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514

  宫媛送了太婆婆,往干娘那里说话,见房里并无外人,就私下说了,“我看,大太太不似喜欢我的样子。”
  何子衿道,“不用理她,就她连累得胡大爷丢了官儿,这事胡山长和老太太还不晓得,要是他们晓得,饶不了她。”
  宫媛道,“相公给家里写了信,还说让父亲母亲斟酌着,看是否告诉老太太和太爷。”
  “两位老人家上了年纪,这事是得斟酌。”何子衿叹道,“真是财白儿女争不得气,你家老太太、太爷,都是难得一见的明白人。就是胡大爷,先时在老家时,也是个本分人。考功名多么不容易,寒窗十年,从县城考到府城,从府城考到帝都,这才得了官儿。好生经营个几十年,纵不得高官显位,也能有立身之地。如今一朝尽毁,大太太大老爷不思过错,如今倒想这些妇人手段。哎,要是叫你家老太太、太爷知晓他们这事,还不知要如何生气呢。”
  何子衿不喜胡家长房,胡家大太太回家亦很是气恼,直说何子衿狂妄,胡大奶奶站在一畔,只做个木头状,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讲。
  胡大太太这会儿说何子衿狂妄,待到何家,她就不这样认为了。因为,相对于何老娘,何子衿简直就是何家的文雅人哪。胡家的事,何老娘沈氏还特意问过何子衿。何子衿哪里会为胡大太太瞒着,早一五一十的与娘家人说了。何老娘沈氏都说胡大太太是昏了头,沈氏一向委婉,也就自家人跟前儿说一说,胡大太太亲自到访,她自然不会这样说。
  何老娘不一样,何老娘与胡老太太一个辈份,她又是个心里存不住事的,一向有啥说啥,见胡大太太就忍不住了,何老娘道,“这话按理不当我说,可你婆婆不在这儿,我就替她多说几句。你呀,往时见你也精明伶俐,又是大家主出身,如何这般眼皮子浅。我们这样寒门出身的,阿冽他爹在外做官,俸禄也不多,我也不敢收别人一钱银子。你收人家银子,能不替人家办事?你家也不是缺钱的,诶,你到底收了多少银子啊?”何老娘好奇死了。
  胡大太太窘的脸上通红,连忙道,“大郎实是冤枉,亲家老太太哪里听得这些话,做不得准做不得准。”
  “行啦!你就别瞒着啦!谁不知道呀!大家都知道啦~”何老娘一幅天下人尽知的神色,说胡大太太,“你以后可别这样儿了,要说阿文不是你亲生的,你不疼他也便罢了。你家大爷,可是你嫡嫡亲的儿子,天下哪有你这样坑儿子的亲娘啊!要不是咱们知根知底的老亲家,我都不能信这是亲娘做出来的事儿。你说说,你干的这事儿,原本你家大爷再熬些年,上了五品,你也能有个诰命,如今就因着你,你家大爷前程也没了。原本孩子们都是官宦门第,就因着你,成了平民百姓。男孩子还略好些,只要会念书,总有一门好亲事。可女孩子不行呀,眼下说亲,都讲究门当户对,你家大爷罢了官,岂不耽搁女孩子们的前程。你呀你,要是我,就是有人给我一百万两,我也不能葬送儿子前程,你呀,你糊涂呀~”
  何老娘这一席话,把胡大太太说的眼眶都有些泛红,一则是窘迫所致,二则就是纵然这罪名是长子顶下来了,可到底怎么回事,胡大太太难道自己不晓得?何老娘这一通话,别个还好,有一句话是直戳胡大太太的心肝儿,那就是“这可是你嫡嫡亲的儿子,天下哪有你这样坑儿子的亲娘啊!’,胡大太太哪里能不悔,就是因着后悔,方想着借几家的势,看能不能再为儿子谋个官职。
  胡大太太到底有些年纪,很能憋着,硬是将眼泪憋了回去,重新恢复平静。胡大奶奶不一样,胡大奶奶的眼泪如断线珠子一般滚了下来,既是心疼丈夫,又是心疼儿孙。
  胡大太太一咬后槽牙,道,“看亲家老太太说的,我一样疼阿文的,我疼阿文更胜大郎几个。”
  何老娘将嘴一撇,将手一摆,手上三个金戒子闪闪发亮,“行啦,这谎话你也就糊弄糊弄外人。咱们多少年的交情,就别说这些不实诚的了。你以后可改改好吧,就你办的这事儿,你婆婆慈悲,估计也就自己个儿生气,要换了我家,有你这样的媳妇,我早休了她!”说着,就夸起自家媳妇来,夸沈氏,“别看我家媳妇不比你出身大家主,生是旺家旺夫旺子孙,我家阿恭还有他爹他爷爷,都是单传,到阿冽他们这一辈,小子有四个,闺女你见过的,就是我家那丫头,也是一身的福气,旺的不行,把阿念旺成四品官儿!”
