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4

  何子衿想了想,“就不知柳家做何想了。”
  苏冰道,“我以前听父亲说,柳国公当年就是仁宗皇帝麾下爱将,柳国公当初是学文的,那会儿仁宗皇帝还是藩王,藩地就在闽地,柳国公开始入闽王府做官,之所以转为武事,还是太皇太后当年推荐。后来,果然柳国公一飞冲天,成为咱们东穆朝赫赫战神,也因此,得封公爵。”
  何子衿也听闻过一些柳国公逸事,不过,何子衿知道的多是道听途说,没有苏冰这般详尽。在慈恩宫时,何子衿就觉着,太皇太后与柳家关系不一般,不想是这样的老交情。何子衿微微颌首,看来,太皇太后此举,定是好意无疑了。
  何子衿真心觉着,太皇太后委实是个好人。
  柳家刚送走过来说话的曹家人,柳伯爵柳昱笑的脸都僵了,待回了房,温慧郡主问,“曹家人过来做什么?”
  柳昱道,“来与我说,曹太后想闺女早晚要嫁入宫中的,故而想早些教闺女熟悉宫务,不想太皇太后竟然未允。曹家人来劝我不要多想。”
  “这叫什么话?”温慧郡主听这话不高兴,道,“婶子还不是好意。”
  “原话不是这样,原话委婉着呢,不过意思就是这意思了。”柳煜自己倒盏茶,道,“这曹家,把太皇太后想的也忒狭隘了些。宫务以往都是苏太后执掌,苏太后凤体不适,方由曹太后接手。要不是端宁公主不喜曹太后,也不会提让大公主、嘉纯郡主一起学着分担宫务。何况,苏太后不过小恙,就没好的那一日了。大公主、嘉纯郡主皆是贵女,她们学习宫务,名正言顺。咱们阿悦还未与陛下大婚,哪好这没过门儿就去帮着管事儿的?何况,这会儿去了宫里,阿悦是夹在两宫之间难做人。太皇太后知道咱家为难,才没应这事。哪里还用曹家特意过来与我再说一遍的。”
  一句话,在帝都混的,谁傻呀。
  温慧郡主眉间有些忧色,道,“曹家眼下是乱钻营,且不必理他。我倒是忧心一事,上遭我带阿悦进宫给苏娘娘请安,曹娘娘非要带她一道过去。阿悦回来与我说,曹娘娘坐在苏娘娘那里说了一大通,阿悦也没轮上说两句,曹娘娘就带她出来了。”
  温慧郡主出身藩王府,太宗皇帝是她亲祖父,她也是经四代皇帝的人了,温慧郡主道,“先帝未曾赐婚时,阿悦也常跟我进宫,给婶子和苏娘娘请安。苏娘娘为人和气,性子温柔,待阿悦很好,阿悦也很喜欢苏娘娘。先帝赐婚后,咱们先时守孝,阿悦也好些日子没进宫,这一进宫,曹娘娘喜欢阿悦,我自然高兴。阿悦这里,进宫就是两个婆婆,我看曹娘娘的性子,可是有些好强的。”温慧郡主就差直接说,曹太后怕是不能与苏太后和平共处了。原本,两宫太后之事与温慧郡主不相干,可就因先帝赐婚,闺女以后要做皇后,温慧郡主便担心闺女担心的了不得。
  柳昱道,“眼下阿悦与陛下都小,哪里就用担心这些事?再者,两宫太后还不是要听太皇太后的,阿悦进宫,只要服侍好了太皇太后,就不必担心。”
  温慧郡主再三道,“婶子的心胸,当真无人能及。”说来,温慧郡主虽与太皇太后关系一直不错,但她爹晋王,晋王年轻时有些,怎么说呢,反正,那会儿大家都年轻,晋王这做大伯子的,还与当年太皇太后这做小婶子的拌过嘴。如今太皇太后如此照应柳悦,温慧郡主怎能不心生感激?
  柳家对太皇太后满腔感激之情,苏家则并非苏冰说的那般简单。
  苏冰已是出嫁的孙女,她是接触不到家族核心的。
  苏夫人此时正与丈夫商量呢,“你不是说柳姑娘定能进宫主持宫务么?如今怎么没成?”
  “我原想着,柳姑娘的事最好是由咱们或者哪位公主推动,这事如何叫曹家先一步提了出来?”苏不语皱眉,“你查一查家里的人。”
  苏夫人眼色微变,“老爷是说,有人将消息漏了出去?”
