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331

  秦凤仪笑,“去跟他们说去吧。”
  大阳忙着邀请小伙伴去了,李镜笑道,“以前观史书,说魏晋时便有昆仑奴来我中土,史书上记载是发肤黝黑,倒是没见过。”
  秦凤仪道,“明儿咱们一道去瞧瞧。”又道,“你不晓得,个子很是不矮,筋骨瞧着该是强健的,只是,这么远道而来,船上只当他们是奴隶,侥幸未死罢了。故而,我说了,依旧如先时那般干活,汉人如何待遇,他们亦是如此。现下也不要令他们做重活,待缓一段时间,应该是极能干的。我着了通译过去,看能不能与他们沟通。”
  秦凤仪又问,“咱们库里有没有陈年不用的料子?”
  “不会衣不蔽体吧?”
  “说衣不蔽体有些严重,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镜道,“你是知道我的,素来不存那些积年的东西。不如打发人去城中棉麻铺里,寻些积压便宜的库底子,给他们寻出来做衣衫。”
  秦凤仪道,“这单生意干脆找个铺子交待下去吧,鞋起码也要一人两双得有个替换的才是。”
  李镜便吩咐女官去办了。
  李镜与丈夫道,“昆仑奴的事,还是与朝廷说一声的好。”
  “我晓得。”
  秦凤仪知道现在大皇子在朝刷人望,总是免不了要踩他几脚的。秦凤仪向来不惧人言,但他买了好几船的昆仑奴,理当得与朝廷说一声,不然,纵他不说,怕也会有御史唧歪的。
  秦凤仪就让赵长史写了个折子递了上去,景安帝一向喜欢秦凤仪心思灵敏,常人想不到的法子,秦凤仪都能想出来。景安帝干脆让秦凤仪挑几个昆仑奴送到京城来,他也没见过昆仑奴呢,倒是先收到了大阳写给祖父的信。大阳给他祖父画了个昆仑奴,就是个小黑人,两只白眼睛。景安帝有些好奇,遂让秦凤仪送几个来京瞧一瞧。
  大皇子知晓此事亦颇有些好奇,笑道,“以往只在史书上见到到,说唐时便有昆仑奴了,只是未见过。”
  景安帝道,“最早见书于魏晋时,便有了。”
  朝中还有一件,内阁郑老尚书同景安帝商量,“先时南夷地方小,故只设了巡抚位,如今南夷靖平,是不是设总督府?”
  景安帝道,“这事,朕也思量,待问一问镇南王的意思再说吧。”
  郑老尚书应是。
  故而,秦凤仪收到景安帝的批复,一则便是让他准备几个昆仑奴送到京城看稀罕,二则便是问他总督府之事。
  秦凤仪还与章颜说呢,“当初没想着在城中造个总督府,这以后你到哪儿办工啊。”
  章颜很有些谦逊,“臣不过正三品,总督皆是正二品,如此升迁,怕是太过了。”
  秦凤仪道,“这有什么过的。你在南夷,这都是第三任了,倘是再继续任巡抚,朝中那些个爱找茬的必有话说。何况,这几年打仗,都是你镇守凤凰城,运送粮草,还有守城之功。现下也兼着从二品的散秩大臣,升二品也不算什么,你升了总督,就让老桂接你的巡抚位,我看,他亦是个一心任事的。”
  章颜问,“那安抚使一职?”
  “就傅长史吧,先时平靖桂信之地,他亦有参赞之功,虽是五品长史,实际上也兼了四品的桂州知府。如今安抚使为从三品,不过升半品。依旧让他兼着桂州知府便是。”
  秦凤仪如此安排,南夷的臣属都没意见,景安帝看了看,也没意见。只是,不少盯着南夷总督位子的朝臣未免有几分丧气,想着镇南王也将南夷把持的太紧了些。要说最高兴的,就是章颜他爹章尚书了,章尚书简直是老怀大慰啊,想着当年儿子阴差阳错的去了南夷,如今看来,这一步,简直是走的太对了有没有!儿子这尚未不惑便居尚书位的,便是举朝而观,也是有一无二啊!
