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14

  沈素何恭一听这话,立刻推着阿念出了昭德殿,又请陛下看在江翰林曾做了史学先生的面子上,不要与其计较。
  江翰林先一步回家,他早朝畅所欲言后就被撵出了宫,他也没处去,便骑马回家了。
  九十月的小凉风一吹,江翰林发热的大脑方渐渐平静下来,虽是平静了,江翰林依是满肚子火气,他早就看那蠢货小皇帝不爽了。别看江翰林平日里说起来都是“陛下到底年少”“错都在别人,陛下清白无辜”的口吻,可实际上,今日江翰林回家是这样同子衿姐姐说的,“这要是咱家孩子谁敢蠢到这地步,我一巴掌抽死他!”
  何子衿给他喝水顺水,又劝他道,“你这发散出来也好,省得总要给陛下找各咱理由开脱。你也尽力了,老话都说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陛下这一步步的,虽有曹太后与曹家可恶可恨,可说到底,他登基时也十二岁了。当年太宗皇帝登基时,才六岁。一样是少年天子,今上身边,摸句良心说,忠耿大臣总比太宗皇帝时多吧。哎,要我说,这不是人教的。要是能明白的,早就明白了。就是一时不明白,有人点拨,也当明白了。咱们不过来帝都才三年,朝中大臣,比咱们官显位尊且忠心耿耿的有的是,那些大臣,不见得没劝过。陛下犹是如此,也是没法子的事。”
  阿念长叹,“人心尽丧啊。”
  何子衿明白阿念话中真意,先帝临终前,因陛下年少,遂令太皇太后与内阁代掌国事,之外,为了保证陛下帝位,先帝还为陛下赐婚柳家。柳家自是名门,可说来柳悦的出身,在名门之外还大有不同。那就是,柳悦的的母亲是太宗皇帝长子、仁宗皇帝的长兄,晋王殿下的嫡长女温慧郡主。
  晋王,是仁宗皇帝那一辈藩王中的老大哥,仁宗皇帝在位时,都对这位兄长很是尊重。
  而晋王妃,便是出身帝都永定侯府。如今的永定侯夫人,便是温慧郡主嫡亲的妹妹温安郡主,也就是温安郡主正是柳悦的嫡嫡亲的姨妈,永定侯是柳悦的姨丈。
  就在去岁,温慧郡主刚为嫡长子求尚大公主。
  所以,一个柳家,联姻的既有仁宗皇帝那一辈的老牌藩王,更有公门侯府,还有今上这一辈的公主。先时说风水不好,柳姑娘去了庵中清修,为国祈福。陛下却将有身孕的曹氏女接到身边,珍之重之。
  阿念知道这事儿就压不住火气,简直是气个半死,当初先帝为什么要在太皇太后与内阁之外再为陛下指婚柳氏女,就是因为柳家与宗室、与帝都权贵关系密切,有柳家的支持,陛下帝位稳若金汤。
  结果呢,这蠢才不会以为他只要娶柳氏女,柳家就会倾力支持于他吧?
  蠢啊!
  真蠢哪!
  柳家这样的人家,会满足于自家女孩儿只有一个空空的后位名分吗?
  然后,柳悦的外祖父晋王殿下、姨妈温安郡主的婆家永定侯府、还有柳扶风,这位东穆朝的军神,兵部尚书,难道不会因陛下对曹氏女的私宠而心寒么?
  便是大公主的生母,刚升为赵太昭仪的前赵太美人,私下都要说一句,“我出身寻常,进宫时也是正经选秀,先有名份,后侍先帝。”很不耻曹氏女所为。
  阿念从来不是这种烈士的性格,他也不愤青,今日突然暴发,完全是……阿念道,“原本我以为柳氏女为国祈福不过是谣言,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你是没见今晨陛下那蠢样,还一脸感慨的歌颂柳家女贤明大德哪,当时我那火,真是压都压不住!真不知道先帝当时怎么瞎了眼,幸了姓曹的!”
