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619

  首先上去的是寺田安大夫。看上去他似乎是醉得最浅的人,活动还算自如,只是脑子不太清醒。只见他抢先三两步冲到小庙门口,借势飞起一脚踹向庙门,震得一声闷响,同时还大声叫骂到:
  “里面的懦夫,快给老子出来!这里是松浦大人的队伍!”
  松浦孙五郎不禁摇头。这样还算什么刺杀啊?方圆几里的人都能招来!好在之前已经做了妥善安排,就算那个织田家的界町奉行立马警醒,也是绝无可能逃脱的。
  他倒没有怀疑寺田安大夫有什么问题。压根没往这方面去想过。寺田一向的言行都是很得信任的,今天的表现也可以解释为酒水导致。
  虽然不怀疑,但也不能放任着来。松浦看了一眼这几十个摇摇欲坠的醉汉,上前拉住寺田安大夫,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一颗醒酒丸塞进对方嘴里,低声道:
  “清醒点,你这样会招来乱七八糟的人!”
  立场不清晰的人,还是醉倒的好,但寺田最可靠,也最能打,松浦早就决定,如果需要有一个属下知道多一点辛密,那一定是寺田。
  “诶?松浦大人你干嘛拦着我,看我踹开这破门,进去杀了上下满门……”
  醒酒丸是从京都名医曲直濑道三那里买来的,作用好像挺明显,寺田安大夫只说了两句胡话,就渐渐安静下来。
  但松浦却走到了旁边去。
  因为他已经看见,石川五右卫门和香西长信带人走过来了!
  三人见面,只以目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石川展示了他的老本行。只见这人舒展猿臂,轻轻一抛,系着绳索的钩爪就固定在了墙顶上。而拉住绳索,后助跑两步,骤一发力,在墙壁上点了一步,纵身一跃,就翻过了这两间(约3.5米)高的院墙。
  一气呵成,悄无声息,如果不是场合不对,松浦都忍不住想叫一声好。
  须臾之后,大门便静静打开。
  外面的松浦和香西,虽然以前相互看不上眼,但此时不禁对视一笑。
  松浦孙五郎很恭谦地站在了一边,目送香西长信先带人进去,而后——
  突然迈开大步,沿着原路向回开溜!
  事发实在突然,香西长信花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时月色下有两个人影已经跑远,更不要说立即阻止了。
  这个嗅觉也太敏锐了吧?哪出了问题?
  至于石川,就更别提了,他此刻才刚刚从门里出来,也是一脸茫然。
  前面几天都那么顺利的计划,到了这最后一步,反而失败了?
  两人相视一眼,又各自愣了片刻,才想到带人追击。
  “快快,追上前面那个人!”情急之下,石川只能做出最中庸的决定。
  “弓箭,弓箭!带了远程武器的赶紧射击!”香西更是离谱。这种可见度下用弓箭射击,中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他们手忙脚乱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这时候前方响起一声高呼:
  “二位莫急,松浦孙五郎的首级,我寺田安大夫取下了!”
  终究还有一个人,一直没做别的事,始终就盯着松浦孙五郎的。
第四十五章
三好政康
  养尊处优惯了的三好政康躺在尘土飞扬灰烟瘴气的废弃仓库里,既疲惫不堪又怎么都睡不着。
  半梦半醒之间,闭着眼睛,脑海中却出现了四国老家荒野田园的乡土人情,须臾又变成京都御所庄严凝重的场面,接着再是界町商座富丽堂皇高谈阔论。
  他突然觉得空气中的灰尘没那么让人难受了,身下的地板也不再凉得吓人了。
  “起伏三十年,我三好政康什么困境没见识过?”
  短短这么一瞬,他已恢复了几分桀骜不驯的元气。
  故长庆公和孙四郎(三好长逸)都笑政康这人有股不切实际的盲目自信。而他毫无心理负担的接受了这个评价,也没有想要改正的意思。
  如他这般天赋过人的武士,的确很容易盲目自信。
  回想当年,十一岁开始向叔叔学习十字枪术,三年后就战而胜之。继而前往奈良学艺,同样是三年拿到免许印可。
  初阵就讨取对方足轻大将,不是在家臣帮忙下补刀,而是看准时机,单骑突入,一击毙命。那个足轻大将叫什么来着?完全记不起来了。这档次的人起码亲手杀过数十个,并不值得铭记。
  还有识字没多久就自己翻看兵书,未及弱冠之时已经能在军学上辩得父兄哑口无言,细川殿下家的军师也占不到便宜。
  纸上谈兵?赵括、马谡之流?三次独自领兵之后,周围就没有人这么说过了。强攻城塞,智取豪族联军,击溃一揆众,无论是恃强凌弱还是以少胜多,都比当时细川家任何一个久经沙场的侍大将要出色。
  当然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时候的细川家太缺乏战将了吧。别国且不论,后来三好家的十河讃岐(十河一存),内藤备前(内藤长赖),做到同样乃至更好的战绩倒也不难。
  骑马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需要刻意练习的事——三好政康一开始并不理解这一点,他自己是看到活生生的战马之后十多天,就能在飞速移动的马鞍上如履平地了。
  甚至还包括礼法、茶道、算术……所有的一切,无不一触即通。如此鹤立鸡群,自然会有那么一点骄矜之气。
  所以当年三好长庆以下克上,流放细川晴元的时候,政康毫不犹豫地随着父兄站在细川这边,走上与三好氏族多数人相反的道路。
  不是因为对细川晴元有多忠义,而是不愿向原本平起平坐的人臣服罢了!
