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498

  而且盐场左近的那些地主大户什么的,都是纷纷的聚集,派出了自家的壮丁护院过来帮忙,马耳山的强人们丢下了是几十具实体之后,狼狈的窜回了马耳山上,算上溃散的和逃跑的,十成的人马差不多去了四成多。
  听到这个消息的杨四当即被吓了一跳,他也是要紧的角色,立刻是把领路和联系的那几名手下灭了口,猫在家里等着消息,把自己的手下都是收拢起来,不再出去做生意,等事情真正有了结果再说。
  事情的结果是三天后发生的,那马耳山的寨子被胶州过来的兵马打开,全寨子的人一个没有留,直接是一个不留,全都屠了。
  参与攻打这马耳山山寨不光是莱州府过来的人,还有青州各路的绿林人马,这个事情让杨四惊吓出来一身的冷汗,这才是知道那胶州营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想想自己还暗地里面撺掇这样的事情,岂不是不妙。
  杨四当即是把所有的手下遣散,自己带着些浮财借着探亲的名义去外地躲风头,当时杨四的势力正是上升的时候,海上的没本钱买卖做的也是风生水起,下面的几名小头目都很不理解。趁着杨四这一走,直接是把这些海盗接收了过来,在海上自己拉杆子扯旗干。
  可这胶州营的发展势头极为的迅猛,崇祯九年左右的时候,在青州府和莱州府近乎是拉网一样的扫荡了一次,就为了保证盐场的安全生产和海路的通畅,那些路上积年的山寨都是被彻底的打垮,更不要说这些海上的小股团伙。
  这几支分散出去的力量,要不是顶不住压力自己溃散,要不就是被抓到盐场去做苦工,或者是直接砍了脑袋。
  等到郑家的船队开进这片海域之后,谁也不敢再提做海盗这个事情了,在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入海为盗,那就是嫌自己命长。
  杨四在外面呆了一年多回到信阳镇的时候,风声差不多已经是过去,局势也是清晰明朗,这杨四一边是惊叹胶州营崛起的迅速和霸气,一边却因为从前那个心病不敢再做什么匪盗之事,他积攒了些金银,也不愁吃用,索性是把那些潦倒在家,因为灾年生活艰难的从前弟兄集合起来,一起打打鱼,做点小买卖。
  人的变化快不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景,很多事情人们都不会记忆太久,杨四这么干,很快就成了镇上有名望的人物,胶州营的势力越是扩张,杨四对自己当年所做的事情就越是后怕,做人做事就越是谨慎,在乡间的名望就越是高。
  信阳镇这片地方,谁提起“杨四哥”这个名头,都是要翘起拇指夸赞的。
  崇祯十二年的六月初九,杨四早早起床,领着手下的那些人去海边整修渔船,修补渔网,镇上的人也都各自为了生计忙碌,很少有人注意到几名骑士来到了镇上,这几名骑士里面有一人镇上的人倒也熟悉,是附近盐场的某位管事,一向是来这镇上收购盐货的,除了脾气大些,处事却很公道,也不招人厌烦。
  此时这名管事正和同行的几位骑士笑谈闲话:
  “这杨四当年还勾结强人攻打盐场,也算是有胆气的人!”
  这个逸闻让那几名穿着布衣的骑士很感兴趣,一人笑着问道:
  “有这样的事情,你们事后没有动他?”
  “没有,当日间初到这里,因为是外地人很难打开局面,还指望着这样的强人上门,杀杀立威呢,这杨四倒是帮了咱们这个忙,那次去屠了那山寨的时候,有土匪撑不住全招了。当时队副琢磨着,等这杨四要有什么动作,再把他那伙人全都收拾掉,谁想着这杨四也滑头,直接出去躲避风头了,倒也不好动手,等杨四回来之后,在乡里也有善名,也没有什么必要动他了。”
  有名骑士听到这话之后,忍不住哈哈的笑起来,开口说道:
  “这杨四倒真是好造化,听说咱们总兵大人可是用了个‘请’字的,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
  这话一说,周围的人都是啧啧的惊奇,那管事人头熟悉,找个人打听了下,直接就是来了杨四的家中。
  杨四当年是海盗头领的时候,留着大胡子,有意的让自己形象变得凶恶一些,不过现在,虽说每日间做的也是风吹日晒的体力活计,可还是经常整理自己的胡须,就是让自己显得面善些。
  忙了大半天之后,杨四领着几十个小伙子从海滩回来,一帮人说说笑笑的倒是愉快,海边人家,所谓的院子也很简单,甚至连门都没有。
  事情过去了几年,不过杨四心底还是对当初的那件事情记忆犹新,看见门外拴着几匹马,心里面立刻是打了个突,硬着头皮走了进去,杨四一进院子,就看见那几名布衣的骑士。杨四也一直是留意着胶州营的举动,别人或许不认得,但他却知道这些布衣骑士的打扮应该是胶州营的军卒。
  尽管对方还没有说什么,杨四却浑身上下变得冰凉,看着对方笑嘻嘻的,他却更是紧张,那些跟着他干活的年轻人却都是觉得有些不对,这些人当年也都是好勇斗狠的角色,纷纷把工具抄在手中围了上来。
  “莫慌,杨四你小子的好事来了!”
