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331

  “路好了,南夷外的东西才能进来,南夷的东西才能出去。”秦凤仪道,“到义安、到敬州的官道都在修了。修好了各府的官道,便是各县的,百姓们唯有多见世面,开阔眼界,日子方能富庶。”
  待过了大瘐岭这段路,又要换水路,秦凤仪着人安排的船只。虽不是龙船的规格,也是一艘宽敞的大船。直待再行便要出南夷了,秦凤仪方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今分离,不知还有没有相见之时。傅兄一路保重。”
  秦凤仪几百里相送,傅浩以为,秦凤仪终是会提的,结果,秦凤仪终是未提。傅浩心中一时不知是何滋味,对着秦凤仪深深一揖,想说些什么,以傅浩之口齿,此时竟觉什么都说不出。秦凤仪挤兑他,拿他当牌坊搏贤名儿,嘴还坏,还批评他的相貌……但,傅浩知道,秦凤仪留他的心是真的。正因为这份心真,反是没有开口。
  傅浩行礼之后,带着书僮换了另一艘大船。
  及至换了船,傅浩回头,见秦凤仪正站在船头看向他,秦凤仪一身玉青长袍,秋风吹拂时,带起他宽袍长袖,飘然欲仙。秦凤仪双眸柔亮,眼中带笑,对傅浩摆摆手,傅浩又是一揖,船只开行,终是离秦凤仪的大船而去。
  秦凤仪要来琵琶,坐在船头,五指轻划,顿时琵琶声起。那乐声是欢快又轻灵的,激昂时似乎带着主人强烈的情绪,但最终,仍是舒缓的,柔和的、宽容与祝福的。
  一曲结束,傅浩的船已只余一帆远影。
  秦凤仪轻叹,吩咐道,“回去吧。”终是没留住这位大才子啊!
  秦凤仪鲜有这样失败的时候,不过,纵是失败,他也已是尽力了。这样都留不住傅浩,可见傅浩并无辅佐之意,强留亦是无用,倒不如放这位大才子还乡,从此自由自在吧!
  秦凤仪正感慨哪,就听近侍欢喜禀道,“殿下,您看,是不是傅才子的船回来了。”
  秦凤仪跑到船头,见一艘大船正顺江往他们的方向赶来,瞧着还真是傅浩所乘船只,秦凤仪顿时心下大喜,立命停船。傅浩眼圈还有些红,但,他是绝对不会承认他哭过的。傅浩赶上来,踩着船板到了秦凤仪的船上,望向秦凤仪满是惊喜的眼神,亦是难掩激动,傅浩没有半句废话,他直接道,“若殿下不嫌臣性情反复,臣愿追随殿下!”说着一揖,行了大礼。
  秦凤仪连忙双手将傅浩扶起,喜动颜色,“我盼先生久矣,一直不敢开口相留,只怕先生婉拒。”
  傅浩亦是动情道,“殿下的琵琶,臣都明白。”
  傅浩换了船,听到秦凤仪琵琶声的时候,便明白了秦凤仪多少未诉诸于口的话。秦凤仪的确没有说过一字要留他在南夷的话,但,这一路行来,秦凤仪心事若何,傅浩心知肚明。秦凤仪对傅浩的才华有所欣赏,傅浩何尝不为秦凤仪的才干惊叹。如果秦凤仪是那样“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野心勃勃的枭雄,傅浩不一定会动容,这样的野心家,傅浩见过。可秦凤仪不是,秦凤仪是那种会说“军中的将士一样是别人的儿子别人的丈夫”的人。秦凤仪这样的才具,又这样的心软。他对他几百里相送,从水路换到陆路再换至水路,一直送到江南西道,他不开口留他,是因为知道,留不下他。当琵琶声起的那一刻,傅浩才知道,这一曲,是为自己所作。
  那一刻,傅浩忽然明白,为何史书上会有那些愿意为君上呕心沥血、甘愿赴死的臣子;那一刻,傅浩终于明白,自己等到了想要效忠的主君。
  虽然,主君的性子,那啥,还不大稳重啦。
  这个时候,做主君的,不应该多说几句感动人拉拢人的话吗?瞧瞧他家主君说的是什么哟,秦凤仪歪头打量傅浩的眼睛,八卦兮兮的问,“老傅,不会是叫本王的琵琶感动哭了吧?”
  傅浩立刻如一只被说中心事的老猫,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恼羞成怒,“我哪里有哭,不过是江风大,迷了眼罢了!”
