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514

  “师傅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啥不会啊。这不是你这些天正忙,弟子我想尽一尽孝心嘛。”小唐大人不愧是管内务司的,那种种周到哟。
  苏不语都打趣,“小唐,我也算你师叔,你也过来孝敬下我呀。”
  小唐大人义正辞严,“今天有我师傅在,我可不能离了我师傅。”
  小唐大人看左都御史钟大人都只吃饭不说话,还道,“钟大人,如今误会都解开了。当初我师傅那也是为了探一探逆党的底细,不得已的。你们现在和好了吧?要是还觉着别扭,我来摆酒,我给你们说和说和。”
  钟御史吃着太平居的席面儿觉着不错,但人家生就一幅铁面孔,道,“不劳唐大人费心了。”
  “不费心不费心,我这主要是为了我师傅,顺带脚的捎上你。”
  杜寺卿险喷了饭,别开脸道,“小唐大人莫要说笑,我等上了年岁,怕呛。”
  小唐大人道,“别人说上了年岁怎么着的我信,杜大人我可不信。您是谁啊,您是北少林的外门弟子。话说,当初我真庆幸我师傅是与钟大人干仗,要是跟你干仗,还不得被你打趴下啊。”
  杜寺卿这回是真的喷了,小唐大人赶紧着人给杜寺卿敲背顺气,还真怕老头儿给呛着了。杜寺卿给小唐大人闹得气不是恼不是,李九江道,“食不言,寝不语。”
  小唐大人只好不说话了。
  接下来,小唐大人日日这般殷勤妥帖。
  人人都说,李尚书有小唐大人这么个徒弟,真是比儿子还强百倍啊。
  当然,这只是说法之一。
  说法之二是,“小唐大人可真会趁热灶,李尚书名声扫地时,小唐大人便过去割袖断交,今李尚书大红大紫,小唐大人立刻大献殷勤。要论钻营,小唐大人居第二,谁敢说自己是第一呢。”
  当然,这种酸话,小唐大人才不会放在心上,他主要是,他都送汤送饭的大半个月了,他师傅好像没有揭过前事的意思嘛。他真不是有意的啦,那会儿谁能看到他师傅是装的啊,他是真的以为他师傅与曹家沆瀣一气了。劝半天也不管用,他一气之下,才说要绝交的。如今既知是误会,他当然要把绝交的话收回来了。
  至于,覆水难收啥的,在小唐大人这里完全不是问题。
  但,好像在他师傅那里,挺是个问题的。
  小唐大人殷勤许久,他师傅还是冷冷淡淡的样子,把小唐大人郁闷的不行。
  好在,小唐大人主意多,除了给他师傅送汤送饭,小唐大人还给他师傅送了十套新袍子,那啥,当初他不是把他师傅的一件袍子给割坏了嘛。嗯,这个,这个算是赔的。
  他师傅把袍子收下了,依旧是那副冷淡模样。
  小唐大人还真找到了苏不语师叔,虽然这个师叔没在他们师门的门墙内,但,苏师叔的生母与他师傅的生母是亲姐妹,所以,俩人算是两姨表兄弟,故而,苏不语常自称师叔,也是没错的。
  小唐大人道,“你说,我师傅怎么这么难哄啊。”
  “他现在性子好多了,年轻那会儿更别扭。”苏不语煮好茶,给小唐倒一盏。小唐慢呷一口,苦的险吐出来,他倒吸口气,“莲芯茶。”
  苏不语道,“是啊,合你现在心境。”
  “哪有这么夸张,师傅看着不像再生我气的样子,但也总是不乐,师叔,你聪明,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啊?”
  苏不语道,“这个啊,说不得是他在考验你。”
  “考验我什么,我还用考验?”
  “考验你眼神儿,当初我有没有劝过你,我说让你等等看,你就急吼吼的过去与他割袍断交了。”
  “那会儿哪里等得,外头人都说他跟曹家搅在一起,别人能看热闹,咱们能看么?我是去劝他,他不听劝,一来二去的,我也是一时冲动,就把他袖子给那啥了。”
  “你当时怎么割的啊?”苏不语好奇的紧。
  小唐没明白,“割什么呀?”
  “不是说你带刀过去,把你师傅的袖子割了半截么。”坊间都传,你师傅俩“断袖”啦!
  “没有的事儿,我去劝师傅,带刀做什么呀,又不是寻仇。”小唐道,“是我一直劝他,他不听劝,又要走,我不叫他走,他非要走,我一急就拽住了他袖子。也不知是力气大,还是他衣裳不结实,嗤啦一下子,一个袖子就叫我给拽下来了。”小唐强调,“我赔了十件新的给我师傅。”
  小唐过来是找苏师叔拿主意想法子的,看苏师叔问来问去的,小唐道,“师叔你到底有没有主意啊?”
  苏不语憋笑,“有个主意,就不知你能不能用了。”
  “啥主意,只要有用,我一定用。”
  苏不语神秘兮兮的在小唐耳际低语几句,小唐连连点头,深觉苏师叔是个好人。
  于是,离了苏师叔家,小唐开动脑筋,熬了半宿,写了封厚达三公分的奏章,当朝歌颂他师傅牺牲名节做卧底的高尚品质。对,就是那封麻倒了半朝人的奏章。
  结果证明,果然人人都爱听好话啊,果然他这奏章一上,他师傅看他的眼神总是仿佛欲言又止。小唐大人当下认为,苏师叔出的这法子,还是很管用的。
  奏章是面对朝廷百官的,小唐大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准备写本书,面对百姓来歌颂他师傅。待小唐大人这书写成了,还特意拿过去给他师傅先看一遍,让他师傅过目后,他再去印。要是师傅哪里不满意,他还能当时改一改,修一修啥的。
  李九江李尚书也算是历经世事、宦海沉浮,见识不可谓不深远。再说李九江出身,侯府出身,师承江北岭,其学识,不可谓不渊博。就是这样一位既有见识又不缺学识的当朝大员,看过小唐这书,仍觉大开眼界。小唐还跟师傅说着自己的计划,“先印他三万本,也好叫世人知道师傅你品性高洁。”
  李九江诚心诚意的表示,“这就不必了。”
  “必!必需滴!”