  阿念突然暴发,完全是给陛下蠢的。
  何子衿道,“不是说韦相十分忠诚么,韦相就没拦一拦柳姑娘祈福这事儿?”要何子衿说,也没得叫一国皇后去庵里为国祈福的理。
  “哼,韦相!韦相一样有自己的私心,看他是怎么教导的陛下,连个明白都没教会,一脑袋的糨糊,要他这帝师有个屁用!”阿念说起韦相也是一肚子的火。
  阿念经过早朝的暴发,回家又同子衿姐姐巴啦巴啦说了一通,心中那团火总算出来了。
  阿念感慨,“真是跟不上先帝的十之一二。”虽然对先帝了解的也不多,但仅凭先帝临终前的布置,就知这位皇帝是何等睿智谋断之人。如今这位,真是不提也罢。
  “这也不是人力能强求了,算啦。俗话说的好,财白儿女争不得气,这话虽俗,道理却是什么地方都适用的。”晋武帝英明神武还生出个“何不食肉糜”的傻太子呢。
  阿念长叹,“我为人臣的本分,也算尽到了。
  此时此刻,何子衿方深切的意识到,阿念真的是与凌氏与徐祯完全不同的人,阿念的确继承了亲生父母远超众人的资质,但阿念此生,有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为权势所动,不因情势而变。正是这种信念,让阿念成为了阿念,与他那对一生追逐富贵权势的父母完全不同的人。
  阿念早朝霸气罢官,眼下,这官儿是没的做了。
  阿念道,“收拾收拾,回老家,眼不见为净。”
  何子衿想了想,道,“回老家也好,孩子们这么大了,还没去过老家呢。”把阿晔夫妻叫来商量回老家的事,主要是得叫儿媳妇有个心理准备,毕竟儿媳妇父母在北昌府、祖父母在帝都,这一去蜀中,就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了。
  苏冰有些讶意,不过,还稳得住。阿晔得问个究竟啊,今一早他爹还是去早朝了呢,怎么这一回来就要回老家了。阿念道,“耻于小人同朝。”
  阿晔问,“可是有谁气着爹了?”
  何子衿直接,“你爹早朝给了曹斌一个大嘴巴,还说了实话,说曹太后不配做太后。”
  阿晔大为敬服,道,“爹,你可是把半朝人想说不敢说的话给说出来了。”立刻道,“那我爹这官儿是做不成了,咱们就收拾收拾回老家吧。一直听娘你说老家山明水秀的,还没去过呢。”
  “是啊。”何子衿道,“先收拾行礼,你看老亲家那里什么时候有空,陪阿冰过去说一说咱们回老家的事儿。我接阿曦过来,也得跟她说一声。朝云师傅上了年纪,不知要不要一道回去。朝云观修的可好了,那里半座山都是师傅的产业。还有你外祖母家,曾外祖母家,都得说一声呢。”要回乡,亲戚里道的自然都要知会一声。
  江家是当真准备回老家了,不想,阿念却是一罢成名。
  是的,江翰林彻底出名儿啦!
  他简直是说人不敢说,言人不敢言,揍人不敢揍啊!
  下朝之后许多大臣就悄悄说,“江翰林说的某心里痛快。”
  “是啊,那话多少人都想说呢。”
  还有人道,“江翰林真乃我辈楷模啊!”
  “是啊是啊。”
  还有不少人表示落衙后要去看望江翰林,以表示对江翰林骨气的敬仰。于是,江翰林虽然罢了官,但江家这座小小府邸,那简直是比江朝林罢官前还要热闹。
  连双胞胎都跟着受益,因为有些大人实在太过仰慕江前翰林风骨,见江前翰林、今江白板家里还有俩儿子没定亲,决定把闺女嫁给江前翰林的儿子,招双胞胎做女婿!
  双胞胎表示:不知不觉就成了婚姻市场的热门选手啦~
第504章
帝都风云之五六
  阿念这事儿,别看一举成名,但家里长辈真是担心他担心的了不得。
  像沈老太太听说后,还特意过来问了问,知道阿念只是罢了官革了功名,沈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沈老太太素来柔和,与阿念道,“这当官儿的事,我也不大懂。只是有一样,官儿大小还在其次,凡事,先想想家里妻儿老小。咱也不图什么光宗耀祖,平安就好。”想着约上何老娘给阿念烧几柱平安香才好。
  江氏也深以为然,江氏私下还与丈夫说呢,“阿念这孩子,平日里瞧着挺稳妥,这怎么突然就把陛下的外祖父给打了。”
  沈素道,“就曹家那德行,帝都唾弃他们的人多了。他要不是陛下外祖,我都恨不得去给那老小子两拳,什么东西呀,简直是祸害!阿念是做了我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啊!”
