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14

  紫藤道,“小纪取了一份例饭给何恭人,这会儿已是用好了。”
  “那宣她过来说话吧。”太皇太后待人一向宽和,当然,这也得是能入太皇太后眼的人。何子衿福身一礼,太皇太后指了指手边的一把椅子,道,“坐下说话。”
  何子衿过去坐下,正思量如何开口,太皇太后已道,“外头人看皇家,多是觉着迷雾幢幢、高不可攀,其实,皇家与外头百姓家,差别也不大。外头的人,有智者,有贤者,也有愚者。你看皇家,也是一样,蠢的,因接触权力,只会更蠢。”
  何子衿险没笑出来,她连忙道,“这幸而有太皇太后,要不,我们这样的人,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太皇太后道,“你这样机伶就很好,那几个手长脚长的,慎刑司已去处置了。以后再有你的课程,就来我宫后头的小校场上吧,那里虽略小些,也是样样齐全,我早上晚上用,平日都是不用的。”
  何子衿很是感激,道,“皆是因为我的缘故,令娘娘这样操心。”
  太皇太后正色纠正,“是因为你这个人,值得我操心。”
  何子衿真心认为,许多剖心之言,其实并非豪言壮语,虽然她依旧觉着是沾了阿念身世的光,却是对太皇太后充满感激。
  何子衿出宫后,阿念就在外头车畔等着呢,一见子衿姐姐,连忙几步快走地去,拉着子衿姐姐的手问,“不是说晌午就出来,怎么到了这会儿,可是出事了?”
  “没有,我好着呢。”待俩人到了车上,何子衿方与阿念说曹太后着人截她的事,何子衿道,“我又不傻,曹太后定是没安好心,我连忙跑太皇太后那里去了。”把太皇太后处置曹太后宫人内侍的事也与阿念说了。
  阿念咬牙切齿,“这杀千刀的婆娘!”已是将曹太后恨的不行。要不是江家没啥权势,阿念都想亲自上阵弄死曹太后。
  何子衿宽慰他道,“何必生这样的气,太皇太后说了,以后就在慈恩宫教大公主和嘉纯郡主武功,我看太皇太后与曹太后是彻底撕破脸了。不过,曹太后再张狂,宫里的事,皆是太皇太后说了算的,就是曹太后身边的人,太皇太后一句话便处置了。”
  阿念感叹,“亏得还有太皇太后。”
  好在,接下来双胞胎的秀才试颇有斩获,让阿念暂时放下如何悄无声息弄死一国太后的课题。如徐山长所言,秀才有望,廩生就比较难了。
  双胞胎便是如此,秀才考是考上了,只可惜没能排上廪生。
  阿念有些遗憾,何子衿完全不在乎什么廪生不廪生的,廩生主要是每月能得六斗米,现在家里又不缺米吃,主要是,双胞胎现在就是小秀才了。多光彩啊,才十四岁,要知道双胞胎是冬天的生辰,说是十四岁,其实还差半年才十四岁整。唉呀,因为阿念基因出众,三个儿子都是文科小神童啊。
  何子衿很是喜悦,阿曦过来时,还与阿曦说呢,“你上学那会儿,在班里也成绩很好。”
  何家摆了一日酒,宴请亲戚。亲戚间亦觉荣耀,很为双胞胎高兴,都说双胞胎有出息。消息传到闻道堂,虽然在闻道堂,秀才实在是多的烂大街了,要在闻道堂见一读书人都没有秀才功名,那都是闻道堂的耻辱。可关键是双胞胎这样的年纪,还是头一次考秀才,直接就考上了,虽不是廪生,但说一声“少年才子”啥的,也不算夸张啦。
