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514

  常氏顿时羡慕的了不得,再三道,“我的乖乖,咱们阿涵当真是有大福气的小子呀!”伸出两根茁壮的带着金镏子的手指,“二十亩田!也有八九十两银子了!再加上其他嫁妆,咱们碧水县,肯拿出百两银子陪嫁闺女的,数得着!”
  “我的天爷,侄孙女都舍得这样陪嫁,族婶真正敞亮!”常氏道,“怪道当初分家,咱家老太太宁可多花十两银子,也要给你们买这处宅子跟族婶做邻居呢。其实东头五婶子家隔壁那处宅子同你们如今这处一样大小,这处却贵十两,咱家老太太说的就是有道理,这有个好邻居,事事都好。你看东头儿他五婶子,她闺女琪姐儿跟三姑娘年纪差不离,前儿有人托我打听她家琪姐儿。说来琪姐儿也是个好闺女,与三姑娘一样跟着薛千针学针线。那丫头也是小小年纪就在李大娘的绣坊拿活计做呀,我听说,不分日夜的这样苦干哪,先前比三姑娘挣的还多。五婶子这没良心的,全都补贴了儿子。琪姐儿这到了说亲的时候,因琪姐儿有这份手艺,五婶子家日子也尚可,不少人家打听琪姐儿。你就猜不出他五婶子给琪姐儿几分嫁妆,我说了都嫌寒碜,家里有田地,外头还有个铺子,家里就沧哥儿一个在念书,念书是抛费大,可闺女给家里挣了这些年的钱,怎么能只出十两银子的嫁妆就打发闺女出门儿呢!你说说,这还是亲娘呐!”
  因五婶子这抠八儿样,琪姐儿这亲事难说的很,好些人家虽看中琪姐儿有手艺,却嫌她嫁妆微薄,人家都不乐意。常氏跑断腿也还没给琪姐儿说成亲事,这媒人钱自然不能到手,也因五婶子这刻薄性子,十分来火。
  王氏听了都不大信,咂舌,“不是吧?十两银子打发闺女出门子,又不是穷家破户,再不够丢脸的!”
  “谁说不是?”常氏挑着画的弯弯的两道眉毛,“琪姐儿真是个实诚闺女,听说她白天晚上的做活,眼睛都熬坏了,现在看人都眯眯的呢。可惜就是命薄,你说,这倒是有亲娘,还不如三姑娘这跟着姑祖母过活的呢。要不我说族婶仁义,要我,我也宁可多花十两银子跟个仁义之家做邻居,真遇着五婶子那样的,还不够晦!”
  王氏叹,“就看谁有福,不嫌琪姐儿嫁妆单薄得了去,这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丫头呢。”
  “有什么用,五婶子还有话儿呢,说要留琪姐儿十八后再出门子。”常氏讥诮道,“只肯给闺女出十两银子的嫁妆,难不成是舍不得闺女出门子?无非是想留琪姐儿在家多挣两年银子补贴娘家罢了!”
  王氏道,“我少往东头走动,倒是听人说五婶子精细,这也精细的忒过了。就是不用她自家出嫁妆,把琪姐儿这些年挣的钱算一算,也能置一幅厚奁了。”
  常氏冷笑,“那还不得要了她老命!”
