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619

  民生自然也不会有太多好转,好不容易走到一个大一点的镇子,却只能见到十几家贩卖日常品的商家。两间居酒屋倒是生意不错,但是建筑却是十分陈旧,飘散出的劣酒味道更加没有多少吸引力。鲸屋的门口挂着“二十文”的醒目标志,不过却是半掩着门,也许到了晚上才能知道客源如何。
  路边还有衣不蔽体的妇孺在乞讨,却没几个人肯解囊的样子,汎秀一时恻隐之心发作,取出几十文钱扔下。身旁的井伊直虎,也连忙上前把余财散给他们。汎秀见之侧目,后者却立即低下头去,退后两步,不敢与之对视,接着又觉得不妥,小心翼翼地挪回来半步。
  汎秀一时想不透,也没有在意。
  一行十余人,站在街上也有些醒目了,左右斟酌了一会儿,汎秀走到路边相对干净的宿屋里。这种性质的经营场所,虽然也包含了一些酒水和皮肉的交易,但是相对隐晦得多,不至于太过喧闹。
  宿屋的老板娘正在同一个驼背老人嬉笑攀谈,见了客人进来,方才缓缓迎过来。
  “居然是位武士大爷啊,您是要往骏河去的吧?”
  “不,只是随处游荡罢了。”
  “噢,恕我多嘴了。楼上还有几间房子。”
  “嗯。去安排吧,价钱方面不会为难你的。”
  “那就多谢您了!”
  老板娘媚笑着转身上楼,方才那个驼背老人却凑了上来,没等侍卫阻拦,就自觉立在两间远的地方。
  “看大人您的样子,一定是京都那边来的吧!咦?为何我觉得见过您一面呢?”
  汎秀循声望去,那人虽然衣着破旧,腰间也没有配刀,但却剃了头发,既不像是町人也不像是武士。
  “我是自西边前来的,几年前的确有事经过三河,你是何人呢?”
  这是个十分含混的回答,京都自然算是西边,尾张也一样是西边。
  “小人本多俊正,以前是个鹰匠,现在……”
  那老人陪着笑脸回话,但却禁不住露出苦色来。
  “现在如何?”
  “唉……我们鹰匠本来就是为城里的老爷们取乐的,这几年太乱了,老爷们都忙着打仗,完全没有生意啊!而且养猎鹰还有花钱……”
  倒也是可怜人,所谓饱暖思淫欲,现在三河人家门初立,的确还没到坐下来安心享受鹰狩的时候。
  “大人您如果要招募鹰匠的话……”
  自称本多俊正的老人取出怀里的笛子,轻轻吹了一声,窗外顿时飞来一只黑羽的猎鹰,落在他的肩膀上。又扔出一块石子到门外,指挥着猎鹰叼回来。
  这也的确是一门技艺,不过汎秀对此并不太感兴趣。
  老鹰匠的脸顿时黯然下去:“您别怪我多话……”
  汎秀正要问些别的,突然心生一念:苗字是本多的鹰匠,莫非……?
  “你刚才说你叫什么?”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小人本多弥八郎俊正。”老人不解地答了一句,随即辩解说:“这个苗字是上上代的领主老爷赐给先祖的,并不是小人大胆私自取的……”
  汎秀微微颔首道:“我想起来了,几年前的确见过你一次。”
  那时候,扔下的赏钱都不肯去接,现在却主动凑上来求职,看来这几年过得实在不甚如意啊。难道松平夺回了三河,手下的人却过得比今川统治下还要差么?
  “是是是……”
  老鹰匠谄媚着接过话头,也不知是否真的记起来了,眼里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话说……你现在如此高龄了,儿子们还没出来独当一面么?”
  汎秀如此询问。
  “说起这个小人实在惭愧,要不是靠着附近的坊主,连两个孩子都未必能养活……”
  “坊主?”
  “噢,就是净土真宗的大师们。”
  净土真宗,终于找上线索了。看来并没有想错。
  一番攀谈下去,那老鹰匠自觉得身份低微,也毫无保留的想法,将家底一五一十透露出来。他那两个儿子,一个叫做本多弥八郎正信,年方二十出头,另一个叫做本多三弥左卫门正重,才十五六岁。当年家境难以支撑,全靠了一向宗的扶助,才勉强养活妻儿。
  “既然附近坊主们如此乐善好施,何必急着迁走呢?”
