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9

  汎秀渐渐安定下来,就算是暂时看不透对方,也该要做出淡定的样子。
  “以前是敌人,自然要拼个你死我活,日后如果成了盟友,难道您还会计较这些吗?”
  松平身侧的另一人忍不住开口了。
  方才那个是石川,那么这个……
  “在下是酒井忠次。”
  果然是他。
  “我们东国的武士,素来是不屑于阴谋诡计的,所以刺杀之类的事情,的确不是本家主谋,而是那些近畿人自荐,请您务必要相信。”
  这个人的口才,可比石川数正差远了啊。不过经由这句话,汎秀倒也渐渐摸到了门道。自居为豪放的东国武士,在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尽量直言不讳,塑造仁厚忠勇的形象。
  然而这一战,对方走的却是诡道啊,可谓是言行不一。今川义元的大气磅礴之相,他只得其形,而不得其实。不过以他现在这点实力,想要真正用出那种“正合”的姿态恐怕不易,只能依靠“以奇胜”也不足为奇了。
  双方交互了一些不着调的话之后,各自回城。松平元康却又突然吩咐说:
  “今日之事切不可泄露给骏河的人知道,否则我就只有造反一途了,恐怕也妻儿也无法顾及。”
  下意识地,汎秀突然发现自己再次被利用到了。
  与他所说的刚好对立,这个人反而一定会设法让骏河的今川氏真知道松平内通织田的消息,然后“被迫”起兵对抗,就可以尽量避免薄情寡义的名声了——毕竟不理会人质安全而改旗易帜的事情,还是会受到谴责的,而若是骏河今川主动起疑,松平被迫反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PS:此时松平元康的形象,主要来自于某本小说。事实上我对他叛离今川的过程一直存在一些疑问,所以才会自作主张地刻画出这样的形象。在我的安排里,他将会在一向一揆之后才慢慢变成历史上的那个神君,摆脱华而不实的虚伪形象。
第四十七章
恩威并济
  今川义元战死,转瞬就过去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当初震惊远近的事情,也在时间的消磨下,渐渐被人忘却。无论当初治部大辅立下过何等的武功,人类还是更关心,当下的主公,能够给属下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根据东边传来的消息判断,今川氏真似乎也是在积极采取手段来维持住家名,但是效果并不算好,屡屡事与愿违。骏府城的谱代倒还罢了,远江三河两州的国人豪族却渐渐不太听从招呼了。今川氏真企图以屠刀来重新建立威势,不过却适得其反,使得旧臣们越发离心离德了。
  有鉴于此,松平家努力统一西三河的同时,与织田的联系日益频繁,不过后者却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就算是松平元康的亲笔信送到,信长也不过回答了一声“知道了”,就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几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在等待美浓的消息。
  斋藤义龙患有麻风病的传言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准确的消息。此人不仅善于统兵亦是极为精通谋略的智将,既善于调略地方将领也不避讳使用狙击之类的阴暗手段,他若还活着,织田在北线就无法取得进展,先前屡屡用兵,也不过是勉强战成平手而已。
  若是斋藤不死,织田北伐的策略恐怕会有改变,而东线的选择自然也就扑朔起来。是否还需要一个盟友,可能就要再次考虑了。
  外部还不明朗的时候,只能先进行内部的调整。综合实际的需求和前人的经验,织田家开始逐步的检地,由贯高制慢慢向石高制过渡,大量的庄头地侍,或是被收编为家臣,或是沦为庶民,失去了曾经的特权与身份,兵役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微调。同时在津岛和热田等地进一步开发贸易,吸引各地的商人到此交易。借着击败今川的威势,那些尾张东部二郡的墙头草也大都被收编为家臣,接受了织田家的领导,而那些还模棱两可的人自然就是下一步行动的目标。寺社之类的势力却暂时还没有急于对付,就算是不少不安分的和尚坚持不肯让出不入权和自主裁判权,信长也没有坚持,而是做出了妥协。
  魔王手上的总实力扩充到三十余万石,纸面上的兵力超过了两万——当然,这其中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实际上能够使如臂指的,也许只有一半。这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平手汎秀的一千五百贯知行,检地时候换算成了四千二百九十石,同时家臣的领地和兵役也开始渐渐调整。另外这一年积攒下来也有些许功绩,击退吉良家的战功在这个平淡的年份还算是显眼,内政方面虽然没有插手检地但是依旧负责了商业町的工作,适当的封赏是可以期待的。
  年末依旧是通过茶会来联络感情,重要人物依然在事后被留下,这一次平手汎秀是跟丹羽长秀一起入内觐见的。
  “怎么没有把阿犬带过来?”
  才一进门,劈头盖脸就是这一句话。
  “回禀殿下,她有些不舒服,所以……”
  “嗯?”信长的眉毛立即卷起来,似乎是将要发作的样子。
  不过对这个汎秀早就免疫了,他不慌不忙地坐到下首,答道:
  “请了大夫看过,似乎是有了一两个月的身孕了。”
  “噢?不错不错……”信长顿时大喜,“这份耕耘功力,恐怕比起我也毫不逊色了!”
  近三年来,清州城的内院连续诞下三个公子和一位小姐,此时还有两个侧室怀上,信长倒似乎是对此颇为自豪的样子。
  不过,当着内眷讲这个好吗?
