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渡口那边的两百人更是不堪一击,李孟他们休整了半个时辰离开了夏津县,马力充足,又有熟悉当地地形的人领路,到了那扎营的地方,对方也是在“欢渡春节”,虽说没有像夏津县那般派人去送酒肉。可这些军兵都已经是缩在了军营之中,不愿意出来。
所谓放哨的士兵也只不过在扎营门口布置两个人罢了,李孟率领的骑兵突击过来的时候,那两个人正在避风的地方取暖。看到大队的骑兵过来,愣是没敢起身示警,就这么让骑兵直接的冲了进去。
发火,把人从屋子里面逼出来,砍杀,并不是太复杂的过程,没用半个时辰,这两百多人已经是完全溃散了。
南山贼张承业的反复叛变,对刘泽清的损害极大,开始的时候,张承业领着他们去了好几个盐丁驻守的据点,也算是有带路的功劳。
但同样的,他对刘泽清的营房驻扎,士兵人数也都是门清,有南山贼的领路,李孟这四百骑兵真是事半功倍。
腊月二十九,三十一直到崇祯十年的大年初五,刘泽清在东昌府的驻扎营房,仿照盐丁把守路口方式设置的据点,有十一个遭到袭击,营房被毁,士卒溃散,消息在正月初十才传到曹州的总兵刘府。
自从安排下面的师爷写了所谓反驳的文告信笺之后,刘泽清就专心的寻欢作乐,那些盐商送来的女小戏可都是好货色,当官为将不就是图个口腹声色之欲,要是没有这个,谁还朝上爬啊!
当亲兵头目把各处的损失报上来的时候,刘泽清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放在东昌府的据点除却靠近兖州的三个,剩下的都被拔除,士卒死伤接近两千,其余溃散。
这死伤两千也就是说两千完全丧失战斗力,剩下完全是收拢不起来,千总,把总的军官死伤十三位,大概一盘算,居然损失了四千多人,这可太让刘泽清肉疼了,而今天下灾荒遍地,招兵甚至不用抓丁,肯定是有人来投,可这四千多人里面最起码有四五百的老兵骨干,这些老兵才是军中的核心,有这些老兵,随时可以凑新兵搭架子成军。
转瞬间自己的两万兵马就剩下了一万五千多人,刘泽清完全是懵了,等反应过来之后,心中只是剩下了惊骇。
在山东境内到底是谁有这么强悍的实力,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打掉自己的四千多人马,刘泽清虽说是嚣张跋扈,可也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在山东境内,他这两万多兵马已经算是头一份的实力了,那么还有谁。
刘泽清把自己认为有可能的人一个个排查,到最后才和李孟联系起来,可怎么也想不明白,要想这么短时间内突然的干掉自己四千多兵马,怎么也要动员起来七千以上的兵马,先不说李孟一个新晋的参将有没有这么多兵,这个规模的军队在山东境内的调动,自己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不可能在巡抚那边没有消息的情况下调动,这可是形同谋反了。如果李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会强悍到什么程度。
目前刘泽清所能做的,只有把因为配合盐商驻守据点的军兵逐渐的收缩回来,这里几百人,那里几百人,太容易被人各个击破,至于盐商那边,也只有不理会,他们还能把送来的银子礼物要回去不成。
曹州刘泽清部驻扎在东昌府的兵马,仅剩的那那几个据点,都是收到了回撤的命令,同时,胶州盐政巡检李孟的盐丁重新进入这个区域,不过这次情况和从前不同,这次就是在几个县城之中设点。
但私盐的主要分销商,也就是地方上地主豪强们,却已经是正月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吓破了胆子,山东多乱局,大仗小仗也没有断过,可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打法,一方几乎抵抗不起来,另一方则是来去如风。
看着自家边上的一个个军营被焚烧,士卒被杀死溃散,各个想着若是这些人攻打我家会如何。
所以等盐丁们重新进入东昌府的各处之后,购买私盐的人那是络绎不绝,本来家家都有些两淮盐商销售过来的盐货,可这种形势下,怎么也要买几十担私盐表表忠心。
值得一说的是南山贼张承业,这次充当领路哨探的角色,当真是帮了李孟那四百骑兵不少忙,李孟单独划给了他恩县这一片的区域,此处的私盐销售利润全归张承业,这也算是颇为丰厚的奖赏了。
这位反复小人张承业都能有如此的待遇,如果我们和胶州营走的近些,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待遇呢,东昌府的地方士绅都是这么琢磨。
崇祯十年的正月初八,李孟和他手下的四百骑兵已经是在青州府了,这边算是他自己的地盘,连续十几天高强度的运动作战,战果固然是辉煌,可人马也是疲惫之极,骑兵们死十五人,伤了三十余人,也需要休整调理。
进入青州府之后,除却尸体着人带回莱州府,伤员则是就地找熟悉的民家休养治疗,其余的人则是化整为零,分成十人,十五人的小队朝着胶州的方向行进,查缉私盐的盐丁大多是这个规模,这些人也有证明自己的文书,也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马罡在昌乐县就停住不走,这边是他统领盐丁在青州府的总部,不过马罡也是比较兴奋,李孟那边升任参将,自己率领的盐丁按照从前的规矩,很快就会成为正规的军兵了,自己到底能当上守备,都司,甚至是游击呢!
