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619

  接着平手汎秀神色不变,再问:“能不能分析一下,今日的合战,对武田军的战力给予了多少打击?又对我军的战力造成多少折损?”
  “啊哈啊哈……”
  稻叶一铁脖子仰得更高了——他这大把年纪,看着倒是没受颈椎病的困扰,动作姿态仍是十分灵活自如的。
  “呵呵……哼哼……”
  德川信康几次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只发出毫无意义的音节,配合他这虎背熊腰,内外竟是十分自洽。
  气氛一时颇为尴尬。
  稻叶一铁毕竟还是率直急躁的武将,不习惯文绉绉的长袖善舞。要是换了安藤守就在场绝不至这么容易被憋住,可惜后者被质疑“消极避战”,风评大受损害,暂且不宜出面。
  德川信康更是年少无知,心中弯弯绕绕太少了,做不到睁眼说瞎话,居然听着听着真觉得自己理亏。他老师石川数正倒精于此道,只是另有心事,无暇顾及太多旁骛了。
  “噗……”此时织田信忠憋不住笑场了,他脸上,是竭力遮掩却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幸灾乐祸之意,接着立刻整肃神情,郑重地向平手汎秀躬身施礼,说到:“刑部大人!在下的家臣们大致算了一下,今日武田家阵亡该在五百以上,伤者难以估计,我军死殁者接近六百,负伤一千四百有余,林佐渡之义子,名唤‘通政’的好男儿以身殉义。至于德川家冈崎众那边,还不知道……”
  “大约双方各折损了二三百人,其中并无足轻大将以上的武士。”德川信康闷声回应。
  如此合算,热热闹闹打了一天下来,实则两边各战线加起来,总计战死才不到一千五百人。原因是武田军虽败却不乱,稳步后撤了回去,没有给联军追击的机会。
  人尽皆知,历来合战之中,追讨溃敌之时,才是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以及猎取大将人头的最佳机会。
  这么一想,刚才稻叶一铁和德川信康的互相奉承,就显得很有点滑稽可笑了。
  见状,平手汎秀故意开脱道:“别的且不提,据我所见——至少东三河奥平家的奥平常胜,甲斐谱代猛将土屋昌恒,这两人都受死了。再加之武田军被迫退出了西三河,此战当属我方取胜无疑。”
  然而织田信忠摇头苦笑道:“只怕是虽胜犹败。今日尾张、美浓、三河联兵一处,超过二万之众,对面则是高坂队、山县残部,和新降国人,武田家的主力未至,我们已经大损元气了……”
  话说到这,平手汎秀渐渐深刻感觉到气氛不对。
  本应该坚决抗击武田的织田信忠,竟然主动流露出悲观情绪。
  而私通武田胜赖的德川信康,只顾一亩三分地的稻叶一铁,反倒鼓吹胜利。
  这不是反着来了吗?
  忽然织田信忠又道:“平手刑部大人!刚刚收到后方消息,那武田胜赖在岐阜城下,果然只是烧杀掳掠一番,便迅速退去,推测是取道南信浓折返向东,前往远江或骏河。您的判断果然是正确的!目前来看,武田胜赖确实是故意吸引我回防,两天前本该驻守东三河的高坂所部及菅沼、奥平等国人众,悄然来到西三河,说不定就是准备尾随追击!幸好信康大人从冈崎成功突袭了山县所部,撞破阴谋。唉!可惜我军今日疲敝,您的军队又被水野信元这个叛徒牵制住,无暇去拦截武田胜赖了!”
  闻言平手汎秀微笑示意。
  只是心中越发不解。
  清州光复,美浓无恙,前线也算打了一个小胜,怎么织田信忠的语气听起来如此消沉忧虑呢?
  随即德川信康发言了:“正好刑部大人来了,有一事想要请教——鄙人以为,目前的局势足以向甲斐人提出议和了。暂且承认美浓东部二郡、三河北部二郡,远江东北部五郡归属武田,罢兵如何?”
