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便是公孙越、公孙范,此时也在刘宽家中处置事物,不在此处。
“君侯!此番面圣可有所得?”
“君侯,这次到底是何说法?你是否已然决断如何去隐了?此番可有结果?”
三人匆忙上前询问,尤其以娄圭问的最快。没办法,这两日,他们作为心腹也是七上八下,不知所措,因为公孙珣在看了刘宽的书信后明显有所思量和决断,可他们却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此番面见天子,事关重大了。
“君侯,”戏忠也想上前询问公孙珣请见的结果,但话到嘴边却忽然换了一个问题。“敢问天子何人?”
此言一出,娄圭和王修登时沉默不语,也是不由看向了公孙珣。
“问的好。”公孙珣不以为意,直接扶着佩刀边走边答道。“我今日方知,咱们这位天子是位真正的聪明人。其人既知民间疾苦,又懂阉宦本质,更知道世族之虚伪、豪强之无度……”
三人跟在身后,不由面面相觑。
“如此说来,岂非是难得圣君?”娄圭实在是忍耐不住。
“非也。”公孙珣忽然驻足,回头低声冷笑言道。“唯独其人私心太重,只虑己身,不问他人死活……一股子聪明劲全在个人享受与肆意妄为之上,此人便没有亡国之君的名头,也有亡国之君的实情!”
娄圭和戏忠齐齐冷笑,王修一声感叹,却也是无言以对了。
“走吧!”公孙珣复又甩手言道。“司马直一死换得暂缓催逼修宫钱,我也已辞去河内太守之职,子伯去河内召唤子衡、义公他们来洛中相候,志才与叔治且随去刘师府中治丧,我为人门生,当披麻戴孝,不负恩师身前所托!”
三人齐齐肃容行礼。
且不提公孙珣如何,到了当日晚间,有些压抑的北宫内,权宦张让却忽然再度请来了大长秋赵忠,说是有事相商。
“什么意思?”私室之内,二月袒臂立誓之处,赵忠一时茫然不解。“为何要去示好于彼辈?如今局面,你我哪还能与对方和解呢?”
“总要试一试的……”张让无奈言道,却又将白日间天子召见公孙珣一事详细说了出来。“听小黄门们如此描述,只怕天子心中,这些边将是动不得的,而你那侄女婿多少是有分量的。”
“天子本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要安抚边将。”赵忠不以为然道。“至于今日召见不比寻常,依我看,倒是因为刘文绕之死,天子也颇感哀伤,推情入境……毕竟,天子与公孙氏的小子都是刘文绕的正经学生,而刘文绕可不比杨赐那厮,天子万万不会对这位有恶感的。”
“或许吧!”张让无奈言道。“但是司马直死谏,郭典战死,刘宽也忽然去了,天子怕是也有所触动,不然也不至于想着如此接见公孙珣,又想着去河北巡视……我们总要防着一二的。毕竟,如今已经有大将军在洛中羽翼渐成,袁绍坐养死士,心怀歹意,若再来一个,岂不是让人焦头烂额?”
赵忠沉默了片刻,还是不禁摇头:“此时去和解,怎么想都是自取其辱罢了!不过,我可以试着让我族弟赵延去见我从弟赵苞,略微示意一下,但张常侍还是不要想太多为好。”
“已经足够了,事不成再说。”张让点头言道。“关键还是要让天子离不开我们,想法让天子享乐才对。”
“冀州那里也要有所安排。”赵忠继续严肃言道。“陛下若真要去冀州,见到我家那些东西,又该如何?”
“你想如何?”张让不以为意道。
“我意顺水推舟,调皇甫义真离开冀州……他不在,匪患便要复起,你我再夸大冀州匪患,天子自然不敢再去。”赵忠平静言道。“张常侍以为如何?”
“匪患……”张让若有所思。“之前你在钜鹿那支族人不就是被盗匪所覆灭的吗?如何还要放任匪患?”
