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1

  秦凤仪道,“还是殿下先请,您可是皇长子。”
  愉亲王与闽王都道,“该以大殿下为先。”
  大皇子还是先谦让了闽王愉王二位长辈一番,便当仁不让了。秦凤仪与其他几位皇子坐下一畔,另则宗室与宗学的先生们各有座位,大家一道听大皇子跟宗学的小学生们讲些忠君爱国的章程。秦凤仪心说,大皇子这话,还真是换汤不换药,三年前宗学开张时,说的就是这些个,如今再听一遍,记忆更深了。秦凤仪发现,这不失为洗脑迷药啊。大皇子大概心里别着些苗头,讲的颇是不短,足讲了半个时辰,这会儿已进夏日,眼瞅着太阳升起来,秦凤仪心说,幸亏有个大礼堂啊,要不然,他就不用讲了,晒也晒死了。
  待大皇子讲完,秦凤仪见小学生们都要睡着了,他方起身上去。秦凤仪笑眯眯地,“三年内刚进学的学生,估计不认识我。要是在宗学念书三年以上的,咱们是好久不见了呀。”当即就有人笑出声来,底下小学生们还交头接耳的说起话来。另则有些胆大的便说,“我们听说大执事你打了胜仗,都为你高兴来着。”
  秦凤仪哈哈一笑,道,“我在宗学时,你们可是没少背地里骂我的。如今看来,咱们还是有些情分的。”
  这年头,做先生的,身居上位的,哪里有秦凤仪这般爱说说笑笑的呢。他这里一放松,宗室子弟不同于寒门子弟,他们算起来,都是太祖皇帝之后,故而,哪怕如今各家爵位不同,在这宗学亦是有几分傲气的。秦凤仪这里一说一笑,小学生们也便不绷着了,气氛一时活泼不少。秦凤仪继续道,“我就藩前,在宗学上所用心血最多。故而,这次回朝陛见,就想见一见你们,再来宗学看一看。愉爷爷说,让我跟你们讲一讲,我想着,可讲什么呢?刚大皇子一讲,我一听,嗬,他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我就更不晓得说什么了。”逗得小学生们一阵笑。
  秦凤仪道,“我在外这几年,经了一些事,也见到了一些人,有一些感悟,正好,我这年纪也比你们长几岁,这便与你们说一说吧。”
  “我就藩的地方在南夷,要是年纪小的,怕是都不晓得这是在哪里。我告诉你们,比闽王的封地更要往南的地方。就藩前,京城里有人说,南夷啊,那是个连瓷器都没有的地方,人们吃喝,用的都是土碗陶罐。待我去了,发现,瓷器还是有的,就是略粗糙些罢了。吃穿用度,还是不愁的。最愁人的是,本王的封地,号称全国最大封地,结果,本王一去,只做一半的主,另一半,还叫山蛮占着哪。”秦凤仪说的风趣,小学生们更是哄堂大笑。
  见小学生们笑得欢喜,秦凤仪话音一转,“这便是此次本王回朝献俘的缘由了!”
  给这些小学生们能讲什么呢?
  讲大皇子说的那些个大道理,可那些大道理孩子们哪里又听得少了。秦凤仪便给大家讲了讲信州之战,讲了讲国泰民安之外,还有战火硝烟之地。秦凤仪一向口齿伶俐,把一桩战事说的引人入胜。待讲过信州之战,秦凤仪方道,“以往总是想,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可这几年,我在南夷,因屡有战端,我这想头儿与往时也不一样了。我等在外征战,为的是什么呢?为的就是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以往,我为宗学大执事,盼着你们以后能有一番作为,能有大出息。现下见到你们,却是想说,在这太平岁月间,你们可以读书,成为一方名士,亦可以习武,保家卫国,也可以沉浸于琴棋书画,成为一代才子。就是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做纨绔,也希望你们成为纨绔中的翘楚,莫要给纨绔丢脸才是。我在外征战,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在这太平时光中肆意成长。”
  秦凤仪最后说的颇是煽情,秦凤仪的讲演很短,也就一柱香的时间,却是先听得小学生们无比向往,后听得小学生们颇是感动。主要是,秦凤仪这等容易儿女情长、婆婆妈妈的,委实稀罕。
  秦凤仪讲完后,道,“咱们也这么久没见了,光我说也没意思,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没?只管问来便是。”