  何老娘这说话,也就遇着胡大太太这窝里横的,拿何老娘没法子,不然,人家正倒霉,听你这臭显摆的话,心胸狭窄的该报复社会了!
  好在,何老娘也不尽是显摆自家,她虽看不上胡大太太这败家婆娘,看胡大奶奶还不错。与胡大奶奶道,“你婆婆糊涂,你就得多操心。这男人哪,忙外头的事,女人,就得管好家里。日子还长呢,只要将心放正,教导好子孙,有是后福等着你哪。”
  胡大奶奶哽咽道,“我就盼着应了老太太的话才好。”
  何老娘安慰她道,“你可不能灰心,你想想,就算官儿没了,你家大爷还是正经进士出身,你家也是书香门第。我家以前,多难哪,家里往上数十辈人没出过一个秀才老爷。祖上十辈子传下来的田地不过百亩,这还得精打细算,一个月吃不了两回肉,我自从嫁了老何家,好几十年没穿过绸,如今,日子也好了。你要是觉着难,就想想我家以前,再难,也难不过我家了。何况,还有子孙呢。孩子哪,就是家族的希望。你婆婆干的这昏头的事儿,以后你也要引以为鉴,咱们都是本分人家,宁可穷些,再不能收那昧心钱的。”
  看别人家的长辈这般明事理,再想想自己这祸家婆婆,胡大奶奶深觉自己命苦。
  何老娘正看胡大太太不顺眼,可想而知胡大太太说请何家过去吃酒,会得到何老娘怎样的答复,何老娘说她道,“你这还有心思吃酒呢?我都替你愁的了不得,你还是赶紧去庙里念几天去恶业的经文吧。我就不去吃酒了。”
  胡大奶奶心中虽对这个婆婆怨念极深,不过,婆媳俩的利益是一致的。胡大奶奶也知道江何两家如今过得不错,何家官职还低些,江家却已是正四品官阶,何况,这两家联姻的都是帝都大户人家,胡大奶奶也是想着,能不能借助两家之力,给丈夫再谋新缺。就与婆婆一并劝道,“家里遭了这些事,全赖亲戚们相助,我家大爷方得平安。如今诚心诚意的摆两席薄酒,请亲家老太太、太太、奶奶们过去坐坐。”
  何老娘道,“有这个心就好,咱们又不是外人,哪里还用你家摆酒了?不必如此外道。”她平生最瞧不上胡大太太这样的败家媳妇,哪里愿意去她家吃酒!