  章尚书胸膛里的那一颗老心啊,扑通扑通的,甭提多雀跃多欣慰了!又想着镇南王虽则一向不走寻常路,但当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看这些个跟着镇南王的,不提自己儿子,便是朝中又臭又硬一直在从三品位置上不得升迁的桂韶,如今也升了正三品的巡抚。
  章尚书琢磨着,还是要就朝中的形势悄悄的跟儿子说一说的,镇南王这样的才干,倘止步于王爵,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第383章
地盘不够分~
  章颜得封正二品总督,
便正式迈入了顶级大员的行列,接到圣旨时便要回京陛见,听询皇帝陛下的教导。秦凤仪道,
“正好,
你一并把夏粮税带去,
还有这半年的商税。”另外,
秦凤仪交待章颜,“打听一下市舶司的事。”
  章颜明白秦凤仪的意思,南夷一旦建港口,
朝廷自然要派市舶司入驻。秦凤仪倒不反对朝廷派谴官员管理海贸,
毕竟,海贸商税秦凤仪一直在收,市舶司来了,
无非就是多收些罢了。这些个银子,
还不在秦凤仪的眼里,
秦凤仪的大头产业在茶园、瓷窑、织造局上头。只是,
市舶司最好不要来些个不识时务之人。而且,秦凤仪还令章颜将港口建设时的筹款之事与景安帝亲自说一说,如今这银子,多是借的。故而,待以后港口建好,远洋之时,前几年市舶司的收入会略低一些,也希望景安帝有个心理准备。
  主属二人私下秘议了一回,
章颜方与方悦一家一并往京城去了。方悦来南夷也三四年了,至今没回过京城。方阁老这把年纪,方悦又是他最得意的嫡长孙,哪里有不记挂的。去岁秦凤仪但说了,今年让方悦回京一趟,如今正好搭顺风船,秦凤仪还让方悦回京多宣传一下南夷的马球比赛。
  如此,一切都吩咐好,秦凤仪便令诸人起程回京了。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二人此时回京,章颜身为国朝最年轻的总督大人,哪怕是南夷总督……当然,现下不能用哪怕二字来形容南夷了,南夷有了秦凤仪这个神人,现下都能拿出十万银子来举办一场马球赛,可见现下南夷的财力了。
  可想而知章颜会多么的令人羡慕嫉妒恨了,相较于章颜,方悦则好上许多,主要就是家里亲戚间的走动。更让人嫉妒的是,章颜自从回京,屡次受到景安帝召见,可见景安帝对于这位年轻总督的重视。
  实际上,景安帝重视的还真不是章颜,而是现下南夷的局势。包括建港口这件事,秦凤仪是怎么筹到的银子,还有便是现下山民与土人的情况。
  京城一直是风起云涌之地,秦凤仪则开始准备佳荔节了,这一次的佳荔节,无疑更为盛大。因为,秦凤仪邀请了大理与贵地的土司们过来一并过佳荔节,另则,还有桂信二地的山民,如李邕方壶先时都不晓得佳荔节是怎么一回事,这回算着时间,寻个过来给亲王殿下请安兼述职的名头,也都过来了。
  这些人哪里见过如此盛世景象,尤其凤凰城之富庶风流,更是令诸人心惊不已。
  当然,更令两地土司心生赞叹的便是亲王殿下神明一样的美貌了。尤其大理几位土司心下暗道,以往白使臣回去说镇南王如何美貌,我等都觉夸大,今日一见,果然辉煌耀眼。
  这一次,秦凤仪不仅是要邀他们共度佳节,佳荔节后,还有阅兵仪式。这事儿是秦凤仪在京城就做熟了的,此次小露锋芒,便令诸土司的态度恭敬许多。
  而真正让诸土司形成威慑的,则是在这一年冬天南夷与交趾的一场战事。自从南夷靖平之后,秦凤仪就想暂与民生息,不急着打仗,不然,也不能弄出个阅兵式来震慑诸土司。结果,秦凤仪把防范之心都放到土司上了,倒忘了交趾。
  主要是,秦凤仪也从没将交趾当回事。
  但,交趾这场战事,从根由而言,皆是自秦凤仪而起。