  尤其徐太太,看阿昀的眼光那叫一个柔和哟。
  吴夫子也很是夸了双胞胎一回,还有阿晏,非但有考试运,还接着迎来了恋爱的曙光。这事儿得自吴家说起,先时说过,吴家姑娘自小定了曹家表哥的亲事,这位曹表兄说来也是才貌双全之人,听闻家中父亲亦在外地任着州官儿,家里也是当地大族。曹表兄为人八面玲珑,比姑丈兼岳父的吴夫子强百倍,说句实在的,翁婿俩的性情不是很相合。
  但,怎么说呢。
  毕竟是定了亲事的,吴夫子纵不怎么待见女婿,索性眼不见为净,少与女婿来往罢了。反正曹女婿在闻道堂附近置了豪宅,又不住在吴家。
  吴夫子完全是为了闺女,才能忍着曹女婿些。
  却不想,曹公子办了件让吴夫子忍无可忍的事,倒不是曹公子吃花酒对未婚妻不忠诚啥的,曹公子早就有通房在身边服侍。吴夫子一直对此很有些意见,却也不至于因通房就同女婿翻脸。吴夫子翻脸是因为,有一日,曹公子来到姑妈家,一脸得瑟的同姑妈姑丈说起与帝都曹家连宗之事。
  是的,帝都曹家,就是大家想的那个曹家,曹太后的娘家,曹家。
  曹公子眉飞色舞的说起两家渊源,道,“说来,祖上原是一支,后来因着我们这边的老祖宗迁去了冀州,曹太爷这一支去了陕地,就此断了联系,其实,说来祖上原是一家人。我与曹家长房嫡长孙相识,说着说着,说到祖上,论起亲缘来,委实不是外人。我已给父亲去信,父亲今年正因任期将满,要来帝都述职,倘能与陕地曹家重续宗亲,也是一桩喜事。”
  曹公子满面欢喜,唇角微翘,玉一般的脸庞神采飞扬,吴夫子听的已是勃然大怒,啪的摔了手里的酒盏,指着曹公子就是一通骂,怒道,“好个没见识的小子,你家原也算清白的人家,焉何要攀附那种裙带阿谀之族,只嫌家里祖宗名声好是不是?”
  这吴夫子的性子也是不招人待见,你有事儿说事儿,女婿兼内侄儿哪里做得不好,你是细细的与他分说便是,你可翻什么脸哪?
  曹公子涵养算不错了,敬着这是长辈,因有姑妈亲自解劝,也只是脸色十分难看的告辞了。吴夫子还放了狠话,“你家要是与那种无耻之家联宗,咱们两家一刀两断,恩断义绝,再不来往,你与阿静的亲事也到此为止!我绝不会将闺女嫁给攀附小人!”
  曹公子气的,脸都青了,回家很是发了通脾气,把姑丈骂了大半个时辰才算消气,心说,你算老几呀!他身边美姬通房都有,又自恃才学,虽表妹貌美,也不是非表妹不可。曹公子把吴夫子的话再添油加醋的写了信着仆人送回家去,吴夫子也给大舅子写了信,直接就说了,你家要是跟帝都曹太后娘家联姻,咱两家一刀两断,亲事也不必再提。反正,怎么骂曹公子的,吴夫子就怎么写给曹大舅的。
  可想而知曹家接到这两封信的反应,吴夫子因科举蹉跎,曹家不是没意见,觉着当初嫁闺女真是嫁亏了。就是因两家实在亲戚,有吴太太的面子,曹大舅心疼外甥女,这才想着继续亲事。其实,因吴家越发没落,曹大太太早不乐意这桩亲事了。今有此良机,曹大舅也很是气恼,曹大太太岂有不趁机挑拨的。
  曹大太太在曹大舅耳朵边使劲儿,阿晏也没放过这等千载良机。双胞胎中秀才后,就算从官学毕业了,因他们中秀才的年纪小,虽然名次一般,官学还给了一人五十两银子的奖励。双胞胎得了银子,今亦有功名在身,便很是荣耀的就搬到父母这边儿住了,方便就近努力媳妇。