  “哦哦,江风大,迷了眼。”秦凤仪窃笑几声,拉着傅浩的手道,“这就感动啦,以后咱们干一番事业,感动的时候多着哪!我再说一事,你肯定更感动。我跟我媳妇那么好,我都没给我媳妇写一首曲子,咱们在一处也没多少时日,不知为何,我就写了这一曲。曲因情而生,老傅,你可别告诉我媳妇,不然,我媳妇吃醋怎么办啊?”
  傅浩直翻白眼,“能怎么办,反正殿下惧内之名天下皆知。”
  “知道什么,男人就是得让着女人。”秦凤仪忽想起一事,道,“老傅,要不要把嫂子、孩子们都接来南夷吧?”
  傅浩想了想,“这也好。”
  秦凤仪道,“你就别回去了,搬家的事儿,你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你修书一封,我着人去帮你都搬来就是。”
  傅浩自然不会矫情,他在信里千万叮嘱媳妇,什么都可以不搬,他那三屋子书一定要一本不落的搬过来。秦凤仪着一个亲卫带一队亲兵,傅浩又打发书僮跟着亲卫一并去,免得妻子心里没底。把这些琐事处理好,秦凤仪便挽着傅浩的手道,“老傅,刚刚那首曲子,还没名字,我想,就叫《相送》。你说,好不好?”
  傅浩笑,“殿下说好,自然是好的。”
  “我再为你弹一曲。”
  这一回,便是《高山流水》了,饶是傅浩已然猜到,听到此曲时,仍是不由会心一笑。
第324章
老虎
  秦凤仪一出门大半个月,
总算是把傅大才子给请了回来,
当下阖府欢庆。赵长史章颜李钊方悦等人都是面带喜色,深觉秦凤仪这送人没白送,
把人给送回王府了。
  傅浩见几人喜悦的神色,
心下亦是一暖,
到了傅浩这个年纪,
哪怕脾气臭,人情世故也是明白一些的。如秦凤仪这样的身份地位,身边人多了,竞争自然是会有。傅浩向有才子名声,而且,
他这名声不是白得的,傅浩早就见过赵长史等人,
知道秦凤仪身边近臣是什么样的风格,
对秦凤仪早有估量,很多时候,谋士近臣的风格,也代表了主君的喜恶。傅浩自己这脾气,
就不是那种阴险人物,
也是考虑到秦凤仪身边的人心思比较直正,
比较好相处是真的。
  所以,
甭看傅浩先时百般拒绝,他对于秦凤仪是有一个具体而全面的分析的。
  其实,傅浩想得多了,
秦凤仪现在的情况,以后若能一飞冲天,跟着秦凤仪的这些人自然能够鸡犬升天。可相对于鸡犬升天,秦凤仪倒灶的机会更大,毕竟,秦凤仪这明摆着已封了藩王,朝中哪位皇子上位的机会都比他大,毕竟,人家是皇子,前程未定,秦凤仪这个,已是铁板钉钉的镇南王。就像傅浩说的,有秦凤仪这元嫡出身的皇子身份,还有他儿子大阳那青龙胎记,不论谁上位,秦凤仪这支想得个善终都不容易。秦凤仪能把赵长史、章颜、李钊、方悦这些人揽在身边是秦凤仪的本事,但,连李钊都为了过来,世子之位的册封都被朝廷驳了回去,可见如果秦凤仪倒灶,他身边的人会是何下场了。所以,大家现在一条心的把秦凤仪扶上位都忙不过来呢,如傅浩所想的,争权夺利的事真是没有。相反,见到傅浩这样的大才子过来,说啥也不能叫走啊,所以,几人才一遍遍的在秦凤仪耳根子边叨叨个没完,就是为了要秦凤仪亲自出马把傅浩留下。
  今见傅浩与秦凤仪归来,更是人人欢喜,一则为即将成为团队中一员的傅浩而高兴,一则便是为秦凤仪的能干暗暗叫好,果然秦凤仪只要豁出脸,简直没有搞不定的人啊!