  孩子们好奇的就是信州战事,还有一些南夷的传说,如佳荔节什么的。另则亦有人打听景云凡景云睿等投奔到南夷去的几人。秦凤仪道,“云凡在学里时,成绩是拔尖的,现下勉强可做个文职,今次征信州,他在后勤帮着调运粮草,先时无品级,今信州大胜,他可得七品职。云睿念书不大成,不过,他武功凑合,此次征信州,斩首五人,可得百户衔。”
  景云凡文职,大家还罢了。听说景云睿斩首五人,顿时惊讶的了不得,纷纷赞叹起来。秦凤仪将手压了一压,底下声音便小了些,秦凤仪道,“我还没说完呢。他们头一年去,先干了一年巡街,白天巡街,晚上还有课业要学。为什么这次只有他二人得了实职,因为他们四人中,独他二人完成了我交待的课业。别以为景云睿斩首五人,威武的不得了,他身中两刀,估计现在还养着伤呢。他娘知道他受伤的事,眼睛哭的跟个烂桃儿一般。如果,他的武功能再好些,何止斩首五人!所以我说,你们以后想征战沙场的,武功必要操练起来,不然,一到战场,刀枪无眼,自己个儿烈士了,旁人也没法。”
  秦凤仪过来随便讲演了一回,半句没提让小学生们上进之事,结果,据说现在整个宗学向学之风,昂扬的不得了。
  让秦凤仪更意外的是,除了一些豪门要往他这里塞人,有些宗室都准备大包小包的跟他一道去南夷了。秦凤仪原还以为自己魅力大至于此呢,后来方晓的,人家是另有理由~
第348章
不一样的意味
  秦凤仪一看,
诸多宗室都请求与他同去南夷,
当然,这些想去南夷宗室的人数,
虽则秦凤仪觉着挺不少,
但相对于整个宗室的庞大数目而言,
也不算什么。只是,
这也忒邪性了吧。宗室们要是想去富庶之地为官,想在朝中谋个好缺,秦凤仪是能理解的。但,南夷之地,当然,
秦凤仪觉着自己封地挺好,他也特喜欢。不过,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对南夷之地有些偏见的,
不然,秦凤仪也不必这样抓住时机便大肆宣传南夷了。否则,你看苏杭之地,谁还特意来宣传啊,
人家都知道是好地方。
  秦凤仪为了宣传他的南夷,
都很想改一改宣传词,
譬如,
人们以往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秦凤仪就想给改成,上有天堂,
下有凤凰。
  他倒是想改,就怕人家苏杭不答应。
  只是,如今见几多宗室都要跟他一道去南夷,秦凤仪暗道,难不成我这宣传的太成功,还是他们都被我的讲演给惊呆住啦?
  秦凤仪一向自信,还有些个臭美,不过,他到底还未自信到昏头,把这事与赵长史商议时,赵长史道,“宗室里,除了诸藩王外,许多宗室都没有实职,他们是不是想跟殿下去南夷谋个实缺。”
  秦凤仪道,“若咱们是苏杭之地,这倒是可能。咱们南夷,到底还是贫穷的地方多,好地方少。凤凰城、南夷城是好,可也没有差使给他们干呢。”
  赵长史听这话,心先放下一半,他就担心一旦宗室去了南夷,秦凤仪为拉拢宗室,要予他们官职。不得不说,赵长史正经春闱进士出身,对于予宗室以实权之事,还是有些个别扭的。尤其是,凤凰南夷二城,都是南夷的中枢所在,要是旁个地方,赵长史并不是个心胸窄的,但秦凤仪身边,赵长史并不希望有太多宗室干涉。先不说这些宗室是否各怀心思,一旦宗室群体手握重权,而且,这些个人都是姓景的,赵长史不得不多想了些。见秦凤仪根本就没有要重用宗室的意思,赵长史道,“自去岁佳荔节后,往咱们南夷去的人就渐渐多了。这些宗室之所以去,无非三个目的。一则就是去瞅瞅;二则为财;二则为功。”
  秦凤仪素来心思机敏,很快便明白赵长史的意思,为功很好理解,今天下靖平,要说战功,除了北面儿,就是南夷了。北面儿现下并无大的战事,南夷接下来却是有征桂地之战的,宗室想跟去立些功勋,并不稀罕。为财的话,秦凤仪笑,“咱们与交趾互市尚未开始,他们这也忒早了些。”
  赵长史哈哈一笑,“去岁咱们的凤凰茶扬名后,多少人家心急火燎的打发人去南夷买茶山,他们也不想想,咱们凤凰茶的名声都能传到京城来,焉还有茶山等着他们来买。如今交趾互市在即,焉能不早些过去啊。”
  秦凤仪想了想,“他们去也好,信州等地,正是少人口的时候。”
  赵长史没想到秦凤仪竟要以宗室充盈信州人口,不由一乐。
  秦凤仪又问了赵长史,互市的事可在户部打听清楚了。赵长史道,“各条例我都令人誊抄了一遍,我也细看过了。在户部,倒是遇到一位主事,姓薛,单名一个重字,颇是干练。”
  秦凤仪问,“多大年纪了?”