  他身边稻叶一铁不置可否,但显然没有反对的意思。
  而织田信忠显然是反对的,不过并未有什么惊讶愤怒之情,只是充满愁云苦涩,可见此事德川信康已经对他说过一遍了。
  再一看,池田、佐佐、前田等将都不在身边,不知是受伤还是怎么回事,织田信忠好像是孤立无援的状态。
  略一思索,恍然大悟。
  德川信康的提议很有点味道,绝非一个愣头青能想得出来的。
  首先这个方案能让坐镇远江国滨松城的德川家康变得尴尬——失去五个郡,远江国就少了三分之二!而居于冈崎城管理三河事务的德川信康实力受损则只有四分之一。父子关系将会发生微妙逆转。外人也没法说这个割让方案有问题,因为确实远江超过三分之二被武田家占着,而三河方面,今日山县、高坂远远遁去,等于大批地域可以轻易收复。
  其次,议和的事德川家康一定坚决抵抗,织田信忠也不乐意,但事情却未必成不了!因为德川家康被围困在滨松城,很难取得联系,每次都要派忍者冒生命危险传信。织田信忠不乐意的程度则不会太高。而一门众和家臣们那边,厌倦久战,希望议和的声音一直是很大的!如果操纵舆论,制造既定事实,两个家主也没法左右。
  最妙的是——有了这个公开的“议和”提议,之前德川信康与武田胜赖勾勾搭搭的事情,就可以解释成“为了议和做准备”。而平手汎秀发现的那些蛛丝马迹,也就不足成为把柄来威胁他了。
  这么狡猾,不知是筑山殿或者石川数正想出来的。肯定不是德川信康这小子的心意。
  话说他们是怎么勾搭在一起吃里扒外的呢?筑山殿也就罢了,石川数正不是传说中的宿将纯臣么?难道是被睡服了?
  ——平手汎秀不乏恶意的想着。
  所以,刚才德川信康和稻叶一铁互相吹捧,潜台词是“今日取得一定的胜果,可以趁势要求议和。”
  而织田信忠悲观的态度,则是暗示“武田家仍然占据了大优势,不会轻易接受议和”。
  如此倒也在意料之中。
  织田信忠本来威望就不足,只能尽量把敌人渲染得恐怖无情,才可以依靠家臣们对武田的畏惧来统一指挥权。
  “若此事能成,便请平手刑部大人作为互换誓书的见证人。于是天下人都会知道,夺回清州,击败山县、高坂,复克西三河,与武田罢兵,皆赖平手刑部之力。有此以往,您的声势,当与武田大膳等量齐观。”
  德川信康向平手汎秀抛出了诱饵。
  他话说的有些生硬,明显是背书,其实并不理解里面的详细含义。
  不过方向还是没错,切中了平手汎秀此行是为了“赚名”的要害。
  既然想要名,就让你得名,岂不是互相满意了?
  然而,出这个主意的人并不清楚,平手汎秀想要的,并不是“与武田大膳等量齐观”,而是“击败武田大膳”的声望!
  倘若不是深信武田信玄寿元已近,也不会如此有信心,率军来到尾张前线了!
  平手汎秀心下如此想着,却是皱眉厉声说到:“诸位须知,武田大膳挥师西进,乃是举出了前任关白近卫前久公,与上代将军义辉公遗孤的旗号,意在废黜当今公方大人!要与之议和的话,岂不等于是附同叛逆,而背叛义昭公?”
  此话一出,德川信康、稻叶一铁各自愕然,而织田信忠面露喜色。
  “大义名分”这个东西可真奇妙,有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有的时候又非常有用。此刻平手汎秀把这茬拿出来,话题的严肃性大大加强,谁也不敢轻易表态了。
  接着平手汎秀又道:“拥立义昭公上洛,乃弹正大人(织田)幽居前的最大功业所在。我若背弃义昭公,又有何面目去见弹正大人?各位,若是立场不同,也不强求,尔等可自行跑去武田那边效力便是!今日我绝不阻拦!不过,以后在战场之上,我是不会因为旧识的缘故,而留有余地的。诸君,勿谓言之不预!”