  秦凤仪直接就让傅浩做了右长史,王府的长史司有两位长史,赵长史是左长史,右长史的位子一直空着,如今秦凤仪给了傅浩,无人不服。傅浩却是推却道,“浩寸功未建,当不得此位。”
  秦凤仪挽他的手,“说这话就外道啦,大舅兄和阿悦过来的时候,也是辞了官的白身,老赵那会儿,也是在家赋闲多年,就是我,做官儿做藩王也没几年。官职不过是个名头儿罢了,具体还得看做事,你素来洒脱,可千万别拘泥啊,老傅。”
  傅浩一笑,当下也不在推辞,受了这右长史之位。
  安置好傅浩,秦凤仪方回内宅见妻儿。
  大阳不在家,在公主府玩儿呢。李镜早就在院子里来回遛哒着等人,见到丈夫回来,不禁迎上前,笑道,“总算是回来了,我听说,把傅才子留下了。”见丈夫并没有消瘦,且神采更好,李镜方是放下心来。
  “留下了!”秦凤仪挽着妻子的手,二人一道进屋说话,秦凤仪忍不住与妻子道,“别说,先时是我走了眼,觉着老傅就是脾气大。我们在船上说起话来,才知道,老傅是名不虚传哪。我当时就想着,再不能放他走的。”
  侍女捧上温水,秦凤仪先洗漱过,换了身家常袍子,与媳妇道,“总算是把他留下了。”
  秦凤仪要留傅浩的事早就写信给他媳妇了,不过,在信上,秦凤仪并未细说,如今人回来了,李镜自然要问一问。秦凤仪打发了侍女,这才一长一短的与妻子说了,秦凤仪道,“咱们这几年,南夷总算是有些个样子了。可前路如何,我始终没想好,倒是与老傅在船上一番相谈,叫我有了点儿主意。”
  李镜听的也直点头,道,“可见人如其名。”
  “是啊,当时我就想,怎么着都得把傅才子留下。”
  李镜好奇,“傅才子如何才答应的?你先时可是把他挤兑得不轻。”
  秦凤仪想到自己相留傅浩之事,心下亦是得意,他的性子,便是李镜不问,他也憋不住不说的。此时媳妇一问,秦凤仪便细细的与媳妇说了一遍,秦凤仪自己都说,“我真的以为他就要走了,哪里想到他能改主意回来。哎,老傅这人,哎,就是嘴坏,其实心里比谁都重情。”
  李镜笑,“错过了你,他也就得做一辈子才子了。”想想丈夫这一路相留相送,人得是何等样的留而不能的心境下才能作出一支琵琶曲呢。虽则秦凤仪说着是很自得,李镜听着,心下也觉着丈夫有智谋,仍是忍不住心疼。李镜不信世间还有谁有自家相公这样的诚意。何况,臣择主,除了看主君的诚意,亦要看主君的才干。譬如闽王,一样有诚意,但,闽王的才干,怕是还不在傅才子的眼里。傅才子有才,但,得有一个欣赏他的主君,他的才干方有挥洒的天地。偏生傅才子屡试不第,故,有李镜此言。
  秦凤仪摆摆手,“媳妇,话不能这样说。要是个笨人,或是资质寻常之人,过来投奔于我,这多是看着我藩王的地位罢了。像赵长史、老章、大舅兄、阿悦,看得都是情分。大苍小苍赌的是我的将来,老傅先时咱们又不认识,况他这样的聪明人,把咱的处境看得一清二楚,还甘冒此风险,这就是情啊。”
  李镜一笑,“你以情动他,他以情报你。”
  秦凤仪眉飞色舞,禁不住道,“我得老傅,如虎添翼。”
  一时,大阳被接回家,见着他爹,可是跟他爹一顿亲香。大阳自出生后就没跟他爹分别过,这一回,他爹一走大半个月,大阳每晚都想他爹。有时,想他爹想的都想哭,可是他爹每天写信给他,让他帮着照顾他娘和小妹妹,大阳做为家里的小男子汉,都是强撑着的坚强啦~如今见他爹回来,大阳仿佛一颗出膛的小炮弹般跑了过去,小胖腿往地上一蹬,嗖的一跳就抱住了他爹的腰,秦凤仪一托儿子的肥屁股,大阳两三下就爬他爹怀里去了,抱着他爹啾啾啾啾啾亲了五口,响亮亮的喊,“爹!爹!”
  秦凤仪心都要叫儿子喊化了,也抱儿子亲好几口,把儿子举高了问,“儿咂,想爹没!”
  “想!每天都想!想了好久好久!”大阳腻着他爹就不松手了,吃晚饭都要在他爹怀里,还要他爹喂他。秦凤仪笑,“你不是早就自己吃吗?”
  “我想要爹喂我!”
