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619

  平手汎秀一边往嘴里塞着野猪肉脯和腌制果干,一边毫不留情地对友军吐槽。
  “如果只是编制或补给的问题,断然不至于缓慢到这个程度。”多罗尾光俊答道,“其实这两天,联军的军纪开始溃散,当中发生了一些尴尬的事情……”
  “嗯……如果仅仅是下层的纪律问题,不至于影响到公方大人的行程。”平手汎秀淡定推测:“或许是某些人觉得集结时间过长,又捞不到什么趁乱劫掠的机会,就失去兴致了,然后才抓着一点小问题借题发挥……”
  “您真是慧眼如炬。属下得到的情报是,三好义继与山冈景隆的部下相互不睦,革岛一宣同和田秀纯则是当面起了口角。另一方面,似乎有许多各方各面的人出来替朝仓家说项,不乏重要人物,这个也可能是令公方大人产生犹疑的原因。”
  说话间,多罗尾光俊对新东家早膳的丰富程度很有现吃惊,他很明智地故意表现出了歆羡的神情,但又没有明言,而是老老实实地说正事,“虽然尚未了解到全面的情形,不过可以想见,一定是联军的士气产生了动摇,才导致无法顺利行军吧!”
  “唔……差不多也吃饱了……剩下这些,光俊殿若是不介意的话……”平手汎秀是一名优秀而又敬业的老戏骨,家臣既然想要演,就不妨陪着玩一下过家家的游戏。
  这完全是因为大家接触时间还不长,需要刻意制造机会来磨合罢了。
  “嘿嘿……惭愧惭愧!”多罗尾光俊半是羞耻半是期待地接过木盘子里剩下的食物,“说老实话,凌晨的时候老臣已经吃过饭团了,但一看到主公您的早膳,马上就觉得饿了……”
  “肉脯和果干吗?这是西方的大萌国那里流传出来的腌制方法,有点麻烦但并不昂贵,在界町已经有商家卖了,回头我教人把方法教给你……”
  “这可不用!”多罗尾光俊连忙表现出惋惜但又坚决的情绪,“区区忍者家族,每天吃上白米饭就已经算是奢靡了,再弄其他的口腹享受,恐怕孩子们都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了!”
  “……好吧。”平手汎秀心里给了一个可以及格的分数——家风有点过于拘谨和传统了,但总比肆意大胆妄为强多了——然后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正事:“不管怎么说,将军大人亲自坐镇仍闹出乱子,就说明这乱子实在压不下去,估计此次征伐马上就要不了了之了,我等考虑到自身安全也不能太过冒进。接下来就重点关注泷川那边的战况吧。”
  此时多罗尾光俊刚刚狼吞虎咽地吃完两块肉脯和三枚果干,脸上满是赞叹之色,但听到命令,立即俯首称是,都没来得及拂拭掉落在身上的食物残渣。
  平手汎秀见状点点头:“嗯,去吧!这几天还需继续辛苦。”
  “分内之事!”
  多罗尾光俊也没怎么废话,即刻便施礼离去。
  接着平手汎秀整了整行装,在仆役帮助下穿上全身甲胄,正在考虑是不是问问竹中半兵卫,他那个“隔岸观火”的策略具体要怎么实施。
  回头想想还是不问的好,彼此保持神秘感也挺好。
  还是按计划,先接应出战的泷川一益吧。
  于是如常走出军帐,视察麾下各部,简单问了问值夜的信息,确认了粮饷和辎重的情况,指挥各部粗略地集结起来,缓缓向前推进。
  诸多杂事一耽搁,上午的时间就逐渐消磨掉了。未时三刻,平手汎秀带人稍稍向前,正好看到泷川一益收拢部队稍作休整。
  “战事如何?”平手汎秀直截了当向当事人本人询问了。
  “有些微妙。”泷川一益情绪不算太好,“起初接战,朝仓军士气甚乏,一触即退。企图展开阵线却又渐渐遭遇越来越强的抵抗……为防止被伏击我便及时后退了,但敌方完全没有追击的意思……”
  “那神丸城……”平手汎秀问到对方没提到的细节上。
  “城塞倒是已经拿下,计算战损也是我占优势。”泷川一益的语气完全不高兴,“只是感觉有些奇怪。朝仓家应该是要撤回府中笼城了,但中间过程太犹豫不决了,而且军队的状态也飘忽不定,大概……内部正在相互推卸责任,所以没法集中心思好好打仗吧……”
  “正是如此!”竹中半兵卫远远地走了过来,“若是有五万上下一心,英勇奋战的将士,此刻就足以消灭朝仓家。可惜现在并无这样的条件……故而只能退求其次。”
  就算真有能力一举消灭朝仓,也没什么好处——平手汎秀脑子里闪过这样的念头。显然他不会开口说出来。
  “退而求其次是指……”泷川一益大略已经知道安排,但仍然忍不住发声提问了。这是因为竹中半兵卫说话的方式和语调总能调动起听众的好奇心。
  竹中半兵卫听闻此言,微笑不答,反而岔开话题:“虽然正式的消息还没传过来,但二位应该都从私底下都知道了,近日联军出现严重的内斗情形。另外,为朝仓家求情的声音越来越大,恐怕公方大人也不能置之不理,一时间大概是没能力继续北伐了。我等作为先锋部队,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孤军深入,所以就姑且‘退’上几步。”
  “退求其次的退是这个意思吗?”泷川一益苦笑摇摇头,“虽然立下的功绩还不足自夸,但现在局势有些难以捉摸,退倒也不是不行……”
  “鄙人心知泷川殿尚未尽兴。接下来您可以如此这般……”竹中半兵卫讲出一番布置。
  泷川听了眼前一亮,觉得可取。
  平手汎秀淡定地看着,只插了两句细节建议便没多话。