李孟的体质比起身边的士卒来到底是好些,白天的行军中,放松下来的汤二和三十名跟着李孟的骑兵都是不住的打瞌睡,李孟则是精神的很。
这时代的消息传递有时候慢的惊人,可有时候却又异乎寻常的迅速,东昌府发生的事情被有心人迅速的传播开来,李孟率领骑兵从青州府进入东昌府的时候,沿途接待的地主士绅们都有些冷淡,当然只是一种很轻微的表现,李孟这种人不管什么时候,也不是他们能够得罪起的。
等到回来,那就不同了,李孟他们晚上住宿往往都是在驻扎青州府盐丁的引导下,住在这些豪强的家中。那款带用热情这两个词来形容都有些不足了。
虽说是正月期间,可每到一户,都是殷勤的接待,参将是高级武官,见面磕头是免不了的,好酒好肉也是免不了的,李孟真正有些受不了的是,居然有人殷勤到送小妾、女儿过来侍寝,虽说直接拒绝,可当真是受不了。
如果不是李孟严加约束,手下的骑兵们恐怕就是一路行在温柔乡中了,单身的汤二更是被人提了十几门亲事,而且还都声明不在乎什么名份,妻妾均可。
在正月十五之前,李孟终于是回到了胶州城,对他来说,这回程的路,倒是比在东昌府来取如风,杀人如砍瓜切菜那时候来得痛快。
对于胶州营系统驻扎在老营的所有人来说,李孟回来休息,这才是新年的开始,对于整个胶州来说,李孟的私盐,军兵,各色买卖活动就是支撑他们的全部,对于他们来说,新年也是刚刚开始。
本来正月十五之后,年就算是过完了,可胶州却不合时令的陡然热闹起来。
回到胶州睡了一觉之后,本来罗西就要来请示内宅的宴会,新增了这么多女眷家人,总是要操办一下。
不过宁乾贵却赶在了前面,宁师爷而今真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不过是个师爷的水平,眼下所做的比起知州来都不算少,李孟的恩威并使早就是让他死心塌地,可此时却有些忙不过来的感觉。
宁乾贵找李孟却不是来诉苦的,而是向李孟详细禀报去南京之前交待的一些事情,从各处一共招募了九十多名铁匠和学徒,都是花钱让他们迁居到这边来,已经是和那些辽东的匠户们居住在一起,渐渐的可以加大生产了。
硝石火药的购进依旧是不理想,只能通过某些见不得光的渠道在登州的武库购买,在济宁州那边的青盐断断续续运来过,而且每次都是需要刀剑之类的武器,这些东西胶州营淘汰下来的就可以卖过去。
但李孟却在邸报和塘报上看出了些门道,而今李自成和张献忠部虽说依旧是纵横来去,很是从容,可只要是和官军接战,却是胜少败多,这武器的需求加大,想必是损耗的加大。
李孟稍微琢磨了下,开口和宁乾贵吩咐说道:
“可以让济宁店铺里面的人手去问问青盐卖家,若是有急需的东西,咱们可以用先赊欠的方式给他们,眼下大头是和郑家的买卖,这些银子当个人情就是。”
第182章
再提亲
