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619

  在私下场合,二代目已经如此真诚地请教了,再藏拙什么的,反而很不讨好。
  于是便反问道:“少主您是如何看待筒井家的呢?”
  “筒井家……”织田信忠听得很仔细,十分认真地思索了一番,“根基深厚,团结一心,百折不挠,并不容易对付。但观其君臣数人,似乎过于耿直,乃至有些……不识时务了。”
  “少主说得甚是。”平手汎秀点点头,又继续问到:“对于大和国内另一大势力,松永家,您又是如何看的呢?”
  “松永弹正吗?”织田信忠神色更严肃了,犹豫了一会儿才以谨慎的语调说:“我不敢往下论断,但家父曾说此人‘有千里挑一的才具和万里挑一的野望’。”
  “主公真是目光如炬。”平手汎秀半真半假地赞叹道,“松永弹正为何总会给人十分危险的印象呢?因为他既有才具,又有野心,而且其才具并不能满足其野心。所以他总会倾向于使用冒险的手段来以小搏大。”
  “让这样一个人担任大和守护,还真是令人头疼。”织田信忠不禁抱怨了一句,随即灵机一动,恍然道:“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筒井家的实力并不比松永相差太多,却没什么野心,二者截然不同。”
  平手汎秀微笑着连连点头,过了一会儿才补充道:“根基深厚但野心不大的筒井,以及根基不深但野心庞然的松永,倘若只因为降伏的顺序,就剿灭前者,令后者一家独大,殊为不智。”
  “原来如此!”织田信忠茅塞顿开,“所以说,对于筒井家就应该以招抚优先,唯一的问题只是在于以怎么样的方式去达成这一点。太过轻易地饶恕了筒井家,会显得十分儿戏,更显得对松永家不公平,舆论上就不太好看了。而且筒井家也会有疑虑,怀疑我是否真的有诚意。”
  “所以……今日这个方式,实在最合适不过了。筒井能够安下心,松永也无话可说。唯一的坏处就是,日后可能对您的声誉,稍有损伤。”平手汎秀的语气道貌岸然,一本正经,丝毫没有揶揄之色。
  “哈——”说到这里织田信忠仍是不免红了脸,尴尬地转移话题道:“……若是筒井家坚决不肯降伏,或者提出的条件过于离谱的话,又该如何是好呢?”
  听闻此言,平手汎秀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全身上下都突然严肃起来,沉声回应到:“我相信少主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向臣下询问。”
  “果然只能剿灭吗……”织田信忠的神色有些复杂,不知是因为天性仁厚,还是因为筒井家的那位小姐。
  沉默了一会儿,信忠又问:“按照刚才的说法,让松永一家独大十分不智。如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剿灭筒井,那该如何弥补损失呢?”
  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十分真诚,像是一个向老师举手提问的学生。
  平手汎秀仔细端详了一番。
  面前这个十三岁的少年,政治经验还想当肤浅,也很缺乏演戏的天分。
  所以这种诚恳的姿态,很可能不是伪装的。
  很可能是真心的请教。
  作为家臣,作为姑父,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汎秀斟酌了一会措辞,以缓慢但不容置疑地语调回答说:“若是必须要剿灭的话……那就以雷霆之势,不计牺牲,斩尽杀绝,日后再扶植一门众的庶族继承筒井家名。”
  织田信忠没有感到惊讶,但脸色黯淡,仿佛被这充满血色的话语吓到。良久之后,才涩声回应道:“您的意思是用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震慑其他人吗?”
  “少主英明。”平手汎秀做出肯定的答案,“如果无法让人敬畏,至少先要让人畏,日后还有机会再用仁政弥补回来。但若只收获敬而不被畏的话……您可以看一看京都的公卿们。”
  “呼——”深夏初秋的凌晨,山里并不热,但织田信忠却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
  随后这位权二代对着平手汎秀躬身施礼道:“我始终还是初入江湖,涉世未深,日后还望姑父继续教诲……”
  “不敢当!”汎秀严肃地平伏下去,恭敬但又坚决地打断了二代目的话:“此乃在下身为织田家臣,理当应尽的义务。”
  话的重点,落在了“家臣”和“义务”两点上面。
第八十二章
奇袭的提议
  从织田信忠的中军大帐出来,已经是寅时过半(约凌晨四点),天色依然漆黑一片,但东面的地平线上,隐约可见到一道若隐若现的淡光。
  联军三万多人,分成了二十多个大小不等的营盘,白日里自是熙熙攘攘,连绵不绝。夜里大半将士都入睡了,只留下少数值班的人打着火把三五一组的巡视,间或有对口令确定身份的环节。一眼看去,四下都是或静或动的星星点点,一望无际,数不胜数。
  平手汎秀已经是而立之年,不复少壮时期精力充沛,折腾大半夜之后,心力已然颇为憔悴,只想着赶紧回到营帐里痛痛快快睡上一觉。
  以前汎秀曾有过带着家眷打仗的“不良履历”,但当下姬武士有了身孕,留在淡路州本城里待产,所以这温香软玉在怀的滋味,是不能继续享受了。
  从这一点看,还是织田信忠自制力更好,原则性更强一点。
  一面懒洋洋地信步返回,一面放纵思绪胡思乱想,孰料正走到家门口,即将要躺上温暖的床榻之时,忽然被人从后面轻声叫住。
  “平手中务大人请留步,在下有一事相商!”
