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331

  冯将军领命。
  秦凤仪自怀里取出一本书递给冯将军,道,“给你本书看。”
  冯将军连忙双手接过,翻开来竟是一本兵书,不禁抬头望向秦凤仪,秦凤仪摆摆手,看小玉去了。
  冯将军想着,大概待信州之地安稳后,殿下便该征桂地了。
  秦凤仪离开大荔县的时候,邀请大荔县的几个年轻的山蛮头领一同巡视各县。这些山蛮对秦凤仪很有好感,再加上阿泉族长乃土人族长,很是与山蛮们介绍了一回他们在凤凰城的好日子,当然,其间更是对秦凤仪多人赞颂。何况,秦凤仪说的天花乱坠,他们也想与这位俊美的仿若神衹的亲王殿下多亲近,以观其人品。
  离开大荔县也不过两日路程,因为信州地界儿的路实在太难走,走也走不快,秦凤仪倒也不急,难走慢行便是。只是,遇着山蛮流民就有些意外了。这些山蛮,持枪带棒的自山头冲下,并没有冲击秦凤仪,秦凤仪在前头骑马,他这好几千人,队伍能拉出二里地去,这些个山蛮,冲击的是后头的粮车。运粮的皆是商贾,好在,商贾们处事灵活,见这些人过来抢粮,还是命比粮更重要,很是让他们抢了一车。
  秦凤仪听闻此事,还问阿森道,“你们生活这般贫苦吗?”
  阿森苦笑,“我们这些能在县城里生活的山蛮还好些,原能填饱肚子。后来,听闻左亲王,不,赵辉那家伙去跟殿下打仗,一去就没见人回来。他便下令让我们进献马匹、粮食、银两,还有青壮,过去组成他的卫队。有许多人听闻是要与殿下打仗,听说殿下的刀能劈开高山,殿下一怒,便可山嘣海啸,我们都不敢去,许多族人逃回山里去了。”
  秦凤仪道,“你们受苦了呀。若早知你们受此欺凌,我当早些过来。”又对这位大荔县的山蛮头领道,“自今往后,只管安心过日子。从今年开始,三年之内,种田无税。三年之后,每亩向朝廷交一斗谷,便可。”
  阿森两眼放光,“当真?”这话一出口,便觉不妥,阿森连忙道,“我等谢殿下!”
  “这有何好谢的,这原就是朝廷的农税。如果有人要多征稻谷,只管去凤凰城找我,我自会给你们主持公道!”秦凤仪道。桂信二州为山蛮占据久矣,所以,这里的山蛮与南夷山中的土人还不一样,南夷的土人,如阿泉族长等,是不懂种田的。但,桂信二州的土人则不一样,他们竟还与这里的汉人学会了耕种。所以,这农税的规矩,秦凤仪也要与他们说一说的。
  秦凤仪与阿森道,“若是你认得山中的族人朋友,也只管把我这话告知他们,我不会抽调你们去当兵。你们的田产,如你,先时是有田的,这些田还是你的,别人欺不了去。如他们,若是无田,也可与我说,我会赋予他们田地,所纳粮税,都是一样的。倘是头一年没有种子,我可租赁给他们,待第二年收成了再还我便是。”
  阿森当天就给秦凤仪想了个主意,他让秦凤仪早些扎营休息,然后,说是去林子里打些野味儿。阿森甭看是个山蛮,很会办事,他是叫着阿泉族长与十几个土兵一道去的。之后,便打了两头大野猪,十几只兔子山鸡回来,而后,向秦凤仪回禀了先时抢粮食的山蛮的情况,阿森与他们并不同族,先时也不认识,不过,都是同一州的山蛮,七拐八拐的一算,竟还是亲戚。阿森说,“他们在山里日子很不好过,只有野菜野果可吃,他们没有家什,鸡兔都不好逮,我劝他们归顺殿下,他们说要想一想,明天再给答复。”
  秦凤仪笑,“好,这并无妨。”又夸阿森有才干,问他可愿意在自己身边做个官儿。
  阿森虽然觉着能在亲王殿下身边做官很是荣耀,不过,他还是说,想回去与家里商议再给殿下答复。秦凤仪笑眯眯地,“我等着阿森你的答复。”
  阿森是个好学的青年,时常与阿泉族长交谈,打听着凤凰城土人的生活,阿森还道,“以往觉着你们在山上,日子过得不如我们,没想到,竟被你们比下去了。”
  阿泉族长道,“这都是凤凰大神的庇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阿森不爱听这个,道,“我们也是凤凰大神的子民。”
  “你不知道吧,殿下可是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化身。”阿泉族长道,“我族的白孔雀,见到殿下便翩然起舞。”
  第二天,秦凤仪便等来了归顺的山蛮,连带着被抢去的粮食,也一并带了回来。
  秦凤仪道,“这些粮食送给你们,你们带着吧。”
  这些山蛮很高兴,把大袋粮食分成小份,一人扛二十斤跟着大部队走路。薛重还悄悄同傅长史道,“他们也不怕累啊。”
  傅浩道,“饿怕了,便是重些,扛着粮食也觉着心里安生。”
  秦凤仪一路南下,一路走一路收服了不知多少山里流蹿的山蛮,待到上思县时,秦凤仪麾下将士两千,山蛮竟多达五千余人,秦凤仪问薛重,“这里如何?”
