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331

  这倒还罢了,更让秦凤仪无语的是,还有些妈妈带着一票年老色衰的闺女跟着做生意的。
  别说,人家还供不应求哩~
第270章
大生意
  秦凤仪就藩途中究竟带了多少人到南夷,
在后世史书上也是个谜。但,
眼下在章颜章巡抚这里,绝不是个谜,
章颜早就收到朝廷的旨意,
镇南王殿下要就藩南夷。同时收到的还有朝廷的邸报,
那上头有关于镇南王殿下秦凤仪身世的大致说明,
总的来说,就是母不详的皇子一枚。当然,母不详这是在不知底理人看来,章颜早就收到家里的书信,信中他爹章尚书就详述了秦凤仪的身世,
章颜一面读信一面咋舌,再也没想到秦凤仪还有这样的身世。
  信中,
他爹还问他,
要不要活动一下回京城任职,反正三年任期还有一年就要快到了。
  章颜还没给他爹回信,但是,知道秦凤仪就藩南夷,
章颜觉着,
这实在太解气了!原本人家章颜要谋的是国子监一职,
结果,
秦凤仪这大忽悠再加上秦凤仪亲自在景安帝跟前进言,直接把人家章颜忽悠到了南夷州来与土人做伴了。
  南夷的确是个需要治理的地方,倘能治理好,
的确也是大功一件。但,南夷州才多少人啊,有记载的人口是十万,当然,户部那里的记录可能也很久没更新过了。但,这的确是个地广人稀的地界儿。章颜就是想治理,自从就任南夷巡抚一职,章颜也是鼓励生育,轻薄赋税,开恳耕地,抚民安民,反正,抚民之政到处施行,但,人口基数在这里,依章颜计算,南夷州要是想有成效,起码得十年以上了。
  章颜刚来南夷州时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现在凌云壮志都快消磨怠尽的时候,秦凤仪给放到南夷就藩了。章颜嘴上说,“得为迎接藩王殿下做好准备啊。”心里真是痛快,你小子也有今天啊!因为秦凤仪要来,章颜就不急着回京了,他还要多干几年,看看这嘴炮小子当初说的天花烂坠的,到底有什么本事。
  章颜做好了准备,把巡抚衙门腾出来给镇南王殿下使用,另则,殿下的亲卫足有一万,章颜也准备好了给亲卫军的军营。然后,亲自带着南夷这些老弱病残的官员们出城三十里相迎。秦凤仪见着章颜挺高兴,跳下车,一把扶起行大礼的章颜,亲热的拍拍章颜的肩膀,笑道,“老章,我可是想你想一路了呀。哈哈哈,山水有相逢啊,我就说南夷州是个好地方啊!走,与本王同乘!”
  章颜还是头一回见给封藩到南夷还能有秦凤仪这般精神面貌的,当然,他也是头一回见着封藩的藩王。其实,章颜见着秦凤仪也高兴,尤其秦凤仪这精神抖擞的模样,起码比哭丧着脸强啊,章颜笑道,“小臣不敢放肆,还请殿下回舆,小臣随驾便可。”
  “你我还如此客套。”秦凤仪挽着章颜的手,“上车,有事与你商量。”
  章颜听秦凤仪如此说,仍是先恭请秦凤仪上车,他随后也登上车驾。秦凤仪的王驾自然宽敞,章颜一看,车里还有一人,倒也认识,扬州城的赵才子,这原是扬州城有名的乡绅,章颜曾于扬州知府任连任,自然认得赵才子,二人关系也不差。秦凤仪道,“都是熟人,我请赵才子做了我的长史,现在就是赵长史了。”
  二人打过招呼,秦凤仪道,“我这回带来的人不少,赵长史说说,咱们建城的事。”
  什么建城的事?
  章颜一下子有些懵,不过,赵长史是个有条理的人,先把一页文书给了章颜,同章颜介绍了这次秦凤带来的人。赵长史道,“亲眷这些暂且不算,我们自有安置,约摸八百人左右。另则,殿下亲兵一万,都是打京城跟着殿下过来的。还有就是饥民有一万两千余人,这一万两千饥民里,四十岁以下壮丁有五千七百人左右,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有一千五百左右,妇人两千三百余人,孩子两千五百左右,有家人长辈的孩子一千左右,剩下的一千五百,多是路上乞讨的十二岁以下的孩童。”
  章颜心下一喜,先问,“这些个丁口,身体如何,能耕种不?”
