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5

  让杨开庆幸的是,这本日记船越四郎一直带在身上,并且让自己得到了。
  根据日记里最后一页的时间,恰好就是戴笠给出的情报中,731基地建成的前三个月。
  再加上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三菱运输机里的伤员。杨开能断定,日本确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对北纬三十七度区这片史前冰川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而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为挺进黑龙江腹地而做着详细的谋划。
  到了这里,血手印,空弹壳,装甲残骸,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线索,终于被日记这枚钥匙,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只可惜,这么宝贵的口述,到了此处就戛然而止了。
  不然的话杨开相信,还能从中得出更多的结论。乃至于获悉日本人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用人命在北纬三十七度区堆出一座基地的真正原因。
  当然,除此之外,杨开也通过日记这面心灵的窗户,深刻的了解了船越四郎这个人,还有他和那位叫晴子的女孩之间,纯真却又伟大的爱情故事。
  想必黑白照片上的这位和服女孩,就是日记里所提到的晴子吧?想到这,杨开情不自禁的拿起照片,细细的端详起来。
  “杨开,杨开……”篝火旁,华伯涛一连喊了三声,这才将沉思中的杨开叫醒。
  “华教授,什么事?”杨开皱了皱眉头。
  “你给我的这本日记,全部翻译完了。”华伯涛淡淡的说道:“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我都是按照单词的意思直接译出的。并没有添加任何文学性的修饰,可能听起来有点生硬枯燥,不要介意。”
  “华教授,你谦虚了。从头到尾,你读的都很好,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杨开笑了笑,说道。
  “身临其境的感觉。”听了杨开的话,华伯涛一愣,随即会意的点了点头:“哦,我明白了。但这并不是文字的魅力,而是这个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说到这,他合上了笔记本,抬头看向了天空,嘴里喃喃的问道:“是因为那个叫做船越四郎的男人吗?”
  杨开漠然的看着华伯涛,良久他才点了点头:“我知道这种心情不该有,但我的确因为这本日记的缘故。开始学会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来重新审视这场毫无人道主义的中日战争,至于我先前为什么沉思了那么久,其实,也包含了这一层因素在里面。”
  “呵呵……”华伯涛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拨了下篝火上乱窜的火苗。
  “那么,有收获吗?”良久,他问道。
  周围的陈天顶等人,只是安静地听着两个人的讲话,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也存在着一种和杨开,华伯涛同样的矛盾。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人给予正确的解答。
  “有,但我暂时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杨开想了想,说道。
  “什么意思?”华伯涛问道。
  “一句话,战争是残酷的,士兵却是无辜的。”杨开叹了口气说道:“对于日本的军国主义而言,战争只是其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士兵呢,士兵又是什么?就像日记里的船越四郎,他想发起战争吗?他想侵略中国吗?他根本就不想!他只想和自己的妻子幸福的生活,但这个国家却逼迫着他不得不这样做。我想,在众多侵华日军中,也有很多年轻的孩子,当初和船越四郎是一类人,而更多地士兵,则被灌输了太多的军国主义言论,最终惨遭洗脑,成了单纯的杀人机器。”
第二五零章
樱花盛开(13)
  “士兵是无辜的……”听到这句话,华伯涛的身形顿了顿,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杨开,你的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啊!”
  “如果这场侵华战争并未发生,你说船越四郎会和他的恋人长相厮守在一起吗?”华伯涛问道。
  “会的。”杨开微微一笑。
  “但现在,他却和无数同样命运的日本年轻人一起,埋葬在了这片苍莽的冰川中,甚至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墓地,一个前来祭奠的朋友都没有。”
  “而日记中提到的那株象征着甜蜜爱情的樱花,也将在船越四郎的死讯传递到北海道时,怵然凋谢。”
  “华教授,这就是我想向你传达的,战争的残酷性。”杨开说道。
  他的话一说完,在场诸人无不深深的叹了口气,心肠最软的刘雨薇再次向杨开要来晴子的黑白照片,轻轻地抚摸着,黯然神伤。对于刘雨薇的反常举动,杨开并没有阻止,或许只有女人,才是最了解女人的吧。
  晴子也是个可怜人,为了爱情付出了一切。但到了最后,得到了回报就是一张阵亡通知单。也不知道这个日本姑娘的下半生,会在怎样的一种煎熬中度过。想到这,杨开不禁回忆起了一首国学课时,老师反复强调要求背诵的诗句,作者的名字他是记不清了,但诗的内容却是那么的历历在目。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湖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指战员……”就在杨开默读唐诗的时候,旁边的独眼龙忽然开了口。
  “怎么了?”杨开眨了眨眼,问道。
  “我不知道我的这个看法对不对,但我总觉得,那个船越四郎是个好人。”独眼龙犹豫了半晌,才开了口。
  为了怕杨开生气,独眼龙在说完后,再次补充道:“这一点,从他对中日两国友谊的看法,还有对同僚杀害中国百姓的愤怒中可以看出。”
  “至少,他是一个良心未泯的日本人。”
  “嗯。”杨开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船越四郎自始自终的那份执着,也令我颇为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船越四郎这样,也不会有甲午海战,乃至现在的侵华战争了。”
  联想到坦克坟墓里,船越四郎那腐烂成马蜂窝的尸体,杨开的心里就有些不忍,经过了一刻钟的心理挣扎后,他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荒唐的主意。
  之所以说荒唐,是因为这件事跟整个小组的行动计划是丝毫不相干的,相反,还有可能耽误一些宝贵的时间。而做这件事的起因,只是想给众人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还有给船越四郎这本未完成的日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华教授,我想乘着日落之前,再去装甲残骸那里走一趟!”杨开说道。
  “为什么?”杨开的话令华伯涛有些惊讶:“你不是说已经搜索完现场了吗?剩下的东西,已经毫无意义了。”
  “不……剩下的东西,并非毫无意义的。”杨开坚定地说道:“比如,帮船越四郎写完这本未完成的日记。”
  “啊?”华伯涛也不是没智商的人,稍微一愣,便明白了杨开话中的含义:“杨开,难道你是想?”
