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619

  更有山冈景隆、朽木元纲、革岛一宣等多名亲近幕府的国人众失陷在军中,被敌方擒获。
  可是,任谁都想不到的是,那藤林正保与百地泰光不同,乃是伊贺众当中的“鸽派”,向来是主张有限抵抗,以战促和的。这人抓了一大批俘虏,却是丝毫没有虐待,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礼送出境。
  面对这个局面,信长是有苦说不出,非但不能表示出惋惜,还公开在京都说到:“想不到,藤林长门守其人,偏鄙之地的一介土豪,居然有如此的器量,令我惺惺相惜。”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平手汎秀完全可以想象出大魔王私底下咬牙切齿,青筋直冒的样子。
  眼看就要成功的“借刀杀人”之计,却被人搅和了。怎能不气?
  可藤林正保看上去并没恶意,一个小地方的人看不懂天下局势,只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而已。
  所以你还没发怪罪。
  真是憋屈啊!
  ……
  另一方面,平手汎秀眼见伊贺攻略已经难以为继,便独自求见,对着主将织田信忠说:“我军此次前来伊贺,已经降伏筒井家,占据名张郡,足以证明织田氏的威名,不如趁势落篷,见好就收。”
  织田信忠对此也表示赞同,然后又反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近来听人说,挡住我军的百地丹波,还有击败泷川大人的藤林长门,都是伊贺国的所谓‘三忍’之一。知道这个之后,我一直好奇‘三忍’的名号是如何来的,其中剩下一位又是谁,却不好意思向家臣们询问。姑父您可否为我解惑呢?”
  “呃……”平手汎秀伸手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看来二代目的情绪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居然展露出少年人热衷八卦的好奇本性,倒也是好事。
  要是问到答不上来的事情可就尴尬了,幸好这个八卦自己有过了解。
  “伊贺国的国人众们,历来有忍术传承,被誉为忍者摇篮。而所谓‘三忍’,乃是说三位忍术高超,深孚威望,被推举为盟主的豪族,分明是人称‘丹波守’的百地泰光,人称‘长门守’的藤林正保,以及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初次之外,伊贺崎道顺,柘植三之丞、森田净云等人也有过各自的传奇故事,但总体上讲都还略逊色些。‘三忍’成名是在二十年前,那时三好家和六角家正在畿内连年大战。有一年双方在胜龙寺城对峙……”
  平手汎秀就当自己是说书先生,娓娓道来,不徐不疾。
  织田信忠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闪过羡慕的神色。
  连续讲了几个未经证实的段子,说得口干舌燥,平手汎秀才稍微缓了一缓。
  这时突然织田信忠又问到:“百地和藤林这两个,如今都见识过了。另外一个……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又在何处?”
  “这个么……”平手汎秀不自觉有些恍惚,目光瞟向东南的方向,“少主大概听说过三河德川家的服部半藏。”
  “居然是他——”织田信忠惊呼,而后又立即摇摇头,“不对,德川家的半藏年纪与姑父您年纪相仿,断然不可能二十多年前就成名,难道是子嗣辈?”
  “正如您所说。人称‘石见守’的服部保长是个志存高远之人,不愿将才能浪费在伊贺国,于是成名后抛弃家业前往京都,向幕府毛遂自荐,成为故公方足利义晴的侍卫。但后来他见到庸庸碌碌,复兴无望,决然下野,作为浪人四处流浪,寻找明主,最终在游至三河时加入了德川家。现在的‘服部半藏’,即是服部保长的儿子。”
  “噢……”织田信忠听得悠然神往,闭着眼回味了一番。但很快又发现新的重点:“从京都下野,到达三河,必须要路过尾张的吧!也就是,他寻找明主的过程中,没有选择织田,而是选择了德川吗?”
