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619

  是故平手军甫一上岸,便分兵几路,奔袭各处的要所,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落数座守兵不足百人的城池。
  唯有天雾、高松这两座稍微大一点的城池,还维持着基本的巡守,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军情,向胜瑞城送出了求援指令,并且组织起了一定的防守。
  不过事出突然,来不及准备,在仓促之间,这些缺乏精锐士兵作核心,武具又很破旧的城兵,终究是造成不了太大的麻烦,岩成友通亲自带着老部下,用铁炮压阵,几轮进攻便拿下了。
  按照预先的命令,接下来他们要转为防守,并在原地做出掠夺破坏的姿态,逼迫筱原长房前来进攻,而后相机行事,等待平手汎秀后续兵力的到达。
  只是这防守的准备还没做好,却先争着报告功绩了。
  很显然,那些取得敌首级不到十人,乃至二三十人的陈述,才是符合现实的,更多就可能是杀良冒功了,至于“数百敌人溃逃”则纯属胡言乱语。无非是见到平手汎秀本人没有亲至,名义上的指挥官岩成友通又不太有威望罢了。
  不过众人能这么有闲心,另一方面说明,大家在此次迂回绕后登陆作战当中,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倒也算是好的现象。
  这是因为,足够上层的几个领兵者,都已经知道了敌方军中内应的存在,对胜利充满信心。而他们的情绪又能感染到中层军官,进而一步步传递到最下面去。
  故而岩成友通也丝毫不去打扰,只等诸人都吹嘘完毕,才淡然笃定地总结说:“概括起来,今日我军总计攻取五城,斩杀敌兵四百,击退敌兵一千,至于各位分别占了几成,暂且不须细分,日后再统计不迟。”
  他的话语里,仍然有不少水分,除个二或许才是真实数字,但也没有无节制的吹嘘,取了一个相对比较折中的数字。
  接着没等其余人做出回应,又捋了捋须,补充说:“另外,在下方才攻城时,获取了敌军的一些书状、印章之类,我等还要继续准备后面的战事,实在不方便处理,便拜托野口、堀尾、小西三位军监大人代为保管,日后再转交给监物大人(平手汎秀)过目吧。”
  这无头无尾的一句话,让反应稍慢的人都愣了一下。
  刚才攻下的,不过都是些豪族们的居城罢了,而且那些豪族们的主力都去了胜瑞城响应筱原长房的动员令,怎么可能有重要的东西遗留下来呢?
  什么奈良、植田、羽床之流,充其量也就是能动员几百上千兵力的国人众罢了,他们的书状和印章,有必要煞有介事的“代为保管,日后再转交给监物大人”吗?
  野口政利的脑子也没转过弯来,但是聪明人如堀尾吉晴、小西行长已经领会到了意思,对视一眼,同时作出苦笑。
  岩成友通依旧神色严肃镇定,挥了挥手,令亲兵搬出两个密封上的小匣子。
  做到这步,才让所有人都明白。所谓“书状、印章”只是个由头,借机送礼才是真。匣子里只会有一部分的东西是有必要上交给平手汎秀的(而且还不是非常有必要),剩下的就是留给军监大爷们截留漂没的。
  总而言之,岩成友通这一番话,先是划了一个范畴,警告众将虚报战功也不能太超出范围,接着又做出表率,告诉这群“乡下人”究竟该如何同军监打交道。
  同时还不忘提醒到:“各位将士们,不是都击败了大量的敌军么?难道没有什么缴获物,要转交的吗?别忘了回去之后送过去。”
  “啊啊……确实……”
  “嗯嗯,我这里也是一样……”
  很显然,进步欲望特别强烈,希望适当夸大战绩的人,就立即“见贤思齐”,模仿这样的行为,而不在乎的人大可不加理会。
  三位被公然“行贿”的军监都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最终还是暂时收下,没有当面拒绝,但内心是打定主意,若是金额太离谱,一定不能收下。
  岩成友通能看出对方的想法,却依旧十分淡定。
  像他这么有经验的人,当然不会直接送上烫手的金银钱币了,而是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投其所好,安排那种看似不怎么值钱,但却让当事人满意的礼物。
  比如护身符、诗集、短刀之类的,就算被抖出来,也很难往行贿受贿上面联系。这一点,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得到的了。