  原本这是吴家内务,寻常人哪里能知晓,偏生阿晏中秀才后没事,贼心不死,又时常往吴家去。吴夫子好酒,吃了酒,嘴上便没个把门儿的,啥都说。阿晏乍听得此事,顿时心下大喜,先是假惺惺的劝吴夫子,“吴叔叔你就是跟我爹一样,太正直啦。现在这世道,正直的人不吃香了。你是满心好意,别人只当你挡人青云哪。”
  吴夫子虽有些狷狂,又不是傻子,相对的,吴夫子才气纵横,在这上头,阿念都自认不及。吴夫子一眼就看穿阿晏的那点子贼心眼儿,自斟一盏美酒,斜睨阿晏道,“我还不晓得这个。你小子也少说些假模假样的话,肚子里不定怎么偷着乐的吧。”以为他没看出来么,这小子也没啥好心眼儿。
  阿晏脸皮多厚啊,他非但没有半点儿不好意思,还趁机推销自己,凑过去给吴夫子打扇,道,“我偷着乐什么呀,我是怕吴叔叔你气坏了身子。我爹就跟你似的,我爹为什么罢的官儿啊,你知道不?就是因为我爹实在看不过曹家办的那些事儿,当朝给了那谁,就是以前做过承恩公的,姓曹的,叫曹斌的那人,我爹不耻他家做的事,当朝抽他一记大嘴巴。我爹是为这个罢的官儿,所以我才说,你俩真像啊。”
  吴夫子一听这话,顿时愣了,慢慢抿口盏中酒,道,“你爹可不像有这种气性的人哪。”
  “那看着有气性的,不一定做得出我爹这样畅快的事儿!”阿晏道,“我爹平日里瞧着好说话,性子也好,可要是遇着看不过眼的事,他就是拼着官儿不做,也要直言的。”
  吴夫子一拍大腿,仰头将酒吃尽,啪的放下酒盏,道,“原本我不大喜欢你小子这滑头儿劲儿,不想你爹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如此,我倒是能仔细考虑一二了。”
  阿晏心下一喜,却是无师自通的以退为进,道,“您现在也不用急,我家是把曹家得罪狠了的,我爹现在跟以前的同僚都少了许多来往,就是怕万一我家出什么事儿连累了朋友。我跟阿昀眼下也不定亲事,得等我家安稳下来再说,不然,真出了事,不是说亲家怕被连累。都是一大家子人,真连累了亲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这是什么狗屁话!我要怕连累,干脆与你父绝交了!”
  当然,吴夫子不会轻率的立刻把闺女许给阿晏,毕竟,闺女现在与大舅子家的亲事还在身上,但,吴夫子绝非善变小人,他以往不知晓阿念罢官缘故时就与阿念关系不错,如今知道了,更是经常去江家蹭酒喝,半点儿不怕江家会出事连累到他。
  吴夫子还说,“我不过一狂士,江兄却可称名士,我不如江兄多矣。”以前都直呼阿念名字的,现在称兄了。
  阿晏就差补一句,“要不咱们谈一谈亲事吧,岳父~”
  不过,虽知现在不是谈亲事的好时机,但见刷爹很有用,阿晏现在是卯足了劲儿的来巴结他爹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给他爹买的点心,已经由普通包装换成精品包装的啦。
第510章
帝都风云之六二
