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65

  “731,这本来是一串极其普通的数字。但是,当把它与关东军联系起来之后,731就成了魔鬼的代名词,甚至,比魔鬼更可怕!”说到这,戴笠叹了口气,慢慢的道出了真相。
第三十七章
编号731(2)
  所谓满洲第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违背国际公约,建立的一支集生化武器研究、生产与实战于一身的生化部队。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当时张作霖已死,在内忧外患之下,东北九省迅速沦陷。然而日本皇军的雄心绝不仅仅在于东北,也不仅仅在于中国,他想拥有整个东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由于日本国土资源贫乏,在工业原料上无法及时供应,根本应付不了传统战争所需的巨大资源消耗。于是,日军在寻找其他的途径时想到了细菌武器。
  细菌武器不同于传统武器,它不需要大量的金属、火药,也不用大型的加工车间,一旦源病菌培育成功,便可以十分廉价地生产出来,而且杀伤力巨大。日军就是抱着生产“廉价武器、节省资源”的想法开始建立细菌研究所的。
  为此,日本统治者特别培养出了一批能够满足其侵略需求的科学家。当时,在军医学校任“军阵防疫学”教官的石井四郎,就是这批科学家的代表。
  731部队最初选址在哈尔滨市宣化街,对外谎称‘防疫给水部’,也就是水源净化部队。由被称为日本化学战、细菌战计划之父之称的石井四郎主持建立的,故亦称石井部队。
  因为天皇的大力支持,731部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设备。主要以研制生物武器为宗旨,大量繁殖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传染病菌。
  值得一说的是,日本科学家们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后来,为了取得直接的效果,便索性把活人作为细菌试验的材料了。关押在秘密监狱中的中国人、前苏联人、蒙古人、朝鲜人被称做‘木头’,也就是原材料的意思,这个名词意味着可以被任意宰割。
  其中,专门从事鼠疫研究的高桥班军医,经常把在押的人员关在一间透明的隔离室里,往被试验人员身上注射病毒,并通过观察孔观察“木头”的病变情形。数小时以后,这些被试验的人员淋巴腺红肿,面部和胸部变成紫黑色,皮肤呈现暗淡粉红色……
  关东军一向志在侵略苏联,所以他们对预防冻伤异常重视。日本科学家们把被试验的人押到严寒的露天广场,迫使在押人员把手、脚插进冷水桶里,然后抽出手、脚进行冷冻。一定时间后,试验人员用棒敲打。被试验人的手、脚如果有知觉,还得继续冷冻。这是第一步,要求研究出在什么气温下、多长时间才可能造成冻伤。待手、脚麻木后,便将试验品押进暖房里,开始进行第二步的五花八门的试验:有时迫使被试验的人分别把手、脚立即插进不同温度的水里,主要研究造成冻伤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以此来统计对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有时在冻伤处涂抹冻伤药膏,有时在冻伤处涂上带菌的药膏,有时不予治疗。这样冻伤后的变化就不同了,轻者造成残疾,重者久治不愈,受尽折磨而死。
  “起初,我们军统对于731还不甚了解。”戴笠似乎累了,喘了几口气之后,这才接着开了口:“直到因为某次意外,抓获了一名日本高官后,才渐渐解开了这个神秘部队的面纱。”
  “但很可惜,由于该官员并非直接隶属于731,所以,关于实施的具体地点、时间以及给中国人带来的损害详情,并无确实可靠的材料。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以下几个案例。但我想,仅仅这几个案例,就已经够骇人听闻的了。”
