逼阳。”乐毅微微点了点头。
  就在他们低声闲聊时,齐将邹忌派出的传令士卒,已驾驭着一辆战车回到了田章身边,将发生于逼阳西侧城墙的事告诉了田章:“启禀章子,戴不胜率军卒绕城而逃,却不逃入城内,邹忌司马率军追击,一时不察,反被逼阳城上的宋军弓弩手射杀了不少兵卒。”
  “唔?”
  田章闻言双眉再次一皱。
  『叫戴不胜绕城而走,引诱我军追击,趁机叫城上的弓弩手放箭……』
  田章深深看了一眼逼阳城,心中的疑云越来越浓。
  他至今还未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指挥宋军,但通过方才戴不胜绕营而走的巧妙策略,他不难感觉出,宋军中的那位指挥者,用计颇为灵活多变,丝毫不拘泥于兵法。
  就比如「戴不胜绕城而逃」这件事,明明此前是他田章想拖住戴不胜,看看有没有机会趁机杀入城内——毕竟他认为逼阳城内绝不会轻易放弃掉戴不胜这名将领,可没想到,对面那个指挥宋军的人,居然巧妙地设计,非但助戴不胜逃离了齐军的追击,还趁机射杀了不少齐军士卒。
  似这种帮助城外友军的方式,可是《孙子》、《吴子》等兵法中从未提及过的,虽然谈不上什么高深的妙计,但田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对面临时想出来的对策。
  『究竟是谁?!』
  田章感觉自己被弄得肝火都有些涌上来了。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田章历来都很注重提前了解对手的性格,因为这有助于他去判断对手的意图。
  就比如戴不胜、戴盈之、景敾这三个宋国的军司马,田章就很清楚这三人的性格:戴不胜勇而少谋、景敾胆怯畏缩、唯戴盈之稍有些谋略。
  在了解这三人的性格后,田章就能以此做出判断:戴不胜这个人,可以用诱敌之计击败;而景敾,用多倍的兵力就能让其彻底失去取胜的自信;至于戴盈之,虽有些谋略,但不善奇谋,以正道用兵将其击败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