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331

第395章
帝位之三
  秦凤仪其实是个爱哭的人,
大阳就很遗传了这一点,但,此番亲爹、岳父一并出事,
秦凤仪吐血之后反是并没有落泪痛哭。只是,
看他的神色,
李镜反是盼着痛快的他哭一场才好。
  秦凤仪也并没有倒下,
他已不是先时那个遇事只会愤怒哭泣的少年了。
  秦凤仪起身后换了白衣,在书房召见近臣,章颜等人亦是换了青衣角带,
个个神色肃穆,
一肚子的心事。秦凤仪当头一句便是,“我没想到,帝躬会突然出事。你们,
也没想到吧?”
  这话说的,
谁能想到啊?
  秦凤仪似是看出他们心下所想,
淡淡道,
“只有一种人能想到,便是谋害帝驾之人!”
  秦凤仪的声音并不大,就是秦凤仪昏睡的时间,诸人心里也定不是没想过御驾突然出事,也委实蹊跷。但,秦凤仪突然说破,饶是诸人眼下权重一方的大臣,仍是禁不住面色微变。章颜身为南夷总督,
诸人之中,他官位最高。但,第一个说话的并不是他,而是双眼红肿的桂巡抚,桂巡抚咬牙问,“殿下的意思是,陛下是被人所谋害的!”桂韶性忠烈,一想到这样圣明的君父竟是为人所害,怕恨不能立刻揪出贼人噬其肉食其骨饮其血剥其皮!
  “除此之外,我绝不相信,世间能有这么凑巧的事!帝驾不去龙虎山,他这山石怕也不能突然崩裂!”秦凤仪虽则恨景安帝,但他也就是说两句“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话,他并没有恨到要杀景安帝的地步,更未料到,景安帝突然就这么去了。秦凤仪寒声道,“南夷封地,是陛下亲自赐予我的。我既是南夷之主,便要守好这里。冯将军,沿线布控,所有军事防备,调至最高等级,所有休假的将士,悉数召回!自州、到县、到乡、到村,皆要加紧训练,谨防战事。”
  冯将军领命,秦凤仪对潘将军道,“凤凰城的城防,交给你。”
  潘将军起身领命。
  秦凤仪与桂巡抚道,“陛下遇难的消息,京城应已知晓,吩咐下去,南夷上下,国丧期间,禁宴乐婚嫁。”
  “还有,眼下千头万绪,本王亦六神无主,李宾客暂且夺情。”
  李钊哽咽,“是。”
  秦凤仪将藩地的事情吩咐好后,便打发诸人下去了。
  之后,秦凤仪修书一封给罗朋,命人秘密送往大理。
  章颜李钊方悦赵长史傅长史五人,私下又求见了秦凤仪一回,章颜道,“眼下,虽不该说这话,这些年,殿下待臣等恩深如海,臣不得不言,为殿下计,为南夷计,为天下苍生计,殿下,您得有个决断哪。”
  秦凤仪道,“既敢谋害帝躬,必有后手。”
  大家还等着秦凤仪后面的话呢,后手是啥啊?结果,秦凤仪说完这句便没动静了。李钊身为秦凤仪的大舅兄,两人于公于私皆不是外人,何况,此番不仅秦凤仪死了亲爹,李钊他亲爹也遭遇了不幸,而且,不同于秦凤仪与景安帝复杂的父子关系,李钊与其父,一向是父严子孝的典范哪。一想到亲爹叫人害了,李钊心里恨的,此时便忍不住道
,“殿下的意思是——”
  秦凤仪道,“这世间,许多人都爱心机手段,阴谋诡计,以示不凡。人,有些心机原不是坏事,但,想以心机成大事,实是舍本逐末,愚蠢至极。这世上,其实只有一件事是最要紧的,那就是,实力。”
  “且等一等,并无妨。”秦凤仪如此说。
  李镜虽则已是优秀政客,但,她当真没有秦凤仪这种安定人心的能力。大家看秦凤仪正常了,心下委实松了口气,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外松内紧的各项治丧事宜。
  小严将军私下很是找方悦打听了一回,他,他爹是陛下的随扈大将,他爹有没有事啊?
  方悦悄与小严将军道,“你稍安勿噪,我就在殿下跟前,一旦有严大将军的消息,我立刻着人告知你。”
  小严将军担忧不已,一脸忧心忡忡的向方悦道谢。
  相对于南夷的平静,京城则是险些翻了天。
  一听到景安帝出事的消息,裴太后直接就厥了过去。然后,又被平皇后大皇子等哭醒过来。裴太后面白如纸,只恨不能一口气上不来,再厥过去一遭才好,此际,还要提着一口气问,“皇帝怎么会出事!景川侯呢?严槿呢?”
