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风云(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32

  孔国公简直是在百官的沉默中下的台,好在,孔国公有个太后女儿,孔太后与陈柒宝道,“我虽不大明晓政务,可想想,有两位封疆大吏提及章总督任中之事,难道不该问一问他?章总督这样的烈性,哀家亦是惋惜。可内阁有七人,难道,就老国公一人一力坚持令章总督自辩?”若是因章总督之事下台,孔太后很为家族不平。
  陈柒宝道,“那依娘娘的意思呢?”
  孔太后叹道,“老国公眼瞅要八十的人了,上了年岁,也该回家颐养天年了。”孔太后也知必然要有为章总督之死负责之人,不过,要换一个名头,让父亲因老迈致仕。
  陈柒宝见孔太后并未提什么无礼要求,道,“这也好。”
  因孔国公章总督之事,继母子二人的兴致都不高,略说两句,孔太后说累,陈柒宝便出了慈恩宫。
  只是,孔国公因年迈致仕,致仕之时,不忘一道把谢国公带回家去了。孔国公说的,“老夫年迈,将八十的人了,若不是担心朝廷担心陛下,按规矩,七十五就该退了。怎么,老谢,你与老夫同龄啊。”
  说得谢国公好生尴尬。
  不过,只这点子尴尬,依谢国公的脸皮,并不算什么大事。奈何孔国公这老杀千刀的,这么不名誉的退休后,竟然给朝廷上了折子,折子的内容就是:论致仕的规矩。里面大书特书七十五岁致仕的要紧处,因为,据孔国公说,一过七十五,人的精力啊体力啊啥的,都跟不上了,所以,朝中大员七十五岁致仕,是极有道理的。今他初初明白此理,只后悔没有早些致仕,以至尸位素餐,对不住朝廷,对不住陛下啊。
  这闹得,谢国公真是不好不退的,倘是不退,岂不就成了孔国公嘴里的尸位素餐的恋栈之人。
  谢国公退的,也是一口老血憋喉咙里,恨不能直接喷死孔国公算了!
  谢国公上了致仕折子,陈柒宝再三挽留,谢国公仍是一意致了仕。谢国公私下的话,“我与孔国公都如此知‘耻’,就看浙闽的孟总督、刘总督是否知‘耻’呢?”他明白陈柒宝急于掌权之心,他就要瞧瞧,皇帝陛下如何安排他这两位心腹之人了。
  而让谢国公怀疑有恋栈之意的孟刘二人,委实是,早已经打包好行礼,辞官的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出,就等着陛下允准后,他们赶紧带着行礼回朝哪!因为,如今江南武将,皆恨此二人入骨,这俩人就担心,什么时候叫人翻进府里,一刀给宰了!
  孔谢二人一退,陈柒宝自然也不会保孟刘二人,不过,也没有直接免他们的官,还是令他们先回朝说一说情况的。故,接到朝廷旨意,二人简直一刻都不想在江南多呆,立刻起程回京。
  时下,人由南往北,或是由北往南,多是走水路。
  二人还约好,一道回京,闽地刘总督到杭城来一并坐船回京。别个官员离任,除非是罪官,不然,必有当地官员士绅相送的,这俩人,好吧,这俩人也有许多官员士绅百姓相送,只是,多是目光不善。
  俩人都担心,他俩船都没上,便给人直接推水里淹死。
  更有卓将军,倘不是徐将军死拉住他,估计就得上前快意恩仇一回!
  好在,两位总督到底是正二品大员,身边随扈亦是不少。因着这剑拔弩张的气势,随扈们亦极为小心的拱卫着二人上船。卓徐等将领因是官身,自然要克制,百姓们却不这样想。见着此二人,不少百姓直接臭骂出声,还有人直接挎着一篮子臭鸡蛋来的,直接就往二人所在位置砸去,当然,除了臭鸡蛋,还有石头啊、砖头啊一类东西,饶是随扈再多,这些随扈眼下也顾不得去镇压百姓,连忙护着大人不要被砸到,结果,自己给砸个臭气熏天,总之,一行人狼狈不堪的上了船,速速启程,离开岸边百米,犹能听到岸边百姓叫骂之声。
  待到金陵,方令二位总督大人心下略好受些个。
  因为,淮扬总督郑大人亲自过来探望好友。郑总督倒是说,“哎,章总督之事,委实令人惋惜。只是,此事虽则你们的奏章是个引子,到底是章总督性子太烈,这件事,说清楚便好,焉至于就怒而自尽呢。”
  孟总督叹道,“我都宁可是自己死了,也不想章总督出事。”
  刘总督亦道,“郑兄给我们评评理,下头人有喊冤,我们不得去查么,的确是查有此事。人家原本好好的富庶人家,就是叫他挤兑的,好好良田百顷、家财万贯,如今一无所有、家败人亡。我既知此事,难道能不上表朝廷?”