  赵长史道,“路上都给他们吃得饱饱的,虽则一路南下有些辛苦,身体都不错,耕种没问题。殿下的意思也是带他们过来,给他们田地,让他们开耕种田。”
  章颜听说还是能耕种的丁口,顿时喜的了不得,搓手笑道,“唉呀,殿下真是咱们南夷的福星啊!咱们南夷,地方多的是,就是缺人哪。只要成丁的,每人一百亩,如果是山地,还能多给些。”
  秦凤仪问章颜,“这么缺人哪?”
  章颜道,“最缺的就是人了。土人们在自己个儿山上不下来,咱们这里地气暖,外头一年两季稻,到咱们南夷,一年能种三季。只是,人少地方就穷啊,好容易有几个不错的,读书识字都往外头去了。待外头有了基业,一家子都接了去。别个地方还佃户什么的,咱们这里,只要他们愿意往远一些的地方去,我都可按丁授田,哪里用给人当佃户。”
  秦凤仪笑,“那这回带人是带对了。”
  “殿下英明啊!现在冬天,尤其北方,冬日大雪,气侯也冷,有些家境不大好的百姓,便过得艰难。若是年景不济,天年不收,卖房子卖地卖儿卖女都有。其实,现下已算是盛世了,只是,什么年头都会有吃不上饭的。殿下收留了一万多人,怕是把从北到南的饥民都带来了。”章颜笑,“他们在自己家乡,就是讨饭的命了。在咱们南夷,重授田地,而且,咱们南夷地气暖,只要肯耕作,再饿不着人的。”又很是赞了秦凤仪一回,“殿下大才啊,知道咱们南夷人少,便收拢了这些人过来。”
  “好说好说。”秦凤仪笑嘻嘻地的谦了一句,还与章颜道,“我说南夷是个好地方吧!”
  章颜自知道秦凤仪带了一万多的移民过来,现在是半点儿不嫌秦凤仪了,他瞅着秦凤仪就稀罕的不行,笑着拍马屁,“殿下说好,自然是好的。”
  章颜也是多年为官了,拍过马屁后问道,“那这一路,饥民们吃什么呀?殿下是如何筹措的粮草?”这么由北到南的一路,这许多的饥民,吃食上便是大事啊。
  秦凤仪道,“路经大的州府,他们愿意供应,便让他们供应一些,倘是小地方县衙之类,也不劳他们,有粮商呢。对了,这回还有好几万商贾跟着一道来了。”
  好几万?
  章颜惊的,他在扬州做父母官,扬州算是商事繁华之地了,估计也没好几万的商贾啊!
  赵长史细细的与章巡抚解释了这好几万商贾的来历,其实不只是商贾,还有匠人、商贾身边带的家眷、服侍的人等等,章颜叹为观止,起身对着秦凤仪一揖,再次道,“殿下大才啊!”
  秦凤仪拉他坐下,道,“车里这么窄巴,想作揖下车再揖吧。这些都是来给本王建新城的呀。”
  章颜一拍大腿,“不管干啥,来了就好!”
  这南夷,人家说蛮荒之地,半点儿不假,别个不说,这路就不行啊,坐车里那是左摇右摆。当然,气候十分宜人,一到南夷,先时自京城出来时,秦凤仪穿的是夹的。到了豫州,天降大雪,他就换了大毛衣裳,直待到扬州时,也是大毛衣裳,可一入南夷地界儿,真是暖和,秦凤仪便换了夹的了,还是薄料子夹袍。
  赵长史与章颜说了秦凤仪欲修建王城之事,章颜道,“何不就在南夷城修建?”
  秦凤仪道,“新城,方有新气象。这次,非但有我的王府,还有大公主的公主府,你们各人的官邸,亲卫军里有一位昭勇将军两位四品副将十位千户一百位百户,皆要各有房舍,另则,这些个饥民,路上我就说了,多的没有,每家一套四合院。再者,赵长史他们,本王身边长史司的人,也要各有各的宅院。另则,南夷人少,非但种田的百姓少,我这次虽带了许多商贾匠人来,但,有才干的人终究是少的。以后招贤纳才,自然不能少了这些人的房舍住。故而,要另建新城。”
  章颜问,“殿下想把新城建在哪儿?”
