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24

  公孙珣终于微微颔首,并展露笑颜。
  他起身来到堂中王修跟前,拍了拍对方肩膀,稍作勉励:“叔治仁心,确实只能如此,既然如此,你回去计算一下,看看能腾出多少军粮出来便是。”
  言罢,便要折身回坐。
  “其实,君侯或许还可以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东郡一年赋税。”王修忍不住继续谏言道。
  “之前战后表奏军功时,便已经如此向天子进言了。”公孙珣头也不回,应声而答。“这两日天使就该到了,听消息便是!”
  “是属下冒昧了。”王叔治怔了半晌,眼瞅着对方从容落座,这才微微回过神来。“可既如此,君侯其实已经是尽力而为了,为何我还依旧觉得君侯神色不渝,心中闷闷不乐呢?”
  “因为治标不治本啊。”公孙珣坐下来坦言道。“你我所言俱是解一时之困,便是此番征讨黄巾贼,亦不过刮去腐肉的举动,而大汉其实病入膏肓……叔治以为呢?”
  郡府大堂深邃广阔,义从们持刃立在堂前阻隔,故此堂中其实并无第三人能听得此言,而王修听得这话,先是一怔,然后却又良久不语。
  “叔治为何不说话啊?”公孙珣盯着对方追问道。
  王修捧着账簿,缓缓反问道:“君侯想要我怎么答呢?”
  公孙珣闻言当即失笑道:“叔治既然不愿意答,我其实也大概明白你的心意了……放心吧,我并无逼迫你的意思,也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只是想知道,依照你我年纪,将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而若时局扰乱天时自动,你可愿依旧随我而行?”
  “君侯说的哪里话?”王修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自昔日君侯辟我于北海家中,咱们君臣的名分便已经定下,自那日起,属下便从未想过会弃君侯而走!今日所忧虑的,也只是怕君侯逆势而行,有失德行,如此而已……须知道,君侯之前所为,并未有半点相负于天下的举止,修常常以此为荣!”
  “我确切的明白了!”公孙珣闻言也是长出了一口郁气,然后便再度起身来到堂中,第二次笑着拍了拍对方肩膀。“能得到叔治的追随,实在是我公孙珣的幸事!但能得到叔治的认可,才是我最得意的事情……叔治啊,你要知道,我如今麾下英才也算是车载斗量了,此事唯独问你,是有缘由的。”
  “属下惭愧!”王修躬身而答。
  “君侯!”就在这时,门外义从再度扬声禀报。“审司马也去而复返,再来求见。”
  “请他进来。”公孙珣自然不无不可,却是神采飞扬了不少。
  王修后退数步,立在一旁,而审配风风火火扶刀而入,见到王修在此,倒是微微一怔。然后却又干脆不理,直接在堂中拱手行礼,然后便扬声询问:“不知君侯准备如何处置缴获?”
  “正南以为呢?”公孙珣微笑反问。
  “我此来正要有所劝谏。”审配正色言道。“君侯家中富甲一方,何必拘泥于区区财货,不如尽数拿出,赏赐给军中将士,以慰军心!”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公孙珣再度轻笑道。“叔治刚刚也是建议我这么做的!”
  审配对着王修遥遥拱手示意,王修也是赶紧捧着账簿欠身相对。
  “既如此。”公孙珣点头道。“等中枢旨意到来后,确定了去向,便由你二人辛苦一下,在城外组织一场阅兵,咱们顺势把这三亿钱一万匹布尽数赏赐下去!”
  审配闻得此言愈发兴奋,也是赶紧再度拱手称赞:“君侯的慷慨气度足以让海内侧目!”
  公孙珣笑而不语。
  而又是此时,门外义从却又第三次躬身回报:“君侯,成军侯也来了。”
  “让他进来。”
  成廉也是风风火火赶入堂中,见到门内审配、王修二人,虽然不熟,却依旧颇有礼貌,挨个问好后才对公孙珣当堂大拜。
  “这是何意啊?”公孙珣负手挑眉问道。
  “属下冒昧,求君侯赐字……”成廉伏在地上小心言道。“数年不曾追随君侯身侧,但廉从未忘记君侯的恩德,也绝不敢对君侯有半分不敬之心!昔日并州旧人,魏越、高顺,还有我全都出身贫贱,如今却只有我一人无君侯赐字,实在是难堪!”
  “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来呢。”公孙珣当即昂然应声道。“廉者,居之边也,就叫你居正吧!你出身边地,以武勇为爪牙事我,如此倚仗,若在太平时节,本不会有多大成就。但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你若能把住本心,居身持正,忠心事我,将来说不定也会有一日配青戴紫,光宗耀祖的!”