  大皇子双手将一封素白的奏章捧上,泣道,“皇祖母——”一声哀泣,将奏章呈上,严大将军倒还活着,景川侯却是一并西去了。
  裴太后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再如何耳聪目明,其实,眼睛也有些花了,但,手脚一向灵便,此时,伸手去接奏章,却是未能接住,奏章直接掉到了冰冷的地砖之上。大皇子膝行上前,伏到裴太后膝上痛哭起来。
  裴太后与大皇子抱头痛哭,一时,整个慈恩宫内,皆是涕泣之声。
  裴太后大皇子等人正哭呢,得了信儿的郑老尚书等人也哭到了宫里来。
  裴太后抱着大皇子泣道,“我的孙儿,这可如何是好?”
  大皇子泣道,“孙儿全无主意,还需皇祖母教导。”
  裴太后老泪纵横,“我一守寡老妇人,无非是夫在从夫,子在从子罢了。今皇帝一去,痛我心肝。”裴太后多精的人哪,纵是初初被皇帝儿子的死打击的一时厥了过去,如今的裴太后却是比任何人都要清醒的。一个成熟的政客,在没有弄清楚形势之前,是不会做任何决断的。
  裴太后眼泪汪汪的对大皇子道,“你是皇家长孙,今你父罹难,你可要给你弟弟们做出个表率啊。”
  大皇子那泪水也是不要钱似的往下淌,“还得祖母教我。”
  “我不知政要,不过,皇帝南巡前,令内阁郑相辅政,他总是个忠心的。”裴太后哽咽道,“再者,平郡王乃我老亲家,更是你外公,他亦是信得过的。”如果大皇子留心就能知道,裴太后说的这些话,与景安帝南巡前交待大皇子的话简直如出一辙,只是换了几个字而已。只是,大皇子并未留心。
  既裴太后如此吩咐,大皇子便宣了郑相一行人进来,内阁几位留京之人,悉数到了。以郑相为首,大家皆是一幅天塌下来的哀凄样,原本,皇帝陛下突然离逝,这与天塌也没什么不同了。大家进来先是一通哭,哭完后,还得商量大事,裴太后道,“你们皆是国朝忠臣,皇帝,万乘之尊,今不过南巡,便江西遇难,这样的事,自古至今,闻所未闻!不要告诉哀家,这是意外!”毕竟是亲儿子,饶是裴太后这样冷心冷肠之人,谈及儿子遇害之事,犹是伤痛不已,再次落泪。裴太后看向大皇子,挽着大皇子的手对郑相等人道,“皇帝南巡前,将京中之事交予大郎,你们皆是内阁重臣,眼下如何,还得你们与大郎商议。哀家,哀家又有什么主意呢。”裴太后说着,又是一通哭。平皇后等人亦跟着哭泣不已。
  裴太后望着大皇子,泪眼婆娑又千叮万嘱,“大郎,你可要查清楚害你父的贼人,为你父报仇血恨啊!”
  “是!孙儿谨遵皇祖母懿旨!”
  “好了,你父皇的事要紧……”裴太后双眼泪流,拍拍大皇子的手背,“记住,任何时候,咱们皇家都不能乱,别辜负了你父皇对你的期望。”
  “孙儿在皇祖母身边服侍。”大皇子将头埋在裴太后膝上,裴太后轻轻抚摸他的后颈,哽咽道,“此时此刻,在哀家身边服侍,不过小孝。你父遇难,你身为长子,不主持政务,难道,要叫你年幼的弟弟们主持吗?他们又懂什么呢?你不把朝廷撑起来,又让我们靠谁去呢。”
  裴太后说着劝着,大皇子方与诸臣去了。
  大皇子虽则被裴太后交待了一应政务皆由他主持,但,如今父皇遇难,大皇子仿似全无主意,事无巨细,大皇子都要请教皇祖母。奈何裴太后被皇帝儿子遇难之事打击的,竟一病不起。如此,大皇子也不好再拿这些事扰了皇祖母养病,只得自己做主了。
  大皇子也请来了平郡王请教政务,眼下,除了给大行皇帝治丧,便是查大行皇帝死因之事了。平郡王认为,当召在外诸藩王回京奔丧。内阁郑相对此亦无意见,但大皇子有心腹前文长史与前工部尚书汪尚书,以及大皇子的亲四舅平琳极力反对,此三人皆认为,眼下第一要务便是:请大殿下以嫡长身份登基。
  至于如何登基,那就要从如何查明陛下死因说起了。
第396章
帝位之四
  大皇子其实不大信赖郑相等人,不过,他还是信赖自己外公的。只是,外公也不晓得怎么了,不知是不是上了年岁,怎么这会儿就张罗着藩王进京?郑相一向与秦凤仪关系不错,可外公是自己亲外公啊,又不是秦凤仪的外公,难不成老糊涂了?