  平手汎秀闻言一愣。
  以前听这些半真半假的物语故事,只当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完全没推敲过细节。现在被耿直的少年二代目加以引申,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只能转移话题了:
  “这些虚虚实实的逸话,臣下也不清楚是否可信——话说天色已经不早,请问少主是准备今日撤军,还是明日呢?断后和驻守名张郡的人选又是谁呢?”
  “这个我倒也考虑过一番,正要与您商议。”听到正事,织田信忠果然不再纠结原来的话题了,“稻叶殿和池田殿作为前锋一路辛苦了,其他各部又恐有失,所以断后我打算交给蒲生殿和水野殿,至于日后正式镇守此地的人选……还是等回到京都,由父亲定夺得好。”
第九十章
三喜临门
  兴师动众的“伊贺攻略”,总共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落下帷幕。
  从大和国走的那一路,以织田信忠为主将,平手汎秀为辅的这支部队,在这段时间里,劝降了筒井顺庆,攻下了伊贺国的名张郡,讨取了“伊贺十二人众”之一的泷野贞清,总计歼敌九百余人,还杀了三千多百姓。
  自伊势国进攻的那一路,以泷川一益为主将,塙直政为副将,却是遭受“三忍”之一的藤林正保突袭,惨败而归,伤亡近四千。当然身为坑队友专家的泷川一益本人是全身而退的,损兵折将的全是那些与幕府关系亲密的小势力。
  八月初十,织田信忠率领众将启程,离开了伊贺,只留下少量兵力看守胜利果实。
  三万多人排成队列,浩浩荡荡,熙熙攘攘,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各家各户的旗帜和马印,有好几百种样式,同时举起来的时候,简直遮天蔽日。
  除了先行开道,提醒围观群众避让的安全人员之外,骑着高头大马,穿得花团锦簇,走在最前面的,当然是意气风发的二代目织田信忠。河尻秀隆、梁田广正、毛利长秀等直属部下跟在他周围。
  其他家臣以平手汎秀为首,拖后几十步,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朴素的衣甲和座驾,以免喧宾夺主。
  一行人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是刚刚投降的筒井顺庆。这家伙是第一次去觐见高贵的公方大人和强大的织田弹正,心里颇有些慌张。特别是他已经渐渐意识到,足利家与织田家的微妙关系之后。
  经由大和国前往京都,一路走走停停,夸耀武运,耽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一共花了足足四天,到八月十四的上午,才看到京都的南门。
  同时也看到了大量的迎接人员,规模十分夸张。
  毕竟是天底下最受瞩目的二代目初阵归来嘛。
  远远望去,信长竟把丹羽长秀、柴田胜家、森可成等重臣都丢过来迎接,除了关禁闭的佐久间信盛和留守岐阜城的林秀贞,巨头们几乎尽数到齐。大家都喜笑颜开,踌躇满志,脸上充满乐观开怀的神情,为织田家后继有人感到无限欣喜——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足利义昭也捏着鼻子派了几个象征性的代表,包括幕府鸽派的摄津晴门与伊势贞兴,这两人都是强颜欢笑,眼色凄苦,看来最近过得很不如意。不过明智光秀和细川藤孝倒是表现得跟织田家臣一样高兴。这俩二五仔的身份已经瞒不住有心人了,区别是一个半公开,一个暂未公开。
  朝廷那边也没闲着,以正四位下参议劝修寺晴丰为首,从五位上右近卫少将正亲町季秀其次,足足来了十几个有正式官阶的年轻公家子弟。考虑到现在织田信忠身上连个官位都没有,这个阵容是显得极为重视了。
  见到这个场面,织田信忠自然是要显出道貌岸然的严肃神情来。顺着大部队缓缓走到跟前,还没想明白该先向谁打招呼,先听到柴田胜家的大嗓门响起:
  “少主此行,降伏筒井,歼敌近万,攻取半个伊贺国,此等伟业,真令我等尾张武士与有荣焉!”
  啥?
  织田信忠惊得都忘了回话。
  降伏筒井确实是没错……歼敌近万是什么情况?