  成廉叩首连连感激不尽,王修捧卷不语,审配则不由眼皮一跳。
  ……
  “昔,太祖破黄巾于东郡,得钱钜亿,其以家富,欲尽散于外。时东郡为兵祸所洗,残破无形,王叔治乃私谏济士民以求德。未几,审正南亦至,谏言尽分财帛于上下,以求军心。太祖思屡再三,乃更其章,分军粮于民,散财帛于军。上下遂称其德。”——《新燕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
第三十章
亿钱予一钱
  大概是由于局势的缘故,洛中使者来的极快,而且上来就干脆利索的同意了公孙珣免去东郡一年赋税的请求!
  不过,中枢对东郡方面军这边,无论是下一步去向的安排,还是最重要的封赏,却全都称得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去向很简单,天子经尚书台转黄门监下达了正式的旨意,要求公孙珣迅速引兵去颍川长社,与皇甫嵩、朱儁联合,击破颍川波才的十万大军。
  平心而论,从多骑兵和士卒籍贯这两方面来看,公孙珣和他的这支军队明显更适合在河北作战。
  但就目前局势而言,河北那边却打得顺风顺水,根本不需要公孙珣的支援。
  卢植领着四万北军精锐,打得张角、张梁的部队连战连败,如今天公将军、人公将军已然是一路败退到了钜鹿郡、安平国、清河国的交界重镇广宗了,而且他们还主动放弃了清河国的占领区,将兵力、战线、物资全面集合收缩。
  更北面也是一样,幽州刺史郭勋带着幽州各郡兵马,以护乌桓校尉宗员为副,小心谨慎,四面张网,也同样把地公将军张宝逼得放弃了安平国的大面积占领区,将兵力、物资集中到了钜鹿最北端的重镇的下沮阳城内。
  相对应的,南边局势可就很不妙了。
  原本波才这一路大军就是距离洛阳最近,威胁最大的(都打到轘辕关了),所以中枢才逼迫朱儁急速出兵的……然而,朱公伟出关后不知道是轻敌还是中枢给的压力太大,居然上来便想夺回颍川郡郡治阳翟城!
  结果嘛,坚城难下不说,十万黄巾军围拢过来,差点没把朱儁全军交代在那里。最后,这一路小两万人一直退回到颍川东北角的长社才稳住脚跟,但却被波才引兵十万团团围住。五月上旬,朝廷见势不妙,直接让皇甫嵩紧急率领两万援军前往长社,双方合兵四万,却依旧数日不动,宛如这两万援军也被围困了一般。
  如此情形,再加上公孙珣就在东郡,距离长社其实不远,有些慌乱的朝廷自然想到了让他引兵去彼处援护。
  至于说封赏。
  讲实话,军中从上到下本来没几个人对此报以太大期待的。这主要是因为有门路有出身的不在乎……就好像公孙越、审配,这一眨眼一征辟直接都是千石司马,朝廷上下,军中左右都觉的理所当然啊!一个河北名士,一个公孙氏的子弟,本就该一出来就是千石司马啊!还有曹操,一跳出来便是两千石,等这一仗结束必然是一任太守或者国相等着他,大家也都觉得就该这样!
  而对于那些没有门路的,尤其是特制那些从幽州跟来的出身不好的豪杰们,其实早在公孙珣在河内整军时,就已经很满足了,他们普遍性觉得当时的任命足以作为恩赏了。
  就好像最近刚刚面前爬起来的刘备,历史上辛辛苦苦在河北打了一整年的黄巾,最后给了个县尉,县尉算个什么,秩两百石……还要被一个秩一百石督邮索贿!可现在呢?得益于公孙珣的庇护,数月前在涿郡还只是个白身的他,转眼就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曲军侯,秩六百石!
  不要小瞧了六百石,汉家制度,六百石开始为朝廷命官,掌管万户以上大县县令就是六百石起头的,而再往上也不过就是千石、两千石这两个大阶级,便做官做到头了!换言之,这三个门槛,每越过一个都难上加难,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以逾越到下一层。
  而此时,不仅是刘备,张飞、牵招、杨开等人也全都是在短短数月内从白身变为正式的六百石朝廷命官,便是褚燕也是从一个两百石县尉变成了六百石曲长,那还想如何呢?
  实际上,军中上下之前普遍性猜测,最大的恩赏很可能出自于关羽关云长,他的假司马应该能变成真司马,从而迈入千石行列。
  故此,封赏真的下来以后,军中才纷纷目瞪口呆!
