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李孟的应对就是等着南直隶的局面和河南的形势确定下来,目前还不能离开济南,免得又当日所谓天下一盘棋,最后一场空的笑话,能够沉下心等待,这也是一种成长的体现。
说是给屯田军属们平民身份的政策,这个说法已经是在部队和屯田田庄中传达了下去,结果是士气民心近乎沸腾,向心力实实在在的大涨。
而李孟目前所做的,则是在木云瑶的跟前,在出战之前,尽可能的找时间陪她……
“大哥,你说孩子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叫什么名字好呢……”
闺房私语,李孟和木云瑶的脸上全是幸福。
第370章
北边
关外盛京,从三月份开始,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如今可是抖起来了。自从大清皇帝皇太极的儿子豪格执掌正蓝旗之后,阿巴泰的身份就是不尴不尬的。明明是老汗努尔哈赤的儿子,却要被矮自己一辈的豪格管着,任谁这心里都不会高兴,总会有芥蒂。
八旗上下,早就没有当年的“质朴”,各个心里面明镜一样,谁得势自然巴结的人就多一些,谁失势大家自然都是懒得理会。
多罗贝勒身份尊贵,可自从满清定下爵位制度以来,有这身份的人可是不少,不差这阿巴泰一个,巴结他有什么用,不如去找济尔哈郎和代善、多尔衮这些亲王献殷勤。
如今却是不同了,从皇宫中传出了命令,说是今年要有南下的大军行动,就由多罗贝勒阿巴泰率领入关。
尽管爵位仍然是多罗贝勒,却有了个奉命大将军的头衔,这南下兴兵,谁都知道是又要进关内扫荡劫掠。
在松山的大明军队全军覆没之后,在大明朝廷派出来求和使者被他们戏弄之后,满清上下终于弄清了大明眼下已经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甚至都说不上是老虎,完全不是满清的对手了。
这次的入关,与其说是去作战,倒不如说是一次武装游行,进入大明的国境之后,可以为所欲为,不会遇到任何的有力的抵抗,大明的金银人口都是待宰的羔羊,可以随意的掠夺。
而且出去那么一趟,回来之后就有种种的军功在身,日后的升迁,家族的富贵都可以沾光不少。
满清的本质是个蛮族的武装强盗集团,这个集团在前期,对自己成员的衡量标准就是军功的多少,可眼下满清周围的蒙古部落,可长城外的大明势力,都已经是被八旗武装击溃和打垮,这个武装集团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战争可以提供获得军功的机会了。
去南征大明,这个活计,是又有面子,又有实惠的大好事,人人都是想要加入其中,原本对阿巴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正蓝旗老少爷们,如今对外可都是没口子的夸赞“咱们的贝勒爷阿巴泰”。
如今大清的宫禁也是个半透风的地方,谁不知道如今皇帝的打算,准备让豪格去管两黄旗,这阿巴泰将来就是正蓝旗的旗主了,保不准出关之后,也能捞个亲王做做,这样大热的人物,尽管已经五十出头,可大有巴结的价值。
自从阿巴泰在盛京开始筹备南征大军,他从前冷冷清清的府邸已经是门庭若市,走关系讨好的纷至沓来。
还有盛京各个亲王,八旗各旗的亲贵们,都是递话关照,让某某人,某某子弟入这南征的军队历练一番,也算是为大清做些事情,当然,实际上是来捞取军功富贵,这个就不必要明言了。
不过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行事愈发的谨慎小心,在外面从来不敢高调从事,当然,过来关说求情的那些人情往来他还是答应的,反正入关就是武装游行,不会有什么危险,胜券在握的结果。
只是眼看着阿巴泰就要成为和济尔哈郎、代善、多尔衮几个人相提并论的大贵人,可行事丝毫见不到什么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模样,这就很让人感觉到敬佩了,四月之后,整个关外的满清地盘,谁不称赞阿巴泰仁义忠厚,是大清的栋梁。