  双胞胎忙着孔雀开屏,就吴夫子与内侄儿翻脸的事,何子衿与阿念道,“这也不是咱们见不得人家好,吴太太娘家虽未大富贵,也是官宦之家,当地著族,何必非要攀附帝都曹家。便是要攀附,又何需连宗,这可是宗族大事。”这年头,宗族不是做假的,一旦连宗,怕是族谱都要另立。再者,如这年代什么诛连九族、满门抄斩啥的,这些刑罚,都是依照族谱杀头。
  何子衿都觉着,别看陛下已然亲政,曹太后在宫里也如疯狗一般,可想一想,曹太后的人连慈恩宫的门边儿都不敢挨,朝廷里多是仁宗皇帝与先帝时留下的旧臣,陛下不过刚刚亲政,他有自己的亲信么?他有自己的人手吗?便是一向标榜最忠心的韦相,陛下要给外祖父复爵,就是给韦相驳回去的。
  哪怕帝都曹家以后能光耀显赫,何子衿认为,那也远不是现在。
  现在说来,曹家倒是很有倒灶的风险。
  当然,这是江家的看法,不是吴太太娘家的看法。
  因着阿晏一门心思的朝吴家开屏,何子衿也同吴太太说起过帝都曹家之事,吴太太正为此事担心,侄子已是不肯再来她家,丈夫又一意厌恶帝都曹家,早放下狠话,曹大舅要是跟帝都曹家连宗,两家亲事立刻一拍两散。何子衿道,“因我家与曹家有些嫌隙,这么说,好似是有所偏见。只是我想着,咱们认识的时间虽不长,却是极好的。况且,我既听说了,只当不知道,我心里又很过意不过。”
  吴太太一向娴雅,连忙道,“我岂能不知道嫂子的好意,那帝都曹家,就是我也时常影影绰绰的听到些不大好的消息。”
  何子衿道,“要只是不大好的名声,暂且还罢。我家老爷未罢官前,一直在朝廷当差。不说别的事,就说曹太后的父亲曹斌的爵位,这是太皇太后与内阁商量后,下旨革除的。陛下亲政后要给曹斌复爵,内阁首辅韦相,这是先帝的老师,韦相坚决反对给曹斌复爵,所以,曹斌的爵位未能恢复。要是一个人说这人不好,可能是谣言。两个人说这人不好,也可能是偏见。当然,世上还有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的话。只是,曹家做出来的事,就是放在咱们寻常人家尚且不耻呢。”
  因着连宗实在是大事,何子衿方多嘴与吴太太说了说帝都曹家的事。
  要依吴太太的意思,娘家不与曹家连宗,不改其富贵,与曹家连宗,虽可能得到更大的富贵,却也担着诸多风险。何必要去担这样的风险与名声呢?
  只是,娘家的事焉能由她一介外嫁女做主?
  曹家事到底如何,江家也没空处处关注。双胞胎倒是有一事,他们在世态炎凉下仅存不多的朋友,如今还有一位要随母亲往江南去了,没错,就是宋然童鞋。
  宋然还过来跟自己的忘年知音江婶婶过来辞了一回,宋然道,“原本我可以留在帝都的,我娘说,大哥得回来准备大婚的事,我得过去服侍父母。”十四岁的男孩子,已经不那么依恋父母,当然,宋然童鞋对父母还是很孝顺的。他这要去江南,还给江婶婶送来了江南的大鱼干、对虾、海参等许多海货特产。
  何子衿道,“这东西在帝都可是难得的,你也喜欢吃,要留些在路上吃多好。”
  宋然道,“不行,我娘闻不得海味儿、一应鱼虾,吃一点儿她就闻得出来。”
  何子衿:……
  何子衿请宋然又吃了一回烤鱼,宋然此方心满意足的告辞。
  何子衿还与阿念说呢,“先前不是说江伯爵任侍卫大臣,江伯爵这一走,侍卫大臣不知谁接任呢?”