  苏不语冷哼一声,继而道,“太皇太后拒了此事,于咱们娘娘并无大碍。”
  “我听侄媳妇说,曹太后当着咱们娘娘的面儿就很是拉拢柳姑娘。”
  “柳家要是好拉拢的,今上就不会赐婚他家姑娘了。”苏不语道,“你多留心,曹太后想拉拢柳家,接下来必然还会有动作。妇道人家,无非就是召柳姑娘进宫说话,或者是赏赐东西。娘娘一向沉得住气,就让娘娘好生把身子养好,我自有说法。”
  苏夫人连忙应了。
  苏家里里外外排查了一遭,苏不语确定家中消息有所走漏,只是,一时也查不出是谁走漏的,只得暂且按下此事不提。毕竟,这事承恩公府那边儿也知晓,不能算十分机密,他自家好查,承恩公府那里却是不好查的。
  接下来曹太后的举动一如苏不语所料,隔三差五的就命人接柳悦进宫说话,还时有赏赐,做足了和善面孔。苏家出一损招,曹家近来很愿意与帝都豪族联姻,如刚刚曹家嫡长孙就定下了永福大长公主的孙女。苏家也没做啥,就是安排人时常在曹家人面前赞柳家儿郎出息。
  曹家刚联姻了永福大长公主府,家里待嫁的女孩子也多,一寻思,柳家乃帝都名门,柳国公柳扶风这一支就有两个爵位,一为伯爵一为公爵,这是何等的体面与显赫。在帝都,能与柳家相比拟的,也就是文康大长公主的夫家永安侯府了。永安侯府李家是有两个侯爵位的。
  曹家先时也有与李家联姻之意,奈何李家十分的势利眼,瞧不起来,竟然看不起他家,拒绝了联姻。曹家正憋一口气,这会儿想到柳家,觉着简直比李家更有前途,无他,柳悦可是将来的皇后,一旦柳悦正位中宫,按规矩,柳家必然再多一民爵,历来皇后之父,必封承恩公。
  所以,曹家一寻思,柳家实在也是极好的联姻对象。再加上,近些日子曹太后待柳悦极为亲近,亲近的柳悦都打算装病一段时间,她实在是吃不消进宫了。
  曹家是一颗红心想与柳家联姻,寻了媒人,媒人一提,柳昱立刻道,“家父尚在孝中,我怎能这时候为儿子说亲?莫提莫提!”要不是看曹家是陛下外家的面子上,柳昱就得把媒人赶出去,就这样,也是臭着脸端茶送客。
  温慧郡主气个好歹,她乃宗室郡主,她的儿子,以后是伯爵的继承人,温慧郡主就是寻儿媳妇也是往世族豪门中寻,哪怕曹家是陛下外家,温慧郡主也从没考虑过他家姑娘,何况,温慧郡主因一向与太皇太后亲近,情感上也是倾向太皇太后,平日间便不大喜欢曹太后为人。再者,曹家寒门出身,尽管人家现在也不寒了,先时曹伯爵也是正二品总督,但以温慧郡主的眼界,仍不可能取中曹氏女。
  故而,十分生气。
  媒人给曹家答复,说了柳国公尚在孝中之事,曹家人还说呢,“柳国公虽在孝中,柳伯爵已是出孝了,何况是柳伯爵家的儿女,也是出孝的。”
  媒人只恨自己高高兴兴的揽这差使,却是未料周全。媒人一幅苦逼脸,道,“柳国公正伤心老夫人之心,都要坟前结庐而居,柳家人出来应酬的时候都少,也怪我未虑周全,这时候提,的确不大合适。”人家是当真为长辈过逝伤心,守孝并不是摆个样子的。总不能祖父守孝,这里孙子议亲,天下没这样的理啊。
  曹家有些失望,只得待柳国公出孝后再议。
  柳国公出孝倒是挺快,柳国公是为祖母守孝,一年的孝期。待柳国公守足孝期,重起复为兵部尚书,曹家尚未提姻亲之事,温慧郡主的动作十分迅速,温慧郡主请长泰大长公为做媒,为长子求娶大公主。
  太皇太后笑,“你与阿昱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倒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大公主年纪尚小,我得留她在宫里多住几年。你们可不许急。”
  温慧郡主见太皇太后允了,十分喜悦,连忙道,“是。我就是看大公主实在好,我实在喜欢她,怕我这不先开口,叫人抢了她去,故而,就先托长泰姑妈跟婶子提了。”
  因是皇家的喜事,太皇太后与陛下说了,陛下亦认为,柳家门第,倒也堪配公主,亲自命内阁拟旨赐婚。