  如此一番得体的举动下来,无论是三河众、和泉众、乃至杂贺佣兵,都觉得岩成友通看起来顺眼了很多,接受其作为指挥官,似乎也并无不可了。(三好降将显然一向以他为旗帜)
  这种认同感,没能通过战场上的表现获得,反倒是通过官场上的行为获得了。
  接着岩成友通方才宣布道:“一刻钟前受到回报,筱原长房已从胜瑞城出阵,目前距离我军,大约只有四五个时辰的路程了。”
  此话一出,诸将士立即换了一副正经的面孔,从方才的争功闹剧中解脱出来。
  PS:介绍一下最近这段剧情的相关背景。
  首先是三好长逸,作为三人众的首席,他一度是接过了三好长庆的风头,在近畿作威作福,但随着织田信长上洛,此人武运便急转直下,短短几年内就踪影全无了。同时三人众的另外两人,后期事迹也很模糊,所以我在他们身上添加了许多戏份。
  其次,在内政、军事两方面都有不错表现的筱原长房。历史上,他确实是在三好家全面退回四国之后,掌握住了实权,也的确是死于内斗。只不过主角的存在,会大大加快三好家内部崩溃的速度。
  再次,解释一下菅达长这个人吧。此人是“菅流水军”的创始者,在扶桑海战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人,所以我把他设计得很厉害。但他同时又十分倒霉,每次面临抉择都站错了队(包括本能寺之后投靠明智这种壮举),虽然不乏战功,却也没混出名头,晚年更是像个愣头青一般死于毫无必要的意气之争。总之我觉得确实是个很有话题性的人。
  最后,算是小小剧透一把,从本卷开始,整个故事已经离原历史越来越远,到下一卷,更是会完全不一样,这确实有点考验笔力,写起来也比以前累多了。但是故事也比以前更有趣了,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觉得。
第二十八章
攻守易位
  平手军的先势,是算好时间,在六月初四上午登陆的。虽然人数众多,但敌方士兵都被调集走,西赞岐极为空虚,这五千人的部队,一直没被发现。
  继而一昼夜后,到了初五的午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就有五座城先后被攻下。而筱原长房是这一天,才得到消息开始进军的。(送出军情的时候尚有二城未落,所以其实滞后了)
  经过一番简单整备,平手家的五千人在初六凌晨搬进了城里,同时也知道了敌军急匆匆赶来的消息。
  除了知道敌人近两万的军势正在靠近之外,岩成友通其实也一并得到了另外一条消息。那便是三好长俊前来通报,言道今日局势未明,请守城勿出,相机行事,待两军对峙之时再找机会里应外合,一同除掉筱原长房。
  如此贴心的提示,弄得很像是真有那么回事的样子。
  确实,仅从对方一系列的作为来看,事情似乎十分靠谱,至少一般的人是看不出来其中有什么问题。
  对方并不是一味的友善真诚——或者是卑躬屈膝地恳求,恰恰相反,三好家的一门众明显是用心险恶,意图叵测,态度也不怎么恭敬。
  不过仔细想来,这也正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啊,两边又不是什么亲朋好友,反而颇存着宿怨,无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各自怀着敌意不是十分正常的吗?
  话说三好家中,原本一门众的领地大多在畿内(除阿波讃岐两国国主外),所以也都是“畿内派”那边,本来是力主与织田血战的。但一朝失势,为了挽回权势地位,便毫不顾颜面地勾结外人。反倒是他们企图攻击的筱原长房,是属于相对鸽派的。
  如此逆转立场的行径,真可谓寡廉鲜耻,难以置信。然则当下乃是“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战国时期,“寡廉鲜耻,难以置信”不正是如今政局的常态吗?
  总而言之,被平手汎秀委任为先锋将领的岩成友通本人,心里还是存着深深怀疑的,但也挡不住另外几位将领相信啊。
  三好旧臣香西长信与松山重治得到临时授权,了解前因后果,接着交谈了一会儿,认为“合乎情理,姑且可以采信。倘若能趁势讨取敌酋,那真是不世之功。”
  和泉新参众旗头,与三好家扯得上一定关系的寺田安大夫一直都是知情人,他信誓旦旦:“在下早就推测出三好长逸与筱原长房之间的龃龉,而今得以印证。此乃天赐良机,各位建功立业,回报监物大人知遇之恩,就在一时!”