  大皇子委实想不通这一点。
  其实,大皇子真是想错了郑相,就是郑相此举,也是出自公心,而非私意。郑相与秦凤仪那点子关系,在秦凤仪没挖他孙女婿的时候,就是寻常关系。郑相毕竟是首辅,虽则与藩王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也不会主动与藩王交恶,而秦凤仪是个自来熟的性子,除了秦凤仪特讨厌的人,如大皇子外,其他能相处得来的,秦凤仪都挺亲热。但俩人真没什么私交,哪怕是孙女婿升职升到了南夷市舶司主管,郑相的立场依旧是景安帝的忠心首辅,而不是秦凤仪的狗腿子。
  可大皇子就是觉着,郑相与秦凤仪交好。
  大皇子想不通的事,他四舅也想不通,平琳回家还与他爹抱怨呢,“陛下突然崩逝,眼下最要紧的,莫不于国不可一日无君。倘藩王来京,京城各种势力交杂,殿下的大事怕要耽搁。爹,殿下一向待咱家亲近,眼下,还是大事要紧啊。”
  平郡王一直没有在大皇子身上下重注,便是这个缘故,大皇子的耐性委实太差,原以为这些年已经有所转变,不想,一遇大事,还是这般沉不住气。可,这个时候,大皇子只差一步,平郡王也不好再委婉着,毕竟,这是自己嫡亲的外孙,能伸手扶一把还是要伸手扶一把的。平郡王道,“现下的大事,只有一件,先迎大行皇帝回京,为大行皇帝举哀发丧。至于其他,大殿下何需要急,大殿下本就是嫡长皇子。”
  平琳道,“爹,我们也该提前预备着些。”
  平郡王淡淡道,“你要预备什么?”
  景安帝已死,平琳身为大皇子最亲近舅舅,胆子也大了不少,平琳颇是敢说,轻声道,“自然是殿下登基的事。”
  哪怕在平郡王看来,外孙子的皇位已有五成把握,但,看着这个四儿子仍是不住的灰心,平郡王道,“大行皇帝以孝治天下,三年不改父道,方为孝。所以,没有比大行皇帝发丧更要紧的事,包括大殿下登基之事。”你爹遗体还没弄回来呢,还有外头晾着哪,你能登基么?
  平琳愈发觉着父亲古板,道,“爹,我不是说不给大行皇帝发丧,我是说,先待大殿下登基,再召藩王回京,岂不更是稳妥。爹你也晓得,镇南王权掌西南,一向不驯。”
  平郡王气的,跟谁说话都没这么费劲过。怎么别人家的儿子都是一点就通,偏生他家这个就是榆木疙瘩,平郡王低声道,“殿下一旦登基,镇南王焉会还朝?”
  平琳到底没蠢到家,此方明白父亲深意,“父亲的意思是,先用大行皇帝发丧之事令镇南王还朝,拿下镇南王后,再拱卫大殿下登基?”
  这还用说吗?