  看着华伯涛的眼神,杨开点了点头:“说实话,我想给船越四郎立一个碑。”
  听了杨开的话,华伯涛沉默了。
  他只是凝视着杨开,一句话也不说,那表情,活像是一位伟岸的长者,在教诲着自己学生。
  “华教授,您为什么不说话,是不同意吗?”杨开的心里有些忐忑。毕竟,自己此次的主张,是在整个行动计划之外的擅断。而且也并不符合自己以往的作风,但偏偏,心血来潮的自己就这么做了,这一切,连杨开自己都敢不相信。
  “傻孩子,我怎么会不同意吗?”良久,华伯涛的嘴角蓄起了一抹笑意:“我只是想问,可以带我一起去吗?”
  “华教授,你……”杨开先是惊讶,随即便是激动,甚至忽略了华伯涛突然间对自己称呼的变换。
  出发前戴笠就说过,但凡特别行动,只要有人反对,都是要投票解决的。可以说这次只要身为副队长的华伯涛不同意,杨开就只能偃旗息鼓。可华伯涛却成全了自己这份心血来潮。
  “我也想跟你一起,祭奠下这位可爱的日本朋友。”华伯涛微微一笑,站起了身子。
  “我也去……”
  “指战员,我跟你一起!”
  这时,围坐在篝火旁的众人纷纷举起了手,独眼龙甚至连手都不举,就直接踩灭了篝火,收拾起归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了。
  整支小组,再次经历了团结的考验。
  “谢谢,谢谢你们……”看着一张张鼓励的面孔,杨开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哎呦,指战员跟咱还客气什么。”九筒挎上散弹枪说道:“最多结婚的时候,请咱多喝几杯喜酒就成。”
  说完,还不忘挤眉弄眼的冲着脸颊通红的刘雨薇干笑。
  “去,哪凉快哪呆着去。”杨开没好气的踹了他一脚,不过九筒眼尖,早早的就避开了。
  一边跑一边喊道:“我决定了,就你新婚闹洞房的那张床凉快,只要刘医生不介意,我就在那张床上呆着了,哈哈。”
  “刘小姐,别介意,九筒他就这样。”为了避免刘雨薇为难,杨开满是歉意的说道。
  “哦,没……没什么……”刘雨薇尴尬的笑了笑:“我知道他喜欢开玩笑,都习惯了。”
  “那就好。”杨开点了点头,便招呼着众人收拾起帐篷和零碎物品了,帐篷是折叠式的,收拾起来很快,三两下就被塞进了行李箱。赵勇德和石头负责拖拽行李箱;而陈天顶,华伯涛这些有破冰镐的,则在前面开路;杨开端着望远镜,充当警戒的前哨。
  夕阳西沉,所见之处都铺上了一层坚冰,因为众人的践踏,身后的道路已经成了暗灰色。行李箱的金属雪橇辗过上面,发出一种铿铿的声音,就是被称为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黑龙江水,也只能在冰川下发出喑哑的流声。
  陈天顶依旧是我行我素,一边喝着烈酒,一边哼着五音不全的民间小调。
  杨开走在华伯涛的身边,好几次欲言又止,看样子心事重重。
第二五一章
樱花盛开(14)
  “杨开啊,你是不是有话要说?”华伯涛停下脚步,双手叉着腰,深深地喘了口气,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他这样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折磨。
  “华教授,先前你为什么会同意我的这个建议?按理说,你应该反对才是。”杨开不解的问道。
  “呵呵!”华伯涛笑了笑,风雪将他的脊梁骨映衬的愈发佝偻。
  “所以我说,你是傻孩子嘛!”
  “戴笠说,他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只是在刚才,我不但在你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还感受到了另一种当年我所没有的东西。”华伯涛意味深长的说道。
  “是什么?”杨开皱了皱眉。
  “一颗滚烫的心。”说到这,华伯涛把脑袋悄悄的靠到了杨开的耳边,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见的话说道:“杨开,经历了这些事之后,你成长了!”
  “我,成长了?”杨开愣在了原地。
  “嗯。”华伯涛拍了拍他的肩膀:“胜不骄败不馁,笔直向前,觉不违背自己的誓言,还有不管何时都保持一颗滚烫的心。杨开,如果这是你的精神的话,作为长辈的我,可要好好努力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