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624

  “然而无功不受禄。”刘备复又言道。“以后生意若能平安,便以安利号那种干股的名义送来一些资助便是,这些金子拿回去安心整顿生意吧!”
  苏张二人愈发觉得此行是找对人了。
  而当日,这苏张二人便在刘备家门外的桑树下置酒买鸡,邀请刘备乡邻族人宴会一番,所谓宴会于桑庭之中,乡里野趣,自然就不必多言了。
  不过,宴席之后,众人兴尽而归,刘备和简雍、张飞回到家中闲谈,却是心中忍不住疑窦丛生……毕竟之前公孙珣在中山,可没这么清白的?!
  或者说,这年头天下真有如此清白之官?
  不要说简雍和刘备,便是家里杀猪的张飞也是不信的。
  但是,刘备手下那么多豪侠少年,多不事生产。单靠张飞的资助以前尚可,以后呢?以后公孙珣来到涿郡为太守,他刘备孝期也早已经过去,正要做些大事,以求建功立业的……没钱怎办呢?
  收这种正经来路的钱,总比届时贪污强一些吧?
  故此,三人议论纷纷,终于还是满怀踌躇的睡下了。
  但这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涿郡南端著名的樊与亭中,他们口中的主角,新任涿郡太守公孙珣却已经重新回到这幽州的土地了。
  “云长还在读书吗?”亭舍中,之前仰头看了半天星星的公孙珣见到邻屋灯火依旧,便径直掀开布帘走了进去。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
第二章
论于樊舆
  “云长还在读书吗?”公孙珣掀开门帘,旋即失笑。“子曰:学而不厌,说的就是云长这种人啊!”
  屋内抱着熟睡孩子的关羽妻子胡夫人见状知机退下,而关羽则放下手中的书本,起身从容一礼,口称君侯。
  话说,和关羽接触越是久,公孙珣就越来越觉得,这种人是注定要有所成就的……身高九尺、力大无穷,本可以靠老天爷吃饭,天天吃饱喝足练练肌肉,当个冲锋陷阵的将军都是最顶级的那种。
  然而他偏偏却是行事坐卧,手不释卷!
  所谓天生比你强,还比你努力……公孙珣官越做越大,手下人才越来越多,然而便是跟关羽格外有些相冲的审配都不得不承认,当日公孙珣连夜追回这个河东杀人犯的举动,确实是堪称慧眼识英雄!
  “正在读《史记》。”双方重新坐定以后,关羽收起了手中书本。
  “哪一篇,可有所得?”公孙珣随意问道。
  “《陈涉世家》。”关羽蹙眉答道。“却有几分疑虑……”
  “读史不比读经,读经在于微言大义,读史在于以古鉴今……”公孙珣缓缓言道。“我当日读《史记》,《陈涉世家》这一篇无外乎是得了其中三句话。”
  “愿闻君侯高见。”关羽正色拱手言道。
  “一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一曰:天下苦秦久矣;一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关云长不是人云亦云之人,所以他沉吟片刻后便正色讨教起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难道不是同为壮志之言吗?君侯何以分列为二?”
  “于我而言不是这样的。”灯火之下,唇上修剪了整齐胡子的公孙珣摇头言道。“‘燕雀’之语在激励自己不要畏惧人言,待到天下事变,彼时别人自然会理解你的苦心与能耐;而‘王侯’之言在于辨人,身为上位者,不要因为出身而对人有所区分,应当察其言观其行才对……”
  “原来如此。”关羽难得失笑。“君侯为上位者,居高临下,自然会对‘王侯’之言另有看法,倒是我眼界低了一些,依旧作为激励自我之言。”
  “今日为下位,他日未必就不能为上位,或主政一方,或统帅一军……云长,你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谓‘宁有种乎’,不止是暗示贤才未必不能出于寒微,也是在暗示贤才未必不能出于豪右之家,要一视同仁才对!”
  关羽捋着胡子默然不应。
  公孙珣不由轻声失笑:“云长这是何意啊?”