  说了一回刻薄的五婶子,常氏就起身去隔壁说亲了。其实两家早谈妥的,不过是走这么一道流程过场罢了,何涵是自家亲侄儿,常氏又干惯了说媒拉奷儿的营生,此时更将何涵与三姑娘赞得天上有地下无,两家正式定下了定亲的时间。
  常氏连带着将何子衿也赞了一番,她原就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然也干不了媒人这差使。常氏对何老娘与沈氏道,“我住的远些,也没能常过来给婶子请安,同弟妹说说话儿。以往只知三姑娘是难得的美人儿,我常说,谁家有三姑娘这样的闺女那真是运道,有一个已是难得,你家竟还藏着一个。子衿也生得这般伶俐,怎么咱们碧水县的那点子灵秀全生在婶子家来了呢。”
  何老娘给常乐奉承的笑个不停,乐道,“小丫头一个,她大伯娘也太赞她了。”这都是她儿子的好眼光啊,不但娶了进士之姐,沈氏模样也还成,主要是孙子孙女会长,挑了父母的长处来长,自然长得伶俐。
  常氏笑吟吟,“这话要搁别人家是奉承,搁婶子家,可是我掏心窝子的话。三姑娘这个是我做的媒,待子衿大了,婶子只管把说亲的事儿交给我,我一准儿给子衿说门妥妥当当的好婆家!”
  何老娘笑,“成啊。那就托给你了!”
  常氏说这话绝对真心实意,沈氏的兄弟是进士,何家连三姑娘都舍得陪嫁这许多东西,可见是宽厚人家儿。与三姑娘这无父无母的不同,何子衿可是父母双全的,舅舅还是进士,这模样生得,将来肯定不比三姑娘差。这样的美貌,家境尚可,父亲是秀才,何况,瞧着眉眼就知这闺女伶俐。因常氏是来说亲的,三姑娘早避了出去,何子衿是个爱听事儿的性子,她就在屋里帮着端茶倒水的招待常氏。常氏家里只三个儿子,她实在稀罕何子衿这样的小闺女,拉了何子衿的手问,“子衿可念过书?”
  何子衿笑,“念过两年。”
  “跟她姑祖母家的女先生念过两年,学的不多,就知道些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的事儿。”何老娘随口一句注释险把天吹破。
  俄了个神咧,哪怕状元公估计也就知道这么多了。何子衿颇是汗颜。
  常氏却不觉什么,这年头儿,说亲时谁家不吹啊。就她这侄儿何涵,念书没念出个一二三,习武是跟道观的老道士学了个三招两式,听说镖局肯收,到底武功如何常氏也不晓得,可到了常氏嘴里就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何子衿这念过两年书就很不简单了,寻常人家,儿子供计尚且困难,何况女儿?何子衿哪怕是附学,能跟女先生学两年,知道些琴棋书画的事儿就相当不简单了。
  常氏不料她竟如此出息,常氏在心里,随便一盘算也有好几户人家的合适呢。要知道,身为一个职业媒人,日常资料收集是基本功。常氏不算专门做媒的,不过,她是个爱揽事儿的性子,丈夫在衙门做书吏,碧水县人面儿广,尤其条件好些的人家儿,哪家有几个儿女,都什么年纪,常氏心里自有一把算盘的。故此,这一划拉,何子衿将来的亲事,她便有数了。
  常氏把亲说成了,自何家告辞,自然又去跟王氏交待一声。
  先将正事儿说完,常氏同王氏道,“真真是了不得,我不常去族婶家,只知她家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孙女,却不知生得这般好相貌哩!真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儿!”
  王氏递了盏茶给常氏,笑,“嫂子说的是子衿吧。”
  “可不是么。实在是个标致丫头,咱们阖族也没几个能比得上她的。”常氏兼职媒人这行,见的女孩子也多,呷口茶同王氏道,“难得还念过书,一看那眉眼就伶俐,说话也叫人稀罕。我算了算,我娘家倒是有年纪相当的侄儿,只是族婶家连侄孙女都舍得陪嫁二十亩田地,亲孙女更得丰厚,我娘家侄儿怕是配不上人家。弟妹,你娘家富庶,要是有合适的孩子可得提在前头,不然这丫头一及笄不知有多么紧俏,媒人得把她家大门槛儿踩平了。”
  王氏自干果碟子里抓了把干炒的葵花籽嗑着,笑,“我倒也动过心,只是子衿还小,听她娘的意思,舍不得闺女嫁到外处去呢。”她娘家条件是不赖,可惜不在碧水县。
  常氏两眼晶晶亮,笑,“子衿她姑妈,敬妹妹不也是嫁外县,芙蓉县冯家。那冯家姑爷才是有本事,一二年的先中了举人后中了进士,谁不说敬妹妹命好。要是实在好人家,如何会舍不得?再说,你娘家也不算太远。”
  “我如何不知这个。”王氏其实早就相中了子衿,她娘家有铺子有田亩,也是使奴唤婢的日子,王氏担心的另一事,“嫂子不知道,敬妹妹家里长子叫阿翼的,只大子衿两岁。子衿她舅舅家表弟,只小她两岁。您想一想,她这么个好模样,还念过两年书,听说琴棋书画的也学了些。我们这隔着一堵墙,以前还听过她弹琴呢。这两家,不论哪家做亲,都是姑舅亲,亲上加亲,极好的亲事,哪里轮得到别人?”