  “今年三十有三。”
  “三十出头便是户部从五品主事,他出身哪家?”
  “冀州薛家,说来家里也算是官宦之家,不过,祖上未有人任高官,薛主事的父亲是七品县令上致仕的。此人是两榜进士出身,颇是能干,娶的是郑相家的孙女。”赵长史要向秦凤仪推荐,自然已将薛主事的身份来历打听清楚。
  秦凤仪道,“你是说,把他挖到南夷去?”
  赵长史道,“互市之事,终要有个懂行的才好办。这个薛主事,年富力强,为人精干。臣看他不错。”南夷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但要新开榷场互市,更是从无到有,从头建设,这便需要不仅是能干之人,还要身子骨儿健壮的才成。
  秦凤仪道,“你有没有问问他的意思,他现在可是大好前程,郑老头儿把他留在朝中,又进了六部,明摆着是要把他往尚书之位栽培的。”
  赵长史笑,“多少大臣,一辈子能做到侍郎位的都是凤毛麟角,更何况尚书位。薛主事虽则精明强干,但他现下三十三岁的年纪,至少还要再熬二十年,这二十年,若是想谋尚书进相位,只在京城熬资历是不成的。观内阁相辅之位,哪位相辅之臣是没有外放过的呢?”
  “他的意思呢?”秦凤仪想着,赵长史若无把握,应该不会向自己推荐此人。
  赵长史摇头,“薛主事是朝中之臣,臣焉能私下挖角。”
  秦凤仪以为赵长史是想让自己亲自去请薛重,便道,“那本王什么时候问他一问,你的眼光,断然不会错的。”
  赵长史继续摇头,“臣向殿下举荐薛主事,举荐的堂堂正正,殿下想要此人,与陛下说一声便是,何需私下行事,倒落个结交外臣的名声。”
  对于有本事的人,秦凤仪很有些折节下交、亲自延请的好态度,他主政藩地,文武皆有作为,但,这些政治上的细致事儿,便不及赵长史了。由此亦可见赵长史之老练,秦凤仪想了想,道,“也罢,这么些个宗室想随咱们南下,本也要与陛下说一声的,便顺道问问吧。”的确,景安帝那些个心眼儿,秦凤仪是知道的,想着这人一惯城府深沉,与其私下挖墙角,倒不如直接要人。
  赵长史笑,“就是这般,殿下乃赤子之心,行事必要光明正大,不要做任何令人猜忌之事。”赵长史为秦凤仪效力,先时多少是因着柳王妃之故,后来,一道去了南夷,而南夷有了今日之气象,赵长史对秦凤仪也有了更多的期冀。而且,赵长史期冀的是英明主君,而非妒贤嫉能、满腹阴谋算计的君上。
  待秦凤仪回屋后,还与媳妇提了一句诸多宗室要随行之事,李镜道,“虽则宗室改制了这好几年,宗室在朝中的地位犹是不甚乐观,想南下倒也没什么,随他们去就是。只是,倘他们想谋实职,便要多留心了。自来正经科举之官,与宗室是不大一样的,再加上豪门子弟,人多了,形势就复杂,可得调和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秦凤仪道,“南夷到底是咱们的封地,自是咱们说了算。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如阿衡这样的亲戚,我都要掂掇着用,何况他们。”
  之后,秦凤仪又与李镜说的薛重之事,夫妻俩自有一番商议。第二日,秦凤仪一早便进宫了。秦凤仪都没有半句寒暄,直接就说了,“老赵在户部好几天,瞧着他不错,跟我说,能挖就挖过来。我想着,既要与交趾互市,是得要个懂行的。他又是郑老头儿的孙女婿,又是户部主事,现在年纪亦轻,不过三十出头,依他现在的位子,说不得他自己、他岳家对他的仕途都有所安排,也不晓得他愿不愿意。我瞧着他不错,要不,你帮我问一问,他要愿意,不如随我去南夷。”
  “你这眼光不错啊。”别看薛重官职不高,但他这样的年纪,能任户部的五品主事,景安帝自然是知晓此人的,景安帝道,“你既相中他,自己问就是。”
  “现在不还是你的人嘛。你面子大些,我要问,要是人家直接不乐意,我多没面子啊。你要一问,他就是不乐意,我估计他也不敢说。”秦凤仪道。
  景安帝哭笑不得,心下对于秦凤仪没直接去户部挖人有些熨帖的。他故然很喜爱秦凤仪,但,秦凤仪现下是藩王,景安帝并不希望秦凤仪与朝臣交往过甚。景安帝问,“就看中这一个?”