  薛重道,“背山临海,且与交趾接壤,好地方。”
  秦凤仪道,“就是县城破旧了些,这县城得改建。”与易大师道,“易先生好生帮着归置一二,起码是一座能容十万人的小城。”
  薛重道,“殿下,是不是太大了。”在薛重看来,能容一万人便足够了。
  “不大不大,慢慢来。”秦凤仪挽着薛重的手,与薛重说起榷场的建设来,秦凤仪道,“我要的并不是个摆摊卖东西的地方。这里,既是榷场,又是一座兵防城。对交趾人,生意是生意,但,当防还是要防的。所以,阿重啊,你不仅要对榷场的事心下有数,以后,也要学着关心一下治安问题。”
  秦凤仪正说着自己对于榷场的安排时,就有阿森与阿泉族长联袂而来,俩人面色颇是古怪,秦凤仪问,“什么事?”
  阿森道,“是邕州的李吉祥打发人过来,给殿下请安。”
  秦凤仪道,“邕州?”
  傅长史道,“上思县原就属邕州的,只是人们久不提罢了。”
  秦凤仪问,“邕州也是一州吗?”
  傅长史道,“在前朝算是一州。”
  阿森道,“李吉祥有约万数族人,他原本与信州的赵辉是远亲,这次打发人过来,想是听闻殿下威名,过来归顺的。”
  秦凤仪道,“那便请他的使者过来吧。”
  秦凤仪委实没想到,他的威名原来传得这么广啊。于是,靠着“威名”,秦凤仪便收了一州。说是一州,要按朝廷的规格,绝对算不上州,顶多算是个县,还是中下等的县。待秦凤仪靠着“威名”与“仁德”再拿下壶城的时候,桂地的山蛮都要骂娘了:这些个无耻的家伙们,说都不说一声全都投降了,你们都降了,老子要不要也降了啊!
  桂地山蛮是很想投降啦,但,阿泉族长、潘将军、冯将军很是不愿意他们投降。若是桂地山蛮再降了,他们拿什么打仗啊!不打仗,哪里来的战功啊!
  借你们个胆子,你们投降试试!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桂地山蛮怒:没骨气的家伙,不是说好大家都不降的吗?
  邕州山蛮:实在受不了这种威胁了,见天的带着大军在俺家门口晃啊晃,吓得俺心率不齐……
  秦凤仪:完全是正常经过啊~
第357章
壶城
  邕州来降,
还有道理。毕竟,秦凤仪要修榷场的上思县离邕州挺近,他估量着,是他到上思的消息传到了邕州,
那里的山蛮闻了信儿,过来归顺,也能理解,
但壶城那么远的地方,秦凤仪没想到这些山蛮也如此消息灵通啊。
  秦凤仪到了邕州,
心下感慨,亏得这些个山蛮脸大,
真好意思称其为州。待见到塌了一半的城墙,秦凤仪终于明白,
邕州山蛮为啥上赶着归顺了。
  秦凤仪与归顺的李邕道,
“这城你们住多少年了?”
  李邕很自豪地,“总有一百多年了。”
  秦凤仪,“你们只住不修啊?”
  李邕继续很自豪地,“我们是贫困地儿,每年都要指着桂王拨银子拨粮米哩,
没钱修。”
  秦凤仪道,
“穷成这样儿,你得意个啥啊?”
  李邕搔下头,
“我听说殿下很聪明,会带着我们过好日子。税也只是每亩一斗,
也不强迫我们去打仗。”
  秦凤仪不禁暗道,原来山蛮人的要求竟也这样简单。秦凤仪看看那塌了一半的城墙,问李邕,“你们也不喜欢打仗?”
  “谁喜欢谁是孙子!”李邕郑重道,“其实,桂王信王也不是用自己的族人打,他们都是征调我们的族人,有什么不好的事,先让我们的族人做前锋。若是好事,就轮不到我们了。”
  秦凤仪拍拍他的肩,“来,跟你说说本王的政令。”秦凤仪拉着李邕,说了些李邕关心的问题,秦凤仪道,“我观你们这里,物产丰富,你们可以种田,也可以养蚕缫丝织布。坏了的城墙,我会给你们修好。你们想当兵便当兵,若是当兵,一月有一两银子的饷银。一家若是有人当兵,可免此家百亩田税,若是不愿当兵,我亦不会勉强。我手里的兵足够多了。”又说了养鸡养鸭这种随便养,若是养马,亦可用马抵税。若是卖给官府,官府亦不会亏待。
  而且,秦凤仪不是虚言,他的话,有跟随的山蛮人作证。而山蛮人中的李长安,论起来还是李邕的堂叔。李邕一拍大腿,他族里还有人在壶城,李邕道,“壶城那里日子也不少过,他还欠桂王三百头羊哪。壶城现下做主的是我媳妇的哥,殿下一并把壶城也收了吧。”李邕还是个义气人,有好事不忘大舅子。
  秦凤仪也是个与大舅兄关系好的,见李邕如此,便很是看他顺眼,问,“壶城有多少人?”