  “第一个,是解剖学实验,某日,一名中国孩子被送到解剖室。几个日本军医一齐扑过去,扒光他的衣服,把人按倒在手术台上,用扣带将四肢紧紧扣住。然后强行消毒,注射麻醉剂。待这个小孩失去知觉后,军医们就将他的腹部划开,按肠、胰腺、肝、肾、胃的顺序取出各种内脏。接着,又将孩子的脑袋锯开,取出大脑。最后,将这些东西分别投入装有福尔马林溶液的大容器中。最终,手术台上,只剩下孩子的四肢和一具空壳身躯。”
  “第二个,是细菌实验,某日,宪兵给731部队送来三名女学生,日军随即在其中一名女学生的大腿上注射用老鼠磨制的汁液。半个月后,这名女学生发烧四十多度。这时,日军从她的血管里抽出血浆,注射在另一个人身上,经过十二天的潜伏期后,第二个人同样发烧。然后,军医对这三名女学生进行活体解剖,取出细菌样本。然后这三名女学生被折腾的受不了,直接活埋了事。因为,一般情况下,日本军医在进行活体解剖时,为了节省资源,是不打麻药的,将人活活疼死。”
  “第三个,是毒瓦斯实验,据日本高官供认,这一年来,731部队共进行了二十多次毒瓦斯实验,为了观察效果,石井本人甚至多次亲自主持。这些试验品一般是从单身牢房里送来的上等货,在实验里,他们被牢牢捆住,然后从管道里输入氰化钾。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随时间推移,被迫吸入瓦斯的人开始绝望的吼叫,疯狂扭动着四肢。接着口吐白沫,发出一连串的生理反应,直至丧命。”
  “第四个,是断水实验,所谓断水试验,就是将人绑在看守房间里,一直给面包吃,不给一滴水,看能活多久。而饥饿实验则相反,只给水,不给面包,看能活多长时间。最终,日军得出的结论是,只给水喝能活六十天,只给面包,平均只能存活七天。”
  “第五个,是干燥实验,他们将活人绑在椅子上,然后放在高温干燥室里,这时活人会被烘烤,然后不停的出汗,汗水又被热风不断吹干,大约十五个小时之后,人体水分将全部榨干,在也渗不出一点水分了,而试验品也被烤成了木乃伊。用秤一量只有活着时候的百分之二十二,由此,日本人确定,人体内水分占百分之七十八。”
  “某日,因生产鼠疫生化武器,致在第一部高桥班内,有四名作‘鼠疫毒化蚤’的技术员,感染了鼠疫。(“毒化”就是把含有猛毒的鼠疫菌注射老鼠,再把这只鼠喂给跳蚤吃,以培育在唾液腺内潜有鼠疫菌的毒蚤。)石井四郎害怕部下死于鼠疫,会影响全队的士气,于是下令必须彻底医救。高桥少佐在诊疗部长的指导下,大量制造鼠疫的免疫血清。即把鼠疫菌注射中国人的身体使之感染,然后把全身血液取光使之丧命。用这样方法制出大量免疫血清,来医治受传染的队员。为救一个日本人的性命,至少须有二十名中国人丢掉宝贵的生命。”
  “此外,731部队的科学家们,还通过解剖活人进行病理研究;在女犯人身上进行梅毒试验;用动物血和人血交换注射的试验;把人头朝下吊起来的倒控试验;把人胃切除,肠和食道直接缝合的试验;把人和动物肢解,身体拼接试验等等。这名日军高官还供认:为了研究各种治疗方法,对已传染的人加以治疗,给他们饭吃,等身体恢复时,又让他们做另一种试验。无论如何,从来没有一个人活着走出这个杀人工厂。”
  “以上所记,只是731部队滔天罪行的一鳞半爪,不知道你们听完之后,会是何种感受,但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受。”说完这句话,戴笠已经哭了出来。
  此刻,杨开终于明白了,明白了戴笠在提及这支神秘部队的时候,为什么会咬牙切齿。又为什么会骂出‘畜生’二字。
  的确,军统的东西和他们相比,真的只是小儿科。而且,军统所惩戒的犯人,也不是说抓就抓的,有问题的才会被盯上,没问题的照样去过你的生活,没空管你。可这支编号731部队呢?他们做什么?他们简直是把中国人当猪,当狗!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到日军如此虐待,并进行各式各样惨无人道的实验时,都不可能再欢声而笑。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悲痛,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什么时候,汉人竟沦落至此?什么时候,泱泱大国,竟被弹丸之地,骑在胯下肆意蹂躏?什么时候,中国人连最起码做人的尊严,都丧失了?