  孟总督沉默半晌,对郑总督道,“就是我的奏章,我也敢说,句句实情。章总督在浙闽,确有盘剥百姓之举。”
  郑总督与他二人道,“你们回京,还是要与陛下好生说一说,陛下最是通情理不过。”觉着自己这二位好友委实运道不佳。二人道,“孔谢二位国公皆致仕,我们也不能不要这脸皮,哎,辞官回乡也好,安心做学问,反是干净。”
  三人说着话,就见有管事来禀,说是穆大人来访。
  郑总督问,“穆大人可是有事?”
  管事道,“穆大人说,要当面与大人讲。”
  孟刘二人道,“既郑兄有事,我们便先告辞了。”
  郑总督道,“无妨,是穆姑娘,你们先前不是还说,这般奇女子,只恨不得一见么。”因穆姑娘当日率大军苦守金陵,自此,金陵城上下,提及她,便不以姑娘相称,而是极客气的称一声穆大人。
  孟刘二人哪里还有见奇女子的心,不过,郑总督已令管事请了穆容进来。穆容一袭青袍,腰间束黑带,发戴银冠,虽是男装打扮,却另有一番飒爽之意。她信步进来,对郑总督拱手一礼,郑总督笑,“穆姑娘过来,可是有事?”
  “听闻浙闽两位总督大人到了金陵,我过来看看。”二人没有看奇女子的心,奇女子倒是特意过来看他们。
  穆容这话说的平静,郑总督还说着,“穆姑娘就是这般客气。”与二人引荐,二人也都颌首致意,孟总督道,“姑娘之名惊天下,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你们知道我,这很好。”穆容道,“不过,你们可知我从哪里来?”
  不待二人回答,穆容便道,“我把章总督的家眷护送回乡,刚回金陵,就听说,您二位大人到了金陵城。你们既认得我,那很好。”话毕,穆容每人两记耳光,直接将人抽翻在地。
  郑总督惊叫出声,斥道,“穆姑娘怎可如此无理?”
  “我无理?”穆容寒光四射的眼睛望向郑总督,冷声道,“总督大人可记得章总督率大军驰援金陵之恩?我一女子都不屑与这等小人,总督大人却与这等人有说有笑,有来有往,当真令人耻之!”
  穆容声音如碎金裂玉,当下室内一派沉静,郑总督叹道,“哎,哎,他们也是有苦衷的,哎,你一姑娘家,不晓得这些事啊。”
  穆容冷笑,“我一女子,自然不明你们这些朝中高官的想头?章总督过逝至今,不知总督大人可有着人去上一柱香,谴人问侯一句?”穆容问的郑总督面上极是尴尬,她冷冷道,“你们的嘴脸,真是够了!”
第265章
年代
  林靖与徒小三在两广,原本,两广离京城路遥,消息便不大灵通,何况正是战区,便更不灵通了。林靖刚与当地土族谈妥了一桩生意,他们这里产好茶好果,这些年,因着战事,虽则他们是占据了两广,可这些个东西却是不好往外销了。今年走运,遇着林靖,林靖准备日行一善,帮一帮他们,同时也实行共赢。
  于是,两场战事下来,双方暂时和解。
  当然,这些个事情,朝廷是半点儿都不晓得了。
  林靖正一面吃着木瓜,一面算着与这些土人做生意的收益,就见侍从回禀,说是何先生到了。
  林靖立刻放下手里的木瓜,整衣起身,请何先生进来。林靖原以为只是章总督那里的形势不大好,结果,见何先生腰间系一条白带子,林靖的脸色刷就变了。他几乎不能置信,连声道,“这怎么可能?”他们离开江南,不过三月。
  何先生的脸色,比腰间的白带子也好不了多少,憔悴至极。林靖快步上前扶住何先生,伤感中又带了些悲愤,“先生先坐。”
  何先生到底是已经章总督丧事,又自北到南这些日子,心境上倒较林靖更为平稳,只是,见到林靖,难免心下又是一酸,见林靖已猜到章总督之事,何先生道,“大人说,他不能与穆姑娘走,也不想与朝廷这些小人辩白清白,辜负了你的一片心。”
  林靖递过一盏茶,轻声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得先生与我说一说。”
  何先生茶水未曾沾唇,只是接过,便放在了一畔,谈及此事,难免落泪,“大人刚到直隶,浙江总督、闽地总督便参奏大人于任上有侵占民财之事,朝中令大人上折自辩,大人委实不堪其辱。”
  这话,在情理上没有半点问题。但是,林靖这种在官场中的浸淫老手自然明白问题所在。果然,林靖一听这话,登时大怒,“欺人太甚!”