“族侄而已,又不是我在邺城的主支,也不是在洛阳的亲近。”赵忠不以为然道。“难道一群盗匪还能攻破邺城、攻破洛阳不成?我族人广大,遍布冀州,不缺这一支。”
“你是大长秋,外朝事,你且自为之。”张让同样不以为然。“别忘了我的托付便是。”
一夜无言。
第二日,洛中最大的事情,便是故太尉刘宽的灵堂正式设立,并公开接受吊唁了。
而有意思的是,负责治丧的卫将军公孙珣公开言之,刘师一生好酒,不得以俗礼相对,凡登门者,若能饮,当饮酒一觞,以浇不平之心,哀恸之意,再行吊礼。
一时间,洛中纷纷感慨,吊者攘攘,饮者云集。
……
“逢师故太尉刘宽薨,太祖以遗言辞河内守理丧。入洛,后汉灵帝于西园亭中召见,问:‘天下何苦而汹汹如此?’太祖曰:‘幸臣子弟扰之。’时宦者蹇硕立于亭外,帝顾问硕,硕惧,不知所对。帝又以司马直事谓太祖曰:‘卿家财富钜亿,亦乏官钱乎?’太祖曰:‘臣家中财富钜亿,却无一文与阉宦中饱私囊。’帝默然,出之。
既出,娄圭、王修、戏忠相侯于宫外,太祖愤然谓圭等曰:‘今日方知,上甚聪明,尽知天下虚实,但贪鄙无度,明知而不为,实无救药矣。’史曰:太祖之心,自此兴矣。”——《典略》·燕·裴松之注
第十五章
万事俱可忘
像刘宽这种级别的人物,按照规矩,丧礼注定是要隆重到极点的。然而,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样,从流程上来说都超不出停灵、发丧、下葬三件事的范畴。
至于说具体过程,其实非常……随意,最起码在这个年头是非常随意的。
这主要是因为后汉后期,汉人的生死观正在剧烈动摇中。一边有人事死如生,一边又有人提出了人死如灯灭;一边极重孝道,务必要让葬礼奢侈隆重,一边偏偏又讲究个人风采,所谓尚通脱。
所以,虽然从主流上来说,士大夫的丧礼上限普遍性很高,但具体到个人,其实下限却也很低。
就比如说公孙珣请人在灵堂外饮酒这种事情,当然不符合规矩,但却很符合这年头士人尚通脱的风俗,是被称为美事的。而洛中来凭吊的士大夫,也纷纷以能来此处饮一觞酒、行一次礼就走为荣。
说到底,还是要看人。
至于一些官面上的盖棺论定之语,也是在停灵期间议定的。而天子身为刘宽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小气。
于是很快,一系列的说法也就都放了出来,最主要的两条——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昭烈’。
追赠车骑将军,是承认当天子年少时刘宽身为帝师与臣子进行辅政的事实与功绩;至于谥号,柔德有光曰昭,有功安民曰烈,如此谥号自然不差。
当然了,公孙珣也从来没有担忧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刘宽将后事托付给他,并非是因为是真的担忧身后事会出问题。
“岳父大人。”进的门来,穿着孝服的公孙珣对着来吊唁的大司农赵苞再度行了一礼,然后方才从容相问。“外边吊客如流,不知何事居然要私下言语?”
“我知道,所以我速速说来便是。”赵苞有些为难的低声说道。“昨日晚间,我族弟赵延去见了我,他的意思大概是,若你能……”
“是那个阿附于阉宦赵忠的赵延吗?”公孙珣不等自己岳父说完,便正色打断了对方。
赵苞抿嘴半日,却只能勉强点头。
“那与岳父大人便是分家了的人,如何还能称族弟呢?”公孙珣继续正色反问。“再说了,如今也不比往日,赵忠进言天子加征田赋,致使河北、中原大乱,百姓死伤枕籍,堪称国贼,我友人司马叔异便是因此自杀死谏的……岳父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赵苞不禁叹了口气,却是无言以对。
“大人。”公孙珣靠上前去,面无表情的提醒道。“到了如今这个时节,天下人怨愤难耐,都想要杀赵忠以谢天下……你怎么还能让赵延入门呢?你应该直接明火执仗,让左右邻里看的清楚,你是亲手将赵延这个侮辱族中清誉之人给乱棍打出去的才对。”
“是我一时思虑不周。”自己女婿如此教训自己,赵苞难免有些憋气,但却终究还是无奈。
“不是我咄咄逼人,也不是我不讲情面。”公孙珣见状不免低声道。“而是如今的局面实在是已经到了表面上金杯共饮,私底下白刃交加的地步了。便是岳父大人你多年来攒了如此清名,可真动起刀子来,大家个个都杀红了眼,届时有人提及此事的话,说不定便是个取祸的门道所在。”
“确实是我思虑不周。”赵苞彻底无奈答道。“不该让他进门的……这件事就此作罢!”
“且小心着吧。”公孙珣进一步蹙眉言道。“我想法子替岳父大人揭过去。至于岳父大人这里不妨多盯着一些天子的身体,差不多便要早做打算,及时离京……天子一死,洛中便不是首善之地,而是首乱之处了。”
“这个我自然知道。”赵苞也跟着蹙眉不止起来。“我又不是不读史的人,多少年了我朝都是这个路数,天子英年便崩,然后就是少年天子失权,宦官、士人、外戚在洛中刀兵相见,一轮轮杀个不停,自然要有所打算……”
赵苞本是不以为然,但说到此处,却忽然间却怔了一下:“你这是何意,为何此时便提醒我?太早了吧?你不也是辞了河内守吗,此番刘昭烈下葬后你难道不回洛阳?还是说你早有去处?”