  常氏则另有看法,道,“倘这样,那是没缘法。不过,待子衿过几年大些,弟妹还是记着问一问。这丫头自身是出挑,模样相貌没的说。姑舅做亲是好,可惜她爹只是秀才,她家门第扒高儿配个举人家还成,配进士第,恐怕不易。”
  “成!我听嫂子的。”王氏笑,“嫂子既给阿涵做了媒,以后全福人儿还得麻烦嫂子。”全福人一般是指父母儿女双全的,管着给接媳啥的事,最得是体面人才能干这差使。常氏没闺女,不过全福人对有没有闺女要求不严,关键是得有儿子,这一点勿庸置疑,常氏家有三子。
  常氏笑,“不必你说,这差使也当是我的,到时接亲什么的,弟妹不必烦恼,一切有我。倒是聘礼你先预备着,族婶这样的大手笔的陪嫁,聘礼是阿涵的体面,你就阿涵这一个儿子,有粉儿抹脸上,丰厚着些没坏处。一则给族婶面子,二则咱们自家面子也好看,三则你名声好了,以后培培丽丽说亲也有大好处呢。你看五婶子就知道一门子的抠门儿,刻薄闺女,等着瞧阿沧说亲吧,但凡心疼闺女的人家也不能给闺女找这样的刻薄婆婆。”
  妯娌两个说了不少体己话儿,常氏见天色不早,便告辞了。
第105章
衣锦还乡
      因王氏要预备聘礼,三姑娘五月初及笄,恰好有个吉日就在五月中,三姑娘及笄后最近的日子,两家便选了这个日子定亲。
  亲事定了,何涵现在多了个毛病,有事儿没事儿的爱在大门口晃悠,以至于何培培说她哥,“亲还没定呢,就恨不能给人家去做门神,天天在人家门口儿晃!哥,你得拿出老爷们儿的架子来!别这么上赶着成不成?真是叫人没面子。”
  何涵道,“以后给你说个会拿架子叫你有面子的小女婿!”
  何培培既羞且气,扭身不理她哥了。何丽丽同学与何子衿三姑娘关系好,而且天生一幅热心肠,知道她哥要娶三姑娘给她做嫂子后,就总问她哥,“哥,你要有什么东西带,就跟我说,我帮你带。”这位同学可能上辈子是红娘投的胎,幸而他哥与三姑娘的亲事已定下来了。
  何涵还真有东西,拿私房去集市上买根簪子买盒胭脂啥的,他见着三姑娘就面红耳赤结巴嘴,话都说不俐落,便让小妹妹何丽丽帮他去送给三姑娘。还教何丽丽如何保密着来,险把她妹培养成保密局特工。总之,三姑娘收到何涵送她的东西,哪怕对何涵了解不是太深,也觉着,这是个用心的人。
  何子衿有空也同三姑娘说一说何涵的性情,小时候一道玩儿的趣事,有意让他们彼此增加一些了解。
  三姑娘的及笄礼尚未到,考中进士的沈素沈进士就衣锦还乡的回了家乡!