  三河新参众的户田忠次和夏目吉信是刚刚才收到通知的,没有露出明确态度,而是表示道:“既然监物大人已经委托岩成主税作为先锋将,便请您老人家一力决断,我等自然听命就是!”
  还有杂贺党的首领铃木重秀也是第一次被叫到军议上分享情报,他占了先锋军的一半战斗力。但杂贺众是第一流的佣兵,深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没有贸然开口,谨慎表示服从军令。毕竟这笔生意后面是有足利义昭织田信长两位大爷盯着,一定要好好表现。
  这个舆论情况,三河人与杂贺人的态度让岩成友通有了底气。
  出于“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的情怀,他自觉对平手军是有一份沉淀责任在肩上的,当以谨慎为先,故而命令各部队严守城池,在监物大人到来之前,万万不可想什么“里应外合,一举建功”的事情。
  岩成友通本人是没什么威望,但手握着平手汎秀赐下的团扇,纵然背地被骂“狐假虎威”,明面上却也让人不敢违抗。
  于是接下来,平手军主动放弃了较偏远的两城,将粮食搬空,五千兵力分布在三座城池里面,形成犄角拱卫,严防死守之势,驻扎下来。
  约半日后,筱原长房的军势在未时(大概下午4点)到达,见状也没急着攻城,而是将士卒平铺开,把四座城团团围住。同时安营扎寨,砍伐树木,做攻城的准备。
  期间铃木重秀、寺田安大夫等人做过趁敌立足未稳,先行袭击的尝试,但收效不大。派出的小分队踢到铁板上,被干净利落地赶回来,徒然损兵折将。
  筱原长房这个人历来没听说过擅长奇谋,但用正兵的本事性素不错,不是轻易会给敌人好机会的庸将。
  继而没人再有更多想法,一门心思稳守不出,坐视攻方把自己围起来。
  另一方面筱原长房亦显得十分默契,不紧不慢,井然有序地调动着麾下的将士。
  岩成友通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四国诸位旧同僚的旗帜逐一树立在城的周围,也包括了与平手家勾结的三好一门众们,他始终岿然不动。
  出于对老上司三好长逸的忌惮,稳妥起见,他决心不进行任何有风险的举动。
  反正也不需要守多长时间,平手监物大人的主力军势,不日即可到达。
  那位大人是何等才智?肯定已经对后续事宜做出了安排,对岩成友通的要求也只是“静守至多五日”而已。
  攻方最多两万,守方有五千,又经过了简单的准备,守五天还是绰绰有余的。
  正常的防御手段,当然是难不倒宿将岩成友通的。
  眼看着围城的第一日,就要平安地度过去。
  ……
  不料,就这么对峙了一晚上,在六月初七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城外依然没有开始进攻,军中却突然出现不大不小的骚乱。
  从本丸出发的岩成友通匆匆往前场赶去,半路上收到的消息是:“主税大人!有数百人上吐下泻不止,似乎是中了什么毒!”
  没等他反应过来,差不多也正在这时候,同时收到了三好长俊夜里送过来的密信。
  上面霍然写着:
  “据说某些守军逃逸之前,在城里水井粮仓等地洒下毒物,我亦是将将听闻此事,不敢耽搁,立即送了过来,还请平手军千万小心!另外……”
  岩成友通当即心里一沉,深深觉得自己对不起“宿将”的身份。
  此前一直都在深深纠结于“内应”是否可靠的问题,没想到居然遗漏了基本的战场应对,被这种招数所算计到。
  不过那些三好家的附属豪族,也真是拼啊,为了伤害敌人,竟然不惜在自己家里投毒!粮仓倒也算了,水井里的毒药清理起来可是十分麻烦的!
  唯一还算好的是,敌人走得仓促,所下之毒的剂量似乎不足,众人饮用了十来个时辰,仅仅是引起部分士卒腹泻而已,因此身亡的好像还没有。
  可就算是腹泻,这也是很影响战斗力的啊,也许大部分士兵已经到了临界点,再继续下去就会有不良反应?……难道只能吃随身干粮,等着接雨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