  秦凤仪道,“待回去咱们再说,你心里先想想,要在哪里给饥民授田,待咱们回去,再看看南夷州的地形图,我这里还有阴阳风水先生,他们在地理方面是通的,咱们先择好地方,再让他们过去看看。”
  章颜与秦凤仪相识并非一日,故而,一些话也敢说,章颜轻声道,“殿下,这建城可是耗资巨大。”
  秦凤仪笑,“放心,我把徽商银号与晋商银号的东家带来了。”
  章颜纵不知秦凤仪打算如何运作,也着实是服了秦凤仪,真不知秦凤仪何等手段,竟然把这两家财主带到了南夷来。
  秦凤仪带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南夷城,朝中也收到了消息,江西巡抚奏章中写得是,十数万人相随镇南王殿下车驾。把朝廷都惊了一跳,十数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再者,镇南王殿下离京时,也不过一万多点儿人,这怎么到南夷城就十数万了?
  再者,这十数万人,都是些什么人哪?
  这倒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上奏章说此事的也不是一人两人,主要是,秦凤仪经过各州府,州府供给粮米,这些自然要跟朝廷报备的。另者,各地大员,也会在折子中说一两句,这其间,便有镇南王殿下收留各地饥民之事。
  另则,安徽巡抚也说了,镇南王殿下要在南夷修建新城,在徽州广招匠人商贾,淮扬那里也提了此事。故而,这事到底如何,景安帝心知肚明。
  不管是建新城不是招募商贾还是收留饥民,秦凤仪又不是把人绑去的,十好几万人,反正,景安帝认为,这个数字颇有水分。不过,哪怕是几万人,能叫这些人心甘情愿的跟着过去,真不晓得这小子是怎么忽悠的。
  非但景安帝好奇此事,满朝上下,没有不好奇的。
  便是内阁郑老尚书同程尚书私下说起此事,还说呢,“殿下只有五十万现银,建王府差不离,他要是建城,那是万万不够的。”便是秦家先时做盐商有钱,那也不够建城的啊。
  郑老尚书同程尚书打听,“程尚书,依你所见,倘是要建一座城,得要多少银子?”
  程尚书道,“这得工部出预算吧。今春修城墙,就花了二三十万,要是现建城,大几百万肯定有的。”
  郑老尚书就奇怪,秦凤仪哪来的钱呢,就要建城。
  这件事,非但郑老尚书奇怪,李钊私下同父亲说起来,也觉奇异,“按理,阿凤刚到南夷,应该是先接手南夷政事,为何这么急着建城呢?”
  景川侯道,“南夷本就地广人稀,南夷巡抚章颜是阿凤的老交情了,章颜任南夷巡抚,当初就是阿凤在御前兴荐的。南夷政务有限,何况,南夷州驻兵不过万余人,阿凤的亲兵就有一万了。他的亲兵,俱是精锐。政事上有限的很,可他带了这么些饥民过去,得安置啊。现下那些人,无田地还好说,南夷地方够大,有的是田可授。但。光授田还不行,住也得有住的地方。如今盛世,便是有饥民,朝廷未有大的灾荒,他收拢饥民,无非就是迁移人口。由北至南,饥民能有多少,撑死不过一两万。但,奏章上说,跟随他之众,足有十数万。十数万怕是没有的,但他在徽州、扬州两地最繁华之地,大肆宣扬他要到南夷建新城之事。他本身再加上饥民,三万人顶天了,剩下的,撑死再有两万,这两万,便是要到南夷发财的各类商贾。”
  “就是建城,弄这么多商贾做甚?”
  “银子。”景川侯道,“为了银子,他手里的银钱,断不够建新城的。秦家以前行商,天下间,商贾为富。所以,他要大募商贾。”
  李钊倒是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李钊道,“虽则商贾最富,但商贾也最是精明不过,阿凤想从他们手里弄出银子来,怕是不易。”
  “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方悦也把秦凤仪这大作排场建新城的事与祖父说了,方阁老还是那幅模样,秦凤仪知晓自己身世后就再没来过方家。临走前,方悦过去相送,秦凤仪倒没有不理方悦,但是,却是没问方阁老一句的。方阁老已经恢复了心境,听长孙说完此事,方阁老笑道,“胡说八道,如何能有十数万,他不过一万亲兵,加上些他自己的人口,也就一万多人。再加上收留的饥民,一路同行的商贾匠人,能有五万人就不错。”
  方悦道,“祖父,你说,他这城能建起来不?”