  那管事笑着说道。
第273章
草莽群像
  虽然杨四身后也站着几十名青壮汉子,那几名布衣骑士报出自己的身份之后,这些人也不敢乱动了,这些年胶州营雷霆手段他们可都是见过了,而且信阳镇也算是在胶州营的保护之下,得到好处也是非常多,恩威之下,不是他们几十个人就有胆气反抗的。
  胶州营的这几名军卒态度很和蔼,可杨四因为心中有心病,惊慌非常,不过却也没有办法违抗什么,只能是听从对方的吩咐。胶州营派来的这些人来着空余的马匹,要求杨四今天就要跟着启程前往胶州。
  杨四无奈之下,就像是交待后事一样跟几个亲近人吩咐了几句,没有拿什么东西就跟着这些人一起上路了。
  石臼所的那人和杨四的情况稍微有些不同,这人现在已经是给胶州营在青州府的盐场效力了,算是个工头,也是被胶州营的人找到,有人带着快马赶往胶州。
  具体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具体,但杨四回到信阳镇之后,身边却多了十几个外地来的汉子,还带着大笔的金银。
  这次胶州之行后,谨言慎行几年的杨四也是恢复了从前的张扬,开始收拢那些旧部下,有那一直跟在身边的老兄弟,禁不住开口相劝,说如今是那胶州营天下,四哥你再扯旗拉杆子,岂不是自寻死路。
  不过一向是谨小慎微的杨四这次却不管不顾,好在是杨四平素里也对下面的人极为的恩情深重,那些老弟兄门都是有了陪着杨四一起死的心思,谁想到事情却有些古怪,先是在盐场服劳役的那帮人被放了出来,也是回到杨四的手下。
  那十几个外地来的汉子也到处的游说招揽,还有人帮着谋划筹备,凡是胶州营募兵的时候被拒绝打回来的年轻人,见到有人招揽,本就是心里不安分的他们也都是动了心思,这年头不管是拿刀枪还是拿锄头或者拿渔网船桨,图的就是个吃饱肚子,过个快活日子,既然有地方投靠,管他是李总兵还是杨四哥呢!
  杨四这么毫无忌惮的大干,很是有些地方士绅抱着看热闹心理,不过很快就看出个了蹊跷,一来是很快就有了上千人的规模,大小船只百余,居然银钱粮秣都是齐备,这还没有出去做没本钱的买卖呢,哪有这么的钱财花用。
  而且这等灾年,大宗的粮食差不多都是在李总兵的手下控制着,买卖监视的极严,平民百姓就算是家中有粮食,也要留着保命用,谁还拿出来买卖。
  再说这杨四招来的年轻人每日里面都是拿着半新不旧的兵器在那里操练,这山东地面上,半新不旧的兵器谁手里有,还是只有一家。
  杨四都啸聚了一两千人的规模,有几个胆小怕事的士绅地主已经去附近胶州营的驻军那边告状了,可胶州营这边却是不闻不问,到这个时候,就算是再糊涂的人心里面也该觉出点什么了。
  平日里城镇乡间,哪怕是几十人聚在一起想要做些什么,都会被胶州营的人盯上,有那想要为非作歹的,大兵到了,没有什么首恶杀头,胁从坐牢的规矩,直接就是全部的杀头,知情不报的也有种种惩罚。
  可这杨四都做到这般田地了,胶州营的驻军却还是不闻不问,但要是有人说这是胶州营的指使,胶州营在青州府的驻军还有其他的代表,都是一概的否认。
  眼看着这杨四手下的这支人马,气候越来越大,周围的地主平民反倒是安心了,胶州营再怎么强横,却不祸害百姓,既然默许这杨四存在,想必是私下有什么默契在,不少人家的子弟都在杨四的手下,海猴子这个绰号,现在又被很多人叫了起来,这海猴子的队伍在外面采买都是实打实的付钱,倒是对信阳镇一带的民生颇多促进,这存在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周围的人却没有注意到,海猴子的队伍每扩大一份,总是有一定比例的莱州人进来,但这很不起眼,除却杨四和相应的人员之外,很少人注意到这一点。
  不过,这些事情已经是崇祯十二年的十月之后了……