  “真不必了!”
  “一定得必!”小唐坚持,他还有后续计划,道,“我跟国子监的老沈说好了,介时我亲自去国子监讲学,就像当年师祖在国子监讲学一样。我没师祖那学识,我就专门儿讲讲我这书,也宣传一下师傅你。”
  李九江连声道,“不许印!”
  “师傅你就是太谦虚。”小唐定认他师傅是为善不与人知的谦虚,更是拿出死活要印的精神来。
  “行了,你只要不印这破书,以前那事儿就算了。”
  “真的?”小唐一喜,又道,“不会不理我了吧?”
  李九江头疼,道,“我哪里有不理你。”
  “那我给你赔礼道歉送饭送菜,你怎么对我那样冷淡。”
  李九江轻咳一声,道,“我这不是怕你一激动再拽掉我袖子么。”
  这算是讽刺么?
  反正小唐大人不管是不是讽刺,他还得寸进尺了抱怨了师傅一通,“我那是着急,又不是故意的。师傅你当初就应该告诉我实情,这样我就不会误会了,而且,我还会帮你呢。”
  李九江道,“你已经帮我了。”
  “真的?”
  李九江很真诚的点头。
  是啊,小唐明明只是扯掉了师傅的一只袖子,结果却演变为拿刀砍掉了师傅的一只袖子,当时明明只有师徒二人的行为。那么,这件事怎么传播出去的,结果不是显而易见么。
  至于小唐大人取得师傅原谅后,三司那里也跟着恢复了往日的食堂餐,苏不语还说呢,“小唐怎么不来送饭了。”
  李九江心说:还不是你给出的馊主意。
  李大人原本的计划是,起码把曹家这案子结了后,再恢复师徒情义的。
  小剧场:
  小唐大人:师傅,你看我时那欲言又止的小眼神儿是个啥意思哩?你那时是不是就已经原谅我啦?
  李九江:我是觉着你那奏章写得太恶心,想叫你闭嘴的。
  小唐大人:印书去!
  李九江:好吧,我那会儿就原谅你了。
第518章
番外之二
  双胞胎是定了亲后才知道自己重新成了婚介市场的香饽饽的,主要表现就是,那个曾在大街上装不认识他们的易翰林突然跑过来重提亲事,然后,被他们爹给收拾到冷衙门去了。
  当然,易翰林调任的事不提,但从易翰林此人的举止,便可知如今帝都的风向标啊。
  何子衿特意嘱咐了双胞胎几句,大意就是,徐吴两家都是咱家落魄时候的贫寒之交,当初多少有交情的人家都远着咱家,徐吴两家待咱家反是亲近,可见两家的门风。主要是担心,双胞胎打小就很会过日子,何子衿怕他们看家境好了,会改主意,更愿意亲近那些家世好的姑娘。
  双胞胎倒并不如他们娘想的那般嫌贫爱富啥的,他俩现在忙着恋爱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岳家的家境。再者,用双胞胎的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俩自诩为小君子,就是爱财,也是爱自己攒,双胞胎其实甭看年纪小,很有些大男子主意,媳妇嫁妆什么的,俩人要说没考虑过是假,但依俩人的心眼儿,与徐吴两家来往这么久,早知道两家的家境。倘是在意贫富,就不会总三天两头的往岳家跑了。
  双胞胎的话,“媳妇有没有钱都不要紧,反正我们有钱。”
  所以,双胞胎虽然有些小抠儿,三观还是很端正的。
  而且,随着渐渐长大,双胞胎做人很有一手。他俩去岳家,鲜少空着手的,庄子里的出产,他们娘胭脂铺的胭脂膏啥的,双胞胎还时常去街上买些小礼物送未婚妻。
  两家丈母娘都说呢,“又不是多少时日不来,带些东西倒罢了,你们这隔三差五的就过来,就不要总带东西了,家里都有。”
  双胞胎道,“都是家里土物,并不贵重,家里都用得到。”贵重的就是他们娘胭脂铺里的胭脂膏,双胞胎过去,还不用花钱。
  别说,双胞胎这样热心,虽然时常被老丈人拉着问功课做文章,老丈人们觉着,女婿应该把心放在读书上,这、秀才只是科举路上的开始,后头还有秋闱春闱要考啊。这成天来老丈人家算是怎么回事,担心耽搁了女婿前程。
  两位丈母娘倒是很欢喜,谁不喜欢这样的女婿啊,一看就体贴。再者,因江家官复原职不说,还调到了更有前途的实权部门通政司,所以,老丈人们普遍心宽,因为这年头亲事一定,就鲜有更改的。像吴曹两家,倘不是曹家非得与帝都曹家连宗,吴夫子不耻其所为,不然,纵曹公子婚前有姬妾通房,吴家也不会退亲的。所以,亲事一定,老丈人们基本上就是等着闺女到年龄嫁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