  胡大太太、胡大奶奶婆媳一意相邀,何老娘看不上胡大太太,再不肯去的!她老人家十分机伶,拿孙媳妇当挡箭牌,道,“阿冽媳妇身子笨了,兴哥儿媳妇刚有了身孕,还有俊哥儿媳妇这刚出了月子,身子正虚着,我也得照看她们,家里可是离不得人。实在去不得。”
  胡家婆媳俩见何老娘是铁了心的不去,便邀沈氏过去,沈氏想着,毕竟姻亲之家,家里一个人都不去,这也不好,遂道,“家里事多,母亲实在离不得,要是亲家太太不弃,我过去拜访。”
  胡家婆媳虽只请动一个沈氏,虽有些遗憾,但人家都给女眷寻了各种不便,胡家婆媳也只得作罢。胡大太太笑道,“咱们也有二十几年不见了,正该好生亲近一二。”
  沈氏笑,“是啊。”
  胡家一行又去沈家拜访,江氏接了帖子,答应过去吃席。
  何老娘还特意问了自家丫头一回,何子衿道,“没见胡大太太那样儿,还在阿媛跟前摆起太婆婆的谱来,说话不阴不阳的,我刺了她几句。”
  “她那人,早就瞧不起咱家,当初你三姐姐嫁了阿文,可是没得过她什么好儿。”说一回旧怨,何老娘道,“要不是看在胡家老太太和胡老山长的面子上,我就得与你说,不要理她家的事儿。”
  “何尝不是如此。”可毕竟阿念阿冽小时候,都在芙蓉书院念过书的,也多承胡山长照顾。何况,胡大爷不过是被胡大太太坑了,这是胡山长的嫡长孙,实在不忍胡大爷落得这般田地。
  沈氏趁机教导三个媳妇与闺女,道,“胡大太太糊涂,把全家都坑惨了。可要我说,胡大奶奶也不过是个假明白,又不是新进门儿的媳妇,她也是做婆婆的人了,眼瞅着就要娶孙媳妇。家里的事,如何就这样不留心,倘胡大奶奶略留心则个,不至于此。”
  何子衿道,“胡大奶奶以前就是个柔和性子,哪里像能管住胡大太太的?”
  “所以才说她无能。谁家娶媳妇不是为了把家管好的,胡大太太讨人嫌,胡大爷瞧着就像个愚孝的,我知不是胡大奶奶一人的缘故。可这人家过日子,婆媳之间,便有些个不对付,这是自家的事。胡大太太在外收银子,这就是关乎一大家子的事。眼下胡大爷只是丢了官儿,这还算是运道好的。性子软不软的,得心性明白。不然,男人丢官弃职,想东山再起,可就难了。”
  何子衿道,“娘你哪里晓得,我听说,胡大太太有绝招,一旦胡大奶奶哪里不合她的意,立刻就给胡大爷添通房丫头。”不得不说,何子衿这八卦性子,简直与何老娘一脉相承,特别爱打听。
  何老娘一听这事儿就瞪圆了眼,神秘兮兮道,“胡大爷真是胡大太太亲生的?这不是亲娘吧?亲娘哪里有这样害自己儿子的?”
  沈氏哭笑不得,“母亲莫说笑,血脉之事怎能有假。”
  “不是说这个,要是亲娘,怎么能左一个通房右一个通房的给儿子房里塞啊?”何老娘道,“我可是听说,那通房就是没正名的姨娘。姨娘是啥?那就是小老婆。这胡大太太是不是脑子有病啊,我这没什么学问的都晓得不能叫孩子耽于美色。她这总给儿子塞小老婆,岂不是引着儿子学坏?”
  何老娘感慨,“要不是眼见,我都不能信世上有这样的亲娘。”
  余幸道,“世上可有多少人像祖母这样明白呢?”