  “戴处长,如果你先开始就跟我说出这番话,我相信,我杨开,会跟自己的战友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杨开眼睛血红,整个身体随着呼吸剧烈颤抖,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头发怒的豹子。
  “你们呢?”他回头,看了看独眼龙,九筒等人,等待着最后的答复。
  “指战员,还记得我们在狙击小鬼子第九师团前,全队人高呼的那句话吗?”独眼龙叹了口气:“现在,刘队先走一步了,很多兄弟也已经不在了。但我相信,他们正在天上看着我们,看我们有没有出息,有没有中国人的出息!”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独眼龙高声喊出。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九筒和石头对视一眼,豪迈的说道。
  “妈巴羔子了,别罗嗦了,现在就去。老子一刀刀的把这些畜生剁碎了喂狗,啐!喂狗都便宜他们了!”赵勇德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
  “为那些同胞,也为了这个正被肆意侮辱的国家。”不知何时,华伯涛已经摘下了眼镜,双手捂着脸,在那一阵阵的哽咽。片刻,他默默地站了起来,此时此刻,老教授那沧桑的背影,竟变得如此高大。
  至少,他的脊梁骨,是笔直的。
第三十八章
编号731(3)
  “其实,我是一个怕死的人。”陈天顶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耳朵:“但如果今天,我不挺身而出。那么明天,后天,大后天。终有一天,我的妻子,儿子,女儿,会成为下一个日本人的试验品。”
  “所以,我必须跟你们一块儿去,也不得不去!”说到这,他笑了,那是果决的笑,也是已萌死志的笑。
  “虽千万人,吾往矣!”张鹤生虎口一收,那条已经被他五指捏垮了的椅把手,直接被整个儿拧了下来。他本就是个练家子,再加上此刻怒火中烧,身边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遭了殃。
  估计,那条椅把手,被他当做是日本人的脑袋了吧?
  “好!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戴笠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打开放映机的托盘,取出原来的底片,重新换上了另一张底片:“你们的任务就是到达这里,获悉和阻止731部队的一切可能阴谋。”
  所幸,这不再是什么生涩难懂的电码,而是一张高空鸟瞰的图像。
  “这是美国F-5E高空侦察机在黑龙江附近进行例行军事侦察时,所抓获的截图之一。当时,拍摄这张照片的高度大概在一千米以上,很遗憾,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日军的防空部队发现并击落。”
  说到这,戴笠手指一竖,指向了图像:“重中之重的是,该照片所拍摄的地区,和‘北纬37度区’非常接近。”
  “什么?!”听见戴笠提及这宛若幽灵般存在的‘北纬37度区’,在场的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个瞪大眼睛,企图在图像里看见希望看到的东西。
  二战时期,各国的航空技术都很不成熟。所谓的航拍,一般都是航空兵坐在驾驶后舱,使用照相机进行人工拍摄。也正因为这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所拍摄下来的照片,大多都很模糊。
  令人欣慰的是,这张图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看不清具体细节,但还是可以分辨出大致的轮廓。
  图像中的中间部位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平房,相互连接,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建筑群,在建筑群的右上方,有一个不算太大的露天飞机场,甚至还能看见几架小鬼子飞机的影子。在建筑群的边界地带,有些黑色的条纹细线,当然,并不是什么真的黑线。要知道,一千米的高空看东西,都是很微小的。杨开估计,那些很可能是战略沟壑和铁丝网之类的东西。偶尔几条黑线的连接处,还有一个高高的突起的物体,这个杨开认识,鬼子最喜欢的,就是在自己的军营外围竖立很多的哨岗,用以监视巡逻。建筑群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巅,河流,还有茂密的森林,植被和地质断层。
  “这是一座标准的人工军事基地。”深吸一口气后,杨开断言:“占地面积大约有六千多平方米,戒备森严,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灌,有的地方还进行了加固,很可能具备,或正在开掘地下空间。”
  “呵呵,果然是职业军人,眼光独到。”戴笠点点头:“那么杨开,除此之外,你还看出点什么来了吗?”
