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624

  朱公伟跪地接旨,受了节杖,然后复又接过公孙珣的酒水,一时摇头:“我教子无方,这个任命我无话可说,也一定会尽力而为,但是卫将军,我们都走了……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忘了未央宫前扶危定乱的气势!”
  言罢,其人倒是主动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将空樽交回到公孙珣手里,竟是转身便走。
  朱儁之后,居然是吕布。
  话说,虽然公孙珣早知道吕布此人空有一身无双武艺,兼有飞将之能,可眼光、道德水平、个人欲望控制,最多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样子,所以理性上并没有任何期待……可理性归理性,感性归感性,贾文和居然需要支开他吕奉先才能献关,公孙珣虽然不说什么、不问什么,又怎么会心里不膈应呢?
  所以,借着这次机会,公孙珣正式罢免了其人虎威将军的名号,改任为大鸿胪……乃是剥夺兵权之余保全了其人脸面的意思。
  猝然袭击之下,又没有任何政治支持,只是一个匹夫之雄的吕布惶惶然受了旨意,自然不必多言。
  而接下来,眼见着仅有的四个政治威胁,一个军事威胁全部用圣旨安然无恙的摒除,公孙珣便开始坐回原处,大肆批发圣旨以提拔、任命、罢免、迁职……所谓排除异己,并全力掠夺中枢人才:
  以黄门侍郎钟繇为司隶校尉;
  征召京兆第一大族族长韦康为常山太守,正式迁常山太守董昭为钜鹿太守,以钜鹿太守李邵为卫尉;
  以原河东太守王邑为将作大匠,正式迁杜畿为河东太守;
  以尚书华歆为左冯翊太守;
  以尚书仆射裴茂为上谷太守,迁上谷太守高焉为尚书仆射;
  征太原王柔为右扶风太守;
  以中郎将李蒙暂署弘农太守;
  以中郎将段煨暂署河南尹;
  以原云中太守赵平为尚书仆射,副署太尉刘虞;
  以京兆名士赵歧为尚书;
  以原西园校尉冯芳为城门校尉;
  以扶风京泽为虎贲中郎将,领兵镇守未央宫,而包括杨彪之子杨修、刘焉之子刘璋、王允侄子王凌在内的原公卿子弟所为的郎署郎官,俱罢免,转入白马义从;
  以河东杨奉为潼关都尉,守潼关;
  以河东程银为散关都尉,守散关;
  以河东韩暹为武关都尉,守武关;
  又,
  以王修为卫将军府东曹掾,兼领镇军将军,暂署三辅总略;
  以田丰为卫将军府奏曹掾,兼领左军师中郎将;
  以戏忠为卫将军府西曹掾,兼领右军师中郎将;
  以贾诩为卫将军府兵曹掾,兼领前军师中郎将;
  以荀攸为卫将军府尉曹掾,兼领后军师中郎将;
  以沮宗为卫将军府民曹掾;
  以韩浩为卫将军府贼曹掾,兼领中护军;
  以卫觊为卫将军府决曹掾;
  以田畴为卫将军府金曹掾;
  以司马朗为卫将军府法曹掾;
  征召原太尉府掾傅巽为卫将军府辞曹掾;
  征召尚书郎、长沙桓阶为卫将军府仓曹掾;
  以王象为黄阁主簿。
  又,原将军府长史吕范、司马韩当、从事中郎娄圭,以及后者所领将军号不变,唯独戏忠空下的一个从事中郎,改由新来的张既所领,以示他在郿坞前的功劳。
  除此之外,又加高顺为横野将军;
  加徐荣为长驱将军;
  加徐晃为荡寇校尉;
  加张辽为骑都尉;
  加成廉为骑都尉;
  加魏越为骑都尉;
  加焦触为步兵校尉;
  以赵云、田豫、文则、宇文黑獭、杨开等为别部司马;
  又加太史慈为骑都尉,转回辽东复命。
  其余各部军官各有赏赐加秩,自然不必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珣专门遣使,特别与振武将军关羽、建威将军程普、赵国相审配、钜鹿太守董昭、荡寇将军公孙范、宁朔将军公孙越格外加秩,并从郿坞挑选了大量的珠宝财货对昌平留守诸人,如屯田掾属枣祗、昌平守将张南等予以赏赐。
  至于什么都没有的长史吕范吕子衡,公孙珣只是在当日晚间回到府中后,让韩当、娄圭亲自去挑选了一个白玉圭遣人送回而已。
  同样的道理,当日晚间,公孙珣还婉拒了包括赦封他母亲公孙大娘、妻子赵芸的所有建议。
  而在一日内驱除了四名关中政治元勋,进行了从中枢到幕府的一系列任命后,公孙珣从第二日开始,便开始大举整编西凉军,并以工代赈反向招募无安置处的百姓往河东、弘农兴修水利,并按照公孙大娘建议,以河东盐池、铁官为导向进行民间人口引流;以弘农最近,鼓励逃亡百姓返乡。
  同时,又公开下令,要求三辅太守,将郡中民政、法务、仓储、治安俱汇于卫将军府。同月,以谶纬闻名的扶风名士法真之孙法正,以阿附张让闻名的前凉州刺史孟佗之子孟达,俱以束发之龄自投名剌至卫将军府,与庞德等新来的西凉子弟一起,进入白马义从。
  八月秋收,九月登高,十月渐冷,就在三辅、河东、弘农三地以工代赈的规模达到最大之时,卫将军公孙珣与太尉领尚书事刘虞,联名上书:
  一曰,以初平年号董卓所擢,兼天下实为割据,大乱已成,请改年号为建安,于翌年始行;
  二曰,司隶连年战乱,秋收荒废,请禁新酿酒一年。
  三曰,司隶迁移百姓百万计,积累三辅,请以世祖度田事,清查关中土地,以作安置。
  ……
  “初平年间,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泰山,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淮泗,取给河蚌。太祖在关中,虽无饥馁事,亦曾扫略坞堡,追缴算赋,聚粮求存,关中豪强破家者十之二三。”——《新燕书》·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纪
第四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
  “果如仲治所言!”时值隆冬,青州济南东平陵城内,袁绍见到自长安发来的改元诏书之后,稍一询问便不由大喜,然后等使者一离开就环顾左右,连声感慨。“至明年秋收前,公孙文琪可谓无力了!”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郭图第一个俯身恭贺。“如此,则青、兖、冀俱能在主公掌握,说不定反而能先发制人!”