  “是啊,祖母您是写过好几本书的人,您这样的见识,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杜氏也拍太婆婆马屁,主要是,太婆婆这话,不论儿媳妇、孙媳妇,没一个不爱听的啊。不得不说,阿冽这一辈能娶到好媳妇,与何家的家风也是悉悉相关的。真正疼闺女的人家,纵女婿家门第略低些,也愿意闺女嫁过来过清净痛快日子。
  李三娘也说,“祖母那书,我都读了好几遍,还在铺子里买好几套给了我母亲,让她回去时带着,给我娘家兄弟们读一读。”
  何老娘呵呵直乐,与三孙媳妇道,“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哪里用买的,沈家小舅爷的书铺子里就有,拿几套就是,省得花钱了。”
  何老娘又道,“你进门儿晚,不然,原来我手上有几套,这些年,有人来求,就都送人啦。”那自豪得意的模样哟,简直叫人无可形容~何子衿笑道,“说来,这都多少年了,祖母您那书再版的次数比阿念那书都高。”
  何老娘道,“阿念写的东西,之乎者也,都是给有学问人看的。我的书,通透易懂,谁都能看。你想想,这世上,还是学问浅的人多些。”
  何子衿哄老太太高兴,“主要是您老人家书写得好。”
  何老娘假假谦道,“一般一般啦,也就比阿念写得稍微好那些三五分罢了。”
  大家说说笑笑,十分愉快。
  何子衿在娘家吃过午饭,下晌方回了家。
第493章
帝都风云之四五
  胡家虽然张罗着请客,最终也只摆了两席酒,倒不是胡家小气,舍不得宴席,实在是,来的人少,无需大肆排场。女眷那里,沈氏何子衿母女,再者就是江氏带着阿丹媳妇过来。官客那边,阿念、何恭、沈素倒是都到了,不过因胡家刚经官司,即便热闹也有限。
  要依沈素说,实无需设宴,大家都是同乡,还沾着亲,能帮的自然会帮。如今官司了了,胡家还是想想接下来的日子比较好。
  大家吃过酒,便也各回各家了。
  至于胡大老爷胡大太太想的胡大爷起复之事,官司刚了,沈江何三家虽都在帝都为官,但官高不过正四品,哪里有这样的本事给胡大爷起复。三家都未应承此事,胡家也只得作罢。
  重阳回家都与妻子道,“真是羞死我了,祖父当真说得出口,大伯刚罢了官儿,怎么起复啊?你不晓得,祖父一说这话,我脸都觉着辣辣的。”
  宫媛跟着太婆婆忙了两天,正坐妆台前拆头上钗环呢,闻言手一滞,慢慢的取下一支金钗,道,“还有这事?”
  “是啊。”重阳道,“我想着,要不去劝劝大伯。”
  宫媛把金钗放回妆匣,道,“要怎么劝呢?我看大伯娘准备宴席时极是用心,想来也是一样想让大伯起复的心,你去劝,怕就要讨人嫌了。只是大老爷大爷也不想想,就是你去大理寺,都是正经要考进去的。何况,几位长辈多是翰林这上头的官儿,又没有在吏部当差。”
  重阳见家族长辈见得也比较少,再加上家族长辈与他三观不大相合,重阳对长辈也有些个意见,觉着长辈这事儿做得不大对。可听妻子这样说,重阳又有些犹豫,担心劝解不成反被长辈嫌弃。
  宫媛道,“还是等一等父亲母亲那里的信儿,看父亲母亲怎么说吧。”
  重阳只得如此。
  重阳到底私下同阿晔念叨了一回,还说了些如果叫胡大太太知道包管要活剥了他的话。重阳道,“这不是我说,别说没这个能为。就大爷这刚革了职,要是转眼再谋了缺,大太太还只当官儿是好当的,去了别处,还不一样要收银子。谁家也禁不住这样儿,可千万别叫姨丈管这事儿。大爷那里也不只是大太太一人的事儿,就说大太太收钱,我就不信大太太能做得这般机密,难道就无人能察?无非就是都装做不知道,反正好处是进了自家,如今出了事,大太太这收银子的自然是众矢之地,可那些先时察觉没阻止的人,比大太太又强到哪儿去。”
  就是因重阳看事情看得透,阿念才愿意指点他入仕。