  “来来来,喂我们大阳宝贝吃。”秦凤仪夹个焦炸小丸子给儿子,大阳不愧是他爹的儿子,两只小肉手捉着丸子啃得香。李镜与秦凤仪道,“还有件事,新安抚使过来了。”
  “早就该来了,去岁就该来了。”去岁把李安抚使打发回京养老,按理,户部就该派官员过来的。结果,甭看南夷日子好过了,在这里当官也不算什么寒苦差使了,但在外头诸多官员眼里,在南夷为官,还不如去苦寒之地呢。毕竟,苦寒之地只是苦些,南夷这里,以后如何真不好说。
  秦凤仪自然是觉着南夷是好地方,而且,也有李钊方悦这等辞了官,不做世子也要来南夷给秦凤仪帮忙的。可实际上,李钊是秦凤仪的大舅兄、方悦与秦凤仪既有师叔侄之名,再者,他与秦凤仪四载读书之情,满朝人只要消息灵通些,没有不知道的。这俩人实在是跟秦凤仪早有扯不开的情义,他们便是不帮秦凤仪,以后别个皇子登基,就他俩与秦凤仪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郁不得志了。所以,这俩人辞官也要来南夷,除了彼此的情分,未尝没有情势的原因。因为秦凤仪的出身,对于后继之君太过尴尬,世间又有几人有章颜这样的眼光与魄力呢?所以,更多的人,宁可去苦寒之地,也不想来南夷,就是怕后继之君疑心。
  故,一个安抚使之位,足足拖了一年。好在,秦凤仪是实权藩王,安抚使无非就是管管钱粮的事,既然安抚使不在,秦凤仪就把这差使给章颜兼了。如今竟然派下新安抚使了,秦凤仪得问问是哪位大员。
  李镜道,“新安抚使姓桂,叫桂韶。”
  秦凤仪给儿子盛碗豆腐汤,让儿子慢慢喝着,“这名儿听着有点儿耳熟。”
  “我一说你就想起来了。”李镜道,“你记不记得,那一年章巡抚任满回京,原是想谋国子监祭酒之位。结果,给你一打岔,章巡抚才来了南夷。那时我还说你不该在御前多事来着。”
  李镜这样一提,秦凤仪“哦”了一声,“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桂大人原来是任豫州按察使,听说那一年豫州大涝,桂大人连砍十一颗人头。我记得,后来他转任了扬州巡盐御史,如何叫人发落到咱们南夷来了?”
  李镜笑,“怎么能说是发落,桂大人在巡盐御史位上连任三年,想是咱们这里安抚使的位子空的太久,朝廷让他过来的吧。”
  “巡盐御史向来都是一年一换的,他能连任三年,当真是本事。”秦凤仪道,“这个人以前瞧着不错,明儿我亲自见见。说来,那会儿要不是我多嘴,当初来南夷做巡抚的应该是他,如今这兜兜转转的,他还是来了南夷,可见与南夷有缘。”
  “还有,工部最后一批兵甲也到了,是章巡抚亲自看着验收的。你不在家,这兵甲到了,也不用在库里放着,我让他们把兵械发下去了。”李镜与秦凤仪道。
  秦凤仪点点头,问,“工部的人回去了吗?”
  李镜道,“他们哪里肯在咱们这里久待,第二天就走了,我让赵长史写了个谢恩折子。”
  夫妻俩说了一回这几天的事务,待用过晚餐,一家子沐浴后,便早早的上床歇了。李镜想起什么,问秦凤仪,“傅长史这里,安排什么事务呢?”
  “这个我跟老傅在船上就商量过了,他说自己一直没当过差,就先在我身边做个参赞,待看一看再说。”
  “这也好。”
  大阳忍不住在他爹怀里扭啊扭地,不满他爹总是跟他娘说话,道,“爹,给我讲故事。”
  “大阳想听什么?”
  “想听爹你三头六臂喷火的故事。”
  “唉哟,爹累了。大阳讲给爹听好不好?”
  大阳以往是很爱给人讲故事的啦,但今天,大阳死活不讲了,大阳道,“爹你不在家,大阳,大阳每天都给娘,和妹妹,讲故事。”都讲烦啦~
  秦凤仪一乐,拍拍儿子的肥屁屁,“好,那爹今天给大阳讲个新故事,讲个爹打大老虎的故事。”然后,秦凤仪就给儿子讲了个他三拳两脚打死老虎的故事,把大阳听的,第二天跟小伙伴儿们炫耀了一整天,显摆他爹会打虎!
第325章
大将军人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