  就算把柏原城下那些死去的非战斗人员算进去,也才四千出头哇……难道柴田是使用了“四舍五入接近一个亿”的计算方法吗?
  后面“攻取半个伊贺国”,更吹得没边了。现在占据的名张郡,在伊贺国里面,其实也就不到五分之一。
  十三四岁的织田信忠还没习惯这个时代的常见修辞手法,一时反应不过来。
  紧接着从五位上右近卫少将正亲町季秀也乐呵呵地踱步过来,慢条斯理地说:“助筒井与松永冰释前嫌,又惩戒了不服王化的伊贺罪人,信忠大人这番功绩,令朝中的圣上和百官们都感佩于心。”
  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公卿们的口才可就比尾张乡下人强多了。
  此刻织田信忠才反应过来,赶紧翻身下马,鞠躬见礼,口称不敢。
  幕府的伊势贞兴动作稍微慢了点,但热闹还是要凑的:“以前公方大人常常感叹,若无织田弹正的忠勇,幕府便无以立足。而今看来,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他这句话,仔细想想又有更深一层意思,表面上跟别人一样无脑恭维,其实却悄悄强调了一下足利家的存在感。
  三路人马同时杀到,织田信忠应接不暇,匆乱之下,就顾不上前面虚报战绩的事情了。
  后面平手汎秀全程观看了整段剧情,内心深觉得十分熟悉。
  柴田胜家还是这么故作憨厚,人设玩多了估计连自己都骗了过去。
  朝廷还是这么假装老好人——倒也是不得不装啊。
  伊势贞兴,也依然还是同往常一样,在足利与织田的夹缝中奋力求生。看来前几个月在和泉事务中的挫败,并未令他一蹶不振。
  能在这个乱世活下去,还能活得有一定尊严的人,都有各自的生存逻辑啊。
  至于言辞中的那点自吹自擂,平手汎秀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一点都不稀奇。
  甚至还觉得程度太低了一点。当年在尾张跟岩仓、犬山还有美浓斋藤打仗的时候,战果不是默认先乘个十再报出来吗?
  跟着人群向里走,也有不少身份不够跟二代目拉家常的人,跑到平手汎秀这个副将面前来刷个脸熟。特别是在濑户内海沿岸有利益关系的。
  一路热热闹闹,吵吵闹闹,大半个时辰之后,到了织田信长下榻的大德寺,才重新安静严肃起来。
  平手汎秀陪着一道去谒见信长,汇报了军情。
  公共场合之下,事情都是一板一眼的,看不出父子间的交流如何。但只瞧着信长嘴角遮掩不住的得意笑容,便知道他是十分骄傲的了。
  然后,一直做陪衬的正四位下参议劝修寺晴丰才又站出来,微笑说:“一路只顾与各位寒暄,却险些忘了正题。我们这次前来,乃是身负了重任的。”
  说到这里他目示侧后方的正亲町季秀,后者心领神会,立马走出两步,大声宣布:“织田信忠大人此番调略大和,攻伐伊贺,功勋卓绝,忠勇有加,经朝上诸公卿商议,决定授予‘从五位下左近将监’。”
  话音落地,气氛又上了一个台阶。
  “噢!恭喜少主!多谢朝廷恩典!”仍是柴田胜家第一站出来。
  紧接着诸将跟上,不要钱的马屁成吨献奉。
  官位本不算高,但考虑到织田信忠才刚元服,就有了这个起点,显然彰示了织田家的声威。一般的大名世子,得要在名义上接任家督之后,才有可能取得类似待遇。
  而信长毫无讶色,神色平静地捋须轻笑了一下,淡淡说到:“如此圣恩,愚父子自当铭记于心。其实鄙人也有个消息要宣布——两日之前,我与甲斐的武田大膳商议妥当,决定让犬子与武田家的六女定下秦晋之约。”
  此话一出,众人反倒沉静了片刻。
  织田与武田结亲,这可是真能造成政治影响力的大事件了,跟一个官位什么的,不可同日而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