  这件事,要从秦凤仪往交趾倾销食盐而起。食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物资,南夷临海,盐价一直便宜。秦凤仪先时是往江西走私,后来景安帝不大乐意,秦凤仪就改往交趾倾销。要知道,经济与政治悉悉相关,交趾不过一小国,经济上收入的减少,令交趾当权者大为不悦,人家也不傻,没有不查的。结果,就查到了食盐走私一事。交趾的王,先是诛杀了那几位与食盐走私有关的大臣,然后,有一二漏网之鱼闻信逃到边境,直接逃进了榷场,请求政治庇护。
  榷场的主事薛重薛主事乃秦凤仪自朝中重金挖来的,当朝首辅郑老尚书的孙女婿,但,薛重也没经过这般政治事件事,当下只得将人先行收留,想着上禀秦凤仪,听一听秦凤仪的意见。可交趾王一口恶气难咽,他坚持认为,这时候几个叛逆逃到上思,此食盐走私之事,怕就是南夷官员主导。交趾王倒也没有冲动之下直接出兵,他令官兵扮作强盗直接攻击了上思城。
  好在,薛重是个细致人,他敢收留交趾的政治犯,已知会城中将领注意守卫。如今交趾人一来,自然是先闭城门,组织守城。然后,薛重还命点起狼烟,先看到上思狼烟的自然是附近的县城,之后,一地传一地,一直待邕州李邕知晓上思战事。邕城是个大城,李邕与城中阮大人商议后,留下阮大人守城,他率兵去救援上思。
  这倒不是李邕如何的见义勇为,主要是,上次桂地之战,李邕方壶等人对于秦凤仪还是有些疑虑的,故而,都只是做了做后勤工作,没真正出兵助拳,这也导致事后军功以及大家分桂王宝库时,他们真的只是跟着喝了点汤。
  如今一看有战事,李邕哪下不耽搁,着人给在壶城的大舅兄送了个信儿,他便先带人过去救援了。方壶的动作也不慢,只慢李邕半步罢了。
  待他二人大军一到,交趾便不得不退兵了。
  如此,上思虽有些损失,损失并不大。
  薛重真不愧秦凤仪亲自挖墙角挖过来的,当下关闭与交趾榷场,逐出上思所有交趾商人。同时,依大景朝与交趾榷场大使之名给交趾王发去公文,令交趾交出围攻榷场之贼人,不然,与交趾榷场将永远关闭。
  这个时候,交趾王真不怕南夷关榷场,他现在正一肚子气,觉着这些汉人不地道,竟然与他交趾的私盐贩子相勾结云云。
  其实,这就是交趾王灯下黑了,说得他着交趾兵拌盗匪劫掠上思未成的事多光明似的。这也就是未劫掠成功,倘真的劫掠了上思,薛重等一干人还不知是何下场呢。从这方面说,交趾王又比镇南王清白几分呢。
  方壶李邕大老远的来了,薛重也是供给茶饭,并表达了谢意,还请他们多留些时日。李邕道,“交趾小国如此张狂,该打上交趾王座,让他赔礼道歉才是。那些哪个是盗匪啊,盗匪如何有这般齐整的装备。那不是交趾兵假拌的!”他们可不走,这大老远的来了,一点儿实惠没得哪。
  方壶则一副替薛重忧心的模样,“倘此番没个计较,以后交趾怕会再次作恶,倘这次不是薛大人及时防范,一旦为交趾兵破城,满城百姓便是有死无生。”
  薛重道,“我已上禀殿下,听凭殿下吩咐。”
  李邕方壶等人,便在上思等着亲王殿下的一声令下,便要磨刀霍霍去交趾打仗了。薛重都心下讶然,想着殿下如何调理的这些山蛮啊,这可真够忠心的,这般愿意为朝廷打仗。
  秦凤仪接到上思的战报,以及薛重的奏章,当下也给气个好歹。秦凤仪道,“咱们的马球赛刚结束,就来这堵心的事。我原想着,咱们前年刚打完仗,该休养生息才是。偏有这等无端寻觅是非的。”
  秦凤仪命冯将军为帅,带大军与交趾讨还个公道。至于一应粮草供应,由就近的粮草商供给,倒是兵械,秦凤仪命人运了许多过去。
  于是,这一个年下,南夷又咣唧咣唧打起仗来。待到春节刚过,秦凤仪便打发人往京城送捷报了。同时平息的,也有桂地一场小小骚乱。因此事,傅长史年前没能回凤凰城述职。交趾那里的情形,则有些麻烦。交趾王颇有骨气,战败后,于王宫自尽而亡,余下诸王子公主,为不使受辱于汉人,这位王自尽前,把老婆孩子都杀完了。
  倒省得秦凤仪回京城献俘了,秦凤仪干脆把余下王室贵族、官员之流全都抓起来劳动改造去了。然后,秦凤仪上书朝廷,言交趾王室已绝,此地当归附朝廷。
  秦凤仪突然打下交趾,没有别个原因,完全是因为,他媳妇又有了。秦凤仪发现,不论他媳妇生男生女,眼下的地盘儿都不够分啊!