  而曹家盘算此事良久,不预柳家直接尚主,非但令曹家算盘落空,就是这面子上的羞辱,如何忍得!曹夫人进宫时就没忍住同太后闺女絮叨了一通。娘家要与柳家联姻之事,曹太后也是知道的,曹太后一样没料到柳家竟敢如此!曹太后都气得了不得,自此疏远了柳悦。又很心疼娘家侄女,与母亲道,“阿萱那孩子,我看不是没福的,娘有空,只管带阿萱进宫来陪我说说话。皇帝每天都要念书、听政,我这身边儿没个人,委实寂寞。”
  曹夫人听太后闺女这话,心下一喜,连忙应了。
第495章
帝都风云之四七
  曹家认为奇耻大辱的事,在别人眼中完全就是很正常的事,柳家这样的豪门,又是平国伯与温慧郡主的嫡长子,将来的爵位继承人、国舅,当然有资格尚主。甚至,在许多人看来,大公主下嫁柳家,方不算委屈。
  至于曹家认为柳家反复,欺骗自家啥的,真是天地良心,人柳家完全没有应下过曹家的亲事啊。再者说,先时柳昱柳伯爵以父亲尚在孝期为由拒绝了媒人,这就是不乐意了,谁晓得曹家还非要将联姻进行到底呢。
  反正,柳家心中无愧。
  柳家自始至终就从没考虑过曹家好不好。
  便是今上,也觉着这亲事不错,父皇过逝,今上是长兄,在今上小小的心里,弟妹们的亲事当然就是自己的责任,如今是长泰姑祖母做媒,大妹妹下嫁的又是自己将来的大舅子,亲上加亲,今上很认可这段联姻。至于他娶人家妹妹,自己妹妹嫁人家哥哥,是不是有换亲之嫌,皇家哪里讲究这么多,辈份上不出错就成啦。
  此事,除了心中暗恨的曹家,称得上皆大欢喜,便是大公主的生母张太美人在被太皇太后问及这桩亲事时,也十分欢喜,认为闺女嫁的不错。
  余者,如苏家、李家、唐家、崔家等其他帝都显赫人家,均表示了对柳家的祝贺,因大公主年纪尚小,还未正式过礼,故而,大家暂只是嘴上贺一贺,待得定亲成亲之时,必然有重礼相贺的。
  温慧郡主的妹妹温安郡主还私下同姐姐说,“先时都在传大郎要与曹氏女联姻,我心里还一直为大郎可惜。如今大郎亲事定了,我也就放心了。”
  温慧郡主笑,“这话我也只与妹妹说,虽说是传言,先头的确有媒人提及过曹家,只是,那会儿国公还在老夫人坟前守孝,再没有祖父守着孝,孙子就议亲的理。后来合了八字,两人八字犯冲,这就是天生无缘。”曹家到底是今上外家,纵不喜曹家,温慧郡主也不愿意过分得罪他家。
  嫡亲姐妹,温安郡主哪里不明白姐姐的意思,笑笑,“想来也是天意。”
  “是啊。”
  柳家这亲事,大家都说结得好。
  苏冰从祖父家回来,还与婆婆说呢,“柳尚书出孝,柳家本就要设宴,如今恰逢柳家大郎赐婚之喜,柳家宴会热闹的了不得。我没虑到这个,回家谁都没见着,就阿凝在家。”阿凝说的是与永安侯府定亲的苏凝,因亲事定了,苏凝近来在备嫁,便少出门了。
  何子衿笑道,“咱们两家离得不远,待过几日再回去也是一样的。”
  苏冰点点头,道,“母亲,你说这事儿多奇怪啊,以前我听父亲说,但凡官员卸职守孝,其官缺便由其他官员顶替,这柳国公,听说守孝前是吏部尚书,如今甫一出孝,立刻官复原职,岂不稀奇?”苏冰年轻,便是官宦之家出身,阅历到底浅,她又是个爱问的,与婆婆关系也好,心有疑惑,就说了出来。
  何子衿年纪倒是比儿媳妇大,一生两世,也不是没见识,奈何囿于出身,她也只是粗粗明白这个年代的官员制度。何子衿想了想,道,“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柳尚书致仕后,的确有人补了尚书缺,如今先头补尚书位的那人因故不能再当差,故而柳尚书官复原职。不过,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这也太巧了。第二种可能就是,柳尚书原是守的是祖母孝,祖母孝期一年,其实七个月就可出孝,柳尚书身份不同,非但是功勋重臣,还是将来的太国丈,让他人暂代尚书职,柳尚书出孝便官复原职,也不算稀罕。”
  苏冰后来一打听,当真如婆婆所言,苏冰都与丈夫说,“倘我这胎是闺女,咱们闺女要是像母亲,就有福了。”
  阿晔推断一二,道,“一般闺女像父亲的多,儿子像母亲的多,嗯,咱闺女像我,我像娘,像娘的机率比较大吧。”
  苏冰想想,十分喜悦。
  苏冰还把这事儿与回娘家的小姑子阿曦说了,阿曦不禁有些担忧,“那要是我生闺女,闺女岂不是要像我婆婆了?”