  原来,关羽、张飞、高顺、成廉,四人居然全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千石的军司马!
  而仔细一想,还真是很有道理的,其中,关羽是斩杀了广阳黄巾渠帅程远志,张飞杀了广阳黄巾副帅邓茂,高顺是领一千兵挡住了两万贼军,成廉则宰掉了东郡黄巾副帅张伯。
  有理有据,让军中上下诸人皆无话可说。
  更不要说,这四个司马在另一个人的封赏面前显得极为黯淡——原别部司马程普程德谋,进位校尉,一举成为两千石大员!
  这似乎也能说得通。
  首先,程德谋资历很高,他少时便历任州郡吏员,然后投军雁门为曲军侯,转假司马,迁别部司马,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稳。
  其次,这次大战中,虽然并州军来的很晚,但战功卓著……毕竟,按照大汉的部曲制度,高顺、成廉理论上也只是程普下属而已,他们的功劳也要算到程普头上的。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军上下人人皆知,程德谋是公孙氏的乡党、故吏!很明显,这是朝廷和中枢因为战事迁延,无法对公孙珣这种级别的政治人物进行正式赏赐之余,选择的另类褒奖方式!
  其中,必然有公孙珣的主动暗示……或者说推崇、让功。
  相对应的,公孙珣这次连爵位都没提一级半级的,赏赐褒奖要啥啥没有……就算是他这种级别的政治人物封赏需要战后才能做出妥善安排,那也不对路啊?
  他的功劳去哪儿了,毋庸多言。
  于是乎,自程普以下,还有四名新任司马,在接到旨意后纷纷第一时间便往公孙珣处谢恩不及……不过,却被韩当当场拦住并劝回去了,因为这位持节的五官中郎将正在见客,而且是很重要的客人。
  “子远兄辛苦。”官寺后院的树荫下,公孙珣正席地而坐笑眯眯的招待一位故人。“朝廷使者快马而来时,我就想着你也会来,却不料如此之速……”
  “辛苦是辛苦。”许攸揉着屁股小心坐到了给他预留的软垫上,却又立即抬了起来,俨然是天太热的缘故,于是最终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箕坐在了地上。“可文琪如今炙手可热,我是不敢不速来的!”
  公孙珣笑而不语。
  “一共五路兵马,两路相持,两路被困,唯独文琪提一万兵,旬日间四渡大河荡平东郡,四万贼人一朝覆灭……故此,朝中上下惊叹之余却也对你更加重视与期待了。”许攸见状当即言道。“文琪是聪明人,你我之间也是至交,我直说好了,此番袁本初遣我来寻文琪,乃是要试探一下文琪心意……”
  “这有什么好试探的?”公孙珣不禁失笑。“子远,本初兄莫非以为我这个杀了王甫之人,绕了一圈最后居然会和北宫沆瀣一气吗?还是觉得我会和张奂一般被人蒙蔽?子远,我和今日这位大将军可是贫贱之交。”
  “文琪说的极是。”许攸缓缓而笑。“但你也不要苛责本初了。不瞒文琪,如今洛中局势格外紧张,不仅是我来寻你,便是曹孟德处,本初都派了何颙去试探,甚至连被困的皇甫嵩处都有人去……他也是生怕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啊!”
  何颙,是南阳名士,很早就有为友报仇而闻名天下的举动,二次党锢时以党人身份成为通缉犯后更是名重天下,而和许攸一样,他一直是袁绍的‘奔走之友’,算是以袁本初为首脑的这个党人集团核心人物之一。
  不过,这位何伯求何先生日后在史书上之所以出名,却不是因为他是袁绍的亲信,而是他对两个人的评价:
  一个是曹操,何颙在某一个时期对着和他关系极佳的曹孟德说出了那句‘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另一个则是荀彧,很早的时候,何伯求路过颍川,突然就对还很小的荀文若来了一句‘颍川荀彧,王佐之才’!
  曹操、荀彧,几乎是汉末最顶尖最出色的那一小撮人,却被此人一语道破天机,而且还非常准确!也不知道这何颙何伯求是真的目光如神,还是见谁都喜欢说大话,然后瞎猫碰上死耗子。
  “洛中真的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公孙珣当然来不及思考何颙的水平问题,因为他听得此言后,立即就紧张了起来。
  他是真紧张了,因为党人和宦官要是真现在就有动刀兵的意思,考虑到当今天子尚在,那他这个领兵在外的五官中郎将到底该如何行事?
  “不至于到文琪想的那般。”许攸当即摇头,然后恳切言道。“但朝堂之争已趋白热,双方都在以防万一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