  袁绍面带笑意微微颔首,却又缓缓摇头,脸色也变的严肃起来。
  “公则话是对的,却不免太过乐观了些。”一旁辛评辛仲治见状不由低头一笑,俨然是明白袁绍所想。“卫将军为什么无力,还不是他之前一年吃的太饱、赚的太多了?关中沃野千里,王霸之基,中枢朝廷在握,携汉室大义而号令诸侯。故其人在彼处但凡能稍微安抚士民,治理通畅,那等明年秋后,最要紧的粮食跟上来,人心也整备齐全,便是这卫将军再度并吞三千里如虎狼的时候了。”
  “不错。”袁绍扶着腰中佩刀正色相答。“仲治此言又说到了要紧处,公孙文琪之所以此时乏力,不是他无能,而是他之前所获太多。若非中枢尚有威力,他何至于需要改元以正视听?若非所获三辅、河东、并州诸郡地域宽广,何至于需要度田来厘清统治?若非所得河南士民无数,何至于因为缺粮需要禁酒?刚才咱们与那使者仔细交谈,知晓了不少细节,依我看来,公孙文琪在渭水畔驱除杨文先等人时有一言远胜未央宫之前的那些言语……那就是天下纷乱,我辈要只争朝夕!”
  堂中众人,自逢纪、辛评、郭图以下,纷纷肃容俯首称是。
  不过,等直起身来,逢纪复又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明公,公孙文琪在未央宫指斥先灵帝一事未免石破天惊,要不要反其道而行之,上书长安反论其事,以做抗礼呢?”
  “不用。”袁绍闻言不由冷笑。“不瞒元图,我也不直灵帝久矣,而且公孙文琪此举我大概也能明白几分……单以此事而言,我与他反而算是同志。”
  逢纪与堂中几位何等聪明,几乎是瞬间便醒悟过来。
  话说,在灵帝死后到如今发生的这一系列复杂政治事件中,以袁绍的政治立场而言,整个汉室其实就只有一个少帝刘辩才算是其人和其家族的政治旗号所在,而如今刘辩既死,袁氏在中枢的力量也被从肉体上消灭的干干净净,那么董卓所立的这个正在位的小皇帝,对于袁绍而言反而只是一个格外尴尬的所在……承认吧,是打自己脸,也是给自己上套;不承认吧,偏偏这又是先灵帝唯一一个后代,好像还真的是名正言顺。
  换言之,公孙珣这样从小皇帝父亲灵帝身上直接开炮,反而非常有助于袁绍在关东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威。
  或者更露骨一点,在打压汉室权威这件事情上面,握有天子的卫将军,和在关东自表的车骑将军,利益反而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对于在初平年间迅速脱颖而出的这两大强者而言,汉室权威并不是什么必需品,即便是公孙珣去讨董,也不过是要确保这个能威胁到他的威权不为他人所握而已。
  “不过……”待此事议论过去,辛评继续拢手笑言道。“卫将军虽然攻下关中,名望与势力全都大涨,以至于隐隐有当世至强之名,却也露出了一个极大的破绽。”
  “仲治兄所言极是。”郭图立即跟上。
  “说来!”袁绍也是跟着愈发严肃起来。
  “此事简单,请明公想一想卫将军所依仗的根本之处,是不是变成了两块?”辛评捻须扬声而言。“一块以昌平为首,以渔阳三郡民屯为根基,据有幽州塞内七郡,并与中山、常山连成一片……这块地方是他经营数年的根基所在,虽然地方贫瘠,是他所依仗的幽州强兵所在,而且地域宽广,人心归附。”
  “不错。”袁绍缓缓颔首。“而另一块自然就是三辅、河东之地了,地富民众,兼有地利……所以,仲治与公则之意,莫非是说连结两处的并州三郡实为公孙文琪的软肋?”
  “其实我也以为如此。”逢纪在旁插嘴道。“正如人双拳紧握,其胸自开一般。而如今卫将军所领之地从辽西一路延续到三辅,宛如一字双头长蛇,蜿蜒不断……欲破此阵,首在断其腰,所以并州三郡确实是要害所在。”
  “话虽如此。”袁绍不由叹道。“可并州三郡又如何能轻易夺下呢?太行之险要我是亲眼见过的,晋阳城之雄伟,我虽然没有亲见,却也久闻大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