  沈素是搭车,到碧水县的时候天就快黑了,再回长水村时间来不及,何况天黑路不好走,他便先去了何家。
  沈氏一见着一身青衫的弟弟,欢喜的眼泪都下来了,拉着沈素看了良久,拭泪道,“可算是回来了!”
  何恭闻信儿也带着孩子们过来相见,见着小舅子亦是欢喜,笑,“家里都知道你中进士的事儿,高兴了许久,如今就盼着你回来,果然进士是有探亲假的。”
  阿念何冽一并给沈素见礼,何子衿在花房伺候她的宝贝花儿,小瑞哥跑去站她身后,吓了何子衿一跳。何子衿瞧着小瑞哥,既惊且喜,道,“小瑞哥,你怎么长高了这许多!”天哪,小瑞哥比她大不了几岁,这会儿就已威风凛凛一条大汉了。
  小瑞哥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小白牙,“这叫威武!”
  何子衿与他一道过去见沈素,沈素模样没大变,只是气质与在家时略有不同,如同一片璞玉经过打磨露出雅致光华。何子衿敛祍一礼,笑道,“舅,你怎么瘦啦?这回
来可得好生补一补。”沈素只带着小瑞哥一道赴帝都,举目无亲,又要备考,劳神不少。何况本就不是胖人,如今赶回家探亲,瘦了不少。
  小瑞哥道,“大爷路上还病了一场呢。”
  沈氏顿时吓个好歹,拉着沈素连声问,“如今可好了?到底怎么病的?”
  沈素轻描淡写,笑,“早没事了。从没出过这样的远门儿,那会儿天冷,不留心就着了点儿凉,有小瑞照顾着,没个三五日就好了。”
  “亏得有小瑞,不然人生地不熟的,家人都离得远呢。”大家略说了几句话,就去了何老娘屋里。
  何老娘此时瞧见沈素比对亲儿子何恭还要亲热,啰哩啰嗦的问了沈素不少在帝都的事儿。沈素笑,“多亏大姐夫给我的信,我住在宁三爷家里,受了宁三爷不少照看。”要不是他成了亲,宁家还有意给他说门亲呢。
  何老娘笑,“出门儿在外,亲戚间就得多帮衬,你们出息了,宁家自也高兴的。”
  沈素笑,“伯娘说的对。”
  何老娘又叫余嬷嬷去厨下预备好饭食,一会儿就让沈素自去与沈氏说话了。沈氏细问了沈素路上生病的事儿,又问他在帝都如何安置的,最后将阿念鞋里拆出五百两银票的事儿同沈素说了,沈氏道,“这银子,放着也是放着,家里商量了商量,就给阿念置了百多亩地,以后每年也有个出息,阿念念书足够了。他的事,你就别担心了。”
  沈素笑叹,“阿念他娘做事,还是这样喜留后手。”
  沈氏哼一声,“这算什么后手,要不是子衿闲着没事儿拆出来,哪天扔了丢了的,也到不了阿念手里。”
  “一般孩子身上就一身衣裳,又是寄养,总要留着的。”沈素道,“可见她还不是很信我。”
  “天生那路货色。”沈氏哪怕对阿念改观,对阿念父母也没好话,道,“幸而阿念不像他那爹娘,你说也怪的很,爹娘一个赛一个的凉薄,阿念倒是有情有义,真个破窑出好瓷,歪缸酿好酒!”
  “这怎么好说?”沈素笑,“对了,姐,阿念念书如何?”
  “听你姐夫说不错,我又不懂这个。”沈氏关心的另有他事,她问,“你差使下来没,到底去哪儿做官?”