  平郡王不是没有私心,他的私心让他在大皇子有机会问鼎皇位时,必然要推大皇子一把,也必然会为大皇子考虑。郑相等人是什么意思他不晓得,但在平郡王看来,这是最好的,召镇南王还京的时机了。
  平琳去宫里与大皇子商议他爹这主意,大皇子倒也愿意毕其功于一役,然后,大皇子想了个蠢主意。当平郡王知晓这个蠢主意的时候,问罪三皇子的诏书已然由六皇子带往了江西去,便是想追回都难了。平郡王当下跌足长叹,待去宫里求见大皇子时,大皇子一幅理所当然的模样,“豫章王随驾帝侧,父皇遇难,我召豫章王来京问个明白。”
  平郡王道,“豫章王一样是大行皇帝亲子,殿下的手足兄弟,大行皇帝遇难,豫章王丧父,定是心痛难当。殿下该好生安慰豫章王,事情尚不清楚,问罪豫章王,未免不妥。”
  大皇子皱眉,“父皇毕竟在江西出事,不要说豫章王,便是江西巡抚,一样脱不开干系。”
  如果说对四儿子的失望还只是父对子的失望,如今面对大皇子,平郡王当真是心若死灰。其实,许多话大皇子不说,平郡王也能明白。豫章王一向与镇南王交好,这几年,南夷发展的势头极为顺畅,江西挨着南夷,更是没少沾光。据说,江西自豫章到南夷的官路不大好,都是镇南王财大气粗出银子给修的。大皇子问罪豫章王,必是削镇南王羽翼之意。
  平郡王纵是心灰如死,但对于大皇子而言,现在的时局却是千载难遇之时机,平郡王忍下一口灰心,语重心长与大皇子道,“殿下既要召镇南王回朝,便不好在此时动豫章王,举朝上下,皆知镇南王与豫章王交好。殿下问罪豫章王,镇南王必不会坐视。殿下啊,此诏书一出,想召镇南王回朝,难矣。”大好时机,就此丧送。
  便是自己亲外公,总这么嘟嘟囔囔的否决他的主意,大皇子也不大痛快了,不由面现不悦,“倘朝廷连豫章王都不能问上一问,他镇南王也忒霸道了些!朝廷将他分藩南夷,是让他为朝廷之臣,不是让他为朝廷之主的!再者,豫章之事,与他镇南有何相干!倘他如此不驯,朝廷自有说法!”
  这样的横话,在他跟前说又有什么用!
  看大皇子如此冥顽不灵,又蠢又拧,还要摆脸色,平郡王一样的不痛快。倘不是觉镇南王为心腹之患,你又为何需听我的主意召他还朝啊?还不是想把他弄到咱们的地盘上来,以除南夷之患!要对老虎下手,难道不该是快、准、狠?平郡王还是第一次看到要对老虎下手前,先撩虎须,看看这老虎是不是软柿的?
  镇南王要是软柿子,大皇子还用这么忌惮他吗?
  平郡王给大皇子气得折寿五载,还得忍气问,“便是问罪豫章王,何人不可去江西,殿下如何派了六殿下?”
  大皇子道,“眼下朝中,愉王叔闻父皇之事,已是不支病倒,宗人府还要二弟撑着。四弟五弟二人,一个在礼部一个在工部,皆离不得。唯六弟,他在刑部,正管刑名之事。他这番过去,我也叮嘱他了,必是要把父皇的灵柩妥妥的带回来。再者,父皇遇难之事,他也要细查才是。还有,倘派别人,老三怕是要多想,老六与他一向不错,让老六去,老三也能放心与他进京。我其实只是宣老三来京问一问父皇遇难之事,这事,早晚都要问的,只要与他无干,我身为兄长,疼他都来不及,哪里会问罪于他?”
  平郡王终于无言可问,自宫里告退后,都不想再替大皇子操这份儿心了。原本用大行皇帝之死,召藩王来京奔丧之事可名正言顺的召回镇南王,只要镇南王一回京城,那就是离水的鱼、入笼的虎,先软禁镇南王,慢慢削南夷之势,大皇子的皇位,十拿九稳!再退一步,以给大行皇帝奔丧之名召镇南王,倘镇南王不肯回京,立刻便是大不孝,如此,亦可在舆论上压制镇南王,大皇子也可以孝子之名,登上皇位,日后问罪镇南王,亦是师出有名。
  偏生,大皇子先要问罪豫章王。
  镇南王性情强横,你动豫章王,他岂会坐视!
  果然,原本秦凤仪就令人时时关注江西局势。六皇子带着朝中诏书到江西,一则要请大行皇帝灵柩回京,二则竟要带三皇子与江西巡抚、严槿、连带龙虎山的诸位道人等回朝细问大行皇帝遇难之事。
  连带六皇子带来的诏书内容,秦凤仪当天晚上就知晓了。秦凤仪当晚饭都没吃,召近臣商量此事。秦凤仪先是骂了大皇子、内阁等人一通,秦凤仪怒道,“三皇子、江西巡抚、严大将军,哪个是能害陛下的?不要说出这样的大事,便是陛下在江西打个喷嚏都得是他们服侍不周!简直荒谬!他这也忒心急了些!想登基、登基便是!如此下作,丢尽陛下的脸!不是说这几年如同圣人一般么?圣人就这等吃相!”
  秦凤仪大骂一通,不然,心下这口气断难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