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摸金校尉的那些年(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313

  村民们胡乱喂了两口,又灌了点水,就算是完成‘割耳饭’的仪式了。
  迷迷糊糊之中,我感觉自己被抬进了一个木头框框里,我悄悄地睁开眼一看,这才惊骇的发现所谓的木头框框,竟然是一口大红棺材!
  周围黑沉沉的一片,我看不清棺材的真实模样,不过却能清晰的闻到从棺材里释放出来的淡淡腐臭味道。
  左耳村的村民也他娘的够节约的,这棺材里也不知道装过多少死人了,说不定他们每次捉到外地人,就塞进这口棺材里献给灶王爷。
  等到胖子和王援朝也被装进另外两口棺材之后,村民们便在村长的带领下,抬着我们往后山走。
  我见没人注意到我,便偷偷从棺材里坐起来,借机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
  三口棺材后面是一支密密麻麻的队伍,少说也得有上百口人,看来全村人都出动了。
  这些村民全都披麻戴孝,用血将嘴唇和眼睛画的异常恐怖,手里还捧着寿桃,红缨枪,二胡,锣鼓等等唱戏时要用到的行头。
  为首抬棺材的十二个壮汉,却穿着红艳艳的戏袍,胸前还佩着一朵大红花,这队伍一前一后红白相间的颜色,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老村长孤身一人在前面提着一盏绿色的灯笼引路。
  现在太阳早就已经落山,整个队伍走在昏昏暗暗的山路间,显得非常渗人,看起来就好像是进山的阴兵队伍一样。
  而装在三口棺材里的我们,就如同献给阴神的祭品。
  村民们一个个眼神炽热,每过一个山口,就用浓浓的河南腔唱着我听不懂的山歌,之后继续往前走,重复着这个动作。
  这应该是左耳村的风俗吧?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可这些村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别扭,反而乐在其中,一个个扯着嗓子去唱山歌,连小孩子也不例外。只见他们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眼球也因为充血而胀大,但却是越唱越有劲,加上他们画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还少了一只耳朵,越看越让我觉得他们地狱里的饿死鬼投胎。
  诡异的山歌,在阴森森的后山来回飘荡。
  我也是心慌不已,也不知道灶王爷怎么就好这么一口,还把好好的一个村子变成了神经病的乐园。只好强忍着闭上眼,不去看这帮村民。
  山路不远不近,估计也就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就听队伍前面打灯笼的老村长高喊一声:“停!”
  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就刹了车,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给吓了一跳,扒着棺材往外一看,只见不知何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黑压压的群山中心,山下有一条小河流过。
  河面上已经用竹竿搭起了一个高高的大戏台,支撑戏台的四根台柱子上刷满了红色的油漆,就如同阴曹地府的鬼门关一般!
第二百四五章
黑色的小溪
  在戏台子的周围,挂满了长长的白幡,还插着许多绿色的灯笼,里面的烛火一跳一跳的,好像拥有生命一般,怎么看都有种恐怖的感觉。
  我又放眼望了望两边的大山。
  这里的山果真跟旅馆老板说的差不多,虽然连绵起伏,把人丢进去就再也找不到了。但却普遍很矮,如果不是山上种满了树,怎么看都像是土疙瘩。
  戏台所在的位置,就在群山的腹地,戏台下面的河,其实就是一条小溪。
  唱阴戏的时候,必须要把戏台子搭建在河上,这样才能招鬼,这一点我是知道的。
  但奇怪的是,这条小溪的颜色却很奇怪!
  一般来说山里面的溪水没有污染,都是清澈透明,甘甜无比的,但这里的溪水却是乌黑乌黑的,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腥味。
  而且这条小溪九曲十八弯,在山里面弯弯绕绕,根本就找不到源头,显然是有人故意引过来的。
  我在戏台子四周苦苦的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村民们口中的灶王爷庙,不由得感到一丝奇怪。
  他妈的,人来了,庙在哪儿?
  不过还没等我思考完,老村长就唱起山歌,领着十二个壮汉抬起棺材,就往戏台子的方向走。
  我现在孤身一人,不可能打得过这几百号村民,只能任由他们摆布。我又看了看装王援朝和胖子的棺材,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两人到现在都没醒。
  也不知道这些村民到底配的是什么蒙汗药,竟然这么厉害!我有些急了,可是双腿双脚都被麻绳捆住,根本就没办法,只能尽力去顶棺材,希望能叫醒王援朝跟胖子。
  没想到棺材里传来的砰砰声,却引起了懒汉的注意。那懒汉发现我已经醒了过来,便快步走到我面前,狠狠的扇了我一巴掌,然后冲村长大声呼唤:“村长,这贼小子装晕!”
  我被这懒汉打的两眼冒金星,脸颊火辣辣的疼,恨不能立刻就宰了这个王八蛋。
  不过老村长并没有理会我们,而是小心翼翼的命令其他村民摆好供桌,然后让化好妆的村民上台表演。
  眼见一切都准备完毕,祭祀即将开始,懒汉也顾不上我了,只是眼中露出了野兽一般的狂热,嘴里头自言自语:“又能吃上大餐了,吃吃吃……”
  那懒汉就站在我边上,流出来的口水一滴不少的全都落在了头上,粘糊糊的,看起来一个星期都没刷牙了。
  我被恶心的实在受不了,用尽全身的力气猛然站起来,然后一头就撞向了眼前的懒汉。懒汉此刻正望着戏台子出神,哪里会想到我还有力气反击?顿时就被我撞了个狗吃屎。
  一旁的其他村民全都警觉的围了上来,然后七手八脚的把我死死的按住。
  那懒汉恼羞成怒,起身就给了我几个大耳光,我被扇的耳朵嗡嗡作响,根本听不到这些村民在说什么。不过我并没有束手就擒,心想他娘的干脆拼了!于是张开嘴巴就咬在了懒汉的耳根上。
  懒汉的两只耳朵虽然早就割了,但还是被我咬开了伤口,鲜血顿时流了他一脸,疼得他一把抽出腰上的杀猪刀,就要割我的耳朵。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老村长突然发话了:“懒汉,住手!”