  江氏忙道,“有阿念一个就罢了,你可别这样啊。那曹家,毕竟是陛下的外祖父,岂是咱们这样的人家招惹得起的。”
  沈素起身,“行了,我去阿念那里看看,晚上就不回家吃了。”沈素没有何子衿时常进宫带出来的消息,沈素主要是看不惯曹家行事这样的不讲究,陛下一日大似一日,人有私心倒也正常,尤其曹家,可能想仗着与陛下的血缘关系,把自家女孩儿送宫为妃。但,谁家女孩儿做妃子似曹家这样啊,这什么呀。便是寻常人家这么干也叫人唾弃呢,尤其沈素这种,在内闱上十分明白的,更是死也看不上曹家所为。
  沈素过去,沈玄也跟着他爹一道去了,沈玄还悄悄同他爹嘀咕小道消息,“外头都有人说,柳姑娘去庵里的事儿,就是曹家人推波助澜办的。不然,帝都贵人多了,怎么单叫柳姑娘去啊,无非就是不想看到柳姑娘正位中宫。”
  沈素叹道,“真是不成体统。”
  沈素沈玄到的时候,何家父子也在了,何恭一脸欣慰,与沈素道,“阿念虽是丢了官儿,但这事并没有做错。曹家这事,但凡有点儿道义的,都晓得,简直是目无礼法。”
  “是啊。”沈素道,“阿念你说出了多少人都想说的话,有男子气概,给咱们清流长脸啊。只是,翰林院你不好再回,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阿念显然是想好了,道,“自从来了帝都,就一直在外做官,也有许多年没回老家了。我想着,回家修一修宗祠,族谱也要立起来。到时,我与阿晔就在芙蓉书院教书,不出来做这鸟官了。”
  沈素想了想,道,“要依我说,教书哪里都教得,倒不必急着回乡。我不担心别个,柳姑娘祈福之事,定有曹家的推波助澜,眼下你刚打了曹斌个没脸,不说别个,这一路上,我就不放心。”
  “是啊。”何恭道,“不若缓一缓再回乡,曹家这等小人,我看是不能长久的。柳姑娘的正宫迟迟不能正位,听说,先帝遗旨,原是陛下大婚后再亲政。今柳姑娘祈福,归来无期,听闻太皇太后已与内阁决定了,提前让陛下亲政。我却是想着,别看现在曹家蹦哒的欢,可柳家难道是能吃这样的闷亏的?皇家的事儿咱虽不懂,将心比心,当年姑丈外头养个外室,姑妈回家哭诉,我都不能罢休的,何况柳家这样的人家,谁能叫自家姑娘吃这样的亏啊。”
  沈素亦道,“那曹氏女,先时在宫里就没名没分,彼时还好说,如今已怀龙嗣,按常理,为脸面计,为皇嗣将来计,也该给个名分,结果,直到现在,也没听说曹氏女有什么身份。就是曹太后,诰命们进宫请安,这些日子也没见着曹太后的面儿了。可见宫里的事,并不由陛下做主。曹家不见得就能得了意,咱们都在帝都,彼此能有照应,你一旦回乡,也不知如今乡县府衙是个什么情势。你也是做祖父的人了,得为家里考虑一二。”
  阿念道,“我倒没想这许多。”又道,“当时我就是憋不住的一股子火气,就爆了。”
  一时,纪珍与阿曦夫妻过来,纪珍来书房说话,阿曦去了她娘那里。
  阿曦还跟她娘说呢,“我到祖父那里,跟祖父说了说这事儿,问祖父曹家会不会报复咱家。祖父说,不必将曹家放在心上。”
  何子衿道,“跟老人家说这个做甚,没的让你祖父跟着担心。”
  “出这样的大事,怎么能瞒着祖父呢。祖父的眼界,他连曹家是哪个都得想想才能想到呢。我看祖父根本看不起曹家这样的人家。”阿曦又道,“我爹就是太正义了。”
  “可不是么。”何子衿道,“你爹这性子,能过的事就过了,实在是忍不住,这才说的。他真是一派好心,就曹太后干的事儿,哪里是亲娘做得出来的?不盼陛下与皇后和睦,反是想方设法的给陛下身边安排娘家女孩儿。你就是有私心,也得先过明路吧?不要说你爹读圣贤书的人,就是咱们内宅女眷,知道谁家母亲做这事的事,也只有鄙薄的,这叫什么娘啊。”