八月份的盛京,早晚间已经是稍显得有凉意,特别是身体虚弱的皇太极寝宫住处,定时还要拿着炭炉加温,免得皇太极的身体经受不起。
可这样的温度,对身体壮健的阿巴泰却是有些热了,额头上微微见汗,但他却没有什么怨言,低眉顺眼的在床前站着。
有个说法是权力让人成熟,尽管才几个月的时间,可现在的阿巴泰可不是被急招回盛京,在寝宫大悲大喜,进退失措的那个贝勒了,现在好歹知道沉着的应对皇太极,尽可能的稳重些。
多罗贝勒阿巴泰在一开始有些奢望,但多次被召入寝宫,皇太极就在这火炕上,用虚弱的声音给他布置讲解进关的时候应该做什么,询问他准备的情况,等等等等,但做这些的时候,阿巴泰从来没有坐下过。
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来这个寝宫的时候,皇太极可都是笑颜赐座的,这一点,阿巴泰心中也知道,从这个小小的细节能够看出,自己在皇太极心中,还有在这个帝国的地位是如何。
他不着急,尽管如今的地位不高,但是能够率领大军入关,这本身就是一个起步,改变自己和改变自己家族命运的起步,或许不远的将来,自己走进这个寝宫的时候,皇太极也会笑着给他座位。
只是不知道皇太极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了,半年的时间,皇太极已经不太流鼻血了,不过看身体的状态,更大的可能是没有鼻血可流,整个人除了精神还算好之外,身体已经是个皮包架子。
“明国京畿之地都是新募的兵马,不堪一击,你过去那边的时候,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皇太极的声音很轻,阿巴泰聚精会神的听着,当年的遭遇的确是心中有怨言,这半年近距离的接触日多,他却渐渐的认识到清国的这位主宰者,的确是人中之龙,见识本领都远远的超过自己。
尽管来这寝宫之中,皇太极好像是教育小学生一样的教阿巴泰,但阿巴泰却听的极为仔细,唯恐遗漏了一句,每一句的确都是金玉良言,对他马上就要进关的行动大有益处。
皇太极说句话就是喘口气,边上伺候的小太监连忙递上碗温补的汤药,抿上口然后缓缓恢复下,这全是名贵药材的汤药多少管点作用。
只是这话说的断断续续,皇太极缓过劲来,又是轻声地说道:
“上次多尔衮领着人去了山东的济南城,不过马上又是回转,据说当时明国南直隶和山东兵马已经是北上,咱们还有几百骑丢在了那里,朕对那边不太放心,这次你去,一定是尽可能的南下,尽可能的向南……”
说完这句,皇太极咳嗽了半天,在寝宫外面候着的医生和太监连忙跑进来,又是一番调治,这才是恢复过来。
即便心中有再多的想法,阿巴泰看到这景象心中也禁不住有些感动,自己的这些兄弟里面,也就是这皇太极有资格有能力做这个大清的皇帝,其他人来做,还真是不行。
那边皇太极稍一恢复,就挥手斥退了太医和宦官,又是轻声地说道:
“这次除却你本旗的甲丁,和常例抽调的各旗兵马,还要多调些兵马,三顺王和续顺公那边,两白旗和两红旗那边,明日朕就下旨,让你多带些过去。”
稍微喘口气,皇太极声音虽然轻却是无比坚决:
“现在明国的南边乱得厉害,想必南直隶和山东腹地的兵马都被牵扯其中,所以这次一定要尽量的南下,打垮这些军队,若是你这次去后,还没有拔除这根钉子,下次大军入关,恐怕还要在这上面花费心力,那就不美了。”
不管是皇太极还是阿巴泰,甚至是满清的亲贵到平民,对大明兵马的态度都很统一,或许有那么小猫三两只给八旗兵马造成麻烦,不过也就仅仅是造成麻烦而已,最后的胜利者还是清军。
看着阿巴泰神色郑重的答应,皇太极欣慰的点点头,每次对谈之后,都由坐在屋子角落处的一名汉八旗的笔帖室记录,然后再由专人去阿巴泰府上去宣讲,让他温习熟悉。
“从前咱们八旗的兵马进关,野战大胜,趁虚攻城做过很多,围攻坚城,打慢战的时候却少,你这次去,一定要找那么几个大城试试,借机演练下战法,跟着入关作战的甲丁,都要轮换上,去年新造的那些门将军炮这次也带去……能说的就是这么多了,朕要是想起什么,会派人传你,有不懂得,多去找找范章京……”
话说到这里,阿巴泰自然是知趣的躬身告退,后退着刚要出寝宫,却听见盘腿坐在火炕上的皇太极轻声地说道:
“听说岳乐去多铎的府上听戏喝酒,他们叔侄两个玩的还乐和吗?”
