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619

  而他后勤无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友军承诺的物资支援,只到位了极小一部分。
  武田胜赖为了全力西进,宁可放弃飞驒、北信浓、西上野、东骏河的部分利益。可惜这么想的,只有他一个。
  北条氏政似乎喜欢捏软柿子而不是硬碰硬,比起向西,他更专注于下野、下总等战线上的扩张,花了大半年时间拔除了梁田、小山、小田等势力并给予里见家重创。
  答应好给武田的“有力援军”,只出了两千人,物资也只给了四分之一。
  上杉谦信要好一些,至少大部分精力还是花在越中、能登、加贺一带。然而可能是被多次叛乱弄得神经过敏了,一听到身后有风吹草动,便火急火燎往回赶,什么都不顾。
  因此,北陆一向宗尽管屡败,还是坚强的苟延残喘着,没有被彻底打死。
  最大的问题是,就算武田胜赖在上野问题上做了让步,上杉、北条的胃口依然不能满足,依然为了领地归属争得面红耳赤,难以达成一致。
  这令武田胜赖相当郁闷,战略目标始终无法达成,而且在家中得到一个“御馆大人武略无双,不减其父,然而谋虑不足,劣于先主远矣”的评价。
  此外,陆奥、出羽的争端,丹波、丹后的变动,也都逐一传到了耳边,但边鄙地区,不是急着要处理的。
  总而言之,各盟友和附属势力情况不尽相同。
  长宗我部元亲在九州进展顺利,大显雄风,无需担心。
  毛利家东线吃紧,但不肯交出伊予,那么姑且挂名增援即可。
  德川、织田稍有压力,不过看样子应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北陆的烂摊子倒是不得不处理了。
  一向一揆被上杉打得很惨了,平手汎秀借幕府名义,委派竹中重治、朝仓景健、坂井政尚等人增援。
  原本以为,就算不能扭转局势,起码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没想到后续发展令人惊讶。
  朝仓景健进入加贺之后,他的部下因为旧怨与一向宗门徒无法和平共处,渐渐生出异心。在与上杉军交战于越中时,这些人杀死了朝仓景健,倒戈相向,致使联军大败。
  一向一揆伤亡三千,几乎是损失了最后一支可以作战的力量,下间赖龙中流矢而死,杉浦玄任无力逃脱而自刃,七里赖周提前跑路大失人望。
  越中所剩不多的反上杉派非死即降,能登游佐氏、温井氏接受调略向上杉称臣,长氏、三宅氏隐匿乡间。
  另外坂井政尚重伤不治,临死前托孤于竹中重治。
  所幸此时会津、出羽等地传出动乱消息,又兼上杉谦信补给出现少许短缺,方才班师回朝。
  美浓麒麟儿此时也无力回天,写信坦诚道:“北陆军心丧尽,越中、能登已失,下次上杉进军,恐怕加贺、越前难保。”
  有鉴于此,北线出兵对平手汎秀来说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第七十一章
上杉的借口
  正好,琵琶湖南岸的濑田城修筑完毕,义光、纱织夫妇住了进去。
  平手汎秀命令儿子以此据点为枢纽,沿水道建立起补给网络,准备好五万大军开往越前的后勤供应。
  被推荐为“琵琶湖奉行”之后,一度处境尴尬,掉出权力核心圈子的沼田佑光终于重新得到发挥的机会。重新为平手家效力毫无心理负担,他对湖内水文情况和当地势力分布的了解,将能被派上一定用场。
  具体的详细安排,平手义光交给了小西行长,并指名了石田佐吉出来挑大梁,想好好看一看此人是否只会耍嘴皮子功夫。
  从年初起,由于弊案连累,而持续明哲保身,刻意远离政务的两位重臣被叫到了岸和田城。
  他们这种甘受委屈,不恋权栈的作风似乎得到回报。
  河田长亲再次被赋予“名代”的重任,受命前往越前、加贺,摸清当地实情,清点估算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尽可能聚拢人心,做好迎接大军前来的准备工作。
  本多正信则得到了“特使”的任命,将逐一拜访远江德川、美浓织田、摄津荒木、北近江京极、若狭武田、东大和筒井、四国及伊势诸势力等等,传达作战的要求。
  就如同是当年织田信长上洛时的作风一样,以大义名分号召天下群雄参与行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援兵,更是为了营造声势。
  在这个权力结构还相当不完善,人治远远多于法治的时代,一个人的声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力。
  纯粹指望这些出于名分而出击的联军显然是不行的,否则足利将军以及三管四职的天下就永远不会动摇了。直属掌握的土地与士兵是主干,协从者则是枝叶,本末之分不可偏废。
  平手汎秀很耐心地让本多正信去逐一交涉,而不是简单地借助足利义昭名义发出命令,其一是为了逐渐绕开幕府这块招牌,其二则是因为今年在处理伊势北畠家和长岛一揆时,已经足够强硬,若再持续下去,只怕会过犹不及。
  万一有人公开唱反调,那可真不好办。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时候需要刚柔并济的手法才行。
  派本多正信这个谋主出马,就是为了切实获知各家大名对于局势的真实想法。
  首当其冲是德川与织田。