  何子衿听这话道,“像你婆婆怎么了,你婆婆这样的人,万中无一。要是你能生个像你婆婆的闺女,真是你的福分。”
  阿曦道,“我婆婆性子是没人能比的,就是脾气略大些,我这不是为未来的女婿担心么。”
  “胡说八道,闺女还没影儿呢,就说到女婿了?”何子衿笑,“你婆婆与你公公难道不好,他们多和气呀。”
  “娘你就知道个面儿,我婆婆以前待公公是很和气的,近几年不晓得怎么了,性子不比以前,就因时常压不住脾气,婆婆先时来帝都,还特意找窦伯伯开了几幅汤药。”阿曦道。
  何子衿心下一动,就明白了,合着纪夫人是更年期了。何子衿便道,“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病,女人上了年纪,绝经前后,因身体发生变化,会影响心情,所以会有几年脾气变差。过了这几年也就没事了。”
  阿曦道,“娘你打哪儿看来的,窦伯伯当初给我婆婆开方子时,说的也大致是这个意思。”
  何子衿笑道,“以前不知哪里看来还是听来的了,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何子衿看闺女已是显怀,问她进来休息的可好,会不会乏倦。阿曦道,“就是吃得多了,睡觉时觉着身子沉,肚子里跟揣着皮球似的,孩子好像会动了。有时觉着,肚子里好像有人吹泡泡一样的感觉,不过,我也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真是会动了。”
  何子衿道,“你头一回有身孕,哪里晓得,这就是在动了。”又与苏冰道,“阿冰要是有这种感觉,也不要惊慌,这都是正常了。这会儿是觉着像吹泡泡一样,待孩子再大些,还会觉着像小鱼一样动来动去呢。”
  阿曦与苏冰听得都很是稀奇,大家说起阿曦肚里是两个,让她注意身体,阿曦道,“我身子倒是没事,窦伯伯也说我胎相稳固,我就是发愁,这生出来可怎么带啊!”
  何子衿好笑,“这还值得发愁,别说现在家里不缺人手,就是那贫寒人家,一人带三五个孩子的都有。待生了就知道,可有意思了,睡觉时跟小猪仔似的,又圆又嫩,摸透了孩子的脾气,就特别好带了。”
  苏冰打听,“窦伯伯有没有说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阿曦不自觉露出笑意,手放在鼓出来的肚子上,道,“现在诊着像龙凤胎,窦伯伯说,待下个月再诊一诊,就能确定了。”
  苏冰很替小姑子欢喜,直道,“这可真是,待下个月定了,赶紧给你公婆去封信,也叫老人家高兴高兴。”
  阿曦应了,“阿珍哥原是这个月就想写信说呢,我想着,还是真正确定了再说比较好,不然,倘不是龙凤胎,岂不让公婆空欢喜么。”
  “那也不会空欢喜,妹夫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你这一次生俩,多旺夫啊。”苏冰道,“你说,你与相公是龙凤胎,怎么我就只怀了一个?”原本怀一个是正常现象,但家里婆婆一生就是俩,小姑子也是如此,苏冰就觉着,她怎么肚子里就只有一个啊。
  阿曦道,“大哥又不能怀孕,要是大哥能怀孕,估计就能生两个了。”
  苏冰给她这话逗得喷茶。何子衿也是笑,“又胡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