  “那倒不是,骆掌院啊、程尚书啊,我觉着都不错,要不,你把他们也派给我?”
  景安帝笑斥,“你好大的口气。”
  景安帝与秦凤仪道,“宗室那里,究竟是哪些个宗室要随你南下,你问明白,再与愉王那里报备一声。”
  秦凤仪道,“现下虽则去的人不少,不过,我估计他们养尊处优惯了的,留下来的怕是有限。到了南夷,每人都要办身份文书。介时,我再细总了打发人送来吧。”
  景安帝颌首,秦凤仪还有一事与景安帝道,“大公主的爵位,还有张大哥的驸马爵位,你到底什么下旨啊。”
  景安帝道,“没见过这样直接要的。”
  “我可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家伙们,就是看在阿泰叫你这些天的外公的面子上,你也该痛快点儿,怎么倒磨唧起来。”秦凤仪道。
  “行了行了,朕明日赐宴,令张羿同往便是。”
  “依什么身份?”
  景安帝只得道,“今天就复他们爵位,行了吧?”
  秦凤仪还说景安帝,“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放肆。”景安帝笑,“朕越好性,你倒越发无礼了。”
  秦凤仪不愿与景安帝说笑,心下已是无事,便起身告退。景安帝道,“等一等,你不是想要薛主事去南夷么。”令人宣了薛重薛主事陛见。
  薛重还不晓得什么事呢,结果,景安帝劈头第一句便是,“镇南王喜你才干,想让你去南夷主持与交趾互市之事,你可愿意?”
  薛重惊的,不禁抬头看了这父子二人一眼,这,这事儿没人跟他说过半句啊!景安帝见薛重神色,便知秦凤仪的话不作假,可见薛重是全然不知的。见薛重不说话,景安帝倒是很有耐心,薛重回过神来,连忙道,“臣,臣,臣听陛下的。只是,眼下臣手里的差使……”
  景安帝道,“朕与程尚书商议。”
  薛重还能说什么呢,倒是秦凤仪说了一句,“你这就回家收拾收拾行礼,大后天与本王一道往南夷去吧。”
  薛重退下时,心里都跟揣了七八十只兔子一般,思绪一片混乱。他当然是对镇南王一系有好感了,尤其是听闻大皇子说了给镇南王易封地一事后,薛重便觉着,大皇子虽据嫡长之位,才干委实寻常。相对的,镇南王就藩三年,南夷便大有改变,今又有征信州之功。薛重其实与秦凤仪根本不认识,不过,薛重这样的年纪,说声青年得志亦不为过。后来,赵长史过来打听北疆榷场之事,薛重因赵长史为镇南王心腹,而薛重本身对镇南王又有好感,故而,对赵长史诸人颇为照应,对于榷场之事,更是有问必答。结果,就叫赵长史给看上了。
  薛重实在未料到,镇南王直接要他到南夷外任。
  一时间,薛重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虽则秦凤仪让薛重好回家收拾行礼了,薛重依旧是回了户部,他固然要外放南夷,但手里的差使必然要有个交接的。眼下,薛重便要先整理一番,准备交接才是。
  秦凤仪把人要到手,心下很是高兴,还多与景安帝说了一句,“这薛主事长的也不错啊。”因他自身貌美,秦凤仪对于别人的相貌也是比较看重的。
  景安帝道,“做君上的,要先看才貌,后论容貌。”
  秦凤仪心说,当初你还不是看我生得俊才点我做探花的。想到当年与景安帝之事,秦凤仪不禁有几分腻味,遂不再与景安帝多言,告退出宫。景安帝不忘说一句,“明儿把大阳送宫里来。”
  秦凤仪已是装聋的三两步的走远了。
  景安帝感叹,“真是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啊。”
  马公公给陛下换一盏新茶,笑道,“谁还没个别扭脾气,待明日小世子进宫,陛下一见小世子,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
  景安帝不必见着大阳,只要想一想大阳,便不禁露出笑意来,道,“大阳这孩子,委实叫人喜欢。”景安帝喜欢的还不仅是大阳的性情,而是,见着大阳的天真活泼,便知秦凤仪的心胸,终是不肯将父子之间的隔阂来影响大阳的成长的。偶尔,景安帝看着大阳也不禁多想,秦凤仪小时候,是不是也一般的漂亮讨喜、天真可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