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072

  每一个穿越者都是这个时代的绝对宠儿。
  需要用最牛逼威武的姿态站在最高的潮头迎风破浪,迎风尿三丈,最终成为一个把天日个窟窿的绝代伟人。
  穿越者,不允许默默无闻。
  这是刻在时空穿越管理局进门大厅的一句话。
  因此陈旭赤着脚把地上的一片沙子踩平整之后,拿起一根细细的竹棍开始画图。
  脱粒机,这是陈旭准备设计的第一件农具。
  他见过的脱粒机有两种,一种是收割机上的那种,需要用拖拉机或者电机驱动,还有一种更加小型的脱粒设备,是用脚踩的,像老式缝纫机一样,踩的时候连杆会带动主轴转动,然后把麦秆带穗的一头放进入口,主轴上一些交错凸起的钢筋就会把麦穗头绞烂,麦粒就会脱掉,然后从出口掉落下来。
  眼下连杆和皮带肯定是没有的,但可以做成手摇式的,眼下这个时代,唯独人工最不值钱,人力也不值钱。
  画了擦,擦了又画,反反复复多次之后,陈旭大致将设计定格下来。
  设计的很粗糙,很多地方完全是凭想象脑补的,但作为一个见识过后世几千年文明的人来说,这种简单的机械在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制作,在这个没电锯,没车床的甚至最简单最原始的木匠工具都不全的时代,要把一个设计出来的东西做出来,那不是一般的困难。
  但陈旭还是觉得可以试一下,把草图定型之后各个部位都标上数字。
  “旭哥儿,你这画的又是甚子?”牛大石看见陈旭又蹲在地上写写画画,于是静静的站在他后面看的满头雾水。
  自从陈旭醒过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自己这位大舅哥了。
  不光脾气秉性全部都改变了,而且做出来的事情更加让人看不懂,动不动就会蹲在地上写写画画,嘴里同时还念念有词如同中邪了一样。
  “这个叫脱粒机,是用来给麦子脱粒用的,如果做好之后可以在田地里一边收割一边脱粒,然后把麦子挑回来晒干就行了。”陈旭解释说。
  “你是说这玩意儿能够把麦穗上的麦子直接弄下来?”牛大石激动的问。
  “嗯,原理应该没问题,但是要做出来才知道效果,我们先去锯一棵树回来!”陈旭把竹棍丢下站起来,拿上锯子和斧头出发,牛大石也赶紧屁颠儿屁颠儿的跟上去。
第65章
脱粒机
  半个小时后,两人吭哧吭哧抬着一根直径超过四十厘米长度超过两米长的木头回来。
  根据陈旭的设计,这个最简单的手摇式脱粒机最大的问题是旋转时候的稳定性,要保证转动后不至于经常被麦草卡死,所以主轴转动时候的动能要求很大,也就是说要很重,转动之后在主轴自身的旋转动能驱动下高速转动,才能把麦穗的外壳打烂,转子速度越快,脱粒就会越轻松越干净。
  陈旭让牛大石先从抬回来的木头上选择最笔直的地方锯下来一截大约八十公分长的木桩,然后用柴刀把外面的树皮刮干净,又用凿子在上面每隔差不多三寸距离凿一个两寸深的小洞,小洞的位置全部交错开,凿完洞之后就去砍来几根老竹削成五寸长的竹钉,比洞口要粗一些,然后一根一根钉进小洞里面。
  木活儿其实陈旭从来就没做过,只是小时候见过木匠做过门窗桌椅,但穿越过来后他竟然发现自己是村里最好的一个木匠。
  修房子的时候他照葫芦画瓢设计制作的粗糙榫头获得了全村人的肯定,一致认为榫头不仅加快了搭建房屋框架的速度,而且也加强了房屋的安全性。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双凹形的连接榫头,这在后世简直司空见惯,但村里人竟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的不得了,一致决定以后自家修房子也用榫头来铆接。
  后来陈旭一问才知道,现在村里人修房子要先上山选择那些刚好合适位置有树杈的树木才行,不然房梁架不住。
  而随着一栋房子盖好,陈旭的木活儿越来越好,刀凿斧锯都用的有模有样,虽然放在后世绝对是一个最蹩脚的木匠,但眼下,却是穿越大军里面木活儿最好的一个。
  就在牛大石处理脱粒机中心转轴的时候,陈旭也用几根小腿粗细的木头搭起了一个简单的木架,高一米,宽大约一米,两边用斧头砍出来一个U型的支架用来放置牛大石正在制作的脱粒主轴。
  然后是主料斗,必须用木板密封好,陈旭计算了一下,大约需要十多块木板,于是只能再次抄起铜锯开始锯木板。
  一天时间一晃而过。
  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间后,陈姜氏才带着杏儿从河滩上回来,陈姜氏跳着一担藤筐,杏儿背着一筐猪草。
  夕阳下,房子前面摆放着一个奇怪的木头盒子。
  陈旭和牛大石两人正满头大汗的围着木头盒子忙的不亦乐乎,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长满了竹钉的木头。
  “兄长,这是什么东西呀?”杏儿惊奇不已的围着这个奇怪的盒子转了一圈问。
  “这是我们做的脱粒机!”牛大石激动的回答。
  “脱粒机是干什么用的呀?”杏儿一双眼睛睁的大大的。
  “收割麦子用的,有了它就不用把麦穗弄回来晒了,在地里就可以把麦子剥出来。”牛大石眉飞色舞的说。
  “哎呀,太好了!娘~娘~,快来看,兄长做了一个脱粒机,我们再也不用挑麦穗回来晾晒了!”杏儿虽然似懂非懂,但还是很显摆的大声嚷嚷。
  陈姜氏一边生火做饭一边说:“别打扰兄长和大石哥干活儿,赶紧去喂猪,喂完烧水给兄长泡茶!”