  从江口到相国寺,再到八木城,与群英荟萃,正值峰顶的三好长庆一党鏖战数次,政康本人倒是可以说胜负各半,只不过身边的同僚却纷纷战死或投降了,包括政康的父兄。而对面的军势却越来越壮大。
  三好政康一度在京都、丹波取得过优势,但敌人的援兵总是源源不绝,顷刻间就是四五万大军。而政康自己的队伍从来没有超过三千。
  就这么过了十余年,政康始终没有屈服变节,但细川家却是疲敝已久,不堪再战。以至于细川晴元本人都逐渐变得心灰意冷,不抱希望。
  这时候三好政康才不得不低头下来,承认“长庆公”的霸权所在。而对方也对政康的才具极为赏识,立即就委以重任。
  永禄五年,反三好包围圈集结重兵而来,在河内高安郡与三好势大战。其时三好政康归附不过三年,却被三好长庆任命为统领摄津国人众的大将,指挥超过二万的兵力。也正是这份用人不疑的气度,才让政康心下折服,芥蒂渐消。
  正所谓国士遇之,国士报之。从此他便在长庆公帐下开疆拓土,展尽雄才。也与三好长逸、岩成友通惺惺相惜,相交莫逆。
  只是这“国士”却当不了几年。
  自从这永禄五年那次大战,实休大人(三好义贤)战殁之后,三好家一门亲族,就如同身受咒怨,居然在二三年内纷纷患病逝去。而昔年纵横捭阖,机略无双的长庆公,竟也在此打击下,抑郁而终。
  新家主继位之后,接下来每件事都不对了。
  讨伐足利义辉,却让其胞弟成为漏网之鱼,给了朝仓、织田等人以大名名分;扶足利义荣上位,对方又是个病秧子,没什么号召力;清理内贼松永,本是连战连捷,然功亏一篑,没能攻下其本城;波多野趁势离反,居然抽不出兵力去讨伐;甚至新家主三好义继也不满三人众的过度插手,玩起离家出走……
  然后最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织田大军上洛掌握了京都,以退为进的逆袭计划被平手汎秀识破,连番战败,人心离散,“三人众”的名望也一坠千里。
  数月前若江城一战,三人众中了平手汎秀的诱敌之计,自四国发动奇袭,强攻了若江城,结果只找到了影武者。而后四面八方突然出现无数敌人,要围歼三好家的疲敝之师。
  是时三好政康果断决定亲自断后。
  他惊而不乱,以残兵缠出敌军主力半日,把时间拖到夜里。接着又令人四散逃逸,自己则带着亲兵杀出血路,潜至界町。
  就在这界町里,三好政康边养伤边借助往日关系网打探情报,可是传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糟糕。
  织田家反应极快,原先约定一同起兵的友军还没冒出泡就被镇压下去。
  老朋友岩成友通被擒了。成为平手汎秀那小子战绩本子上的又一笔浓墨重彩。
  更重要的是,逃回四国的三好长逸,话语权完全被政见不同的筱原长房所盖过,疑似遭到软禁。
  事到如今,刚强如三好政康,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文武两道无所不通,但在大局方面的政治眼光上,还是与昔年的长庆公有天壤之别,较之义贤大人也相差甚远。
  对内要恩威并施,对外要能屈能伸,道理人人都懂。
  但是何时施恩,何时立威,何时当屈,何时当伸?
  长庆公薨后,三好家近畿由三人众执掌,四国则以筱原长房居首。双方在对抗足利义辉、清洗松永久秀等决策上有很多共同话题,唯独对于执行这些决策的时机和方案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起初三人众人多势众占上风,但现在败得一大糊涂,在家中哪还有什么发言力。
  所以筱原长房成为了三好余势的实际领袖,这人的主张与三人众大是不同。筱原长房认为仅凭四国领地,绝无可能独力对付织田,不妨先暂且谄媚求和,待近畿生变,再与潜在的反织田势力一同行动。
  而以三好长逸为首的三人众,则想要强势击败织田家,重新树立霸权,顶多与六角、斋藤这些被织田攻灭的势力有些联系。
  当初双方为了路线之争,很有些不愉快的举动。现在筱原长房说话算数了,谁知道会怎么样?虽然以前看起来这人是比较顾全大局的,但万一掌权后就变了呢?
  三好长逸到底有没有被软禁,或者遭遇别的更险恶的境遇?在搞清楚这一点之前,三好政康觉得不能回四国。甚至不能与四国方面取得联系。
  但更没法在近畿光明正大的出现——织田家和幕府的海捕文书到处都是,“三人众”之一的首级或活人可以值上几百上千贯,这是个能让农民乃至小豪族发疯的数字。
  只能继续潜伏界町,慢慢收拢以前预留下的人脉和资源,再好好考虑后事。
  这也就是三好政康,出现在界町废弃仓库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