  这可真是十分让人扫兴了。
  但听这声音,分明是家中同僚河尻秀隆啊。
  以前曾与他一道担任信长的“马廻众”,在帐下听命。现在又一起辅佐信长的儿子,来攻略伊贺国,也算是有些缘分了。
  河尻秀隆此人,一向是心思缜密,寡言少语,沉着冷静,干净利落的性格。他半夜跑出来,说“有事相商”,那肯定是真有要紧事商量的。
  于是平手汎秀花了半秒钟整理心情,强行振奋精神,向后转身,弯腰施礼,微笑回应到:“既然是河尻大人相邀,断无拒绝之理。”
  往日里两人皆未出世,是以“甚左卫门”和“与兵卫”互称的。现在走得更快的一人已经是“平手中务大人”,另一者虽然尚无官身,总也要叫做“河尻大人”才显得尽到礼数。
  “多谢!”河尻秀隆忙不迭地伏身回礼,随即紧走两步,来到跟前,左右环视一番,确定没有闲人在场,才前倾着身悄悄开口:“到营帐里谈话,反而人多而杂,我看此处十分清静,就不用移步,在此直言了。其实此番前来,是因为我忽然产生灵感,想到了趁夜进兵的计划。”
  趁夜进兵?
  平手汎秀脑子有些不在状态,初听有些懵懂。但集中心神一想,立即明白了对方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您的意思是,趁着筒井降伏的消息还未走漏出去,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吗?”虽然理解了意思,但汎秀一时无法判断策略的优劣。
  “正是如此!”河尻秀隆的眉毛微微上扬了一下,眼中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感:“毕竟真正的攻略目标是伊贺国,筒井只是伊贺众的盟友,因他挡在必经之路上,才不得不预先解决。降伏筒井固然值得高兴,但若只停留于此的话……”
  最后的话还没说出来,平手汎秀已立即抓住了其中的重点,不仅皱眉问到:“河尻大人,看来您似乎并不看好大军攻略伊贺国的前景啊。”
  河尻秀隆闻言轻叹了一声,老实说到:“确实无法乐观。伊贺国人众颇为顽劣不易对付,而我们的联军杂而不精,不知道混入了多少滥竽充数甚至吃里扒外的人……”
  “噢?竟有此事?”
  听到这里,平手汎秀也开始严肃起来,困意已是全消。
  三万多人的联军,其中有滥竽充数的,这并不奇怪,也不至于引起太严重的后果。
  但吃里扒外,那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事了。
  话说河尻秀隆这人一向行事稳健,不喜标新立异夸大其词的,他既然这么说了,难道是感受到这方面的风声了吗?
  “我确实收到了一些捕风捉影的情报,总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河尻秀隆皱着眉以商量的语气轻声询问到:“您以为我这个偷袭的想法如何呢?”
  于是平手汎秀低头细细想了一会儿。
  照常来讲,虽然织田家已经打出了平定伊贺的旗号,但有筒井的坚城挡在前面,伊贺国众们肯定会有所疏忽,甚至可能有些“聪明人”压根不把织田的旗号当回事。
  伊贺的国人众,肯定是没有足够财力维持常备兵的,打仗之前需要花一番功夫集结农兵才行。倘若趁这个机会,拿下一些据点和首级,那么此次攻略行为也算有了个交待。
  河尻秀隆见汎秀不答话,又补充道:“夜晚达成的协议,到了白天才会公布。若是行动够快的话,定能赶在伊贺国人发出动员之前攻下一些地盘。”
  话已至此,平手汎秀已知道了河尻的决心,也觉得没什么劝阻的理由了。
  只是核心问题在于——
  “让谁去指挥奇袭部队呢?可不能让少主担任如此危险的职责。”
  平手汎秀一语讲出最关键的要点。
  奇袭部队最讲究轻装上阵,动如雷霆,遇到意外还得随机应变,织田信忠这还是初阵,肯定玩不了如此高端的操作。
  但要派别的人的去也不太合适,一门和谱代里没有合适的人选,派外样的话就算打赢功绩也会被分走大半,不符合为织田少主扬名的战役目标。
  对此,河尻秀隆轻轻笑了笑:“这个人选,恐怕只有我去才比较合适。而平手中务您陪同少主,在半日后率领大军跟进。如若我合战不利,就要拜托您帮助少主安定部队了。”
  “是这样啊……”
  平手汎秀微微有些吃惊。
  从身份上讲,河尻秀隆已经被赋予给织田信忠,他的战绩自然也是织田信忠的战绩,很适合作为先锋出战。
  只是,没想到这位旧日队友,好不容易爬上二代目辅佐役的高位,居然还主动请缨去担任最危险的先锋职责。
  或许这就是信长选他来辅佐二代目的原因吧……
  “您打算带多少人同去呢?”汎秀紧接着问了另一个核心问题。
  “预计需要二三千人。”河尻秀隆立即做了回答,“旗本中要留下一半护卫少主,最多可以带走一千五百,我准备从美浓国众那里借几百人做侧翼,此外还希望您也派些平手家的精锐协助。其余的人暂时不值……”
  “不值得依靠”这几个字他没说出口,但意思昭然若揭了。
  这下可真是尴尬,河尻秀隆与平手汎秀对联军实际战力的评估结果看来是差不多的。
  外样们被轻视被怀疑倒无所谓,没想到一门众和尾张国众也是广泛的不受信任。
  仔细想想,这可以说是织田家的两大隐患了。
  信长有十好几个兄弟,其中称得上卓有才干的,一个是庶兄信广,有谋反嫌疑被边缘化了,另一个是弟弟信行,两次企图篡位被干掉了。所以剩下的一门众存在感都很薄弱。
  尾张出身的谱代家臣里也有不少人才,但在上洛之后都渐渐外派出去了,不仅是丹羽、柴田等家老,就连前田、佐佐这类中坚也被赋予了余力寄骑的职责。故而中枢说得上话的多半文官奉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