  但,朝中对于交趾的归附却是大吵一架,倒不是吵吵交趾归附之事,而是交趾由谁来治理的问题。按理,这地方是秦凤仪打下来的,而且,关键是,秦凤仪的藩地就挨着交趾,他对交趾的情况最熟。你即便派了官员过去,也要仰仗秦凤仪。于是,便有官员提出,就交趾那弹丸之地,蕞尔小邦,干脆让镇南王一并照管罢了。
  但,也有官员强烈反对,不为别个,交趾又不是镇南王的封地。而且,镇南王封地,在诸藩王中最大,再让他接管交趾,岂不是令他藩镇西南半壁,以后怕藩王势力太大,反是不美。
  景安帝见他们吵闹不休,干脆让秦凤仪来京陛见。秦凤仪亲自给景安帝回了封信,信上说他媳妇又走了,走不开。至于交趾归属,随便吧,朝廷愿意派人过来接管再好不过,最好再派一支军队驻扎交趾,毕竟交趾刚刚归附,秦凤仪担心有反叛分子作乱。
  景安帝见儿媳妇李镜又有了身孕,先是一喜,秦凤仪虽有一子一女,但这年头,谁还不怕着儿孙满堂呢。秦凤仪不染二色,这就造成秦凤仪在子嗣绵延上的效率不高。如今李镜又有身孕,自然是皇家的大喜事。景安帝一向看这个儿媳妇顺眼,将此消息告知裴太后、平皇后,二人皆为李镜欢喜。裴太后当下便翻出不少好东西赏赐李镜,平皇后虽不敢与裴太后比肩,礼物备的也极是丰厚。至于其他人,自然各有各的心意。
  景安帝还与亲家景川侯通报了这桩喜事,景川侯笑道,“这可真是大喜事,臣回去一说,我家老太太还不知如何欢喜呢。”
  君臣二人说一回这喜事,景安帝便说起交趾之事来,想问一问景川侯的意思,景川侯略加思量道,“臣先时也想过,倘有人愿意去交趾驻守,自然是好事。只是,交趾那地方,陛下也是晓得的,比以前的南夷强不到哪儿去。听说,镇南王现在刚刚修通信桂信之地的官道,一时半会儿,怕也顾不过交趾来。此时朝廷接管,他应当不会反对。”
  景安帝道,“若只是收复一个先南夷的穷地方,于朝廷又有何益处呢?”景安帝的意思很明确,朝廷收复地方,这地方就要为朝廷做些贡献,像先时的南夷,为什么朝廷由山蛮占据半壁啊,主要是地方穷。每年非但上缴不了多少税赋,还要朝廷救济呢。所以,先时朝廷对南夷也便不冷不热。自秦凤仪过去,南夷在秦凤仪的管理下,简直是日新月异。因为南夷能给朝廷上交数目不少的商税粮税,所以,朝廷对南夷方这般重视。
  说到底,都是一个利字。
  这就是政治。
  景安帝的不愿意要一个穷僻之地的。
  景川侯身为景安帝的心腹,自然明白帝王的意思,他道,“镇南王别个不说,经营之道,寻常人断难及他。他以经营手段治理地方,颇有成效。可恕臣直言,交趾,让镇南王管,凭他的才干,定能管好。只是,这地方一旦交给他,还需给他个正经名义,不然,朝中怕是要有人多话。而且,镇南王孩子性情,他一赌气,不管也是有的。”
  景川侯评价自己女婿还是很客气的,实际上,就秦凤仪那打仗风格,每胜一地,先把库银分了,估计现下交趾也不剩什么了。就是朝廷让人去接,这摊子也不好接。何况,秦凤仪把地盘打下来,你不给他治理,他真能站干岸看好戏。
  “就是他这性子,简直叫人发愁。”景安帝很有堵百官嘴的法子,他先是询问百官,谁愿意去交趾为官啊?结果,没人主动请缨。景安帝心道,就知你们没一个有镇南王的气派!如此,景安帝便将交趾划归到镇南王的藩地了,令镇南王治理,而且,景安帝说了,三年要见成效。
  翻译过来便是,三年我得见收成!
  秦凤仪见着朝中将交趾划归给他的圣旨,高高兴兴的接了旨,回头对媳妇道,“再生一个也不怕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年六月刚过,他媳妇给他生了对双生子。
  秦凤仪一下子得俩大儿子,哪里有不欢喜的,只是,抱着俩儿子,再看着大阳大美,秦凤仪愁的:地盘儿又不够分了,可咋办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