宁师爷连忙的点头,“咱们”这个词让他心中颇为的热乎,正牌青盐的来路,宁乾贵始终是有些猜不透,他始终没有想到出盐的那些人居然是横行天下的“闯贼”。李孟心里面自嘲的笑笑,心想自己这算不算是不忠。
陕晋豫川几地,李自成和张献忠与官兵打的不可开交,自己这边却一直做着资助的勾当,要是被崇祯皇帝知道,千刀万剐是免不了的。
不过这也算是实现示好,好歹李自成也打下京师,当过一段时间的大顺皇帝,也算是两边下注。
“大人,而今在北直隶的侯山带回来的消息,马越来越难买,两个月一共才有七十匹马回来,而且过关卡的时候还被人扣下了十几匹。”
侯山目前算是胶州营最累的一个,因为他口舌便给,而且脑筋相对灵活,一些采买运送的事情都是他出去办理,买马对于胶州营自然是大事,需要很多银子,自然是侯山亲自出马。
本来这山东买马颇为的容易,在冀鲁交界就有大骡马市,可战乱纷纷,马匹不管是军民都是急需,自然大家都是看得很重,凡是有好马都被买卖一空,剩下的劣马价钱也是极高,本来当年的马政荒废,马匹都要依靠关外塞外输入,眼下和东虏女真,西虏蒙古都是打的不可开交,马匹极难过来。
山西的商人们自然有路子,可马匹赚不到什么钱,压根不去做这个买卖。
侯山连年都没有回山东过,北直隶,河南都是跑过去,也买的不多,而且大都是官兵和乱民的马匹,这些人也要换点银子回去过年。
李孟听到这个却有些闷,这次率领骑兵突袭东昌府,刘泽清的兵丁面对骑兵就好像是猪羊一般,冲击,砍杀,几乎没有遇到反抗。也就是两三处的营地,里面明显有老兵打过仗,聚拢兵丁,可也是骑兵列好一冲即溃。
骑兵的强大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马匹能够带来的强大机动能力,要是靠双腿走,恐怕自己现在还在东昌府没回来呢?
想到这里,李孟却有个更深的忧虑,山东的地形特别适合骑兵,矮山和丘陵根本不是阻碍,而且山东此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历朝历代就有很不错的开发,各个府县的官道小路都是四通八达,无形之中更是放大了骑兵的作用。
胶州周边,除却大海之外,没有可以凭借的险地,他日东虏女真若是南下,山东可是必经之地,女真、蒙古的骑兵加起来可不是用“百”或者“千”这个数量级来算数的,李孟脑海里面莫名的浮现出铺天盖地的骑兵朝着自己这边冲来的情景,禁不住有些晕眩,晃晃头才止住了这个无稽的念头,笑着对宁乾贵说道:
“跟侯山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马是小事,人才是大事,他安全比什么都好。”
宁乾贵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禀报事情的还不到中午时分,宁乾贵刚想告辞,李孟却开口说道:
“现在写个帖子给颜知州那边送去,就说本官下午登门拜访!”