“并无他意。”公孙珣坦然言道。“刘师去世前曾有遗书于我,要我辞官归乡,安心读书学经,并精心修德……数年间,洛中这里我是不准备回来了。”
赵苞怔了一下,然后再度死死盯住了自己女婿:“你要辞官归乡?数年间不归?!”
“不该吗?”公孙珣指着自己一身孝衣言道。“这是刘师遗言,为人门生,我推辞不得吧?”
赵苞目瞪口呆,几度张口欲言,质问对方为何不跟自己商量一下,却终究还是无言以对,隔了半晌,他也只能勉力颔首:“你且好自为之吧!”
言罢,却是要直接拂袖而去。
“大人!”公孙珣忽然扬声在后面喊道。“后日刘师停灵日满,我将一早携恩师夫妇棺椁一并移灵出殡,乘船往河东王屋山下归葬,而洛中故人多有官职,怕是不能一路相送,故晚间将在孟津作别……届时还望岳父大人如今日这般来饮些酒水。”
赵苞远远甩了下衣袖,以作应答,便直接脚步不停,愤然而走。
隔了一日,刘宽停灵日满,便正式出殡,公孙珣为首,带着公孙范、公孙越,还有洛中刘宽本人的门生故吏无数,亲自扶灵出城。刘松也一早出城,按照亲父遗言,将亲母的棺椁从北邙山起出,在道边相会。天子更是下旨,不仅专门与洛中官员一日假期,还特遣中黄门蹇硕引虎贲军二十开道,护送灵柩直往河东而去。
因为有一日假,更因为公孙珣事先有言,刘师为人不校,更喜饮酒,故此,若当日灵堂处有人一觞酒不足醉,则孟津作别依旧有酒水相侯,只求届时不以悲戚相别,唯以酒醉为凭。所以,洛中公卿重臣、名士亲友,纷纷毫无负担的沿途相送……而到了当日下午,刘宽夫妇停灵在洛阳北面的孟津南岸义舍之内后,公孙珣果然言出必行,将预备好的无数美酒尽皆取出,号召众人一醉相送。
孟津处,一时酒香四溢,此时更有人传言,说是公孙珣此番将洛阳产业尽数卖出,只留一别院……乃是凑齐了千金,全都在洛阳换了上好酒水。
刘宽屡登台阁,身前数十年皆为汉室重臣,而主持丧礼的公孙珣也是位居卫将军、蓟侯,所以此番前来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
至于停灵义舍前的那一片空地上,更全都为一时风云人物。
大将军何进、司空袁隗、司徒崔烈、右车骑将军朱儁、司隶校尉张温、虎贲中郎将袁术、侍中杨彪、太常张延、大司农赵苞、宗正刘焉……三公九卿,除了一个身体实在是不行了的杨赐外,其余无论交情深浅,尽数到场,便是阉宦子弟也多有来送,只是未被安排在此处而已。
非只如此,有名无职的天下楷模袁绍,最近可能将要被重新启用的议郎董卓,失去了加官复为尚书的卢植,刚刚辞去尚书令尚未得职的光禄大夫刘虞,之前两次下狱最终又出狱而为何进征辟为大将军掾属的王允,以及同样只是大将军掾属却名声在外的刘表、孔融,也全都专门列坐。
甚至还有虽然有些官职,却实际名声不显的射声校尉吕布、屯骑校尉徐荣,也因为有旧的缘故,专门坐到了此处。
总之,若是不考虑这个送葬的仪式,也算是另类的群英之会了。
众人各自引着心腹、子弟列坐完毕,酒水也纷纷送来,周围远处已经酒香四溢,直接喝了起来,但此处却无人开瓶……因为所有人心里都知道,卫将军公孙珣作为主持之人必然有言语相告。
实际上,今日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有真真假假的传言出来了,说是公孙珣隐约想要为恩师守孝,归乡读书去了。对此,在场众人或是不以为意,或是有些不满,又或是有些窃喜,只能说纷纷不一而足。
不过,此时这位卫将军似乎还得过另外一关——众人看的清楚,不待公孙珣出来,他的另一位恩师,尚书卢植已经昂然进入义舍内,去与自己的酒友故知文绕公作别去了,想来,自然是要有一番说法的。
于是乎,众人这才耐住性子,静候讯息。
卢植孤身而来,在吕范的带领下进入义舍堂中,朝着刘宽夫妇的棺椁只是微微一躬身,然后便伫立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