  那懒汉手中的刀已经落下了,我甚至已经感觉到耳朵上传来一丝冰凉的感觉。不过村长的话就如同圣旨一般,让懒汉硬生生收住了刀。
  “懂不懂规矩,你难道不知道灶王爷喜欢新鲜的耳朵?不要拉全村给你陪葬。”老村长教训道。
  赖汉虽然有些愤愤不平,不过是不敢顶撞村长的,只好对我狠狠的吐了口唾沫:“贼小子,你等着,你给我等着啊,等会灶王爷来了,我第一个割下你的耳朵。”
  说话间,村民们就已经拉起二胡,开始唱凄凉婉转的阴戏了。
  我是没有任何心情去欣赏这鬼哭一样的阴戏,只希望那唱戏的能唱慢一点,让我好好琢磨一下,要怎么样才能逃出这里?
  指望王援朝跟胖子是没可能了,也别奢望这些村民会良心大发,看来逃出这里的唯一办法,就是解开灶王爷之谜。
  我虽然这么想,可是半天都没有见到所谓的灶王爷庙,更别提什么美味大餐了。
  趁这些村民正忙里忙外的准备祭祀,我一眼就瞧见了当初收留我们的张大爷,便悄悄的问张大爷:“大爷,不是说去灶王爷庙吗?怎么光在这儿唱戏了,灶王爷到底是个啥。”
  没等张大爷回答,一直看管我的懒汉,就不屑的冷哼了一声:“切!灶王爷是这一片的神仙,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张大爷也紧张的捂住了我的嘴,示意我别乱说话:“娃子,闭嘴呦。万万不能对灶王爷不敬,一会儿要是让灶王爷听见了,惹恼了他,别说是大餐了,我们全村人都活不成。”
  “我就想问问灶王爷是什么样的,死也要死个明白吧!”我见懒汉和张大爷都不说,就眼睛死死的瞪着老村长看。
  老村长明显跟其他土鳖村民不太一样,有些民权意识,看起来入村之前应该是位知识分子。
  他为了我不再大吵大闹,就解释道:“小伙子,懒汉说的没错,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么能见到灶王爷他老人家?别说见了,就是灶王爷庙,我们也不是能随便进的。”
  张大爷见村长都说话了,便也壮了壮胆子,指着戏台子下面的小溪说道:“灶王爷庙就在小溪的源头,灶王爷爷平时就住在庙里。”
  “那你们怎么换的大餐?”我问道。
  张大爷哆哆嗦嗦的拍了拍装我们的棺材:“灶王爷爷,平时就把大餐装进棺材里赏赐给我们。”
  我哈哈大笑的讽刺道:“你们是不是当我是傻子?既然是割耳朵换大餐,灶王爷不现身怎么拿耳朵?”
  “娃子,灶王爷既然是神,那肯定是有神通的。”老村长说道:“我们脚下的这条小溪,跟普通的小溪不一样,这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溪。只要我们将祭品装进棺材丢入小溪,棺材自己就会逆流而上,到达灶王爷手中。”
  我刚才就发现这条小溪有点古怪,看起来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没想到这条小溪竟然打破了物理学常识,从高处留下来的溪水,居然还能带着东西回到高处。
  可如果是这样,那水流的动力又是从哪里来的?难不成跟溪水的颜色有关。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阵刺耳的风铃声突然打破了宁静。
  在铃声响起的刹那,我身边的一百多号村民包括老村长在内,全都齐刷刷的跪了下来,连头都不敢抬!
第二百四六章
幽灵船
  夕阳西下,一群农村老头老太太穿着白色丧服,在大山里唱阴戏,本来就够渗人得了。
  现在却又传来了一阵诡异的风铃声,我顿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连忙躲进了棺材里。
  这风铃声仿佛阴曹地府的催命符,让原本吵吵闹闹的村民,一个个全都闭上了嘴,转眼间整个戏台子上就鸦雀无声。连村民们因为害怕而发出的沉重呼吸声,我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我好奇的朝着风铃声传来的方向看了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雾蒙蒙的小溪上竟然漂来了一艘古怪的幽灵船!之所以说是幽灵船,是因为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古怪的船,那船四四方方,模样就跟棺材似的,颜色却不是农村棺材常用的红色,而是纯白色,看起来就像是用白纸折出来的一样。
  可白纸哪能折出这么大的船?毕竟这艘幽灵船,足足有一间小房子那么大。
  而且,我之前仔细看过小溪,这条小溪的水非常浅,连鱼都没有,更别说开船了。可眼前这艘幽灵船却稳稳当当的漂浮在水面上,让人匪夷所思。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幽灵船的两边,似乎还站着两排身穿华丽丝绸衣服的童男童女。
  他们在雾气中根本就看不见脸,只能隐约看见每个人的手中提着一个绿色灯笼,时不时的发出一串刺耳的怪笑。
  这笑声根本就不像是孩子发出的,反倒像是什么野兽,听得我毛骨悚然,我便问旁边的张大爷:“张大爷,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