第七十四章
武田信玄
  六月下旬,远江的桔梗正是开花时节。
  武田信玄坐卧在乘舆之上,感受着淡紫色的花簇和浅浅的清香,安然闭目,抛去杂念,享受这难得的片刻闲暇。
  此处并非滨松城附近的本阵,而是半日路程之外,龙岩山的外围,属于妙云寺的院落,远离硝烟战火,免受喧嚣干扰,又能保证安全,路途也不至于太难通行。
  并不能说是出世修行的好去处。但如果你尘缘未了,时刻有要事处置,不敢轻易失去联系,倒是可以稍微休养生息一下子。
  军务大半已经委托给了副将内藤昌丰来担当,政事则由表弟樱井信忠暂代,再让弟弟武田信廉居中协调统筹,除非有什么必须第一时间面呈的要闻传回,否则武田信玄是不打算轻易回到岗位了。
  当然不是因为想偷懒,而是身体条件实在不允许。
  年齿渐长,日夜奔波,现在武田信玄的老态已经越来越难掩饰。尤其是最近一两个月来,精神日益不济,在马扎上坐了二三个时辰,便昏昏欲睡,耳目缭乱。
  这样是没办法及时听取报告,做出决断的。
  请了甲信、骏河、关东各地的数个名医看过,也开了许多安神益气的药物,但生效甚微,几乎不见起色。
  大夫们都说,药石只是抛砖引玉罢了,保重贵体,多加休养才是根本办法,千万不能再过度操心劳累。
  长久的寿元,乃是成就霸业,光大家门的必要条件,因此,一向在这方面固执己见的武田信玄亦不得不从谏如流,听取了医师的见解,自继位以来,第一次主动远离权柄。
  而且还是在战事的紧要关头。
  本来运筹帷幄,庙算千里,是没问题的。
  主力压制最有威胁的德川家康,山县、高坂压制冈崎的德川信康同时调略三河国人众,胜赖那小子的部队更是一举占据清州,如此一来,正面之敌被分割成不能兼顾的三段,有了充分的余地,可以各个击破,或者从中离间取利。
  透波里忍者配合佐久间信盛等人,扰乱了南近江柴田胜家,再加之鼓动越前朝仓与伊势北畠南北呼应,令畿内众将无力支援尾张。
  竹中重治忽然脱颖而出算是个意外,不过终究根基浅薄,短时间还不能动摇大局。
  至于浅井长政,果然如预想中一般,一心在西国攻城掠地,不愿到东边啃硬骨头了。私下联络别所、荒木、黑田等人,花费的礼金都显得多余。
  各方面皆顺风顺水,只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
  可没想到这唯一的问题居然如此严重。
  当年呼风唤雨的松永弹正,看来是老了,其子又志大才疏不堪信任,拿了武田家那么多金子,结果既没能用外交手段缓住平手氏,也未从军事角度提供帮助。大张旗鼓去围攻御所,招致速败,连老家都被人借机清算掉。
  而潜入和泉等地的透波们,虽然取得一定成果,却远远不够给敌重创。
  然后平手氏利用这些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声威,征召了周边列国,总计三万人马,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尾张前线。
  成为武田西进的最大阻碍。
  源朝臣平手刑部少辅甚左卫门汎秀。
  檄文上的这个落款,正是如鲠在喉。
  “斯波氏门下一介文吏,竟也妄称清河源氏新田家之分族,攀龙附凤,简直跟德川一样可笑。”
  虽然冒认祖先是这年头流行的活动,但程度也有高低差别。德川家跟源氏的关系完全是胡编乱造硬凑上去,平手家的族谱则是真伪参半具有争议,而武田家的血脉传承却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只有一两代人的行为记载稍显存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