  “无他,我知道君侯此言是一番诚恳美意,有意教导于我。故此,我若翻脸驳斥,未免失于礼数,可是要我对那些出身豪右之家的人物高看一眼,我却极难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能应许呢?不如不应!”
  公孙珣拊掌大笑……这关羽,倒是倔强的可爱。
  不过,笑完之后,关云长倒是继续认真追问了下去:“君侯,还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莫非也能以古鉴今吗?”
  公孙珣当即肃容:“我不是说当今之世大汉已经尽失人心,而是说若有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那当政者就应该彻底反思己身了!”
  “君侯所言甚是!”关云长肃然起敬。“若天下各郡国君长皆如君侯,又哪里会有如今的局面呢?”
  公孙珣一时沉默。
  “是羽哪里说得不对吗?”关羽依旧认真莫名。
  “你还记得我们当日出赵国,遇到太平道聚拢流民往钜鹿一事吗?”公孙珣平静询问道。
  “这是自然。”关羽当即应声。“怕是终身难忘。”
  “那你知道朝廷诸公是怎么应对的吗?”
  “不是不了了之吗?”关羽昂然反问。
  “当日到了洛中,我师刘公刚刚因为京兆地震罢职,不好上奏此事,我便去寻了司徒杨赐杨公,具言此事。”公孙珣循循道来,居然是不气不怒。“杨公本就对太平道有所警醒,听我讲完此事后更是震动,便当着我的面制定了针对太平道与张角的处置方案……当时的情形,若是急索张角,怕是立即就要引起叛乱,从而天下震荡。于是杨公便在奏疏中建议,先不要动张角,而是通知各地方刺史、郡守同时动手,先将太平道三十六方的首脑拿下,然后将太平道众安抚在本地,最后再动用大军围剿钜鹿!”
  “这是极对的策略!”关羽毫不犹豫的称赞道。“就该如此处置才对……可为何不见动静?”
  “不知道。”公孙珣摊手言道。“反正当日主政者尚书令曹公自知天命将至,处处与人为善,便是素来不对付的杨公也未有阻碍,甚至联名上奏。故此,奏疏必然是送到了北宫的……至于天子为什么没有采纳,又或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奏疏,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但无论如何,中枢那里三公与尚书台当时真的是尽职尽责了。”
  关羽一时默然,他当日也随在洛中,哪里不知道那曹节是冯夫人的外族……此言怕是真的了。
  “还有今年夏日河北那场大疫。”公孙珣继续言道。“云长或许知道我们在中山填埋污水,扑杀蚊虫,隔绝疫病;也知道张角在南面继续凭着符水蛊惑人心,愈发做大……”
  “这一次他还有了经验,所取者俱是精壮,钜鹿周边如今俨然已经只知有太平道而不知有官府了!”关羽忍不住插嘴言道。“如此下去是要出大事的。”
  “不错,但云长你可曾知道,这一次,朝中有识之士也一如既往的拼尽全力意图处置此辈?”
  “愿闻其详。”关羽的面色愈发严肃。
  “此次领头的乃是我当日在尚书台的上司刘陶刘尚书。”公孙珣循循介绍道。“刘尚书是宗室重臣,又主管尚书台中都官曹多年,此事本该是他分内之事,而他此番上书更是直言张角要反!”
  “想来这一次是曹节病逝后赵忠、张让独揽朝纲,二人一个狭隘,一个贪财,一起遮蔽了天子?”关羽忍不住插嘴言道。
  “非也。”公孙珣嘴角冷笑不止。“赵忠为人狭隘,又与刘尚书向来有龌龊,所以据我所知,他当时确实以大长秋、黄门监之名试图遮蔽这封奏疏。然而,此事却被复起为太尉的我师刘公却突然掺了一手,刘师以太尉之名与刘尚书联名上奏……故此,天子本人是亲眼见到了奏疏的,还细细阅览了一番。而天子看完奏疏后,却避开刘师,只将刘尚书招到御前,以中都官曹格外辛苦为名当场去了刘尚书的尚书职务,还额外赐了加官,让他去修《春秋经义》去了!至于张角与太平道,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羽双眉倒竖,却不知该做何言语!