岳乐是阿巴泰的儿子,听到这句,阿巴泰浑身一颤,诺诺的不敢出声,听到那边的皇太极又是说道:
“朕就是随口一提,你下去吧,听闻你平日在家温习朕的讲述,朕心中很是欣慰。”
阿巴泰不敢多说,躬身轻手轻脚的退下,不过身上的汗却更多了些,但这可是冷汗。
崇祯十五年八月十三,前兵部尚书陈新甲因与关外东虏鞑寇私自议和,以大逆欺君之罪问斩,行刑弃市……
第371章
暗诽,士气高涨
“大哥,要不然我找些包衣奴才抬了旗,当作咱们两白旗的丁口交给阿巴泰,让他带着进关。”
两白旗的掌管者自然是睿亲王多尔衮,能这么发问的不会有别人,正是在盛京以胡作非为著称的多铎,边上的阿济格年纪最大,却不说什么话,可满脸都是赞同多铎意见的表情,他们三人,一向是多尔衮拿主意的,坐在上首的多尔衮也是个青年,他没有一般满清亲贵的粗豪模样,反倒是显得有些汉人书生的起止。
听见自己弟弟的意见,多尔衮哭笑不得的拍拍额头,开口说道:
“多铎你现在也是咱们大清有数的贵人了,说话别这么不经过脑子好不好,入关那是去赚钱捞取功名,咱们两白旗上上下下的都是盯着这个事情呢,你要是把这机会给那些包衣奴才,恐怕下面早就是闹起来了。”
多铎懊丧的坐下来,开口恨声说道:
“不知道上面那位到底是发了什么疯,居然让阿巴泰那个窝囊废去关内,他凭什么,这次怎么也是应该我去……”
多尔衮听到这里反倒是笑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个兄弟是一母所生,向来是在正白旗抱团的,这次的讨论也是没有什么避讳,他好整以暇的端起一杯茶水吹了几口,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
“阿巴泰是皇帝选定入关的大将军,他抽调各旗的兵马也是皇上给他的权力,再说下面的人都是巴不得跟着过去,我们何苦去为难,要多少人给他多少人,怕他还不愿意多带咱们的旗丁。”
两个兄弟最是佩服他们这个大哥,这时候都是不作声了,多尔衮在自己兄弟面前也是少了几分谨慎,迟疑了半晌还是冷笑着说道:
“他以为把阿巴泰抬起来管着正蓝旗,那边感恩戴德,其他几个旗跟着对付我们,也不想想,当年继位的时候,阿巴泰不过是抱怨了几句,他的摆牙喇就要过去杀人,五十多岁了还是个贝勒,他能愿意!?嘿嘿。”
多尔衮说了几句,末了嘿嘿冷笑两声,阿巴泰可能有心中怨恨的地方,多尔衮三兄弟又何尝不是,本来努尔哈赤死后该他们继承,但皇太极联合代善逼多尔衮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殉葬,夺了帝位。
这杀母夺位的大仇,多尔衮又怎么能忘记,多铎毕竟是年长些,话说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反倒是阿济格沉吟了下,闷声闷气的又是来了一句:
“两黄旗的鳌拜,平日里很凶,一向是和我们不对付。”
“鳌拜……不过是个莽夫罢了!”
胶州营济南大营的兵马正在向南调动,登州军的责任重大了许多,分守登州参将赵能手下的两万多兵马,要负责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三府的守备和防御,济南大营兵马若是南下,济南府和东昌府的驻守任务也要落在他的头上。
两万多兵镇守五府之地,委实是有些捉襟见肘,信阳水营的三千人在登州府和莱州府的沿海一带,看守的愈发牢靠,几个重要港口的要塞设置也是逐渐的完备,这边又是李孟的老地盘。
赵能和李孟通过书信联系几次之后,索性是把大部分的登州军向西移动,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毕竟是山东的腹地,他们的门户则是济南府和兖州府,即便是大军南下,掐住这两头就足以保护平安。
所以李孟率领大军出发之后,赵能立刻是率领登州军补上济南府和东昌府的防御缺口,而其余三府的则是用水营的兵马、武装盐丁还有屯田田庄的队伍来维持,在这三地都是顺从胶州营多年的,倒也可以放下些心思。
最近这段时间的胶州营内外都不安宁,士兵们的心思除却那些老营的兵马外,其余的人都是心思稳不下来。
先不说大部分的军队调动准备,人人都知道大战在即,马上就要出战,这是一方面,而且各个的营千总都是传达了李大帅的命令。
这命令撩拨众人心态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即将来临的大战,这就是所谓的“屯田户军属改籍令”,从今日起,屯田户出身的屯田兵,如果在胶州营服役超过三年,三年后他和家人的身份将由现在的屯田户变为平民。
全家从奴仆的身份变成自由民,而且,从今日起,所有屯田军属在屯田田庄的劳动所得,自留六成,剩余作为赋税上交。
三年后,作为屯田户所承担的税赋将享受胶州营普通士兵的优惠和各种地方上的优待政策。
从命令发布之日起三年后,屯田兵将享受老兵待遇,不过因为入伍时间比老兵晚,所以粮饷按照老兵所得的七成获得。
在这三年中,屯田户虽然是自由民的身份,但仍然要在管制下生活生产,三年后方能获得完全的平民身份。
以上的各种条例,都是按照正常情况的计算,如果在此期间立功或者受到表彰,所有的流程和改变将要加速进行,立有大功者,可以立刻转换身份,并且获得提拔,如果受到惩罚,则所有将反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