  接下来——
  果不出所料,是日傍晚,足利义昭发出军令,让平手、泷川、竹中等暂缓前行,稍微后撤,不要与中军拉得太远。
  根据安排,平手部立即趁夜向后退却,接下来是竹中则是第二天早晨悄然离去,只留下泷川一益仍是大张旗鼓地摆开进攻姿态。
  但他只摆开姿态,却并未真的派人进攻。
  如此维持了整整一日,前线保持着平静的气氛。
  而后朝仓家主动打破安宁,突然发动进攻,结果发现撞到枪口,被早有准备的泷川一益杀退。
  随即朝仓军不敢再出,泷川悠然收拾行装,大摇大摆地撤回到金崎附近。
  最终的局面是,平手、竹中、泷川在金崎,朝仓景镜在府中,远远隔了三十公里,谁也不再往前走了。
  正好此时,足利义昭那边也差不多理清楚了(另一方面军纪也渐渐堕落到不能忍了),召集众将要宣布新的决定。
第四十四章
空头支票
  六月初八,正式的消息终于敲定。
  足利义昭召集起来八万人马,浩浩荡荡讨伐朝仓的行动,如众人所料一样,未竟全功,戛然而止,不了了之。
  官面上的说法先且不提,平手汎秀派人暗中查访,也得出了自己的分析。
  联军中除了织田、浅井两派的人马之外,其他势力只不过是为了浑水摸鱼而来的,并无坚决的战心。而织田、浅井二者,又彼此牵制,不能全力施展。
  越前百年未经战乱波及,民间必有积财累货,近畿国众俱都对此眼红耳热;又听闻敦贺港町来往交通熙熙攘攘,富商豪客如云,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然而朝仓军行动较为谨慎,没给出什么可乘之机,于是联军前进缓慢。众人聚集在京都,静待了四日,出发后又五日,仍未踏入越前境内,令那些忍不住劫掠之心的兵卒们躁热不安,蠢蠢欲动。
  好不容易走到了敦贺边上,足利义昭却又生出乱七八糟的想法——他觉得敦贺并不只是商业城市,更是文化重镇,不愿这宝地被丘八们糟蹋,于是命令全军绕过此处,直接经由贱岳一带进入越前与朝仓军作战。
  这就捅了马蜂窝了。
  近畿的小领主们,可能不会打仗,不会治民,不会理政,但都不乏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的手段。没胆当着将军大人的面公然顶撞,暗中却撺掇麾下士卒闹事生乱,弄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行军的事宜自然也就耽误下来。
  偏生足利义昭还对此没什么办法。
  足利家自身虽然这几年势力有所恢复,然而至今只有六千余兵,体量不足,自然不能随意治罪。何况这群利欲熏心目光短浅的小领主们,恰恰是最支持幕府的那一批。
  这也是很无奈的。
  看得清局势,又知道变通的人,如蒲生定秀、筒井顺庆等,多半早就投靠织田家了。
  卓有才干,欲有所为的人,如荒木村重、别所长治等,宁肯支持浅井,指望趁乱崛起。
  还有些人像赤井直正、堀内氏善之类,一心圈地自保,不愿掺和中枢的复杂政局,更不用提了。
  剩下那些才智稍逊,眼光狭隘的人,却是幕府想要中兴所不得不任用的。
  如此一来,足利义昭自然是焦头烂额,难以处置了。
  就在此时,朝仓家又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托人求情。
  京都文人说项无效,武田信玄的使者被拒,奈良高僧面子不够大……
  于是这一次的阵仗更大了。
  年近花甲的正二位,权大纳言,三条西实枝亲自出马,坐着牛车拜访。
  向来最拥戴幕府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同时派亲信家臣上洛周旋。
  比叡山延历寺天台宗座主觉恕法亲王,谴僧人送武田使者再度求见。
  本愿寺显如写了封几千字的亲笔信,让坊官下间赖龙送到京都御所。
  敦贺豪商川舟屋、河野屋两家,以界町津田宗及为中介,献上黄金五百两。
  一时之间,各方舆论都启动了,也不知道朝仓义景这家伙下了多大的本钱。见此情形足利义昭心下也不敢太过坚持,正好接着台阶,下令暂缓征伐,观察朝仓义景的“请罪”态度再作下一步决定。
  说是“暂缓”,但刚一宣布,那些小豪族就偷偷把士兵放了回去,只剩余少数人,摆出空架子撑场面,很是令人尴尬。最后给面子留下的,除了织田、浅井,也就是平手汎秀、松永久秀、三好义继等人。
  再除去受损过重正在休整的部队,兵力一下子减缩到不到四万。
  但这也已经足够了。
  朝仓义景求情有效已经是喜出望外,哪还有继续抗争的念头呢?立即就煞有介事地斋戒沐浴,安排剃度出家的仪式,以表诚心。
  此类表面文章,并不足以令将军大人满意。
  考虑到朝仓义景年近四十,唯一的儿子却已早夭,只留下三个闺女,于是足利义昭便异想天开,企图复用信长攻略伊势的旧智,强行塞一个婿养子过去继位。
  义昭将将而立,自己尚未有子嗣,但他盯上了那个被养在岐阜城的所谓“上代征夷大将军义辉公遗孤”。那孩子现已六岁,听说长得还算壮实,并无早夭之相。
  要是趁机会弄到越前去,真乃公私两便,事半功倍。
  这事很显然会遭到许多人的抵制。
  朝仓家肯定是不情愿的,自不用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