  “这个……”
  “其实我也是看到各地的寺社,口称佛祖,却只知侵吞地产,蓄养僧兵的无耻行径,方才出来寻找一方净土的。”
  汎秀十分诚恳地表示。
  这个名叫本多俊正的老鹰匠,犹豫了一番,环视左右,终于小声开口了:
  “最近新城主连续杀了好几个行善的坊主,所以现在村子里都乱了,还有人说想要造反……我年纪已经太大了,不想再折腾进去了。”
  平手汎秀只是不断微笑着听进去,却没有表示任何态度。
第六十二章
一向宗的背后
  这是西三河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院落。
  院子正中的开阔地方,有个披着百衲衣的僧侣,盘起双腿席地而坐。那僧人右手持着一串黑色的念珠,左腋下却夹着一支锄头,刃上还连着土块,似乎是刚刚使用过的。
  周围熙熙攘攘,围观的有百余人之多,男女老少不等,或坐或立,却大都是赤着双足,衣衫褴褛,腿上沾满泥土的农人。
  “南无阿弥陀佛……”僧人双手合十,闭目沉吟,念出一句佛偈来。周遭百姓连忙也学着他的样子,纷纷低下头去念颂。
  虽然是众人礼佛,神态也算是虔诚。不过看在外人眼里,却没有感觉出什么宝相庄严的意境来,只觉得有些滑稽。
  俗客拜访寺社,见到佛像金光熠熠,见到浮屠高耸入云,再听到低沉的钟声响起,而后众僧人齐齐念诵佛偈——这个时侯的确让人产生皈依的念头。不过那份神圣感究竟是缘于佛理还是外物呢?
  换成一个刚刚同农人耕种完的一向宗和尚,席地传教布道……
  本多俊正只是个鹰匠而已,没多少心机,也不是个太虔诚的门徒——但凡年纪太大,见识的起落太多,就很难真心信仰什么东西了。所以平手汎秀借着好奇的名头要求参观,也没遭到怀疑。在这个“内线”的带引下,走到了附近传教的场所。
  出去找人搭讪的时候倒是遇到一点问题。浅野长吉找到了两个农人,但是对方一见他的服饰就心生敌意,得知他并非此地武士方才稍微缓解,而后反过来劝他也信奉广行善事的一向宗。
  一向宗传教,是没多少规矩的,也不避讳有人来围观,不过汎秀下意识觉得,还是觉得不宜靠的太近,只是暗中派几个伪装成游民的忍者靠近,自己却走到一间庄屋里面,远远看着那群农民的行动。
  净土真宗在村庄间的传播,以“讲”为基础编制,每一“讲”都从坊中派遣一个僧侣过去主持,一般每村一讲,也有大村一村数讲或小村数村一讲。这个院落集合的人,就是附近的“讲”了。
  正中间的僧人,只是带着众门徒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就没有接着讲下去,反而向他们问询近来的生活状况。
  “城里来的检地奉行,简直是不讲理嘛!”有个性急的壮汉顿时开始抱怨,“大家还不知道吧,把我们村子检成三百五十石!”
  “三百五十石?那我们要交多少?”
  一旁的年轻人连忙问道。
  “据说好像是跟以前一样,五五分吧?”
  不少人低头计算,这个除法对他们而言貌似并不简单。
  “那就是一百七十五石了。”
  还是和尚一口算出结果来。
  “这么多啊!比以前足足多了三四十石!”
  有人开始抱怨。
  “唉!别说了,老老实实种田,咱们一起把山后面那块地翻一番,也许还能凑得齐。”
  “哪有时间啊……劳役可是一天都没减!”
  一片哀嚎声之中,却见到有个穿着草鞋的老者挤进人群正中间去。他身上虽然也是纳着许多补丁的衣服,但却周围的人干净得多了。百姓见了这老者,纷纷称他“先生”。似乎这是个颇有几分威望的人。
  那老者向先前的壮汉问道:“我们村子最近几年不是都只收了不到三百石的粮食吗?怎么会检出三百五十石来?”
  “肯定是翻了十年前的旧账!”有人插嘴说。
  “没错!”壮汉点了点头,“新来的奉行官大爷还骂了我,说这几年肯定是我们故意少报了。”
  “十年前南边的水渠还能用,怎么没人说这个?”老者愤愤不平道。
  “是啊是啊,只想着收税不顾我们的死活……”
  方才自怨自艾的农人,情绪渐渐被激活了起来。
  和尚似乎是在试图安抚民意,对他们说:“今天的事情,都是往日的业报,现在的作为,又会成为日后的业报。”
  “大师啊。”老者却扭头问到,“城主老爷这么对待我们,您可不能只是看着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