  杨开张开嘴,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有问题?”戴笠看出了杨开的表情变化。
  “这张图虽然模糊,但百分之六十的东西,还是能看清楚。但是……”说到这,杨开苦笑:“我不是看不清楚,而是看不懂呀!”
  “不符合逻辑。”戴笠话中有话。
  “是啊,就是不符合逻辑。”杨开说道:“我实在无法想象,日本人究竟抱着何种企图和动机,将基地建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气候条件差;离人类生活区太远,根本无法取得资源补给;而交通运输,更是除了飞机外,别无他选。任何粗通军事的人都明白,这之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是修建军事要塞的大忌,可现在呢?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日本人却全部都犯了!”
  杨开再次端起杯子,咕嘟嘟的喝了一大口水:“他们不是一向自诩自己很聪明吗?那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的话,首先他们需要解决水源问题,因此,必须要修建小型水坝,进行蓄洪,净化,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其次,他们还要解决解决供电问题,所以必须要配备一整套的发电装置,铺设电线,电缆等。最后一点,他们还要解决食物问题,看图中的飞机场,应该就是为了食物和人员输送准备的。”
  “再说了,军事要塞的定义是什么?是防御!苏联红军在哪?在乌苏里江的中苏边境,我们国军在哪?在上海,在南京。他们把如此规模的军事要塞建设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且看架势,还是戒备森严,说到底,他们防御的是谁?”
  杨开此刻,完全就是竹筒倒豆子般的把自己的问号全部都抛了出来,毕竟,这里面不符合常识的东西太多了。
  可他的话,却把戴笠给愣住了。
  戴笠先是眉头紧蹙,随即一句话儿也没说,只是手扶额头,沉吟不语。
  “你说得对,他们防御的是谁?”
  “在北纬37度,在一支勘探队和一支加强连相继失踪的位置,多年之后,却被后来居上的编号731部队,建成了一座准军事要塞。”戴笠喃喃自语。
  “啊!”良久,他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美国人的航拍资料还表明,在黑龙江源头以上的一些位置,似乎有交战过的痕迹。在那里,有焦土,有深坑,还有装甲车,坦克的残骸。”
  “那些日本人,究竟和谁战斗过?”
  “他们在北纬37度区,又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会不惜血本,建造了一座毫无战略价值的军事要塞?”
  “而他们在军事要塞里,又究竟在做些什么?”
  当最后一个字咬出嘴唇的时候,不断转圈的戴笠猛然转过身来,目光炯然的看着杨开,而后者,也正以同样的目光看着自己。
  良久,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龙!”
第三十九章
编号731(4)
  听了他们的对话,华伯涛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未几,他脸上的肌肉才慢慢松弛下来:“各位,我有一个猜测,你们想听吗?但事先说明,这个猜测可能太过于大胆,如果你们觉得不现实,就权当是我一时兴起的无稽之谈。”
  “你说!”戴笠眼神一凛,从华伯涛的口吻中,他感受到了紧张,还有恐惧。
  这也令他立刻认认真真的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了一个词,一个字。
  “根据目前的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编号731部队,是一支非常规的部队,是一支生化和细菌部队。”华伯涛娓娓道来。
  “对于这支部队来说,战斗是他们的特长吗?完全不是。因为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医生,或者说科学家,研究员。如果说营口事件,日本人单纯只是对龙骨感兴趣,那么之后,他们做到了。可行动却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为了一个黑龙江,为了一个北纬37度区,不惜和法西斯翻脸,将侵华战争整整提前了两个月。占领九省后,这支生化部队更是紧密筹备,夜以继日的做着研究,然后,充满期待的进入了北纬37度区。那么现在,疑点就来了,他们耗费如此人力物力和时间,究竟是为了寻找什么,是龙吗?我看也不尽然。其破绽就在于,如果仅仅是龙,他们完全可以直接动用军队捕获,至多出于某些特殊原因,军队随行几名科学家就行了。有必要将整个731部队都搬过去吗?”
  “这个,还真没必要。”众人面面相窥,然后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