  其实,就重阳不说这话,阿念也不可能为胡大爷的差使出力。倒是重阳这样明白,阿念很是欣慰。
  去胡家吃过酒后,何子衿就没再与胡家来往,重阳宫媛这是没法子,正经孙子孙媳妇。何子衿不一样,何子衿正经与胡家不过是有三姑娘那些么关联,如今她忙的很,哪里有空应酬胡家。
  何子衿自宫里教学归来,苏冰过去服侍,何子衿笑,“虽说进了八月,这帝都天儿热,秋老虎也厉害着呢。以后不用过来,待凉快些再过来,咱们娘们儿说说话是一样的。”
  苏冰笑道,“四时节气,各有不同,也不能总在屋里养着。母亲放心,我过来时有丫环撑伞,咱们院子离得近,也不觉着热。”看婆婆回家的时辰,想着婆婆定未用午膳,苏冰先命人上了盏酸梅汤,何子衿一口饮尽,道,“好生痛快。”
  苏冰道,“这天儿,就喝酸梅汤最开胃了。”命厨下端上饭菜,服侍婆婆吃饭。
  何子衿从来不必儿媳妇服侍,苏冰现在有身孕,饭也没准儿,说不得哪会儿就想吃了,故而,厨下一天十二个时辰有人当值。有一回苏冰硬是半宿饿的睡不着,阿晔还起来让丫环给煮了杏仁茶。因着天热,家里做的多是素菜,就一道汤是冬瓜火腿汤算是荤的,何子衿见桌间青菜碧绿,茄瓜紫红,莲藕洁白,再加上一丝淡淡醋香,不禁胃口大开。苏冰闻着那丝醋味儿,也有些想吃了,索性让丫环多摆幅碗筷,又陪着婆婆吃了半碗饭。苏冰还说呢,“我这午饭才吃了没一会儿,怎么又饿了。”
  何子衿笑,“有身子就是这样,说要吃立刻就得吃,我那会儿怀着阿晔阿曦时,一开始就是饭量大增,每天吃不饱似的。别人一天三顿,我得五顿。”
  苏冰道,“我也是,口味儿还变得厉害,先时像妹妹一样,偏爱甜的,这两天,又闻着酸的开胃。”
  婆媳俩说着话,待吃过饭,何子衿打发了丫环,方与苏冰道,“有件事,原不当说,只是你娘家与太后娘娘是至亲,我既知道,也不好瞒着。”
  苏冰一听,心就提起来了,生怕苏太后是有什么事。何子衿见她脸色都变了,连忙道,“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以往进宫去慈恩宫请安,都能见着苏太后。这回竟没见着,听大公主说,我才知道,苏太后有些身体不适。不过,我想着并不严重,不然,大公主就该去侍疾了。但既知道,要不,你打发个人回家说一声吧。”
  苏冰道,“是啊,母亲与我都这般担心娘娘的病情,要是叫伯娘知道,更不知如何记挂。虽不是大病,也当进宫请安探望。”
  苏冰打发陪嫁的嬷嬷回家说了一声,祖母苏夫人却是个见多识广的,私下忖度一番,去承恩公府找了侄媳妇承恩公夫人说话。苏夫人道,“我家那位亲家太太,素来不是个多嘴的人,认识她这许多,从未听她说过宫里半个字,如今特意让阿冰送信回来,想是娘娘那边有事。要不,你明儿就递牌去,进宫给娘娘请安。”
  苏承恩公夫人一听说闺女病了,就有些坐不住,恨不能立刻进宫去。只是诰命进宫自然有规矩,得提前递牌子申请。苏承恩公夫人道,“娘娘一向体格儿好,千秋节见她还好着呢,如何突然病了?”
  苏夫人连忙安慰她道,“你也莫要太急,倘真是急事,阿冰她婆婆没有不直说的。想虽有事,却也不是太要紧的事。她又是个好心的,就让阿冰给咱们送个信儿。”
  “是啊。”苏承恩公夫人道,“我以往进宫,娘娘也夸江太太为人好,正经书香门第的太太,为人有风骨。”只看江家与曹家不对付,苏承恩公夫人就看何子衿很顺眼了,何况江苏两家亦是姻亲。如今看苏太后有事,还特意令苏冰打发人来说一声,要不说是正经姻亲呢。不然,换个冷心肠的,哪里会多说一句。
  苏承恩公夫人与婶子苏夫人商量一二,第二天递牌子进宫了。
  何子衿晚上方与阿念说了宫里的事,何子衿道,“苏太后生病倒是小事,我看苏太后不似病重,只是,苏太后这一病,后宫之事就落到了曹太后手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