  这两家现在都收到了武田胜赖的压力,出于自保尚且勉强的阶段,原本以为会对“先北后南”的方略提出反对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德川家康未经思索就同意派兵参与讨伐上杉,并亲口说出“鄙人尚在人间,必不使武田氏越滨松城一步,请刑部大人放心”的诺言。
  而织田信忠,也只在稍稍犹豫之后,做出服从调令的姿态。还主动解释说:“虽然东美浓沦丧,但中山道崎岖万分,敌方应该不会有直取岐阜城的机会。”
  话传回来,汎秀笑而不语。
  转送给义光,他见之赞叹道:“真不愧是德川三河殿,这种话一出来,如果我们当真让他有所闪失,那平手家的脸就没有地方可以搁了。而织田左近……虽然与其父截然不同,却也有他自己的立身之道了。”
  原本德川自称可出兵八千,织田则说是六千。平手汎秀大砍了一刀,指示道:“德川家为天下大义屡屡奋战,应该加以体恤,此次派兵五千为善。织田尚面临武田恶贼的侵略,三千便足矣。两位家督无需亲至,遣一员将领代名即可。”
  充分显示出对这两家“忠义之士”的欣赏。
  至于有人好奇说,明明织田家上一代主君做了惊天动地大逆不道的事,怎么还是忠义之士呢?这个问题的官方解释是——那些事情都是在柴田胜家、木下秀吉、明智光秀三个奸臣的撺掇引诱下实施的,弹正大人(信长)完全只是饱受病痛折磨,才失去了常性,一时糊涂。
  此口径不容更改。
  倘若全盘否定了信长,平手汎秀的前半生就很难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基调来描述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伊势诸势力,加上一个东大和的筒井氏,所处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除了希望用武勋赢回尊严的泷川一益之外,都是各自叫苦。
  织田信孝说自己才具平庸,仅仅是处理一向一揆的善后就竭尽了全力。津川嘉俊的理由是经历了连续的转封变故还没有掌握当地情况。筒井顺庆则表示麾下的门徒众组织松散,只能守土,发动不了远征。
  话都不乏道理,但平手汎秀反而施加了压力,吩咐说:“出兵数量不做强求,量力而行。但各家主君务必到场。”
  得到了五个郡的佐佐秀成倒是情愿为岳父效力,可是被雪千代拦住:“您去年围攻大河内城时身受重伤,至今尚未痊愈,怎么能贸然去北陆那么远的地方出战?派个家臣作为代表就好了。如果父亲大人对此不满的话,请让本多殿转告,一切都是妾身的主意。”
  饶是本多正信神机妙算,面对这位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提了折中建议:“鄙人保证佐佐殿不会被派到北陆,但至少要到濑田城参与集结,做做样子,否则实在说不过去。”
  佐佐秀成本人也顺着解释了一番,雪千代翻了半天白眼才勉强接受了。
  据说事后两个议论说“咱家主公惧内程度可谓天下无双”的卫兵,被解除职务打发去扫马桶,真伪未知。
  最容易沟通的是京极高吉和武田元明。
  某种程度上,他们可能是真正看得明白通透的人,反正早已失去了领导家臣的能力和威望,纯粹是靠抱大腿而复兴的,那还有什么可讲究的呢?
  平手刑部有什么要求,一律照做就是。
  最不好沟通的,则是荒木村重。
  他拍着胸脯讲“愿领摄津八千健儿,追随刑部大人讨敌破贼”,本多正信早得了指示,当即微笑回应:“那便说好了八千人了。来年开春将在濑田城静候佳音。”
  荒木村重立马表示没有问题,但又露出难色,说:“原本以摄津一国之力,就算剖去石山本愿寺的领地,仍有大片良田良港,别说八千,出兵上万都不在话下,然而……总有些不识大体之辈,胆敢说三道四……”
  本多正信表示疑惑:“荒木殿既然身居守护,国内除石山三郡之外,裁断之权皆系于您之手,又何必自缚双臂呢?”
  荒木村重再道:“摄津之内,有许多同足利家颇有渊源的氏族,即便是幕府所任命的守护职役,对他们也未必有足够的名分去施加影响。但若是平手刑部大人能绕开幕府授权的话……”
  这是唯一一个,本多正信不敢作出任何当面回答的要求。
  然后转了一圈,回到岸和田城,打算将此事禀报上去,却见平手汎秀已然一脸奇怪的神情。
  一问才知道,原来那越后的上杉谦信昭告天下说足利义昭已被害死,挥兵上洛是为报仇。理由是最近半年所见的文书全部是由细川藤孝等人代署,无一张由将军大人亲自秉笔。
  对这个无稽之谈,平手汎秀还真不好反驳。因为足利义昭现在虽然还活着,但状态跟死了区别也不大。
第七十二章
冒昧的请求
  “一朵,两朵,三朵……不对这不算一朵!三朵,四朵……嗯,还是算吧!那就是六朵了……六朵,七朵……今天这棵树有十九朵花啊,哈哈!不错,不错!”
  蓬成鸟窝的头发,凌乱裹成一团的衣裳,双脚踩着一高一低的木屐,嘴角不住地流着口水,专心致志煞有介事数着梅花的,就是当今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
  这幅模样怕是任谁都想不到。
  众人簇拥之下,门外平手汎秀远远地端详良久,心中有无数疑问,却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开口却只说:“他为什么要数梅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