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331

  如今秦凤仪港口修建之事,很奇特的,便是再多嘴的御史也没有多说一个字。甚至大皇子也是里里外外的支持此事,还说,“虽则镇南王不需朝廷出银子,哪里好一点儿都不出的。虽则朝廷也不宽裕,还是赏赐些吧。”
  景安帝也是这样想的,问了问户部,程尚书管户部管的,那简直就是个吝啬鬼啊。当然,用程尚书的话说,每分银子都要用在刀刃上。至于南夷建港口,镇南王都说了自己筹款项了。何况,户部的银子都有去处了。景安帝硬是没要出银子来,连大皇子都看糊涂了,想着这姓程的不是一直与那姓秦的交情匪浅么,怎么连这点银子还舍不得了!
  其实,这就是大皇子的短见了,程尚书身为户部尚书,内阁重臣,虽与秦家有些私交,但,怎么可能去为秦凤仪效力。程尚书能在户部尚书之位安安稳稳的坐着,自始至终都是景安帝的心腹之臣。倘程尚书效忠秦凤仪,焉能是他出面从秦凤仪那里要出茶、丝、酒、瓷四样的商税来!程尚书向来公私分明,此方极得景安帝信重。
  景安帝没从户部要出银子,只好从内库拿出五十万赏赐了镇南王,支持他建港口。同时,景安帝还写了封情深义重的私人信件给秦凤仪,信上大致的意思就是,虽则朝廷没银子支持,其他方面,有什么需要只管开口。
  总而言之,除了那五十万,没有半点实惠。
  大皇子却是在宫中暗道:终于是把闽王得罪完了啊!
  还同他爹道,“闽王那里不知底理的,只怕会有些情绪,还需父皇安抚一二。”
  景安帝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可说的,镇南王自筹银子建港,朝廷难道能不允?我看泉州市舶司收入真是一处不如一年。”
  话到这里,倒是给大皇子提了个醒,大皇子道,“镇南王做事一向俐落,依儿子看,他这港口也耽搁不了多少时候。南夷市舶司的人选,是不是得叫吏部斟酌着了。”
  “是啊。”景安帝点点头。
  大皇子顿时想着,塞几个人进去方好。
  不知道大皇子是不是风水转运的缘故,今年于他而言,简直是顺风又顺水啊。自从开了窍,有些僵硬的父子关系重归融洽不说,大皇子于朝中也是连受好评。这不,秦凤仪自己出银子建港口,算是彻底与闽王翻脸了。结果,待到今冬,还有一桩喜事等着在皇子呢,秦凤仪又干一事,把徽州巡抚给得罪翻了,两人的官司一直从年前打到了年后去。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大皇子:终于风水转运啦~
  小凤凰剔牙:在哪儿烧的香啊?
第380章
另类迁徙
  这事真是说来话长,
秦凤仪也没想到徽州巡抚堂堂正三品大员这般没风度。
  秦凤仪近来挺忙,一则忙着给他儿子训练亲卫军,这五千亲卫,
原本秦凤仪没打算招这许多。他原本只想招个两千来人的,
结果,
甭看土人山民们通汉文化的不多,
人家个顶个儿的不傻,听说是给世子招亲卫军,这还了得,
许多人明明条件不够,
也要塞人进来,就为了近水楼台,倘自家孩子出息,
以后岂不得了世子的眼缘。
  而且,
土人山民们参军,
不似汉人那般,
生怕自家子弟有去无回啥的。他们虽则算术不咋样,但十分会算账,亲王殿下待他们甚厚,教授他们种田、养蚕、纺织的各种知识,没有田地的,还分予他们田地,就是田税,收的也极好。这些土人山民,
心里也是猴精猴精的,有些脑子不够的,还不了解参加世子亲卫军的好处,但那些个家里有个一官半职的,就得为家里子弟考虑。他们自从归顺了亲王殿下,得知朝廷选官都是要考试的。这上头,不论土人还是山民,都不及汉人。当然,他们的官职,也有一些能传与子弟。但,这年头家里人口多了,不见得所有子弟都能轮得到一官半职。而亲王殿下对于军职,一向厚待。于是,大家往这亲卫军里塞人塞的,一下子塞了不老少。