  “来前已考过了,分到翰林,做庶吉士。”关键时侯,沈素从来是实力与运道并存的。
  沈氏念声佛,听说庶吉士是极好的差使,以前冯姐夫也做过几个月,可惜冯太太被石榴籽呛死,冯姐这庶吉士没做几月就回家守孝了。沈氏问,“那弟妹阿玄他们你预备怎么着?还有爹娘,在家安稳,且有我与你岳家照看着,你只管放心。可有一样,你在帝都也得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呢。不然像这样在路上病了,仅靠小瑞哪里成呢?一说你在路上生了病,我这心就是一哆嗦,幸而小瑞忠义,否则真有个好歹,宁可不叫你去考这功名了。”
  沈素笑着安慰姐姐,“早就好了,人吃五谷杂粮,哪儿能不生病?我是想着带了爹娘他们一并去帝都的。帝都里暂不必置办房屋,我们有官职的可以租朝廷的房子住,便宜的很。咱家人又不多,租个两进的小院儿也足够了。何况我自有薪俸,养妻儿并不难。”
  沈氏点头,“这也成!既要带着爹娘一并去,家里的房屋田地你心里有个数。”
  沈素笑,“我知道。”
  何恭打发小福子去族长家借车马,第二日送沈素回长水村什么的。郎舅二人也说了许久的话,沈素探亲假有限,还检查了阿念与何冽的功课。
  沈素可不是何恭那样好糊弄,如何恭所说,阿念时不时有振聋发聩之语,何恭只当惊喜,觉着阿念天资不凡,沈素一瞧阿念平日里整理出的老鬼给他讲的课业就觉着不对。一个孩子,刚刚启蒙,沈素不是说姐夫何恭的学识不好。但,阿念要是跟着翰林院的学士念的书,写出这样的课业来不足为奇,如今么——
  沈素特意叫了阿念到跟前亲问他课业的事,老鬼道,“要糟!肯定是给义父瞧出不对啦!你怎么叫义父看到啦!”
  阿念根本不理老鬼,先时老鬼占着他的身体,他过了两年真空生活,他看得到人,人看不到他,他听得到人说话,人听不到他。这两年的日子,是不足以用任何语言来形容的,阿念这样的年纪,身体里有一只号称是自己的老鬼,他还没疯,所以,他锻炼出了超一流的心理素质。这些课业,他早给何恭何冽看过,何恭只当阿念天资如此,只作惊叹,并不多究,而且,他自己也从阿念整理的课业中所得良多,便愈发认为阿念资质卓绝。刚与小舅子说到两个孩子的功课,还大大的表扬了阿念一番哩。
  沈素却不是好骗的。
  面对沈素的目光,阿念冷静的同沈素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姑丈给我讲功课,他一讲我好像就全明白,一想就觉着应该是这样的道理,就写在本子上了。”
  沈素皱眉,“难道竟真有生而知之的事?”天才倒也不是没有,沈素小时候也觉着自己是天才来着,但也没天才到阿念这种程度。
  阿念展示了一下他的本领,道,“书看一遍就不自觉能记住,觉着挺简单的。”他是过耳不忘。
  生而知之不知有没有,但阿念的确是过目不忘,他亲身表演了一下给沈素看。沈素叹为观止,何恭乐呵呵地同小舅子道,“我说阿念聪明吧。假以时日,阿念定能考取功名的。”
  总之这是好事,沈素一笑,叮嘱阿念,“你虽比别人天资好些,切不可骄傲自负,须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靠天资,难到高峰。这世上,有天资的人从来不少。有天资,还要勤勉,才有出路。”
  阿念认真应了。
  老鬼已感动的眼泪汪汪,与阿念道,“世间如义父这样的信人不多矣。”
  阿念回一句,“我还是觉着子衿姐姐最好。”
  因何恭是打发小福子去族长家借的马车,何族长连同儿子何恒带着孙子何洛都过来了。沈素早便认得何洛,听姐夫说何洛今年中了秀才,不禁大为赞叹,“比我当初强的多,我二十一上才中秀才。阿洛有此天资,好生念几年书,举人、进士可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