  李邕道,“比我这里人多,得三万多。”
  秦凤仪想了想,道,“也好,反正本王出来一趟,咱们也好商议着,以后如何过日子的事了。”
  “就是!就是!”李邕便问秦凤仪什么时候去壶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秦凤仪道,“明日便起程。”
  李邕道,“我与我媳妇的哥可好了,我们就是亲兄弟一样,我随殿下一道去,他一准儿听我的。”
  “成。”秦凤仪一笑,“不过,去之前,你得跟我讲讲你那城墙的事。”
  李邕是个二十几岁,皮肤微有些灿黑的青年,他个子不是很高,相貌亦称得上忠厚,一双眼睛明且亮。此时,那张忠厚的脸上却是闪过一丝迷茫,“什么城墙啊?是殿下要给我们修城墙么?”
  “你连我们一亩田往一斗谷的田税都打听得如此清楚,你这样年轻,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如何会眼看着半面城墙倒了,还没有半点儿要收拾的意思呢?毕竟,我征信州的事,你应该更早便清楚了吧。”秦凤仪笑,“若我所看不错,你可是个滑头。别跟我捣鬼,说!”
  李邕有些不好意思的搔下头,“诶,怪道你能活捉了信王,果然是个聪明人。”
  李邕便如实说了,“自打你来了,我们日子便不好过。先时桂王发过一次兵,听说去了好几千人,结果,一个都没回来。我们都不比他势大,更不比他人多,他战败后,要我们供粮供马,还要抽调我们的青壮。我们邕州本就人少,而且,我们自己粮食还不够吃哪。何况,青壮去了,因我族是小族,他素不将我族当回事的。有一回,他来征粮征马,我们的马实在不够,他的征马官竟然打了我爹一顿,我爹受了重伤,就此过逝了。”说着,李邕脸上一片愤恨,又是叹道,“哎,我有心为我爹报仇,可我们部族人太少了,也打不过桂王啊。我也是没法,趁着前年大雨,就让族人往城墙下种豆子,之后,城墙就塌了。桂王那里人再来,看我们都穷成这样,就不死命的征东西了。我时常过去哭穷,桂王还能给我们族人些东西。他还以为我把杀父之仇忘了哪!自打今春殿下打败了信王,占了信州,我便留神打听着殿下的消息了。殿下要是说话算话,以后我们就跟着殿下了。”
  秦凤仪听李邕这一套,自是很感人,他相信,里头李父之死的事,约摸也是真的。只是,秦凤仪道,“你还是没说实话。李邕啊,你太急了,太急着把我往壶城引了。”
  李邕不可置信的瞪大双眼,失声道,“这都看出来啦!”
  李邕心说,大舅兄,我这把实话说出来可不怨我啊!这,这位亲王殿下委实忒聪明了些啊!都给人看出来了,李邕也便不再隐瞒。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算计,秦凤仪是朝廷的亲王,麾下兵强马壮,他们与不与桂王那支山蛮是同支,而且,桂王对他们颇多盘剥……所以,另寻思一条路罢了。若秦凤仪真能打败桂王,而且,遵守秦凤仪说的那些承诺,他们跟谁不是跟呢。
  秦凤仪应下李邕去壶城之事,私下很让傅浩、冯将军、潘琛以及薛重、易大师担忧了一回,大家都觉着,这太犯险了。秦凤仪令傅浩寻出舆图来瞧了一回,道,“壶城离桂地还远着呢。咱们若能拿下壶城,便在此驻兵三万,由此筹备征桂地之事。”
  薛重道,“殿下千金之体,断不可涉此险。不若臣等为使,先去壶城看一看。倘是壶城山蛮诚心归顺,殿下再去不迟。”
  冯将军潘琛亦是这样的看法,傅浩则道,“倘殿下不能亲去,山蛮必然怀疑咱们的诚意。”
  “放心吧,有什么呀。今天在邕城你们也看到了,哎,普通山蛮的日子并不好过。再者,到壶城还要经过三五个县城,正好,本王一道过去瞧瞧,也好让这些百姓知道朝廷的德政。”秦凤仪道,“你们也跟着本王一道去,让此地的山蛮、汉人,都看看,何为王者气派。”
  秦凤仪平日里很能听取大家的进谏,但,他并非没有主见之人,什么事他拿定了主意,大家也就不必反对了,因为,秦凤仪是绝不能更改的。
  秦凤仪在邕城休整一日,便带着大军随李邕去往壶城了。
  襄阳侯等人并不晓得壶城是什么地方,只是在半月后到了一座比邕州稍微好些,但远不及信州的城池。然后,城门紧闭,城头都是巡逻的兵士,手中的皆是铁刀铁枪一类,与信州山蛮所用相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