  如李邕这样的二皮脸还腆着脸同秦凤仪道,“实在是听闻殿下要给世子选亲事,大家太热情了,都相过来为殿下和世子效力。我也不好回绝,回绝了表姑妈,表姨妈家要不要也回绝,不然,表姑妈就要跟我算账。殿下您英明神勇,看着用吧。”
  秦凤仪笑,“看来,这都是你家关系户啊。”
  李邕嘿嘿赔笑,“我们一族人居多。”
  方壶就很会说话,方壶的大意是,大家都很踊跃,也都很优秀,不知道要涮下哪个,就都给殿下带来了。
  余者还有不少山民族中少年在自家族中德高望众的长老带领下过来,好在,秦凤仪规定了,这回主要招收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山民们更是求之不得,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来了凤凰城,还能给家里省下粮食哪。若有运道,以后说不得还能搏一场富贵。
  这么些人,秦凤仪就没打算全部招收,如一些刺头之类,自然要剔出去了。
  所以,秦凤仪一则要慢慢的为儿子遴选亲卫,二则朝廷批复了建港口之事,整个南夷为此大贺,秦凤仪正是大宴宾客三日,城中无宵禁,令百姓一道欢庆此事。
  其实,早已有泉州港,按理,大家应该不这么激动才是。
  但,泉州港那里,闽王一家简直就是个土霸王,而且,闽王在商业见识上,绝对比不上秦凤仪。这也是为什么几家银号的老东家都在凤凰城长驻的缘由,便是商贾,也希望跟个懂行的藩王多加来往。何况,闽王自视甚高,虽则收银子时毫不手软,却看不上他们这些商贾。镇南王殿下不同,镇南王殿下非但见识高远,且最重情义,这些年跟着亲王殿下干的,有哪个是吃了亏了的?
  不要说几家银号,便是凤凰城的经销茶、丝、瓷三样的几大商贾闻信都过来送了重礼,给亲王殿下请安,里里外外的打听着港口的事。他们虽不是银号,但都是身家丰富的大商贾,很希望能为亲王殿下出力。
  另则,还有专司港口建设的商贾,这会儿已经着人去闽地打听建港口的经验,或是延请一些有经验的匠人了。还有连漕帮罗老爷都过来打听造船的事,那啥,他们漕帮可是有造船方面极好的匠人师傅的。只要想一想这件事的工程量,就知道这是多么盛大的一件事了。
  想当年,泉州港建十年,投入超八百万银两。
  而依亲王殿下的气派与实力,凤凰城的不论官员还是商贾百姓,都知道,这座港口的兴建将标志着南夷将成为与泉州相媲美的州城之一。甚至,依亲王殿下的才干,凤凰城的将来,会比泉州更为耀眼璀璨。
  秦凤仪的宴会,连章颜赵长史这样的稳重人都吃酒不少,可见诸人心中欢乐。
  与秦凤仪这里的欢庆相对的,便是闽王的愤怒,虽则景安帝还是下旨宽慰了闽王,但,闽王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原本,景安帝偏颇南夷,默认秦凤仪海上走私还罢了,如今,竟大咧咧兴建港口,这岂不是明摆着要从他泉州港嘴里夺食!
  闽王只会这样想,却不会想,他一地藩王据泉州港占了朝廷多少便宜。闽王一家十子百孙,起居之奢侈不让帝室,所依仗者,难道不是泉州港!且,泉州港一应营建,皆是朝廷拨银高达八百万。而这些年泉州港市舶司每年为朝廷所贡税银,不过百万银两。相对于朝廷八百万的投资,不能不说没有收回,但,账不是这么算的!南夷这才几年海上贸易,还是偷摸着,每年上缫给朝廷的税银便是泉州市舶司的一半有余。如今,南夷要建港口,人家都不用朝廷出银子,相对于闽地,朝廷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便是与闽王交好的一二朝臣,都知道这事没有不允的可能。
  镇南王可是陛下亲子,相对血缘,较闽王近的多。
  陛下可坐视泉州开港,为什么不让自己儿子的藩地建港,何况又不用朝廷出银钱。
  闽王却是不想轻易咽下这口气,吩咐世子,“把咱们泉州那些老匠人,都给我扣下!我看他到哪儿去寻人去!”