  “欸~”杏儿答应一声赶紧去喂猪。
  陈姜氏的心思是单纯而直接的,现在无论儿子干什么她都觉得天经地义,因为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了,现在在村子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碰到谁都会高兴的赞扬陈旭,这让她心里一直甜滋滋的。
  刚才牛大石说的话她也听见了。
  因此她的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这个看起来奇形怪状的木头盒子,到底是怎样把麦粒脱下来的?
  “来,把主轴抬下来,差不多就这样了,把转轴装上就可以转动试验一下了。”陈旭不断的观察和测量之后用斧头把几个地方挨着敲打几下,感觉差不多了,于是两人把足有五六十斤的巨大主轴抬下来。
  接下来必须在主轴两边中央位置各打一个边长十五厘米的正方形大孔,用这个孔来安装转轴,而为了保证这个孔必须在主轴的最中央,陈旭用一根自己制作的竹尺反反复复测量了许久之后才用一根细木炭画出一个方框。
  牛大石一直属于被动的帮忙,陈旭说的主轴、转轴、料斗、摇把、曲轴他什么都听不懂,但去不妨碍他对这个神奇的东西表现出足够的兴趣。
  太神奇了,他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大舅哥是从哪里学会的这些匪夷所思的东西。
  方孔必须打的完全垂直免得主轴转动的时候重心不稳发生跳动,这件事陈旭不放心让牛大石来做,因此他必须亲手完成。
  为了脱粒机足够结实,两边的方孔足足打进去接近二十公分,因此一直等到陈姜氏把晚饭做好,两个方孔才堪堪完成。
  吃完晚饭,喝茶休息了一会儿,陈旭又开始制作主轴,用两根小腿粗细的花梨木,一头削成正方形,一头用刀斧修整成为近乎于正圆柱,把方头小心翼翼的钉进主轴两端的方孔之中。
  “呼,还好,主轴没有裂开!”当两根转轴全部都被钉进去之后,陈旭忍不住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主轴和料斗完成,脱粒机就算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后一步就是安装摇把。
  先在长的那头主轴圆柱端锯出一个凸形的榫头,然后把专门锯回来的一根L形木头打方孔铆合上去,再打入竹钉卡住,最后用麻绳密密匝匝的绑上三四层,将摇把和转轴榫头的结合部捆扎的如同粽子一样,这样才能让最细最受力的部位免得用力过猛断裂了。
  其实主轴和料斗的结合部位,还有摇把的榫头铆合部位都应该用金属制作,这样才会更加耐磨,可惜眼下没这个条件,去镇上打造也来不及了。
  “来,抬上去试试!”陈旭丢下手里的麻绳。
  “旭哥儿,这就好了?”牛大石激动不已,刚才一直站在旁边看的眼睛一眨不眨,对于自己的大舅哥用榫头制作如此复杂的东西充满了无限的敬佩。
  “嗯,放上去转动看看效果!”陈旭点点头,两人把装好了转轴和把手的主轴抬起来放到料斗的支架上。
  “咔嚓~”
  随着主轴稳稳的搁在U形支架上,主轴距离支架两边的间隙不到一厘米,完全在陈旭的设计范围内,如果是在后世一个真正的木匠来做,两边的间隙不会超过两毫米,但现在这个条件下和陈旭这个半吊子的木工师傅手里,这个间隙已经堪称完美了。
  最后把准备好的一根老竹筒套在把手上,中国历史上第一台手摇式人工脱粒机宣告正式完成。
第66章
干净省力
  挨着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之后,陈旭用右手握住摇把的把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往下一压,入手很沉,但随着把手转动,料斗中长满了竹钉的主轴跟着转动起来。
  “啊?!哈哈~哈哈哈哈~转……转起来了!”站在旁边的牛大石兴奋的脸色涨红,微微的惊讶之后跳起来大吼。
  “娘~娘~,快来看,兄长好厉害,长竹牙的轮子开始转了!”杏儿也激动的拍手跳跃。
  转动中,陈旭脸上也慢慢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随着他手上的力气逐渐增大,主轴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呜呜的声音,主轴上的竹钉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只能看到一团青黄色的光影。
  “旭哥儿,能不能让我试试!”牛大石站在旁边跃跃欲试。
  “别转的太快,木架子稍微有些晃动,还需要加固一下!”陈旭控制手上的力度慢慢停下来,牛大石赶紧扑上来抓住把手,兴奋的如同摇手扶拖拉机一样。
  “我也要转,我也要转!”杏儿在旁边也急的嚷嚷。
  “好好,小心啊,很重的!”牛大石赶紧停下来,臊眉撘眼儿的陪着笑脸把摇把让给杏儿。
  杏儿踮着脚尖,小脸涨得通红好不容易才把摇把转动,不过转了几圈之后随着主轴转动加快变得越来越轻松,顿时兴奋的不停大呼小叫。
  看着两人换着摇摇把的样子,陈旭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摇风车时候的情形,似乎也是这般的兴奋,可惜跨越了两千年的时空,再也回不去了。
  第二天一早,陈旭一家刚吃过早饭,马大伯便和四个村民提着藤筐过来打招呼,然后准备去山上帮忙采茶叶。
  “咦,小旭,你做的这是个甚子东西?”
  一群人看见摆放在凉棚下面的一个样式奇怪的木头盒子,陈旭还在锯木板往上安装,都惊奇的围过来。
  “这是脱粒机!”杏儿立刻显摆的大声嚷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