  阿念一时也不晓得,还是打听后才知道,接任侍卫大臣的是柳伯爵,就是柳悦柳姑娘的父亲。当朝兵部柳尚书嫡长子,柳煜。
  江行云江伯爵刚离开帝都城,远嫁西蛮二十几年的和顺大长公主回朝,帝都城又是一翻热闹。这事儿,何子衿是听儿媳妇说的,“和顺大长公主刚回帝都城,太皇太后亲命二殿下来为大长公主督建公主府。说来,就建公主府的事儿,曹娘娘还闹了个笑话。和顺大长公主远嫁西蛮二十年,这样的功劳,太皇太后让二殿下建公主府,一则是对大长公主的看重,二则,也是大长公主位尊。曹娘娘却似不大乐意,说让陛下为大长公主赐下府邸,这帝都城的公主府,有哪一处是没人住的。曹娘娘说话,简直吹口气儿似的,难道还能随便赐别院给大长公主住,这岂不是委屈了大长公主。听说,近来曹娘娘屡屡插嘴宫务,前儿还要升宫里先帝时许多无子妃嫔的位份,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这么些有子的太妃太嫔不升,非要升那些无子的,她们是的功还是有劳?如今,人人庆幸宫里有太皇太后做主,不然,不知道要出多少笑话呢。”
  何子衿叹道,“曹娘娘要升那些无子妃嫔的位分,无非是收买人心罢了。有儿女的,她怕还防着人家还来不及,哪里肯升人家的位份。”
  苏冰悄声道,“听说,二殿下的生母戚贵太妃,当初原是与曹娘娘一起做的先帝侧室,后来二人前后脚,一个生了长子,一个生了次子。及至先帝登基,二人同在妃位,余者先帝后宫皆不及她们。如今戚贵太妃,已是贵太妃的尊位,要是再升,就是皇贵太妃的位子了。曹娘娘一向忌惮贵太妃,哪里还肯再升贵太妃的位份。”
  何子衿想了想,道,“怕不止于贵太妃,先时韦太昭仪升了德太妃,德太妃系出名门,膝下亦有一位小殿下。曹娘娘一向心胸欠广,手握的这样紧,一丝一毫的好处都舍不得给人,还想拉拢人心。难怪当初柳家不肯与曹家联姻,这脑袋就是问题。”
  何子衿一向是一团和气的人,鲜少说话这般辛辣,苏冰听得有趣,不由唇角上翘。何子衿道,“这给儿子娶媳妇,切不能只看门第,老话说得好,贤妻旺三代,是有道理的。咱们娘儿俩私下说,曹娘娘难道不拿陛下当命根子?可你看她做的这些事,哎,不说皇家,谁家娶这样的媳妇也吃不消。”
  苏冰也是有儿子的人了,深以为然。
  苏冰每次过来都会给婆婆带来帝都消息,这些多是八卦,但接下来的事,于江家沈家何家,就是切身的坏消息了。今年春,各衙门官员考核之后,阿念是已经罢官的了,如今真是清静,考核也与他无干。但,何家沈家,两家男人们的考评,今年都只得了中等。对了,还有大宝,也受了牵连,一样是个中评。
  中评的意思是,起码会影响三年的升迁。
  阿念心里就有些不好过,道,“怕皆是因我之过。”
  何子衿宽慰他道,“既是亲戚,如何能说这样的话。再者,曹家这样的睚眦必报,他家既能操纵考评,想来倒霉的不只咱家。得利的肯定就是曹家那一帮子了。”
  阿念还特意进城打听了一回,沈素何恭怕他心里想不开,还安慰他道,“今次考核,亲曹家的皆是上等,与曹家有过节的,不是中等,就是中下。这样的情势,就是给咱们评上等,也不能要,咱们虽不是名门,却也不能与曹家这样的人家为伍。”
  大宝也道,“是啊,往年人都以上评为荣。如今有几位不理俗务的老大人,大概是曹家也不愿意把人都得罪个遍,那些老大人的考评依旧是上等。如今那几位老大人都去吏部说,宁得一中评,也不要今年的上评。”
  阿念道,“三品以下官员考核向来是吏部的事,吏部尚书李九江也是积年老臣,如何会与曹家狼狈为奸?”李九江可是仁宗皇帝的心腹之臣,这位大人是自仁宗皇帝藩王府长史司做起,随还是藩王的仁宗皇帝转战天下之人。这样的人,如何肯与曹家合作?
  这事儿,不要说阿念想不通,沈素也想不通。沈素道,“是啊,李大人素来高洁,我找小唐大人打听一二,一时还没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