  混天龙周八喜是山东有名的大盗,所谓草莽之中多隐世的豪杰,那基本是小说家言,自古都是官府军队里面出身的人才能在草莽绿林之中混出名堂来,周八喜东昌府人,三代从军,曾经是总旗的官身。
  崇祯初年的时候,一次剿灭闻香教作乱,却被对方打败,知道就算是回去也要被军法处置,索性是落草为寇。周八喜这边带着十几个亲随的老弟兄,又把当日的溃兵收拢了些,开始在各个府县流窜。
  他们这帮人和寻常匪盗不同,坐骑多,行动如风,而且懂得骑战,和别处的匪盗火并,这些落草为寇的官兵拉开架势,马匹列队来个冲阵,对方的乌合之众一般都是被打垮了,而且本身都是官兵,熟悉官军的底线和行动的方式。
  有时候这帮人就算是屠灭了村庄,官府也是追之不及,无可奈何,周八喜也是觉得到处游荡劫掠的日子过得舒服,身边只有二十几名弟兄,全是骑兵马队的出身,来往山东六府之间,闯出了偌大的名声,寻常的绿林山寨不仅不敢得罪,在需要人帮忙的时候还要花大钱来请他们。
  四五年的功夫闯下了这混天龙的名头,这时代,能被人叫做“龙”,即便是江湖上的绰号,也足见强悍。
  在崇祯九年,混天龙不知道那根筋不对,打起了李孟盐队的主意,实际上这倒是淮上盐商放出了赏格,周八喜有心去赚这笔银子,顺便和这些盐商们交好。
  但胶州营就算是押运盐队的盐丁,也都是系统训练的军兵,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好死不死的,混天龙周八喜横行惯了,没有想到了那支盐队附近还有胶州营军兵,战斗爆发的突然,盐队的一名盐丁和车夫猝不及防,被当场杀死。然后,周八喜只带着一名弟兄跑了出去,剩下的人都是死在运盐队的周围。
  经过这次的挫折之后,周八喜彻底是害怕了,虽然又是招揽了十几名勇悍的手下,却再也不敢碰和胶州营有关的任何买卖。
  可胶州营的范围越扩越大,到处流窜的周八喜也觉得越来越局促,让他离开山东,本乡本土的却是不甘心。
  结果黄平在山东地方招收手下的时候,周八喜琢磨了琢磨,心想自己的银钱也积攒的够了,为啥不找个能庇护自己的大势力,平稳几年呢!
  反正当年那劫掠运盐队的案子他打得快跑的也快,没有人知道当年那事情是他周八喜做的。
  黄平对这种地头熟悉又有本事的江湖人自然是十分需要,混天龙周八喜很快的就加入了黄平手下的哨探营伍之中,加入胶州营麾下,混天龙立刻是感觉到不同了,以往自己虽然纵横草莽。可却不敢大摇大摆的进入城镇,对一些财雄势大的大族士绅,也是要避而远之,可头上有了胶州营这个衔头之后,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士绅地主,见他的面都是客客气气,平礼相待,很简单,因为周八喜已经不是当年的大盗了,而是胶州营李二郎的代表。
  这样的好日子却也没有持续几天,清军入北直隶,消息传遍天下之后,黄平集合起来手下的江湖人士去往北直隶和山东边境打探,这些江湖人立刻就是变得三心二意,迟疑起来。
  特别是这周八喜可是在军营中呆过的,自然知道这鞑子大兵的厉害,不过眼下李孟驻扎在德州城,山东的势力范围还没有什么变化,心中不愿意,也要勉强跟着办事,只是这态度上,未免有些虚应故事了。
  等到胶州营追击清军的时候,周八喜心里面终于是有了别样的心思,他自以为在军营里面呆过,见识比其他人要高出不少,既然这李二郎傻乎乎的要去和鞑子打,肯定是自寻死路,何必吊死在这棵树上,胶州营一倒,山东一乱,他混江龙岂不是又回到从前风生水起的好日子。
  清军一入山东,山东总兵丘磊的兵马立刻是奔逃溃散,这时候黄平要求下属去打探消息,这些纯粹是趋利的江湖人士没有一个人愿意去了,怒极的黄平质问周八喜:“你可想过还要在山东,你还如何存身”,周八喜满不在乎的回答说道“你胶州营今后有没有还是两说的事情,撩这个狠话吓唬谁!”