  事关闽地利益,世子倒也极尽心,结果,待着人去几家老匠人那里时,除了在闽王府任官职的一位,其余几家早悄不声的不知哪儿去了。世子同父亲回禀时,闽王跌足长叹,气的直拍大腿,“被那小子算计了!”
  秦凤仪虽则没与身边人透露,但他说建港,断然不是突然起的心思。秦凤仪既有此心,焉能不提前准备。闽商银号想在他南夷分一杯羹,焉能不表些忠心。
  这事不知如何被景安帝知晓,景安帝特意与景川侯私下笑了一回闽王,景安帝笑道,“朕那闽伯王一向自负聪明无双,这回却是叫凤仪釜底抽薪,走了先手。”一想到这些年在泉州市舶司上生的气,景安帝颇觉痛快。
  景川侯道,“先前委实没料到镇南王要建港口,真真是一点儿口风都没漏。”
  “倘是漏了口风,怕闽王要给他下绊子了。”景安帝一幅自己得知先机的模样,事实上,秦凤仪连岳父大人都没说,自然更不可能与景安帝说。不过,景安帝一向有些小小嫉妒秦凤仪与景川侯的翁婿关系的,所以,他就小小的吹了下牛啦。
  景川侯道,“还是让殿下小心些,他虽提前收拢了人手,老话说的好,明枪易躲,是箭难防。”
  “这话是。”于是,景安帝便给秦凤仪写封信,打发人送了去,让他在工程上勿必谨慎,千万不要出差子。
  秦凤仪接到景安帝的信,心说,这凤凰城我的地盘儿,焉能叫闽王搅了局。秦凤仪敢在闽地偷偷的挖人,他就防着闽王呢。
  闽王这人呢,辈份的确是高了些,也很会收泉州港的保护费,可叫秦凤仪说,这人其实不会做人。泉州港吃了这些年的独食,你身为一地藩王,怎么着日子都不能差的,结果,一年市舶司才给朝廷百万两银子的商税,难怪景安帝为此早便大为不满。
  当然,秦凤仪说这话,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哪里知道十个儿子,好几十个孙子孙女的压力哩~
  秦凤仪浑然没当回事,李镜却是劝他,“小心无大过,闽王断然咽下这口气的。”
  秦凤仪道,“能有什么事啊,放心吧,闽王无胆,我早看透他的。”结果,这话还热乎着呢,秦凤仪遭受了两次刺杀,当然,秦凤仪在京就有猫九命的名声,他如今在凤凰城,章颜赵长史等人更是拿他当命根子,秦凤仪就是爱往街上逛,身边随扈也向来不少。刺杀并未成功,却也叫人惊出一身冷汗,赵长史章颜分别写了奏章上奏朝廷,景安帝大怒,太平盛世,竟然有人敢行刺亲王。
  秦凤仪遇刺,最苦逼的就是闽王。
  闽王心说,这可不是我干的。可现在,半朝人都怀疑是闽王因南夷建港之事恼羞成怒,对镇南王下了黑手。你说把闽王冤的,恨不能剖心以自证清白。
  秦凤仪遇刺之事自然不是小事,这几名刺客最终也没能活下来,毕竟,凤凰城不同于京城,凤凰城是秦凤仪的地盘儿,这个时候刺杀秦凤仪,简直是与一城人为敌啊!故而,不论有司还是城中百姓,都恨煞了这刺客,但,待到逮捕时,刺客咬毒自尽。
  章颜他爹是刑部尚书,章颜捏开刺客的嘴看一眼就知道,后槽牙藏了毒,倘有万一之时,咬破毒囊,即刻便死。
  秦凤仪向来胆大,道,“以后加强些护卫便是,本王的护卫一向用心。”这个时候,倘无人能混水摸鱼才算怪呢。倒是城中的清风道长与了缘禅师,听闻亲王殿下遇刺之事,向亲王殿下推荐了自家门中的高手来做秦凤仪的护卫,天下和尚是一家,了缘禅师荐的是几位少林外门弟子,以及一位武功极高的和尚,对外说亲王殿下信佛便是。清风道长也不甘示弱啊,他家道宗武当山,亦是高手倍出,也向亲王殿下荐了好几位不错的道长。
  秦凤仪自然来者不拒,当然,这些人的来路生平,王府也要查一查的。不过,既然两人敢将人荐到他跟前,自然都是些有本事的。更有几人,竟是名门出身,只是拜到门下习武罢了。秦凤仪私下与妻子道,“此方晓得这些和尚道士的实力啊。”竟与名门联系这般紧密。
  李镜笑道,“此番荐人,可见是向相公投诚了。”
  秦凤仪有些不解,“可现今,听闻大皇子在朝中风评渐佳,他惯常是个会作态的,听说,清流对大皇子称赞有加。”
  李镜道,“大皇子身边未尝没有他们的弟子,不过,这些应该是看好你的。”
  秦凤仪瞠目结舌,“和尚道士也这么没节操?”