  方阁老道,“这谁晓得。”然后,老头儿摆摆手,“以后莫与我说他的事,我们早不来往了。”
  方悦:不知刚刚竖着耳朵听得贼认真,然后还长篇大论的人是谁啦~
  裴太后在后宫都听说了这事,景安帝还是那句话,“反正已把该拨的银子拨给他了,再多的一分没有。”
  裴太后道,“我就觉着,凤仪这事稀奇。”
  景安帝心说,这还叫稀奇,真正稀奇的还在后头呢。饶是谁百般猜不透秦凤仪眼下谋划,因为,在谁看来,秦凤仪这不过是刚刚就藩的藩王,人刚挨南夷的地界儿,空口白牙就要说建一座新城,那啥,你有那财力不?
  景安帝却是想到秦凤仪先时说的一句话,小生意用的是自己的本钱,战战兢兢,养家糊口。而大生意,鲜少用自己银钱的。景安帝就要看看,秦凤仪如何做成“建新城”这单大生意!
第271章
打了鸡血的南夷城
  这一日,
是被载入史书的一日。
  虽然在秦凤仪哪怕章颜、赵长史看来,
他们就是坐在摇篮一样左摇右晃的车里商量了大半日有关南夷建设的事,但在后世,
这是光明的一日,
是被载入史册大书特书的一日。
  但,
这一日,
走到天黑,也没到南夷城,还是在城外歇了一夜。当晚,秦凤仪就见到了南夷城的老弱病残,不,
南夷城的诸位官员。唉哟喂,看到他们的时候,
秦凤仪就特别庆幸,
先时把章颜给弄到南夷来了。瞧瞧这些个官员儿,就南夷城的知府,年纪瞧着能做秦凤仪爷爷,另则同知、通判,
两张不得志的老脸,
再看南夷城的将军,
哎——秦凤仪算是知道南夷为啥这么穷了,
看看这些官员的精神面貌就晓得这是个什么地方了。不过,这些个人没精神,当然,
在他面前俱都一幅恭恭敬敬的模样,秦凤仪却是道,“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南夷,我生在扬州,后来去了京城,来南夷之前,听不少人说起咱们南夷的事。说南夷苦,说南夷艰难,说南夷各咱不好,但,本王要说,南夷以往多么的不好,打今儿,本王来了,南夷便好了!”
  “你们诸位,不论是踌躇满志,还是有志难伸,如今,本王到了,有志向的,本王给你们施展的天地!只要你们肯干,你要你们想干,这南夷州,必有你们的一番作为!”秦凤仪是实权藩王,知军政事,三品以下官员由他任免,所以,他才能直接找赵才子为长史,他说是长史,这便是长史了。因为秦凤仪有这个权限。
  秦凤仪给大家鼓了鼓劲儿,哪怕是宿在郊外,章颜等也带了酒肉,只是,南夷地暖,酒自是好酒,肉却是咸肉了。这个无妨,秦凤仪身边跟着多少商队,有的是新鲜鸡鸭,还有鹿呢,当下整治了不少肉食,这会儿也不会炖煮了,直接升起火来,在架子上烤,秦凤仪就带着大家,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好一番的热闹。
  男人嘛,便是再不得志,给酒肉这么一激,精神气也好些了,再加上吃了几盏酒,便问起秦凤仪路上可还顺遂之事。秦凤仪还把建新城的事与他们说了,秦凤仪还道,“介时新城建好,你们每人都有份儿!”
  便有南夷知府问,“殿下准备把新城建在哪儿?”
  “我心里已是有数,只是还得让风水先生们看一看再说。”秦凤仪对章颜道,“对了,出了江西进南夷一直到南夷城的这条路,得先修一修啊。你给我记着,待明儿咱们进了城安置下来,你先跟我说这事儿。”
  章颜连忙应了。
  南夷知府道,“那可是有五六百里地呢,殿下,是要全修吗?”
  秦凤仪道,“瞧瞧这一路,江西的官道还能走,一进咱们南夷,我的马车都是晃个不停,更甭提一些小马车了,恨不能把人从车里颠下去。修!都修!”
  南夷知府上了年纪,反正,就他这岁数,估计知府衔也就到头了,南夷知府道,“这好几百里地,可是花费不少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