  侧首望去,丹羽长秀依旧是闻所未闻的样子,他的夫人却羞涩地垂下头去。正坐上的归蝶夫人只能苦笑,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如果是男婴的话,就让他过几年来担任奇妙丸(织田信忠的幼名)的侍从吧!”
  突然一转眼,就从嬉笑变成正经的吩咐。
  虽然不乏监视的意思,但也没什么妨碍,如果织田家将来掌握天下的话,这反而是难得的政治资本。汎秀没有多想,立即表示遵命——就算反对也不会有用啊。
  接着信长又严肃地盯着丹羽长秀。
  “五郎左,你可比甚左还要年长五岁,看来还是这方面的功夫下得太少啊!”
  这下子丹羽想装没听见都不行,只能是尴尬地连连点头,而他夫人的脑袋都快要垂到地板上去了。汎秀更是只能忍着笑低头不语,欣赏地毯的艺术品位……
  “今天殿下是要找二位谈一些大事的,我们就先离场吧!”
  归蝶浅笑盈盈地起身,拉着丹羽夫人走出后门。
  信长的神色愈发放肆了,却又混不在意似的开口说道:“下一步是该打美浓还是三河,你们有了计较吗?”
  一般而言,这位提问的时候,并不是要你提供答案,而是希望下面的人猜出自己的心思。在座两位显然都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丹羽思索片刻之后回答是美浓,而汎秀进一步补充说,犬山城的织田信清恐怕也未必能够信任。
  信长不置可否,只是接着问:“那三河呢?”
  “可以扶植一个盟友,也可以制造混乱防止有人坐大,不过恐怕不宜直接出兵。”
  丹羽毫不犹豫地答道,平手依然是在后面补充。这种场合放低姿态,总是有益无害的。
  ……
  连续询问之后信长微微点头,显然是比较满意的,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任务。
  “五郎,你负责美浓的调略,而甚左……上次对付吉良家的表现不错,继续负责三河吧!”
  “是。”
  “明白。”
  汎秀面上沉静如水,心下却稍稍震动了一下。这么说来,在织田家内部序列中,自己已经算是跟丹羽平级的人物了么?
  丹羽的工作交待并不麻烦,而平手这里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沓掛城西面几家豪族有些问题,大约有两千石就交给你了!待会儿去吉兵卫(村井贞胜)那里一趟就行。”信长侧首看着汎秀,如此说道。
  看来是要动刀子了,不过当一回刀就赚了两千石,也是意外之喜啊,加上这些领地麾下总共就有六千石,甚至还超越了佐久间信盛和森可成,在尾张仅次于林佐渡、柴田和丹羽。
  然而这种飞来横财,总觉得不太妥当。接下来的话题,恐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对了,最近蜂须贺那个家伙拜访过你吧!”
  果然戏份来了。
  “是啊,是通过佐佐家的关系……”
  这个本来就是不准备隐瞒的,织田信长精力再充沛也只是一个正常人类而已,总是需要重臣来分担这些旁支关系的。
  “那么以后蜂须贺的事情就交给佐佐负责吧。”信长貌似无意地接过话头,“你还是专心放在三河。另外九鬼嘉隆方面也可以交付给专门的人。”
  原来如此……壮其枝而削其叶,恩威并济啊!
  看来信长并不忌讳家臣的实力快速扩张,反倒是对于结党非常敏感,汎秀暗自记下了这一点,而后俯首领命。
第四十八章
新春
  洒了一点香油钱,泛秀双手拍了三下,闭目合十,向着正前方的热田大明神微微躬身。他本是个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自从亲身经历过无稽之事后,更是把无神论抛到了脑后,转而效仿孔圣人“敬鬼神而远之”和庄子“存而不论”的态度。
  整个大殿只有平手一家在,等在外面的町人和下级武士要等他们结束之后才允许入内。这倒不是热田神宫的宫司需要拍马屁,而是正常的阶级观念而已。至于一般的农人,自知身份,根本不会跑到这种超越自己身份的地方来。
  二十年来,平手泛秀已经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阶级社会的“腐朽”,却终究不忍旁人站在风雪中久候,于是吩咐一切从简即可。
  门口吹来一丝凉风,身体健朗的泛秀倒是没什么感觉,身边的织田犬——现在应该叫做平手犬,却不禁打了个寒战,越发捂紧了衣襟。
  正月初,正是冬寒凛冽的日子。岸边杨柳皆是秃枝,枯黄碎叶埋进雪里,又经来往行人反复踩踏过后,便在城下成为清扫不及的污斑。北风连绵不绝,就连海边的人,都不免要多添几成柴火。上了年纪的老农,纷纷抱怨说,多年未见如此寒冬了。
  春耕尚早,农人也还能安逸一阵子。而武士们却要急着联络感情,建立关系,不得不反复奔走。即使是城主乃至大名,至少也要带着家人祭拜先祖,以及到神社祈福。
  平手泛秀不禁想到了一个名词:
  小冰河时期。
  拜后世那些“大明非亡于李闯、满清,实亡于天灾”的观点宣传,这个词语也在各种历史论坛上屡见不鲜。依照历史来看,接下来数十年天灾会越来越重,旱灾尤其频繁。以水稻为主食的东方文明,必将遭遇严重的农业危机。也许应该提早大规模改种耐旱作物了。
  心念转动,思及政事,不免稍稍在神像前站得长了一点,回过神来,再睁开眼睛,却发现众人都盯向自己这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6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