  李镜一笑,“你以为呢。名门大派的内部相争,都是一样的。”
  秦凤仪这里刚解决了遇刺之事,加强的防卫,冬天有些冷,就爱打个马球什么的。然后,他获知了一个消息:江南暴雪!
  按理,江南不比江北,冬天虽有雪,但雪一向不大。但今年不一样,江南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鬼天气,竟然遭遇百年不得一遇的暴雪,不知多少地方受了灾啊!听徽商银号的康老东家说,他家银号捐了十万银子买米买粮的救济,有许多偏僻地方,救济不到,还是有人冻饿而死。
  秦凤仪的脑子向来不走寻常路,他一拍大腿,“这可真是太可怜了。”回头就让自己手下的一个近侍名唤张瑶的,这是秦凤仪培养出的童子军里挑出来的,秦凤仪命张瑶,带着两湖的一位大粮商,带着粮食,去徽地救济百姓。当然,不能白救济,还得让在凤凰城的徽商介绍几个可靠的牙人,去徽地,用粮食换了。要吃饱,就要卖身到南夷来。
  秦凤仪下手一向狠,而且,他派出的不只张瑶一个,听闻江浙也遭了雪灾,他派出好几个心腹,带着粮食去换人。结果,徽地巡抚反应最慢,叫秦凤仪弄了万数人去南夷。而江浙因为官员还算得力,主要是,江浙吴总督早送了个孙子给秦凤仪,这位吴总督鬼精鬼精的,先闻了风声,立刻加大救济力度,再不能叫镇南王把他治下百姓弄去南夷的。要知道,这年头,人口也是官员功绩的重要考查指标。
  就这样,徽地吃了大亏,把徽地巡抚气的,直接上折子参了秦凤仪一本。
  秦凤仪先时死不承认,他只说,流民到了南夷,总不能撵出去啊,他就收容了。徽地巡抚也不是等闲之辈啊,他这辈子当官也没见过样无耻的,他们徽地是受灾了,可你有粮食,哪怕你卖给我,我也知你的情。结果,你去拿粮食换我百姓。徽地巡抚险没一口老血喷出,他也是有证据的,秦凤仪看事情赖不过,便直说了,谁叫你救济不及时,难不成看百姓饿死!
  徽地巡抚便道,“你有粮食,我可高价收粮救济百姓!”
  秦凤仪干脆道,“我有粮食,徽地又不是我的封地,我就是本地人口不多,才去迁些人过来的。”简直把徽地巡抚气个半死!而且,秦凤仪还举例,“江浙就比你聪明,我也派人去了,结果,只买回不多几人。你不说你本事不够,便说我挖你人口。你要是处处都好,百姓们谁会为口吃的就卖身啊!”
  结果,秦凤仪直接把徽地巡抚从巡抚位上给干掉了。
  这事儿闹的,整个年下,京城都不缺谈资了。
第381章
南夷新风尚
  真是个神人哪。
  以往秦凤仪在京城,
碍于身份地位的缘故,勉强算一朵奇葩。如今不同了,自从身世被揭,
秦凤仪成为了藩王,
现在做事,
越发的神仙放屁,
不同凡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