  胶州营不仅还在,而且还大胜,并且势力还大幅度的扩张,当日间那些临敌逃散的江湖人,开始在山东无存身之地……
  事实上,这些江湖草莽的人士都是自以为精明无比的,善于观察风色,又多是溃兵逃兵出身,自以为对这些朝廷官军摸的透了,在登州府和莱州府境内的江湖道上,很有些辽镇过来的人士。
  辽镇很多人来到山东之后,根本没有生路,孔有德那场大乱子闹完之后,没跟着一起闹,留在山东的,下场更是惨淡,就算是乞讨要饭,如果有辽镇口音,本地人都会关门不理。加上辽镇人士大多是武夫,落草为寇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此类辽镇人士落草之后,因为抱团,又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很快在山东登莱两府之地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威望。
  大明军兵九边兵号称最强,辽镇兵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关外和鞑子大军打生打死,一路的溃退下来,算是见过知道的人,对清军的强弱自然是有判断,李孟的兵马又少,所做的事情又是隐秘,整个山东对他的势力了解都是中上层人士模模糊糊的印象,这些草莽平日间惟恐避之不及,哪还会有什么了解。
  结果清军一来,最先散去的就是这些辽镇军兵出身江湖人,而且回到自己的地盘之后,一改从前的收敛,放肆动手抢掠施暴的人也是他们,理由很简单,鞑子大军这就过来了,山东境内的明军要是躲起来还好,傻乎乎上去迎战的那还有活路。
  他们这么一闹,还在黄平手下的那些江湖草莽人士也都是心思不定,等到大军真是压过来,立刻是做了鸟兽散。
  黄平那边狠话虽然是和这些江湖人撂下,但却也知道他们情报工作虽然凶险,可却关系到胶州营的生死存亡,既然已经是誓死效忠,那就算是死也要去了。
  只是黄平和手下的那些胶州营出身的密探却把这些江湖草莽人士恨极,可他们也都是脑筋灵活的角色,心想日后胶州营怕也是要接重这些人,自己这口气也许就要这么忍一辈子了。
  不过李孟做事素来是出人意料,等胶州营一安顿下来,马上是发出了惩罚令,除却黄平还顾全大局的劝了几句,幸存下来的那几个人都是心中大呼痛快,就算连黄平心底也是恨得咬牙切齿,自然不会坚持那虚情假意的劝说。
  大军作战,胶州营的士卒那自然是强兵劲卒,对付这些江湖草莽那是有如砍瓜切菜一般,可此次至多也就算是地方上的清理治安的行动,而且胶州营的士兵虽然精良可数目却不多,募兵训练,所有人都是忙成了一锅粥,也顾不上这个。
  五月募兵黄平虽然也挑选了许多合用之人,但这些人必须要在胶州营的正规军中训练一段时间,经过专门的挑选和筛检程序之后才能正式的加入,也是用不上的。
  而战后,战前那些探子里面剩下的人也就是十四个,那位去面见李孟的探子江显绰则是成了他的副手,靠这十四人去报复那些江湖凶徒,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在胶州营的武装人员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武装盐丁,驻守各地关卡,运盐送盐的人员一直是武装盐丁来进行,武装盐丁开始的时候都是纯粹的军户子弟来担任,可以说是胶州营的前身。
  到了后来,那些各地豪强大族的子弟成为了主要的组成人员,再有一部分确实不适合去正规军训练作战的老兵和老盐丁来担任大小头目,各个府县关卡道路驻扎的盐丁因为彼此的地缘关系互相制约监视,避免地方大族把持住胶州营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互相的制约平衡这才是长久之道。
  当日每家每户抽丁的时候,各个大家送到武装盐丁这边来的亲眷子弟很少是直系或者近支,都是旁系疏远的孩子,这些人在本家之中得不到什么发展的机会,来到这胶州营的盐丁队之中,都是想牢牢的把握住这个机会。
  加上盐丁队中本就有这个抽取优秀的盐丁去补充胶州营的规定,而且盐丁队的小队、队副,队长之类的头衔拿到外面去也是响当当的名号,做到这个位置,就算是从前的族长家主也要客客气气的对待,也能做出出身地位。
  而且那些做头目的老兵和老盐丁,知道自己不能打仗,对那些胶州营军队里面的同辈和晚辈却未免没有争胜比较的心思,有心把自己的手下训练的和那些军兵比比高下,再加上盐丁的考绩之中,盐务顺畅整肃是一方面,军事技能和面貌也是一方面,他们也要在山东各个驻扎设卡的地方轮换演习,只不过比起正规军要频率低些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4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