颜知州在胶州城已经是快要五年,第二任任期也要结束,虽说事事由不得自己管,可却过得轻松自在,在胶州营的威慑下,胶州城未经允许,甚至连小偷小摸都不能出现,所谓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之像,也就在胶州才有。
而且胶州和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处对于朝廷的赋税都是千方百计的不交拖延,可胶州却是经常完成八成左右。那是因为人人都知道私盐才是大利所在,李孟因为自己的盐场产能的问题,对于私人煮海熬盐不怎么限制,但有一点却是死规定,那就是必须要由胶州营这边统一收购。
治下太平,赋税不拖欠,颜知州这人又是宁静淡泊,这就让他在户部的考绩已经是连续几年都是“上”,问题就在他是浙江人,朝中大佬大都是南直隶人士,苏松常的出身,所以才没有升迁。
不过,按照明白官场规矩的人来看,升迁是免不了的,就看是去那个大府做个同知,通判还是去小府做个知府了,或许是不在山东,反正是要提拔了。
可这颜知州对即将升迁这件事情,却没有太多的高兴,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几乎就是当日在家读书的生活,每日练习书法,回家陪着家人,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下面的属吏都是客客气气,不敢有所违背,自从那个当面顶撞的典史被胶州营的军兵堵在家里揍了一顿之后。
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那个再打自己女儿主意的李孟,本以为自己是文官,对方品级虽说比自己稍高些,可文贵武贱,自己还能压服对方,谁想到李孟那边官位神奇的上升,现下已然是据守一方的参将,就算是莱州知府也要客客气气的对待,自己更要恭敬,真是郁闷异常,颜知州最烦的就是别人说他依靠女儿才有如此的好运气。
反感归反感,人在面前还要客客气气的对待,尽管脸上没有什么笑容,此时的颜知州就是脸上很僵硬的和李孟面对面。
说来有些可笑,若是其余的参将和知州这么相处,那知州被人一刀杀了都有可能,李孟之所以这么客气,无非是因为自己想娶对方的女儿。颜知州而今已经是在摆看女婿不顺眼的老丈人架子了。
李孟坐在那边,就当看不见对方脸上的不愉快,不紧不慢的在那里说道:
“这是托人在南京请来的青玉观音,知道小姐喜欢,这就送过来了,还望颜大人莫要推辞。”
这话说的别扭之极,可而今两人身份不同,推辞却也无法张口,颜知州艰难地说道:
“那就多谢李大人的好意了。”
一尊一尺高下的青玉观音放在茶几上,雕工材质都是上品,青玉并不是太名贵的材料,可这观音却花了李孟三千多两银子,这还是刘迁出面去买,对方肯定是收个成本价钱的原因。那观音放在桌上,如同水凝成一般,端得是精品。
李孟早就是委托那位苏婆子把消息带给了颜若然,想必颜小姐正翘首以盼这件青玉观音。
双方接下来就是尴尬无话,颜知州表面淡然,可手中的茶碗却端起来很多次,不过边上的下人却不敢喊“送客”之类的话语,只能希望李孟自己看到这个送客的暗示,告辞离开,但要让李孟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些小动作含义,未免太为难他了。
李孟沉吟了半天,喝了两杯茶水,才下定决心一般咳嗽几声,站起来准备开口说话,他这一站起,颜知州心中惊喜,心想这武夫,莫不是要告辞,却看到李孟郑重其事的作揖施礼,有些僵硬的开口说道:
“伯父,李孟对颜小姐仰慕许久,今日自来提亲,还请伯父大人成全!”
这番话说的当真是铿锵有力,那边的颜知州一口水差点没有喷出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个小子直接开口,算是个什么事情,好歹也是参将的高位,怎么这么不知道规矩。
不过所有人对李孟的感觉都是觉得此人已经是四十岁左右,毕竟处事狠辣,手腕圆滑,手中的实力几年间就已经是发展到这般地步,可不是个年轻人能做到的,但李孟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世,年龄都没有过三十岁。
颜知州怎么会答应,这年头有些头脸的文官联姻都是要在文人名士这个圈子找,就连勋贵都未必入了法眼,更不要说李孟这等粗豪武夫,颜知州心里倒是有个打算,把女儿嫁给个南直隶苏松常出身的年轻文士。
眼下东林党几乎把持了官路,只要是出身在这三地的年轻文人,差不多的都可以在官场上很顺利,这才是有希望而且光明的路子,跟着李孟这武夫有什么用,没准那天李孟就死在沙场上,而且女儿是书香门第出身,嫁给这么个出身贫苦军户的武人还不是要受罪。
李孟弯腰作揖的动作保持了半天,那边却没有半点的回应,抬起头来一看,颜知州脸色已经是气得铁青,嘴唇有些颤抖,却是沉默不言。李孟心里有些恼火,心想我这里到底那点差了,这么诚心诚意你却如此态度。自古到现在,老丈人和女婿关系相处好的实在是少见,何况李孟这个未确定的。
他更不知道自己方才张口提亲的举动有些失礼,何况提亲这件事情本就是拒绝多次,提起来确实是有些难堪。
“文武殊途,李大人好意小女承受不起,还是算了吧!”
颜知州咬着牙客气了这几句,李孟却也有些火大,扬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