  “总督大人刚从江南离开,他们便敢这样直接参奏,朝廷竟无半点回护,还令大人自辩!”林靖怒道,“大人就当把当年江南的账本子摔到朝廷脸上去!那么些军费开支,朝廷给了多少!既是军费自酬,现下又就侵占民财,难不成,朝廷不给,那些个军费能从天上掉下来!”
  何先生低声道,“终是朝廷全无回护之心,方令大人寒心。”
  林靖起身踱了两圈,道,“大人就是太重名声。管他什么名声,先活下来,方有来日啊。”
  何先生一叹,心下未尝不作此想。只是,何先生道,“大人功高,不论陛下还是朝廷都颇多忌惮,若是别个事,大人能忍,事关大人名声,焉何忍得?”
  章总督死都死了,如今再说什么,都已无用。林靖道,“我就是觉着,太可惜了。”又问过章总督身后事,知道章家人都回了鲁地。林靖道,“也好。只是二郎四郎这里,不知大人是个什么安排?”
  何先生将一个红木匣子递给林靖,林靖打开来,见最上面的是章总督的一封信,信写得不长,林靖便取出看了。
  信中开头的称呼是:
  林小友,李小友:
  这几年能与二位小友共事,乃我之幸事。今日我之抉择,在二位小友看来,或者懦弱,或者惋惜。宦海沉浮多年,我已无昔日凌云之志,江南之战,乃平生傲事。我之身后,章家当得平安。二郎四郎,切不必回乡,惟愿他们追随二位小友身畔,为这乱世,尽一份心力。
  有些东西,二位小友当有用处,已托何先生代呈。
  愿二位得展凌云志,不负八尺躯。
  落款一个章字。
  信虽不长,却极见情义。林靖看后,不由落下泪来。
  林靖与何先生说着话,徒小三便回来了,闻知章大人之事,徒小三亦难免气愤,怒道,“这混账朝廷也太过不公!”当下令手下兵马人人披白,换了素服。
  何先生嘴上不说,心下却是觉着,这二人果然是有情义之人,也不枉彼此交往这一场了。
  何先生过来,主要还是送总督大人托付的东西。
  林靖徒小三晚上看过,见一部分是当年林靖亲自送到杭城的当年弄死段钦差后得的书信,还有就是一百多万两的银票,据何先生说,一部分是当年林靖送到杭城去的,另一部分,则是当初浙闽库银,朝廷将章总督调到直隶,章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自然也要做一番安排。如今都令何先生给林徒二人送来,此亦可见章总督为人之心胸,这些银子,并没有给家里以作家用,而是给了徒小三林靖,这是知道他们以后定有许多要用银子的地方。同时,亦有一些这些年与孔国公的书信往来,以及江南官场中官员的一些书信,都在这匣子里了。
  徒小三沉声道,“总督大人这样的人品,竟不得善终!”
  林靖道,“国之将亡啊,国之将亡。”
  林靖没有再说章总督之事,他对徒小三道,“咱们要动一动了。”
  待得第三日,何先生便想离去了。林靖道,“先生倘无他事,不妨在两广多留一段时日。我不会让章总督白死的。”
  林靖于两广消息不大灵通,但,朝廷接到北靖关失守的消息时,关外乱匪已是登船往鲁地而来,至于乱匪何等形容,反正说什么的都有,说有关外匪类,还有乱匪所持长刀,较朝廷制式军刀更长,更锋利,且多有双手持刀之人,望其不似汉人,倒更似倭人。
  何况,这些乱匪,既有关外来的,又有乘船的,那么乱匪是何身份,可想而知。
  倭匪!
  竟然是倭匪!
  整个朝廷都震动了。
  这个时候,北靖关失守,当调哪里的军队平叛倭乱。
  江南徐纪二位将军麾下的兵,朝廷不能调,这一回倭匪是自关外海域而来,倘下回江南倭患再生呢。故,在两广平叛的江南军简直成了唯一选择。
  于是,徒小三这里没多久就接到朝廷圣旨,令徒小三率兵往关外平倭匪之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