  “刘尚书是个忠臣。”公孙珣幽幽叹道。“天下人都知道的……”
  “天子到底是何意?”关羽着实忍耐不住。“天下人皆知刘公是忠臣,他难道不知道吗?”
  “若不知道,天子为何还要如此周转一番,好言好语的卸了刘尚书的职司呢?”公孙珣愈发感叹道。“依我看,天子只是嫌麻烦而已,什么这个那个的,扯开了全是大麻烦,不如将就着过便是!就拿去年几件大事而言,三公按照惯例清理吏治,一时罢免数百人,士人与阉宦为此争扯不休,他却将罢免之人全都加议郎衔留在洛中;檀石槐一朝身死,西部鲜卑就地反叛,北地太守皇甫嵩求复河西,他却置之不理,反而在西园开宫市、做买卖;也就是巴郡蛮族反叛时他认真了一些,可一旦平叛,却又依旧抛之脑后,转而大修洛阳……不过,听人说洛阳修的确实不错,都有撒水车了。”
  关羽叹气道:“君侯之意,莫非是说天子才是该认真反省之人……若他再不振作,就将有星星之火,烧起大乱吗?”
  “非也!”公孙珣起身负手摇头道。“上个月,王道人从安利号那边传信说,张角的爱徒,大方渠帅马元义将起身往荆州、扬州收拢当地青壮十万,准备归河北而居;而钜鹿当地,信众、豪强所赠的粮草、布帛也已经堆积如山,此时旗帜、兵器或许都已经开始制作……云长,大乱就在眼前,不需要天子振作了!只希望此事之后他能有所反省。”
  关羽肃容而立。
  “对了。”公孙珣复又回首道。“去年我母亲赠与云长你的那把‘冷艳锯’如今可曾用顺手了吗?”
  “顺不顺手都无妨,为国杀贼,义不容辞!”关羽躬身而拜。
  公孙珣点点头,径直出门去了。
  门外,胡夫人揽着才三岁的孩子勉力躬身一礼,公孙珣复又摸了摸这个唤做关平的男孩脑袋,这才昂然而出。
  话说,樊舆亭是幽州门户,更是天下名亭,向来和涿郡的另一个代表了幽州腹心之地的督亢亭并称,因此规制也不比寻常亭舍,公孙珣见过唯一一个尚未安歇的关羽,然后出得门来,却没有去安睡,反而是继续立在广阔的亭舍院中遥望头顶星辰……然而,冬春之间,哪里有什么星象可言呢?
  房舍中的姬妾等了许久,但许久不见自家郎君踪影,最终是各自带着孩子,或者独自安歇下了。
  而不知是等了多久,亭舍外面却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响,而临到近前后却又消失不见,俨然是害怕惊扰,然后下马步行的缘故。
  最后,随着一阵窸窣低语之声,却居然是数十人簇拥着韩当回来了。
  “辛苦义公了。”公孙珣先是安抚了其余几十名骑士,然后才独自与韩当交谈。
  “无妨,倒是劳动君侯如此辛苦等候。”四下无人,韩当便赶紧回报。“不过君侯放心,中山的首尾都已经处置完毕,便是卢奴(中山郡治)公学的学子们都已经让他们各自回家了……”
  “这就好。”公孙珣笑道。“着实辛苦义公,我急着来涿郡上任掌握局势,中山那边不免仓促了一些。”
  韩当欲言又止。
  “你我之间,有话直说。”公孙珣不以为意道。“若是连你都在我身前有顾忌,那便听不得实话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韩当赶紧解释道。“我是说真定那个寒门少年郎,与夫人名字相仿的,唤做赵云的……”
  “为何不收在麾下?”公孙珣不等对方说完便笑着接口道。“是这意思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