  “就是。”阿曦还说,“要是阿韶以后敢跟个狐狸精在一处,看我不揍死他。”
  苏冰道,“狐狸精也只有在曹太后这里才有立足之地,正常人,谁能叫狐狸精进门儿,盼着儿子媳妇融洽还不够呢。”
  于是,阿念是想回乡,可又担心回家为曹家所害,一时便踟蹰起来。
  何子衿是想回老家看看的,这帝都也就这样儿了。江家正犹豫不定呢,宫里来了内侍,倒不是为江白板来的,是为着何恭人。内阁传太皇太后的口谕,问何恭人怎么没进宫给大公主、嘉纯郡主上课。
  何恭人目瞪口呆,都有些结巴,道,“那个,这个,我家,哦,是这样,我家外子已罢官,我诰命还在吗?”
  内侍多精明伶俐的人哪,太皇太后打发他出来问,就是还得让何恭人继续入宫给大公主、嘉纯郡主上课的意思。况,这位何恭人一直得太皇太后欢心,内侍态度就很好,笑道,“朝廷的事儿咱家不清楚,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口谕,可是叫咱家来问何恭人的。恭人这诰命,太皇太后没说革去,谁敢革去呢?恭人实在太过小心了,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念着您哪。您下回可别忘了,朝廷的事儿自有大臣们做主,再说,眼下就是大臣们也得问太皇太后的意思。咱家多嘴,给恭人提个醒儿,您要不明儿就递牌子,后儿个先进宫给太皇太后请个安,解释一下您这误课的事儿。”
  何子衿连忙应了,谢过内侍提醒,何子衿也是常出入慈恩宫的人,知道这位张公公就是常干出宫传话的差使,请张公公吃过茶,给了红包,张公公微不可见的一掂这荷包重量,笑嘻嘻的告辞去了。
  原本,江家就在回不回乡的事情上犹豫,太皇太后这么一表态,彻底不能回了。
  苏冰回祖父家时都说,“眼下亏得宫里有太皇太后,还有个礼法规矩,是非对错。”苏冰其实不大愿意公婆回乡的,一来,她从没去过蜀地,二来,祖父母在帝都哪。但,要是公婆决定回乡,她自然也要跟丈夫一处的。
  苏夫人道,“是啊。”又道,“你公婆就是太实诚,姓曹的还人模狗样的在朝堂上站着呢,他们干嘛回乡去。这样有风骨的人回了乡,越发趁了小人的意。”
  “我公公是对朝局有些伤心。”苏冰道,“要不,我公公那样好性子的人,平日里都没沉过脸,怎么突然就要朝上爆发了,还不是给曹家那无耻的事儿气的。”
  “略讲究的人家,谁看得上曹家?眼下也就是宫里有太皇太后与咱们娘娘,不然,要是那位,进宫给这种无耻之人行礼请安,我得少活二十年。”苏夫人娘家姓戚,宫里戚贵太妃是她娘家表侄女,苏夫人道,“老公爷已是准备让爵了,前儿回家,老公爷还说呢,你舅公袭爵,家里怎么也要摆两席酒。他是极仰慕读书人的,只是先时与你公公不大相熟,介时倒是想请你公公去吃酒。到时,你舅公家派了帖子,只管收着,过去热闹一二,也是无妨的。”这说的是苏夫人的娘家戚国公府,让爵的是苏夫人的父亲戚国公,袭爵的是戚夫人的大哥戚世子。
  苏冰道,“要是往日,家里高兴还来不及。只是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来我家的人倒是不少。公公除了几家亲戚,却是少与同僚们走动,说是眼下福祸难料,亲戚是没法子,毕竟有血缘在。同僚间,还是暂且少些来往,不然,连累了朋友,我公公心下难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